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结束了东周时期,长达500年的大分裂,最主要的是,秦国不仅仅是消灭了六国,而是深度统一了中国。
通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风俗这些等等这些措施,秦朝把华夏大地打造成一个非常坚实的整体,尤其是给人们灌输了一个思想,那就是我们是统一的整体,这种思想被深深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这也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管经历多少磨难,最终都能完成统一富强的目标。
但可惜的是,虽然百代皆行秦政法,但秦朝却是非常的短命,二世而亡,这也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遗憾,后来无数的文人墨客讨论秦朝政治的得失。
[var1]
很多人把意难平都放在了秦二世和赵高的身上,如果秦始皇死后,扶苏继承皇位的话,那么秦国还会灭亡吗,很多人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
今天我们就来假设一下,如果当年沙丘之事没有发生,历史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脉络,扶苏和蒙恬都不会死,这样一来一个最大的问题就解决了,那就是秦帝国北部的军队,依然会有蒙恬统帅,这对稳定帝国局势是非常中哟的。
第二点就是帝国的那些老臣老将也都不会死,秦二世大肆屠杀老臣和将领,就是害怕他们不服,如果扶苏继位,这一大批富有政治经验的人就不会死。
[var1]
紧接着第三个反应就是,帝国的政策会宽松一段时间,毕竟各项工程都严重的消耗人力,新皇上位,往往会采取大赦天下等措施,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
扶苏做了皇帝,秦国这辆高速行驶的马车,会按照之前的国策,依旧是往前疾驰,这其中就包括了秦朝严苛的法令。
秦国以法家立国,此前很长的时间里,秦国靠着法家思想战无不胜,统一了天下,尽管扶苏本人比较宽和仁爱,但涉及到国家根本问题上,秦国肯定还是郡县制加法家的治理模式。
[var1]
在这种模式下,秦国的地盘迅速扩张,领土面积非常大,各地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都不太一样,如果全国推行同一套法律,肯定会在局部地区引发反抗,尤其这种这种反抗,还夹杂这六国人对秦朝的仇恨。
高压之下,秦国必然面临各地的叛乱,没有陈胜吴广还会有其他人,没有大泽乡还会有别的地方,这是秦国统治与扩张的必然结果。
[var1]
而面对起义军,秦朝会进一步根据情况作出反应,在调度有方和名将加持的情况下,初期的叛乱很快就会被镇压下去,但紧接着新一波的反秦浪潮就会出现,秦朝能不能顶得住,就看能不能顶得住这次以六国贵族为主的叛乱。
[var1]
章邯,蒙恬,王贲这些都是名将,关键就看在于项羽的对决中,能不能发生奇迹,把项羽给打败,严格来说,打败项羽也不是不可能。
章邯带着部队投降了项羽,是因为秦朝的朝廷被赵高所控制,在关键时刻想要杀掉章邯,章邯被卡在中间,不知所措,最终还是投降了项羽,连带着他的几十万军队。
如果皇帝是扶苏的话,章邯一定会一直抵抗的的,至少项羽不会那么快攻入关中,占领咸阳,直接把秦国车给抹去了。
扶苏能改变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很多事情的发生,跟个人道德没有直接关系,扶苏做了皇帝,事情的矛盾可以暂时得到缓和,但很难抵得住,几次起义所带来的冲击。
[var1]
综合看,如果扶苏做了皇帝,很多事该发生还是会发生,秦朝大概率不会二世而亡,但是扶苏之后的皇帝就很难说了,帝国扩张的太快,原有的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版图了出问题也就是迟早的事。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