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布局三年,只用10天就逼得和珅自杀,嘉庆的帝王心计有多深?

布局三年,只用10天就逼得和珅自杀,嘉庆的帝王心计有多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755 更新时间:2024/2/8 13:04:58

乾隆一死,嘉庆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敲锣打鼓地收拾和珅

在这之前,谁能理解嘉庆的苦衷呢?乾隆退位后,却没有放开手中的权利,他忍了和珅整整三年。

和珅作为乾隆的宠臣,在朝中已经是权势滔天,那时候乾隆80多了,已经病得说不出话来了,上朝的时候,和珅就会站在乾隆身边做他的“翻译”。

虽说他只是复述乾隆的话,但实际上,话都已经说不出来的乾隆还有多大能耐呢?于是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和珅做主处理的。

大臣们对乾隆跪拜的时候,和珅就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些跪拜,甚至在跪拜的人中,还有已经是皇帝的嘉庆。

要说起嘉庆跟和珅的仇恨,已经不止这一星半点了,乃至于乾隆一死,嘉庆帝连夜处置了和珅。

我们都知道,和珅在朝中的势力早已经盘根错节,想要一夕之间就将他铲除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个局,嘉庆布了整整3年。

那么嘉庆的帝心机到底有多深呢?他又是怎么做到只用了十天就能逼得和珅自杀的呢?

很多人对于和珅的印象,大都停留在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贪污上,但是其实和珅的“本事”,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夸张数倍。

和珅的前半生实在是过得凄苦,父母相继去世,自己跟兄弟被偏房赶出门,成年后满腹经纶却屡次落榜。

不过好在,他后来娶了直隶总督的孙女,好运慢慢上来了。

1772年,和珅被挑选做了侍卫,不久后得到了乾隆的赏识,此后他的人生总算是看到了希望。

和珅最开始做官时,也是个清正廉明的好官,有人拿了银钱想贿赂他,但是被他婉拒了,因为深得乾隆信任,所以很多非常重要的案子,乾隆渐渐都交到了和珅的手中。

要说起为官清廉的和珅是什么时候开始贪腐的,那自然是真正摸到金钱的滋味的时候。

1780年,云贵总督李侍被检举贪污,乾隆就将这个案子交给了和珅,和珅连夜带人跑到云南去查办,查抄出来的银子一大部分被他私吞。

这次的案子结束以后,乾隆很是满意,和珅不但收获了一大笔钱财,还升职加薪,拿到了众多赏赐。

当然了,和珅的本事当然不止这点,这只是他贪腐道路上的开始。

和珅在位期间独揽权势,手中掌握着吏部与户部的大权,同时因为任大学士,更是广收门徒,以发展自己的势力。

作为朝中的四大势力之一,在别的势力开始明争暗斗的时候,和珅转而把手伸到了外界的商人那里。

他发明了众多苛捐杂税,跟犯罪团伙勾结,只要有人拒绝交税,第二天全家就会被灭门,如果官府追查,就推到犯罪团伙的头上。

等到其他三大势力争斗地差不多了,和珅也有了与之对抗的资本,收手以后一鼓作气将其他势力全部打压下去,连根拔除。

马屁拍到了马蹄上

世人都知道和珅如此聪明,那为什么没跟嘉庆帝搞好关系呢?

其实和珅不是没有做过努力。

和珅是个聪明人,这一点不可否认,否则他也不会被乾隆这么宠信,不过要是聪明过头了,那就有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1794年,乾隆还没退位,不过这一年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打算后年退位,既然要退位了,那自然头等大事就是选谁当皇帝了。

乾隆一生有十几个儿子,除了夭折的,英年早逝的,年纪太小的,剩下能堪当大任的没几个了,所以乾隆选来选去,最终挑中了永(颙)琰。

挑中以后,因为事关重大,所以乾隆总要跟军机处说一说立储君的事。

此时和珅正是首席军机大臣,当他听到这个天大的消息激动不已,当晚就拿着乾隆的玉如意找到了颙琰

和珅很聪明,他把玉如意给了颙琰之后却什么都没说,但是颙琰却已然明白了一切,他先是一惊,而后脑中快速分析和珅的用意。

和珅是乾隆的宠臣,他得知这个消息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来向自己透露秘密,那么和珅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将玉如意当一个“信物”。

不过,和珅既是老爹的心腹,老爹还没死呢,他就着急忙慌地讨好下一位新君,那是不是有可能,他原本就是个墙头草,如果自己重用他,将来他也有背叛自己的可能性。

不过,颙琰还是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他表面上不动声色,收下玉如意后,又给了和珅回礼,这才把和珅打发走。

原因无他,此时自己还没有坐上那个位子,和珅在朝中的势力不可小觑,倘若现在得罪他,百害而无一利。

该说不说,这下和珅的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

这边和珅高高兴兴回去以后,以为自己的后半生也妥帖了。第二天,乾隆果然宣布了自己要退位的事,此时和珅的内心还在洋洋得意。

从这时候开始,颙琰逐渐接触了一些政事,不过,真正的实权却还是在乾隆与和珅的手中,所以说到底,颙琰也不过是个见习皇帝。

1796年,嘉庆帝正式即位,虽说他已经是实实在在的皇帝了,但是实权仍旧不在自己的手中,并且此时,出现了格外荒唐的一幕。

这时候乾隆的身子骨已经不行了,他坐在皇位上,身子已经不能直立了,话也说不利索,所以他说的话需要有人帮他转述。

那么这个人选自然是非和珅莫属了,和珅站在乾隆的身侧帮他翻译,有的大臣提出了奏折,其实也大多是和珅直接做主批示了。

此时已经即位的嘉庆,也只能站在朝堂上,所以就出现了一个更加荒唐的事:嘉庆帝跟着朝臣们一起给乾隆跪拜的时候,和珅就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样的跪拜。

此时此刻,嘉庆看着上方的和珅,想起当初和珅拿着玉如意找到自己时的嘴脸,他内心的厌恶越来越重。

随着日复一日地跪拜行礼,嘉庆的内心开始慢慢涌现出一个想法。

乾隆的丧期,和珅的死期

要说嘉庆什么时候下定决心除掉和珅的,是源于一个叫朱珪的人。

朱珪曾经是嘉庆的老师,当时乾隆想要调任朱珪回京,嘉庆知道后高兴地睡不着觉,当即就写了几首诗送给了朱珪。

大意就是,我现在还不是正式皇上,身边没什么亲信,希望老师回京以后能够辅佐我。

这件事被和珅知道以后,就告诉了乾隆,平心而论,当皇帝老子看见这种诗肯定是比较心寒的,乾隆当即大怒,对嘉庆一顿斥责以后,又开始日夜监督起嘉庆。

尽管这样还不解气,乾隆又将朱珪调到了偏远地区,以免嘉庆发展起亲信造反。

和珅知道乾隆的做法以后觉得有点过了,又连夜给嘉庆帝报信,让他不要再惹乾隆不高兴了,但是此时嘉庆帝是怎么想的呢?

你把我害到这个地步还不够,现在还要拿这个事来威胁我,意思是我再惹事你就让乾隆废了我。

从这以后,两人的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不过气归气,嘉庆还没有彻底丧失理智,现在实权还没有到自己的手中,不是跟和珅硬刚的时候,与其惹他不高兴,还不如做出自己的感激涕零的假象,放松他的警惕。

嘉庆做出满脸受宠若惊的表情,连连作揖,口中喊着“谢谢相国”。皇帝能做到这个份上,除了嘉庆也没有别人了。

1798年,乾隆驾崩,嘉庆熬了3年总算是熬出了头,于此同时,也到了收网的时候。

他先是将和珅调去处理乾隆的丧事,而后大肆提拔亲信,拉拢朝中势力,暗中召回朱珪,秘密组织了一些兵马。

随后嘉庆将自己的人员安插到军机处,大力提拔其地位,使之能够与和珅抗衡的地步,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嘉庆就收到了弹劾和珅的奏折。

嘉庆看到奏折以后当即“大怒”,他先是控制住了和珅的同党,而后下令正式审讯和珅。

此时的和珅其实还抱着一点希望,因为每每想起以前嘉庆对自己如此客气,便觉得自己还能从轻处罚。

不过,他太小看嘉庆的帝王心术了。

很快,嘉庆就给和珅拟出了整整二十条大罪,条条说得非砍头不能恕,第一条就是当初和珅给嘉庆递玉如意的“泄露机密”之罪。

其中还包括诸如骑马进圆明园,乾隆病重时和珅还说说笑笑,善用职权驳回奏章等等。

随后,他给和珅定了死罪,命其凌迟处死。好在,有大臣上奏表明,先帝刚死,就如此极端地处置和珅,难免面上不好看,嘉庆思考过后,同意让和珅自缢。

这距离嘉庆帝继位才仅仅过去了十天。

和珅死后,嘉庆将抄出来的白银填满国库,而后下令不再追究和珅的同党,一代权臣和珅的一生,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世人都说“和珅倒,嘉庆饱”,这话一点也没错,都说自嘉庆帝之后,清朝开始走向了衰败,但实际上,从乾隆时期大清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嘉庆上位以后积极改革,重振朝纲,希望能够挽救大清,不过最终还是因为因循守旧,没有见到什么效果。

不得不说,单是从嘉庆处置和珅的方式来看,嘉庆有着实实在在的帝王心术,他并不是个昏聩的皇帝。

更多文章

  • 清朝最低调的公主:三次嫁人三度守寡,家中出了五位大清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庶妃生的女儿在努尔哈赤的八个亲生女儿中,第四女穆库什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她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庶妃嘉穆瑚觉罗氏。早年,努尔哈赤对建州各部不断征伐,穆库什的父亲贝浑巴彦所在的嘉穆瑚城便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努尔哈赤所向披靡,三下五除二,便将嘉穆瑚城给攻下了,无奈之下,贝浑巴彦便将女儿真哥献给了努尔哈赤,这

  • 早在七千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陶制的鼎,至商朝和西周时期达到高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因鼎大得可以做马槽,又俗称“马槽鼎”。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工艺精巧。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

  • 一件盛放了15岁少女头骨的青铜甗,却揭露了商朝最血腥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商朝最顶尖的青铜器,青铜甗中的少女头骨,商朝人形青铜器

    在提到秦始皇的时候,我们总会赞叹于他统一六国的伟大,尤其是书同文车同轨的举措,为中华文明的向前跃进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或许是秦始皇身上可供探讨的内容太多了,很多人好似都忽略了,其实秦始皇还干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那就是他制作了大量的人俑,让之前帝王死后就要牺牲大量人畜的情况得到了改善。在秦始皇之前,历

  • 妲己发明过2个极刑:第2个让犯人生不如死,如今却让女人爱不释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就是筷子,筷子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饮食文化之一。就连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都习惯了用筷子,为了可以用筷子,还要大老远跑到超市里买。所以说中国文化给国人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同小可了。妲己为啥要发明筷子呢?根据流传,纣王是个喜怒无常的人,尤其是在饭桌上,在吃饭的时候不是说这个肉不新鲜了,就是这个汤太烫嘴了,

  • 囚父之仇、杀子之恨,周文王和殷商仇深似海,一场牧野之战全报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殷商历史简介,周文王的事件,福建人是殷商后裔吗

    商周恩怨的开端按《史记》记载,商和周原本是一家子。因为周人的祖先弃,是帝喾之子;而商人的祖先契也是帝喾之子。只不过契的母亲是帝喾的次妃简狄,而弃的母亲是帝喾的元妃姜嫄。如果按子凭母贵来说,弃的出身还要比契高一点。既然是同祖同宗,为什么商人和周人还会产生矛盾呢?咱们细细说来。弃自幼好稼穑之术,是种地的

  • 周文王史录传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周文王故事,老梁讲周文王完整版,周文王被谁关了10年

    周文王是西方诸侯之长,本名姬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西部诸侯之长,亦称西伯昌,前1100-前1050年在位,在位50年,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同时非常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委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

  • 周初的分封制,原是周公布下的星盘大阵,初衷却是为监管殷商遗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殷商历史简介,周初分封制特点,福建人是殷商后裔吗

    殷商遗民成为老大难声势浩大的武庚之乱,连带东夷八国反叛,一共闹了三年,才平息下来。虽然史书上记下了光辉的一笔,但周公心里清楚,尽管自己手下猛将如云,但这场战争赢得并不轻松。而长期内耗,也让周国国力大伤元气。再有一场叛乱,连他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弹压下去了。所以,还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殷商遗民。这是武王

  • 夏朝天下也是抢来的,为何周朝以后的人都以华夏自居?考古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但事实上,从古至今,我国都没有“华族”或“华国”一说,“华”的直接来源是与“夏”字的互文,在古汉语当中,“华”和“夏”的声母、韵部相同,史书也常常将两个字互通互用,比如《左传》中就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的夏和华就是同义词。在更多的历史文献中,则通常二字连用,称为“华夏”也叫“有夏”或“诸夏”

  • 印第安人是商朝的遗民?别再这么说了,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印第安人是殷商遗民吗,商朝遗民现状,印第安人有自己的历史吗

    任何时候,社会变革都会引发新旧势力之间的激烈碰撞,殷商时期也不例外。殷商时期,社会变革所引起的结果,就是周武王和周王双方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在牧野引起一场大战,史称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最终以周武王的胜利告终,而随着周武王的胜局已定,眼见着走投无路的纣王,为了最后的尊严选择了点火自尽,结束了殷商六百年的气

  • 浙江有良渚,山西有陶寺,为何第一王朝夏朝却在河南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区别和联系,良渚 夏朝,陶寺简介

    为此,浙江的良渚遗址、山西的陶寺遗址以及河南的二里头遗址等都被列为了探源工程的重点发掘对象。特别是良渚遗址的考古发掘,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关键性证据,2019年,良渚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良渚文化兴起于公元前3300年前后,这里不仅发现了占地达300万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