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换个角度看雍正王朝03:恢复安定,封他为太子,康熙打太子

换个角度看雍正王朝03:恢复安定,封他为太子,康熙打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374 更新时间:2024/2/26 23:04:20

下次预定。

在江南募捐取得实质性进展后,康熙命太子胤礽和他的三位重臣在长春园召开御前会议。

开会的起因是四阿哥胤禛在扬州召集灾民,逼迫盐商捐钱。

“我这里有个奏章,说胤禛他们在扬州纠集灾民,逼迫富人捐钱,今日请书房里的各位商议,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康熙的意思很明确。他只是想知道朝廷如何看待胤禛的“激进”做法。没想到三位大臣还没表态,会议就因为胤礽太子的话无法继续。.

”我儿相信四弟有才,做事也肯尽心尽力,这次收钱买粮,也算是解了朝中的燃眉之急。功不可没。

但皇阿玛经常替子臣解忧,应该以德为本,以仁为导。凶猛的手段并不是立身治国的根本之道。这其中四阿哥是有道理的,有点欠缺。”

平心而论,胤礽亲王说的都是实话,总的来说没有什么不妥。那么为什么会议不能继续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需要了解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康熙会不会惩治胤禛的罪行?

从三位首席大臣会前的谈话内容来看,四阿哥胤禛虽然出席了三十多位官员的追悼会,但相对于严重的官场问题,他们还是确定了四阿哥胤禛的地位。实践。

张廷玉的话说:“清朝这个国家,真有四爷这样的人,很难改正。

康熙对胤禛的“激进”做法是什么态度?

马齐胤禛以“官曰天不怕地,地不怕,四爷召回”时,康熙立即说道,“老百姓都说,天不怕地不怕”不惊,地不惊,四爷就怕四爷把他叫回来。”回到京城,这口气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反驳道,显然也很赞同胤禛的做法。

而“这语气很不一样”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太子,他更在乎的是百姓的意见和评价,而不是官方的选票。

但是太子很意外,因为他不明白“民为重”的意思,所以在太子表态之后,康熙先是陷入了沉思,然后迅速转移了话题。

“嗯,天津贵顺斋的沙琪玛,用的是真正的狗奶和蜂蜜,跟御膳房里做的不一样,李德全,让大人尝尝!

康熙将归顺斋比喻为玉山房的沙琪玛,只是警告胤礽不要因为归顺斋的沙琪玛与玉山房的不同就否认。归顺斋之所以能够长久经营,是因为它必须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胤禛下江南做生意就是这样。他是否有益于国家和国家,是否得到人民的认可,是评价他功过的标准。

有了这些作为前提,我们现在再回到问题——康熙会不会惩治胤禛的罪行?

答案是不。

江南募捐,只是因为得罪了江南的官员。除了胤禛,其他皇子都不愿意站出来。

试想一下,如果他惩罚胤禛,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有人主动站出来的。出去接单?

既然处置胤禛没有正向激励作用,为什么还要处置呢?

弄清了这个问题,我们再回到太子的话上来。

太子选择了趋利避害的方法(胤禛捐献江南是太子推荐的)来保护自己。他不仅没有帮助胤禛消除一切反对的声音,还主动“谴责”胤禛,将胤禛置于极端的境地。舆论形势不利。

这意味着,如果会议继续进行,势必会变成对胤禛量刑的讨论会。这些都不是康熙想要也不想看到的,只能立即取消会面。

不过,胤礽太子的话给了康熙灵感,他认为是时候找个机会“记念”太子们了。

于是在不久后的朝会上,康熙听了年羹的表现,以江南募捐解朝中燃眉之急为由,赏赐了四阿哥胤禛。

”四阿哥胤禛功不可没,尚书坊当即起草诏书,立胤禛为雍郡王。”

原来,康熙不仅追究胤禛“煽动灾民闹事,逼迫盐商捐钱”的责任,还重赏了胤禛。他只是想用这种不公平的对待方式,痛揍胤禛,提醒他自己站在哪一边。其他诸侯。

这意味着当法庭需要你时,你应该站出来。只要你有勇气去接受工作,即使你做得不好,你也会得到积极的结果。

但是康熙只赏不罚,这也引起了其他皇子的一些不满。

所以当康熙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八阿哥胤禛顿时一脸懵逼,神色极其复杂,将目光投向了三阿哥胤禛。

不仅是他们,其他皇子的脸色也不是很自然。

康熙知道皇子有意见,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赏罚分明是统治者维护朝廷稳定最普遍、最有效的方式,其次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激励方式。康熙只赏不罚,就是为接下来追债户部的任务做铺垫。

“我知道,让胤禛这个名号,你们有些人会不自在。我想了想,又来了,谁处理得好,我就封他为太子。”

这里必须说明一下,在清朝的爵位分配等级中,太子比郡王高一级。

被称为皇子,除了有皇室血统外,还必须有一定的战功或功绩。所以,康熙这话其实是说:“你若也想做郡王、太子,就必须立下功勋。”

我应该怎么办?那是给朝廷办事的。

在埋下伏笔,压下皇子们的不满之后,康熙透露了当天会议的主题:

“这几日我查了户部的档案,国库赤字一千二百万两白银,这些钱去哪了?都是大官小官借的。在大国中国,一场水灾没钱。救灾怎么办?再来一次水灾?旱灾?万一边境打仗怎么办?

在康熙指出库房被忽视后会面临的问题后,在场的王公大臣们一一跪下,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职场潜规则。

即问题发生后,领导虽然对下属管理不善负有责任,对现状不满,但更重要的是对问题的关注和对解决方案的迫切寻求。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擅自解释或发表意见,低头认错,后面当然会有领导组织解决。

但这条职场潜规则,只针对那些不担当,或责任不明确的人,有问题的负责人和领导,如果他们保持沉默,他们就会无知。

于是,身为一把手的胤礽亲王第一个站出来,担起了管理的重任。

“奴婢等人无能,请惩戒皇阿玛。”

紧接着,掌管户部的八阿哥胤禔也站出来担当了主要责任。

“臣有督户部之责,请诛皇阿玛。

康熙指出的问题不是直接落实他们的职责,而是想办法处理更多的突发事件。

“等你们的罪行受到惩罚,国库不就空了吗?我要的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你们谁愿意站出来担起追债的重任,哪怕只还一千万两,我也愿意。”会让他闭嘴。”为了太子。”

这一次朝会过后,所有欠债的臣子都聚集在了八阿哥尹泗家里。他们的诉求是一样的,就是欠的太多了,不能一下子还清。希望银丝能够接过这个成就,给了他们发挥的空间。

针对这些法院的上诉,八叶党召开了内部会议,决定是否接受追讨户部债务的任务。

在这次会议上,胤禛的态度非常明确,因为追究户部债务,严重威胁到他的利益——除了江南官员和盐商的捐助之外,胤禛的财富来源也来自户部。.商业。

“这么重要的任务,你不接,我们谁来接?你要定个规矩,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本王从太子的人手里被剥夺。”

银厄自己借了钱,他给出的理由更简单:“兄弟,这个成就我们族人已经接受了,可以给族人一些安慰!”不难理解,胤禛、胤鄂以及这些臣子都希望胤禔担负起追讨户部所欠债务的重任。

那么,银丝会接下这份工作吗?不想。

胤禩借用群臣和宝银来实现其以大度收买人心夺取皇位的战略,最终目的是杀死或重伤太子。

(第一集有分析)

胤禛就算不去户部查账,如果户部不给户部救灾的银子,他也会把胤礽太子借国库银子的凭证放在康熙案头上。

也就是胤禛蓄谋已久,只等着康熙下令追讨户部债务的那一刻。

所以,他不会为了胤禛、胤鄂以及这些朝廷的一时利益,而放弃自己重伤太子的总体计划。

不过胤禛和胤娥毕竟是他的经济支柱和后台支撑,他也不能马上拒绝,便把话题丢给了从不说话也没有欠债的胤禛。

“十四哥,你觉得我们能接下这份工作吗?”

“难!

这几千万银两影响了这么多人,能一下子收回来吗?就算收回来了,岂不是得罪了大家?所以我觉得,还是冤枉本王爷比较好。””。

银提的话归结起来就是这个工作不好办,得罪了很多人。

带着这种反对的声音,尹司终于说出了他早就想好的答案:“按理说,这部作品我不接,你也不接。那谁来接?四哥。”

对胤禩来说,胤禛让胤禛承担追查户部所欠债务的任务,对胤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某种程度上,太子能身受重伤,谁也不会怀疑他有夺嫡之心。其二,不仅可以挽回纵容官员借国库券购买的心,还可以通过在江南的捐助为胤禛报复白银损失数百万两。

再加上胤禛的江南之行得到了康熙的器重,将户部的债务留给四阿哥胤禛也就顺理成章了。

于是在第二天的法庭会议上,他第一个站了出来:

“我以前管的是户部,办的不严,所以钱库时间短,自以为我办事的眼光和威信,远不及四阿哥,我有推荐四阿哥出任此职,并愿意将户部的管理权交给四阿哥。”

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尹斯不愿意做某件事,他可以直接提交。他为何辞去户部监事职务?

1、维持户部的债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会得罪很多人。

欠钱的有他的皇室兄弟,有跟随康熙南征北战的元老大臣,还有京城各部的官员不计其数。

这些人在得知要向会计部追债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银丝做生意。如果胤禔不交出督办户部的职位,那些不交欠款的臣子肯定会把他推荐给康熙。尹司一旦不干,他就会侮辱这些人,抢夺继承人的计划也会瞬间化为乌有。

所以,只有尽快让出户部的职位,尹司才不能得罪这些人,才能挽回他放纵的官员们借国库券购买的心。

2、为掩饰弃官向户部借钱的原因,借胤禛之手重伤太子。

之前说过,胤禩授臣贪污宝银,其用意是要扳倒太子。

胤禩亲自处理追讨户部所欠债务的任务时,一把揪住太子的辫子,却被康熙审问居心不良,认为他是想夺嫡。

也就是说,他不可能是这个计划的最终执行者。他想要完美的完成这个计划,就只能动刀杀人了。

胤禔交出户部之职,既可以向康熙表明自己认识到了错误,也可以告诉欠钱的朝廷,他们想管却管不了。这意味着我也背负着监督不力的罪恶感,以至于我没有完成其他任务。

有了这个前提,他推荐四阿哥胤禛就比较合理了。

不过,这场堪称天神争霸的朝会,远非最高境界。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下期继续讲。

制作不易,喜欢的话请关注一下。

上,更多精彩更新继续。

更多文章

  • 有趣的故事曾国藩的鬼神观,不靠谱的野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异能乱神,小孩子不说话”几乎成了儒家名言。但是,历史上很多大儒都在重复鬼神之说,似乎忘记了这句话。曾国藩也不例外。他曾说过,“我这辈子都不信鬼神”。他在家信中提到风水,“我最不相信的就是风水”。从这个角度看,他似乎在遵循的格言。但与此同时,大量文献也证实了曾国藩确实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一生中也

  • “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纪念馆革命文物精品展”在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开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纪念馆革命文物精品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开展“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纪念馆革命文物精品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开展淮海战役是在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胜利展开之际,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进行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淮海战役的胜利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伟

  • 一个丑陋的高中状元,乾隆想出一联来刁难,乾隆答对了下联就封了;探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外貌”可以说是当今大众看人的第一印象。一个好的“外貌”绝对能给你加分,不管是面试还是相亲,因为谁都知道“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古代没有更发达的信息量,只能看到身边的人和事。说实话,你并没有那么高的“眼光”,长相的美丑直接决定了你的命运。一、古代官员的“大任制”上一个封建制度为主的朝代,文明的发展,基

  • 甄嬛传:关于温僖贵妃、孝懿仁皇后和舒太妃,不得不知道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温诺妃从太后的描述中,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贵妃文诺是一个霸道而不择手段的妃子,最终与康熙皇帝不欢而散。但是,历史上的文诺贵妃根本不是这样的女人。她的祖父额也是开国五大臣之一,姑姑是皇太极的第一任妻子,父亲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康熙四辅大臣之一,第一任母亲是爱新觉罗氏的郡主,同父异母的妹妹是小昭仁皇后

  • 千古奇才,旷代名儒-说说湘军第一悍将罗泽南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湘军罗泽南,罗泽南临终写给曾国藩的话,罗泽南后代罗尔林

    (一) 罗泽南是湖南双峰县人,生于1808年,比曾国藩还要大三岁。但是他的命运和曾国藩比起来,则是天壤之别。我们形容一个人经历坎坷总爱用“命运多舛”这个成语,而对于罗泽南来说,他就不是“多舛”的问题了,而是一直在那儿“舛”,几乎一辈子都没有翻过身来。虽然罗泽南自幼聪颖,学识过人,但是在科举这条道路

  • 布局三年,只用10天就逼得和珅自杀,嘉庆的帝王心计有多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嘉庆皇帝处死和珅15年后为何后悔,为什么说嘉庆处置和珅能力不行,嘉庆处死和珅真正的原因

    乾隆一死,嘉庆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敲锣打鼓地收拾和珅。在这之前,谁能理解嘉庆的苦衷呢?乾隆退位后,却没有放开手中的权利,他忍了和珅整整三年。和珅作为乾隆的宠臣,在朝中已经是权势滔天,那时候乾隆80多了,已经病得说不出话来了,上朝的时候,和珅就会站在乾隆身边做他的“翻译”。虽说他只是复述乾隆的话,但实际

  • 清朝最低调的公主:三次嫁人三度守寡,家中出了五位大清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庶妃生的女儿在努尔哈赤的八个亲生女儿中,第四女穆库什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她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庶妃嘉穆瑚觉罗氏。早年,努尔哈赤对建州各部不断征伐,穆库什的父亲贝浑巴彦所在的嘉穆瑚城便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努尔哈赤所向披靡,三下五除二,便将嘉穆瑚城给攻下了,无奈之下,贝浑巴彦便将女儿真哥献给了努尔哈赤,这

  • 早在七千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陶制的鼎,至商朝和西周时期达到高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因鼎大得可以做马槽,又俗称“马槽鼎”。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工艺精巧。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

  • 一件盛放了15岁少女头骨的青铜甗,却揭露了商朝最血腥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商朝最顶尖的青铜器,青铜甗中的少女头骨,商朝人形青铜器

    在提到秦始皇的时候,我们总会赞叹于他统一六国的伟大,尤其是书同文车同轨的举措,为中华文明的向前跃进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或许是秦始皇身上可供探讨的内容太多了,很多人好似都忽略了,其实秦始皇还干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那就是他制作了大量的人俑,让之前帝王死后就要牺牲大量人畜的情况得到了改善。在秦始皇之前,历

  • 妲己发明过2个极刑:第2个让犯人生不如死,如今却让女人爱不释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就是筷子,筷子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饮食文化之一。就连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都习惯了用筷子,为了可以用筷子,还要大老远跑到超市里买。所以说中国文化给国人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同小可了。妲己为啥要发明筷子呢?根据流传,纣王是个喜怒无常的人,尤其是在饭桌上,在吃饭的时候不是说这个肉不新鲜了,就是这个汤太烫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