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场火山爆发致9万人丧生,还加速清朝衰败,沦为列强宰割对象

一场火山爆发致9万人丧生,还加速清朝衰败,沦为列强宰割对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641 更新时间:2024/1/18 20:27:19

大清帝国在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就走了下坡路。朝廷人浮于事、因循迂腐。百姓生计凋敝、穷困潦倒。国势日渐不振,最终在鸦片战争的炮火中,走向屈辱,沦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嘉庆道光两朝可谓是清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可称为“嘉道中衰”。

从财政上看,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大清国库积蓄为8182万两白银,但到了嘉庆以后,情况不断恶化。道光三十年(1850年),仅余896万两。

从社会经济上看。乾隆末年到嘉庆初年,粮价布价上涨了4-5倍。百姓生活艰难、常有冻馁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在1796年,爆发了持续9年、横扫川楚湘豫陕五省的白莲教大起义。清政府耗银2亿两,“竭宇内之兵力而后定之”,阵亡提督总兵十余名,才将起义镇压下去。这次起义中,朝廷的官兵绿营、八旗已经彻底腐朽,不堪一击。朝廷最终依靠的是乡勇团练,这为晚清地方实力派崛起,清朝朝廷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上图_ 白莲教叛乱

日薄西山

嘉道中衰的根本原因是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

一是人口的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的激化。

在封建王朝的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人口大量损失,土地大片荒芜。随着统治秩序的稳定,人口逐渐增长,土地资源就变得紧张起来。清代由于引进了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朝廷又“摊丁入亩”,废除了农业税。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乾隆六年(1741年)中国人口总数是1.43亿,到嘉庆十七年(1812年),达到了3.64亿,这种增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山地尽被开垦,林木采伐殆尽,经济发展空间越发狭小。而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还是以封建自然经济为主,工商业不甚发达,难以容纳多余的人口。发展陷入了“马尔萨斯陷阱”。大量的人口在有限的耕地上不断“内卷”,维持着低生产低消费的生活。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停滞。

上图_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

二是贪官和豪绅的盘剥侵占,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社会矛盾激化。

乾隆后期以来,吏治日益腐朽。出名的大贪官和珅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各种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狼狈为奸,相互勾结,对百姓强取豪夺,使得官僚地主“膏腴万顷”、贫苦百姓无立锥之地。本来土地资源即已稀缺,土地的兼并更使得百姓“收获毕无余粒,此债未清,又欠彼债”。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四处逃亡,称为“流民”,最终酝酿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上图_ 清朝官员们斗酒赏乐

异常的气候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依据。外因则是诱发条件。上面描述的原因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内因。而酿成嘉道之衰的外因重要之一,就是异常的气候环境。

古气候学家分析道光嘉庆年间的中国气候,发现在19世纪初期,中国发生了一次罕见的寒冷事件。1816年左右,全国的平均气温下降了1-2.5℃。之后几年,可谓是风不调,雨不顺,给本就不堪重负的大清,又加上沉重的包袱。

上图_ 山西全图

山西运城是华北地区的一个普通州府。1815年八月,运城府下属的平陆县居然连续下了40天的雨。1816正月,闻喜、绛县、夏县、芮城、平陆发生霜灾。七月,平陆发生水灾,赋税未完征额。1817年,又发生了雹灾;1818年芮城、偏关、平陆、闻喜大旱,“应征米谷及欠”。

这种灾害是全国性的,江南的松江府,1816年以后进入了气候剧变且不稳定的时期。“奇寒”“大旱”连绵。到了道光三年(1823年),整个松江府七县一厅以及附近的苏州府等爆发了水灾。大雨从阴历二月开始下,一直下到九月,中间仅在六月和八月间略有停歇,最终使得松江地区变成一片泽国。

时任江苏署布政使的林则徐说“苏属被灾之重,为从来所未有此数十万饥饿余生,将何术以处哉?……总之灾分太重,灾民太多,灾区太广。”大水使得水稻绝收,并严重伤害了土壤肥力。直到1834年,土壤都尚未恢复灾前状态。

上图_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

受灾最为严重的还是西南地区。1815年—1817年,云南爆发了大规模的饥荒。灾荒延续了三年,波及云南全省88个县。出现了大面积的人口死亡、逃亡,并在许多地方造成了云南历史上罕见的争吃“观音土”事件,是云南近代以前有记录的规模最大,最严重的一次饥荒。

1815年,云南滇中的昆阳、楚雄、大姚,滇西的大理、腾冲、滇东的曲靖等地,开春以来,接连不断地下雨,“春风不遣湿云散,淫雨连绵及夏半”,连旬苦雨,导致“大麦小麦芽潜生,戎豆连萁作泥烂”,粮食作物绝收,大姚等地出现了“斗米三两,饥者食草根树皮土粉”的情形。

1816年,气候继续反常,夏秋两季出现异常低温,滇西北剑川“七月雨雪,秋不熟”,滇西蒙化“秋,连夜雨,大雾三日有冰,田禾尽坏”。灾情在云南全省弥漫开来,楚雄“斗米一千八百文,民有食堇土者,多由之死”,邓川“是岁大饥,路死枕藉”,定远“斗米银三两,穷民求食不得,有毙于路者,甚有以草根泥土充饥而死”,大理“邑中大饥,城乡饿殍载道”。

1817年,小春蚕豆等作物成熟,灾情有所减轻。但弥勒、剑川等地仍“六月落霜”“夏雨雪”“八月飞霜”五谷不熟。但灾情整体上有所缓解。到次年基本饥荒才基本结束。

上图_ 坦博拉火山

祸起千里外

异常气候出现的时间节点是1815年,1815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是1815年春天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上的坦博拉火山的喷发,导致了这一历系列史上罕见的气候灾难。

1815年4月10日,积蓄了几千年力量的坦博拉火山大爆发。浓烟弥漫到空中25公里处,炙热的岩浆沿着山坡飞奔之下直冲大海,将一切树木、房屋、船只化为灰烬。这次大喷发,直接造成了印尼松巴哇岛和邻近的龙目岛上9万余人丧生。

坦博拉火山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指数高达7级。而致古罗马庞贝古城毁灭的维苏威火山爆发,指数也仅为5级。坦博拉火山喷发将150万立方千米的灰喷入了大气。这些火山灰进入了大气平流层,形成了高反射性的二氧化硫云,飘散到世界各地,数年难以消散。这层二氧化硫云,大大降低了太阳辐射的透射率,从而影响了气候。地球另一端的西欧因此气温急剧下降,成了一个“无夏之年”。

上图_ 印度尼西亚

印尼距离中国可比西欧近得多,故气候受到影响更为强烈,时间更为持久。1816年—1817年,台湾两年冬季居然下起了大雪。而江西在这两年间则“六月飞雪,浩山皆白”。降温又对雨水、土壤、农作物造成长期的复杂影响。产生了延续数年的次生灾害和农业减产,让本就走下坡路的清王朝雪上加霜。

作者:大狮子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坦博拉火山爆发与中国社会历史》 学术界 2009.5 曹树基

[2]《1815到1875年运城气候初探》 前沿 2014.5 李文涛 李文琪 裴丹华

[3]《清朝从康乾盛世到腐朽衰弱的历史演变 财政研究》 2002.7 许毅 王晓光

[4]《嘉庆云南大饥荒(1815—1817)与坦博拉火山喷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 杨煜达、满志敏、郑景云

[5]《“道光萧条”与“癸未大水”——经济衰退、气候剧变及19世纪的危机在松江》 学术论坛 2011.3 李伯重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民国才女钱用和游山东三地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1935年9月,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的《遗族校刊》第1期3卷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泰山灵岩曲阜游记》(下称游记),作者是该校校董会秘书钱用和。2011年,《钱用和回忆录》出版,这才让人对这位民国才女的生平经历有所了解。钱用和(1897—1990年),又名禄园,字韵荷,江苏常熟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女

  •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曾国藩的三次跳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曾国藩小妾照片,曾国藩1至40集播放,曾国藩最励志的句子

    曾国藩的发迹就是从组建湘军开始的,书生掌兵,并非想大家相信的那么容易,曾国藩的沙场征战之路非常坎坷。湘军初兴之时,就被迫前去直面顶峰的太平军,后果可想而知,屡战屡败。 曾国藩曾经因为湘军的大败,三次花式跳水(当然都没死,不然就没有所谓的曾圣人了)。曾国藩为什么会选择跳水自尽?而且都是跳而不死,当然

  • 清朝统治者对绿营军态度很是暧昧,既是加以利用,同时又加以控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兵者,国之利器,它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帝国皇朝。兵制"为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统称,它随着国家的出现、军队的产生应运而生,是统治阶级意志在军事上的集中体现,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中国兵制起自夏朝初年,在四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加之长期频繁激烈的战争影响,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商周实行"师

  • 清朝时英国为何甘愿放弃地理位置优越的舟山,而选择“小渔村“香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至此,世界列强纷纷参与到瓜分中国的“游戏”中,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暂先不提这令人痛心的国耻承载了多少民族的伤痛,有一个问题值得人们深究,为什么英国选择香港作为他们在中国的殖民地?一、英国用“鸦片”打开了东方的大门开始瓜分中国领土清朝时期,部分英国商人在中国贩卖鸦片,鸦片在中国大地盛极一时,吸

  • 曾国藩做人的大智慧,不要忽视这个问题,要不然后果承担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曾国藩小妾照片,曾国藩1至40集播放,曾国藩十六字真言

    不积善,就不足以成就显赫的名声;不积恶,就不会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小人以为小的善行没什么用,不去做;以为小的恶行没什么坏处,不想办法去除。长此以往,恶行累积,终于到了不可掩盖的地步,罪恶太大,连解救的办法都没有了。蜀汉皇帝刘备留给儿子刘禅的遗言中那句著名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也是

  • 民国国葬第一人,葬礼千人冒雨送行,孙中山亲自为其写挽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孙中山为谁写过挽联,孙中山葬礼视频,孙中山

    虽然他的人生只有短短34个春秋,但他的辉煌史永远被铭记,他把自己人生价值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义无反顾扛起民族独立的大旗,为加速中国封建制度的消亡,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蔡锷投笔从戎 立志流血救国1882年,蔡锷出生在湖南宝庆,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蔡锷成绩非常优秀,梁启超对蔡锷十分赏识,对他

  • 从山寨走出一人称是吴三桂后人,被陈圆圆养大,专家道:千真万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三桂陈圆圆的简介,历史上的吴三桂陈圆圆结局,吴三桂与陈圆圆免费完整版

    基于此,持否定态度的人说吴三桂是史上最大的汉奸。也有人认为,他是个英雄豪杰。不能否定的是,吴三桂是个能人,这“能”首先体现在“选择”上。这里对青年吴三桂如何建功立业,受到明朝政府赏识,略去不提,因为这与他的高贵出身分不开(锦州总兵之子,祖大寿外甥)。我们直接把进度条播到明朝的大结局:公元1644年,

  • 雍正临终前留下两份遗诏内容有何深意,乾隆因此能稳坐63年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幸运的皇帝,他不仅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而他实际执政时间长达63年,也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不仅最长寿和实际执政时间最长,乾隆还能接手到富庶的大清江山,而他的幸运与他的老爹雍正的改革和勤政密不可分,而且更与雍正临终前独创的两道遗诏让他坐稳了63年江山有很大关系。

  • 慈禧死后无数奇珍异宝陪葬,口中一颗8亿夜明珠如今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死后8亿的夜明珠去哪了,慈禧墓里谁的宝物最多,慈禧死时口中含的价值8亿夜明珠

    这颗价值连城的珠子,用孙殿英自己的话说:“她(慈禧)口里含着一颗夜明珠,分隔是两块,合拢即是一个圆球,分隔通明无光,合拢时透露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百步以内可照见头发。传闻这宝物可使尸身不化,难怪慈禧的棺材劈开后,老佛爷像睡觉一样,只是见了风、脸才发黑,衣服也有些上不得手了。”有人说是下边这一颗夜明珠

  • 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究竟有哪十全武功?这里面有多少是注水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被高估的皇帝,其实并不多。因为基本上历史给出的评价都是比较中肯的。甚至有些皇帝,诸如雍正皇帝,还是被严重低估的一位明君。要说真正被高估的,那肯定有乾隆老爷子。人家做皇帝,都是让别人给他做评估,可是乾隆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要自己给自己做个评估,号称十全老人。乾隆所谓的十全老人,到底是哪十全呢?其实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