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说三国:三九六 二王争功

史说三国:三九六 二王争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758 更新时间:2024/1/16 8:34:26

王浑因为王濬不等到他来,就先接受孙皓投降,心中十分怨恨,就想攻打王濬。

何攀劝王濬把孙皓送给王浑,事情才暂时得到缓解。

何恽急忙给周浚写信,说:“《尚书》中尊崇礼让,《周易》中赞赏谦让,这是古文所吟咏的,道家所崇尚的。前次我们打败张悌,吴国人丧失气势,王濬乘着有利的时机,攻陷吴国的大片土地。若论先后,我们实在是后至之师,行动上既已受损,大事又未能成功,现在却要争功。对方既不忍气吞声,针锋相对,那么双方就将失去和睦,引起恃功相争的鄙习。我认为这种行为实在不足取。”

周浚收到信后,立即劝谏阻止王浑。

王浑不听,上表说王濬违反诏命,不服从调度,还捏造事实诬告王濬有罪。

王浑的儿子王济娶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常山公主为妻,在朝廷宗族帮派中很有势力。

在王济的操作下,有关部门上奏司马炎,请求用囚车把王濬召回京师。

司马炎没有同意,只是下诏责备王濬不服从王浑的命令,违抗诏命,求功心切。

王濬上书为自己申辩,说:“我先接到诏命,让我直接到秣陵,又命令我接受太尉贾充调度。我于十五日到三山,看见王浑的军队在北岸,王浑写信邀请我去他那里,当时我的水军正顺风乘势直到贼城,没有理由再调转船头返回去见王浑。我在中午时到秣陵,黄昏时分才接到受王浑调度的命令,命令我于第二天也就是十六日,率领全部属下,回过头去包围石头城。还要我报告所率蜀地兵士以及随我东下的镇南各军的确切人数。我认为孙皓已经来投降,没有理由徒劳地包围石头城。另外,士兵的确切人数,不可能在匆促之间就能很快得知。况且,这些都不是当务之急,所以我才没有遵照执行。并不是我胆敢不听圣明的诏令。孙皓众叛亲离,匹夫独坐,像麻雀、老鼠那样贪生,苟且乞求一条活命而已。但是江北的各部队不了解虚实,不早些来捉拿孙皓,自己造成了失误。我一到便得手,就更遭到怨恨与不满,还说什么守贼守了一百天,却让别人得到了。我认为,侍奉君王的原则是,假如有利于国家,无论生与死都要追求。如果顾虑别人猜忌怀疑因而逃避过错责任,这是作臣子的以不忠诚得到的私利,实在不是圣明的君主与国家的福气。”

王浑又递上周浚的书信,信上说:“王濬军队得到了吴国的珍贵物品。”

又上奏说:“王濬的牙门将李高,放火烧了孙皓的宫殿。”

王濬也庚即上表,说:“我孤根独立,与强大的宗派结下了仇怨。如果是冒犯了君王的罪过还可能得救,但要是得罪了权贵之臣,灾祸就难以预料了。吴中郎将孔摅说:‘二月武昌已失守,晋国水军马上就要到了。’孙皓巡行石头城回来,他手下的人都挥舞着刀枪,大呼说:‘正要为了陛下去决一死战,’孙皓非常高兴,信以为真,就把他的金器宝物全都拿出来,赏赐给了这些人。然而小人无礼,这些人得了值钱的东西就飞快地逃走了。孙皓非常恐惧,于是打算投降伏罪。孙皓派出的使者刚离开,他手下的人就开始抢夺财物,掠夺孙皓的妻妾,放火烧了宫殿。孙皓抱头鼠窜,唯恐不能活命。我到那里时,这才派人把火扑灭。周浚先进入孙皓的宫殿,王浑则先登上孙皓的船。我是在他们之后才到的。孙皓的宫里,连可以坐的席子都没有,假如有遗留下来的珍贵之物,也是周浚与王浑先得到了。周浚等人说我聚集蜀人,不准时把孙皓送去,是想谋反。他们还吓唬吴人,说我要把他们都杀了,把他们的妻子儿女都抓走,希望吴人作乱,以发泄他们的私恨。像谋反这种大逆不道的罪名,他们尚且用来加到我的头上,其他的诽谤与诬陷也就是必然的了。今年平定了吴国,的确是大喜之事,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却遭到了灾祸与忧患。”

王濬到了京城洛阳,有关部门上奏司马炎,说王濬违抗诏命,极不恭敬,请求把他交付廷尉,依法判罪。

司马炎不同意。

于是他们又上奏,说王濬在赦免了吴人之后,还放火烧了吴人的一百三十五艘船,应立即下令把他交付延尉,关进监狱里追究审问。

司马炎还是不同意追究王濬,下诏说:“不要追究。”

拜王濬为辅国大将军,领步兵校尉职务。

旧制只设步兵五营,新置一营就是从王濬开始的。

有关部门又上奏,辅国将军按位次不是很显达的官,不应配置司马,不供给官骑。

结果司马炎下诏,按外镇将军的标准,供给王濬五百大车,增兵五百人组成辅国营,供给亲骑一百人、官骑十人,配置司马官。

又晋封王濬为襄阳县侯,食邑一万户,儿子王彝封为杨乡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绢一万匹,又赐衣一套、钱三十万及一些食物。

王浑与王濬抢功,争执不休,司马炎很是头疼,命令守廷尉刘颂去调查处理此事。

刘颂经过一番调查,最后判定王浑立了上功,王濬是中功。

司马炎认为刘颂断法不合理,一气之下把他降为京兆太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你知道集美名与骂名于千古的曹操,最后的遗书到底写的什么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遗书有哪些,曹操的遗书是什么,曹操最无奈的遗言

    在易中天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曹操》里的曹操,应该是迄今为止最颠覆,也最丰满的一个形象。他们说他是祸乱朝纲的奸臣,但在十常侍只手遮天的时候,是曹操只身一人,前去刺杀宦官张让,这是奸臣?他们说他老不知羞,妻妾数不胜数,尤其好在攻城夺寨之后,把敌方首领的老婆据为己有。但你想过没有,这些女子嫁给那些首领,

  • 如果蜀汉不伐魏国,而是全力开发南方,可否得到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蜀汉真的能打败魏国吗,蜀汉人和魏国实力,东吴蜀汉真正联手打得过魏国吗

    其中北线是曹魏,面对的是富庶的关中平原和较为残破的凉州地区。讨伐魏国是蜀汉立国的政治基础,如果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收益也是可观的,所以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来讲,北伐是蜀汉的唯一出路。如果不伐魏,蜀汉国内的派系矛盾会激化,和东吴的关系也会恶化,对于蜀汉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为何说和东吴的关系会恶化呢?因

  • 三国7位英年早逝的人物,如果他们不死,三国历史将会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历史上死得最惨的猛将,三国英年早逝影响最大的十个人,三国时期早逝的几位人

    一、曹昂曹昂(?~197年),字子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昂是曹操的长子,为刘氏所生,因为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抚养大。从这一角度来看,曹昂可以说是曹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大约二十岁的时候,曹昂被举为孝廉,并受到了曹操的悉心栽培。建安二年(197年),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曹昂就跟随曹操出征张

  • 如果扶苏继位,秦国还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扶苏能活多久,秦国扶苏,扶苏不死秦朝会灭亡吗

    秦朝结束了东周时期,长达500年的大分裂,最主要的是,秦国不仅仅是消灭了六国,而是深度统一了中国。 通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风俗这些等等这些措施,秦朝把华夏大地打造成一个非常坚实的整体,尤其是给人们灌输了一个思想,那就是我们是统一的整体,这种思想被深深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这也使得我们的国家

  • 三国时谁哭的次数最多,刘备6次名声很响,但还有2人比他更能哭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这种认知基本上是因为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因为刘备在这本小说中的哭戏多达30多次,不过小说毕竟是小说,里面故事大多经过了艺术加工,其实在相对严谨的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大概也就哭了6次。刘备第一次哭,是他在豫州当刺史时,当时风华正茂的田豫曾在刘备麾下任职,但后来小田以“母老求归”的理由,像刘

  • 长平之战时,秦军千里迢迢来到赵国境内作战,为何能够取得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败了有多惨,赵国长平在哪,长平赵国不出击能赢吗

    [var1]赵国通过赵武灵王改革,成为六国唯一一个可以单独军事对抗秦国的国家。但长平之战最后以赵国40万大军全军覆没告终,此战在赵国境内,为何最终胜利却属于秦国,从而改变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呢?一、两国政权性质不同1、赵国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策略改革下,逐渐强大起来,军事实力大幅度提升。并且也注重任

  • 东吴后期的猛将:抵挡西晋大军,最后被司马炎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炎和西晋伐吴之战三维图,三国后期东吴五虎将,西晋末年东吴现状

    一具体来说,吾彦,生卒年不详,字士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吾彦出身贫寒低微,有文武才干,身高八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体力超群。一开始的时候,吾彦在吴国担任通江县吏,这是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官职。当然,因为勇猛的名声,吾彦的仕途也迎来了转机。后来,吾彦担任大司马陆抗的部下

  • 晏婴究竟有多厉害?孔子称赞其真君子,司马迁将其比作管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管仲和晏婴比较,晏婴有什么贡献,晏婴对孔子的评价原话

    [var1]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上大夫,他历经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50多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与思想家,后世为他著有《晏子春秋》,记录晏婴言行的历史典籍,为后世诸多文人官员学习的榜样。那么,晏婴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

  • 三国志11孔明自立:诸葛亮携妻拥兵汉中,从没见过这样的匡扶汉室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志11诸葛亮资料,三国志11十大名将排名,三国志11诸葛亮在哪出现

    身为三国志11游戏老玩家的你可曾设想,假如诸葛亮彻底不受刘禅和蜀汉朝廷的掣肘,会否打出另一番局面呢?孔明拥兵汉中城,这章假想剧本应该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原来的汉中太守魏延被诸葛亮给赶走了,媳妇黄月英做起了他的军师。以他们两口子为核心,总共聚拢了15个角色。大体上看,游戏里三足鼎立的格局并没有出现太大

  • 他,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原来只是赶牛车的穷苦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五霸齐桓公之死,齐桓公与外甥女,齐桓公葵丘会盟

    [var1]宁戚本是卫国人,出身卑微,怀有大才,但是怀才不遇。他听闻齐桓公即位后招贤纳士,便决心投奔桓公。于是他给一个贩卖货物的商人赶牛车,来到了齐国。由于宁戚本身处境穷困,朋友圈也没有官绅和士大夫的,虽然他一心想要到齐国谋求官职,却也苦于没有人引荐。可想而知,他的情绪也是非常低落和苦恼。一天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