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田氏代齐,田家用三百年时间反客为主,取代姜姓成为齐国主宰

田氏代齐,田家用三百年时间反客为主,取代姜姓成为齐国主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304 更新时间:2023/12/17 9:34:19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历史事件是区分春秋与战国的标志。

第一个是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另外一个就是发生在前386的田氏代齐,两者都是强臣代君和礼崩乐坏的典型。

前者时间早一些,方式更加简单粗暴,通过武力夺权直接瓜分晋国,而田氏代齐要温和得多、缓慢得多。

如果把三家分晋比作快速的伏击锁喉,那田氏代齐就是缓慢的蚕食绞杀。

田氏利用软硬兼施和内外通好,逐渐把齐国原来的主人姜姓诸侯排挤出去,姜齐从此变成田齐,而这一过程田家足足用了三百年。

[var1]

一位流落到齐国的落魄王子

话说西周初年大搞诸侯分封,姜子牙作为最大的异姓功臣被封到齐国。

齐国在当时被看作东夷,是边疆蛮荒之地,但在姜子牙的治理下,齐国逐渐走上国富民强的道路。

[var1]

春秋时期,齐桓公姜小白重用管仲大力改革,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齐桓公更是九合诸侯,成为春秋列国第一位霸主。

前705年,在位于河南周口一带有一个小国叫陈国宫廷中诞生一位小王子,他的父亲陈厉公取名叫陈完。

[var1]

说起陈国倒是颇有来历,它是西周初年被分封的妫姓陈氏诸侯国,国君妫满是帝舜后裔,与齐国一样是最古老的诸侯,只不过没发展起来,只能低调的存在。

也许是陈厉公有望子成龙的梦想,陈完出生后,厉公为他预卜未来。

卜辞说这个孩子将来可能要代替陈,但又不在陈国而是在其他姜姓国家,且应验在他的子孙身上。

厉公虽然高兴但却等不到那一天了,在陈完五岁那年,厉公去世,之后厉公的两个弟弟相继继位,是为陈庄公、陈宣公。

前672年,陈国王室发生内斗,宣公杀死太子御寇,陈完和御寇关系不错,因为害怕株连,陈完逃奔到齐国。

为了躲避灾祸,陈完将自己名字改为田完。

[var1]

此时的齐国国君是齐桓公,他对田完印象不错,想要让他担任卿大夫,田完以无功不受禄为由婉拒了。

最后给了他一个工正的官职,用现在话就是包工头,只不过是给王室服务的,从此田完就在齐国安家并世袭工正职务。

在田完之后的几代,田家一直低调谦虚地为齐国王室服务,直到田完的四世孙田桓子那里有了转变。

田桓子为人机敏聪明,深受齐庄公宠爱,庄公还将自己的女儿孟姜嫁给了田桓子。

田家从普通臣下成为王室姻亲,田桓子不再是简单的包工头,而是以大夫的身份参与朝政。

从田完到齐当工正,到田桓子侍齐庄公而得宠影响朝政,田家足足用了122年。

“损公肥私”,把属于姜氏的民心争取到田家

田桓子在齐庄公的宠信下积极发展个人势力,庄公死后,他的弟弟姜杵臼继位,是为齐景公,田桓子依然获得信任。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田家已经成为当时齐国的大族,但对于田桓子来说远远不够,他想要的更多、更高。

在当时齐国的当权者是姜姓吕氏,主要依靠的力量是高氏、国氏两家,国、高两家与吕氏同出于姜姓,是吕氏旁支,都是姜子牙之后。

在几百年时间里,高氏、国氏世代为齐国上卿,在齐国形成吕氏、高氏、国氏三家结成强大的政治联盟,共保姜姓政权。

面对这样的强劲对手,田家采取以柔克刚的方式。

继位的齐景公是个奢侈之君,贪图享乐,喜爱在宫室嬉戏,声色犬马,发生灾情也不去救济,他的王室仓库中布帛大米都腐烂生虫了,而百姓却生活无着落,饿殍遍野。

不仅如此他还实行严刑峻法,施加酷刑,血腥镇压民众起义。田桓子看准机会,利用其职权便利,施行私政。

[var1]

一方面是借贷粮食,他将齐国的量制由四进制(即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十釜为锺)改为五进制,给人民借粮时用新制,而还贷时用旧制。

另一方面是征税,当时齐国征税是用容器向百姓收粮,而田桓子从公田征税用小的,而对民众施舍就用大的。

总之,田桓子借用公事实行私德,苛政坏事全是姜家的,好事施舍全是田家的。

渐渐地,田氏得到了齐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田氏家族日益强大。

齐景公晚年意识到这个问题,决定抑制田家,要求大夫们各守其职,不得以公肥私,但为时已晚。

[var1]

数十年间,齐国民心背离吕氏,如流水般地归往田氏门下,田家在齐国已经根深蒂固,无能为力的齐景公于前490年抑郁而终。

消灭强宗羽翼,武装夺权

齐景公晚年病重,他的两个儿子荼和阳生势力最强,荼的背后是国高二氏,阳生与田氏交好。

为稳固姜姓江山,景公立儿子荼为太子,指定国夏、高张二人为宰相辅佐太子,景公去世后,荼即位,史称晏孺子,阳生则逃到鲁国。

齐景公的布局就是为了遏制田家势力,此时的田家掌门人是田桓子的儿子田乞,田乞和他的父亲相比,更有野心,手段也更加强硬。

田乞面对这种局面绝不甘心坐以待毙,高国二氏虽然强大,但也没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田乞决定釜底抽薪,争取朝中其他大夫的支持,彻底掀翻姜家统治。

田乞表面假装拥护高、国二相,热心侍奉,麻痹他们,使他们放松警惕,暗地里却在大夫中间挑拨他们与高、国的关系。

[var1]

田乞一面骗高国二氏,说朝中大夫对他们不满,让高国二氏刻意疏远群臣,另一面在大臣中间散布高国对他们不利的消息。

在成功造成大臣恐慌的气氛后,田乞与朝中另一个不受姜姓重视的大族鲍氏联手带动各大臣起兵造反。

高国二氏毫无准备,仓皇整顿军马迎战,但被打败,高张二人狼狈出逃,田乞扫清政治对手后,派人去鲁国迎回阳生,回到齐国后藏在田乞家中。

田乞借宴请为名把大臣邀请到家中,同时把阳生装在口袋里,饮酒间将口袋放在中央的座位上,打开口袋放出阳生,并要求大臣拜其为君,各大臣不敢不从,俯身参拜。

阳生继位为君,是为齐悼公,田乞任相国,独揽齐国大权,田乞为相的第一件事就是鼓动齐悼公杀掉荼。

[var1]

不久田乞去世,他的儿子田常为相。此时高国二氏被剪除,田氏又遇到新的对手鲍氏。

首领鲍牧本身就和悼公不和,只不过迫于田乞压力,才承认齐悼公,鲍牧为了取田氏而代之,一不做二不休暗杀了齐悼公,没办法,朝中只能拥立他的儿子壬为君,是为齐简公。

田常与监止一起为左右相,辅佐简公,此时的田氏家族已经是齐国首屈一指的大族,齐简公十分忌惮,于是亲近监止以图打压田氏,田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可偏偏监止沉不住气,想要杀尽田氏以绝后患,结果消息走漏,田常终于逮住机会,决定先发制人,带兵入宫。

[var1]

监止率领他的部下反击,由于田氏军队实力占优,再加上监止毫无准备,很快监止败下阵来,只能带领齐简公出逃。

田常趁势追击,先杀死监止,而后其部下追到徐州把简公杀掉,简公即位仅4年。

之后田常让简公的弟弟骜即位,即平公,田常单独任相国。

经过两次武装斗争,田氏取得胜利。田常废立君主,不仅操纵齐国大权,还削弱高氏、国氏等姜姓世卿大族,吕氏公族被彻底孤立。从田桓子事齐庄公得宠起,至田常掌握齐国实权,历时近100年。

外结诸侯,内封宗族

田氏肃清国内敌对势力,独揽大权后,将重点瞄向国外。

因为在那个诸侯争霸的年代,谁也不会独善其身,想要封闭锁国是不可能的,诸侯国之间互相征战,亡国灭族都是常见的事情。

田氏为了巩固自身生存空间,开始结交诸侯,当时晋国的范氏、中行氏起来反晋定公,到齐国请求援助借粮,按常规而言,对这种犯上作乱的行为,是不应当支持的。

可是田常却支持晋国的反君者们,将粮食借给他们,这样田常在反对旧贵族以及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var1]

田常成为齐平公相后,怕诸侯讨伐自己,为了安定邻邦,争取诸侯的信任,田常尽归从鲁国、卫国侵略的地方,南方和吴、越互通使节,西与晋国的韩、魏、赵氏订立了盟约。

田常死后,田襄子继位为相,在韩赵魏三家杀死智伯后,襄子与三晋互通使节,极大地稳固田氏的地位。

攘外的同时,在国内扩大田氏宗族的封地,尤其是田常为相时,修治武功,论功行赏,亲近百姓,使齐国内部进一步得到了安定。

田常死后,田氏经历田襄子、庄子、田悼子,直至田和,此时田氏已彻底拥有齐国,姜姓家族不过是名义上的国君。

田和为相时的国君为齐康公,他沉溺酒色,不理朝政,田和把他迁到海滨,只给一座城做食邑。

[var1]

公元前387年,田和与魏文侯相会,求他代告周天子,请将其列为诸侯,周天子准许。

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为齐国诸侯,至此齐国的吕氏政权完全由田氏所取代。从田襄子到田和列为诸侯用了69年。

后续

田氏虽然篡权,但相比东汉魏晋,对姜家还算可以,齐康公被迁走后,吃穿不愁,祖先仍可祭祀,直到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姜姓齐国才宣告绝祀,但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更多文章

  • 父亲死于张飞之手,母亲被曹操强占,他长大成一代名将,名字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真正处于乱世之中的强者,往往都拥有不卑不亢的性格,用自己强大的心理,不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就比如在东汉末年,出现了数不清的诸侯、谋士、武将,但是能够打出名气的人少之又少。然而就有这么一位名叫秦朗的角色,他貌美如花的母亲被曹操霸占,父亲被张飞斩杀,但他却成为了三国一代强将。 关二爷看中的女人 秦朗的母亲

  • 萧劲光要来福州军区,下属来请示韩先楚怎么接待,韩:我想想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萧劲光视察部队军区司令部感觉这件事非常重要,因为,从海军提供的名单来看,差不多常委班子的人都来了。他们第一时间便把这件事汇报给了福州军区司令韩先楚。韩先楚看完公函以后,脸上露出了笑容,对工作人员说:“老首长这也太谦虚了,他要是能亲自过来,那就是指导我们了,怎么能到这里来学习考察呢?”工作

  • 任见:曹操对酸枣镇结盟非常失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第三章 寒光凛冽的七宝刀20董卓迁离洛阳,主要是受到来自袁绍为首的关东诸侯的压迫,因此恨透了袁绍,当即下令,将当时在朝中为官的袁绍的叔父太傅袁隗、袁隗之子太仆袁基处死,同时处死的还有袁家大小六十多人。为了搜刮钱财,董卓下令近万兵士洗劫洛阳的富户人家,逮捕洛阳城中富豪,将他们插上“反臣逆党”的牌子,予

  • 荆轲刺秦太过草率,秦国一统天下,最终也难逃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国一灭燕国开始瑟瑟发抖,当年不怕是因为有赵国挡着,现在的燕国害怕得不得了,其中燕国太子丹最害怕,他把文武大臣着急过来商量对策。一位大臣说:投降吧,反正我们也打不过他不投降没办法啊。另一位大臣不乐意了,他想了一个好方法:我们不投降,但是不能跟他死磕,我们找人刺杀秦王。公子丹觉得这个方法好

  • 曹操祖父曹腾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这样子做的人才能全身而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和曹腾,曹腾的个人资料,曹操祖父曹腾完整版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好混啊。毕竟是从穷苦人家走出来的孩子,曹腾没有抱怨,他不偷懒,不违纪,不惹事,只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对他来说,只要有口饭吃就已经足够了。懂事的曹腾很快被提拔为黄门从官,调到领导(黄门令或小黄门)身边工作。从此与领导照面的机会多了,不管业务水平如何,起码先混个脸熟再说。自盘古开

  • 被掩藏的历史: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的真实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蒙古语和突厥语都是同源,底层词汇都是相同的,两种语言分化是西迁后的事情。而西迁前的固有词汇,在当代蒙古语和当代土耳其语、乌兹别克语、维吾尔语是共同词汇。同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满语、土耳其语的第一人称单数分别是bi、bi、b?n;第二人称单数ci、si、s?n;第一人称复数bid、be、biz;第二

  • 被低估的三国猛将,一生从无败绩,如果重用蜀国绝不会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尤其是关羽,那更是备受信任,屡屡委以重任。最后在刘备去攻打益州的时候,留下了关羽镇守荆州。虽然,关羽的高傲和自信,刘备不是不知道,其目中无人的性格更是心腹大患。诸葛亮就提醒了好几次,但是呢,还是我行我素,任用关羽在复杂的荆州镇守,不为别的,只是信任罢了。最后关羽果然因为傲气大意失荆州,蜀汉建立的大好

  • 邓艾灭蜀后,若与钟会姜维联手,有没有希望反攻司马昭?来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邓艾钟会都是好大喜功之人,邓艾比钟会稍微忠诚一点,但此人也狡猾,邓艾知道没有钟会军队多,于是偷渡阴平,其目的就是为了抢头功,这样就可以升官发财,位极人臣。攻下成都后,邓艾没有经过允许就以天子的名义擅自封赏、任命蜀中官员,封刘禅为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对蜀汉群臣都加以封赏,他还对蜀国的士大夫说

  • 三家分晋,春秋战国的分水岭,上演史上最强无间道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和战国以三家分什么为分水岭,三家分晋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点,战国策有没有记载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认为是春秋战国分水岭。《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从此中国进入战国时代。[var1]强卿的由来晋国,周朝最大的姬姓诸侯国,相比齐楚等国,晋国与周天子血

  • 此人是名将李牧之孙,是韩信一生最佩服的人,曾说过一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李左车,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自幼熟读兵法、谋略方面的书籍,长大后成为赵王歇身边的谋臣,因功被封为广武君。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赵王觉得项羽实力较强,就站到了他的阵营。刘刘邦派韩信带着上万汉军进攻赵国,想将其一举拿下,有更多与项羽决战的资本。秦朝末年,天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原六国贵族纷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