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尽管秦朝国祚不过二世,但“车同文,书同轨”的行为,正式让华夏走向一统。但需要说明的是,终秦一朝,六国的反抗力量都没有灭绝,反而此起彼伏。
[var1]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秦朝只是从版图上完成了一统,并未真正获得华夏整体的“民族认同”。齐楚燕韩赵魏在被秦朝灭国之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一直在试图反抗。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齐国。齐国先后被燕、秦以及项羽征服,但始终只认为自己是齐国人,甚至还有“田横五百壮士”的佳话留存。
即使是被几近被篱灭的楚国,也一直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流传。覆灭六国走向一统,是秦朝发端,而完成却不是秦始皇完成的。
先说项羽,在秦朝灭亡之际,项羽按照周朝分封制,基本将六国恢复,同时还有汉王、河南王、雍王等十二个诸侯,反倒是将大一统的秦朝再度分割。
当然,其中有不少诸侯是出身底层,算是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回音。
[var1]
那么刘邦呢?
刘邦消灭项羽后,先后铲除了大部分异性王,从六国旧王族到韩信、彭越等汉军统领,都没有放过。
历经秦二世、项羽、刘邦三轮洗礼,基本将六国留存的贵族势力严重削弱。尤其是正统诸侯国的王位法统,各国旧诸侯王的直系、旁系后代,完全被打乱,到楚汉相交之际,封王的依据从血统转向了个人,比如韩信就曾是齐王和楚王,并多次被鼓动饭反汉自立。
当异性王多被铲除后,各地的诸侯王成了刘氏子孙,这是否代表着,刘邦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只能说完成了大半。
六国各地的复辟力量开始寄托在刘氏子孙上,到汉景帝年间,又爆发了“七国之乱”,差点将汉王朝土崩瓦解,回归战国。
这里可见的是,六国复辟的力量,已经从各国法统变成了各地豪族,诸侯姓什么都可以,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利益就好。
[var1]
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尤其是民族、国家意识上的大一统,应该是在汉武帝时期。他的手段是——推恩令。
推恩令,分割各诸侯王王权,剥夺军政权,只留下食邑性质的经济权,最终使各地百信从“终于封地主”到终于“国家、皇帝”。
自汉武以后,“汉”正式成了华夏主体民族的称呼,即使是王莽乱政,也有宗室继承“刘汉法统”,直到汉末三分,也有无数志士仁人,只为汉统努力。
华夏真正意义上的一通,始于秦皇,终于汉武,秦皇灭六国,属于关键节点,而不是全部。
你认为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哪一位对华夏文明贡献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