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件盛放了15岁少女头骨的青铜甗,却揭露了商朝最血腥的一面

一件盛放了15岁少女头骨的青铜甗,却揭露了商朝最血腥的一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858 更新时间:2024/1/23 18:06:59

在提到秦始皇的时候,我们总会赞叹于他统一六国的伟大,尤其是书同车同轨的举措,为中华文明的前跃进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或许是秦始皇身上可供探讨的内容太多了,很多人好似都忽略了,其实秦始皇还干了一件非伟大的事,那就是他制作了大量的人俑,让之前帝死后就要牺牲大量人畜的情况得到了改善。

在秦始皇之前,历代王侯贵族推行的祭祀制度到底有多残忍,或许我们可以从这尊青铜甗里扩建一二。这尊生产自商代的青铜甗里装着的不是食物、不是佳酿,也不是丝绸瓷器玉器,而是一个十五岁少女的头骨,而也正是这枚头骨,揭露了商朝祭祀制度最为残忍血腥的那一面……

殷墟出土的青铜甗

这尊青铜甗是在上个世纪末的考古活动里发现的,它出土的地方是著名的殷墟。殷墟的大名学过历史的都有所耳闻,在这里出土青铜器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除非它出土的青铜器足够大,或者上面刻有一些文字,否则很难引起考古人员的注意。

所以在1984年,考古学家第一次发现这种青铜甗的时候根本没有在意,即便当时这个青铜甗出土的时候还伴随了一颗人头。但考古人员也就是短暂的愣了一下,随后只当是后来的人骨不小心掉进坑里了,毕竟当时一同发现的也就这么一个人头骨,相比于头骨的出现,他们还是更关注这些出土的青铜器里有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发现。

但是到了1999年,他们在殷墟第二次挖到了人骨的时候猛然意识到,事情可能不是这么简单。因为这两次头骨的出现都是伴随着青铜甗的出土而出现的。青铜甗是什么,这个叫做甗(yǎn)的物品是先秦时期最常见的盛放食物的器皿之一,类似于如今煲的小锅。

两次出土的人骨都只有头骨,而且还都在青铜甗附近,好似之前这枚头骨就是被青铜甗盛放着一般。考古人员想到这里心头一惊:把头骨放在煲汤的锅里干啥?难道以前的人有吃人的习惯?

被煮过的15岁少女头骨

意识到不对后,考古人员立刻把最新发现的那枚头骨送去了相关单位检验,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原来这枚头骨真的经过了烹饪,因为检查结果显示,这枚头骨里的钙物质都被煮的大量流失了。

这已经足够让人骇然了,可最让考古人员惊讶的是,通过对头骨里牙齿的发育情况磨损状态研究,这枚头骨的主人应该是一位年方15的妙龄少女。

殷商时期各种血腥的祭祀活动早有资料记载,可是之前听说的无外乎是一些活人祭祀,究竟是怎样的习俗会让殷商人对一个15岁的孩子下此狠手,而且还要烹食头颅呢?

为了解决这一疑问,相关人员立刻查阅资料继续研究,并对头骨追根溯源,最后他们发现这位少女竟然还不是本地的,而是从安徽六安一带过来的。联想到商朝君王好战这一背景信息,这名少女很可能是因为她的部落被商王朝打败了,她就成了俘虏被带到了安阳。

而根据这位少女头骨的牙齿状况可以看出,这名少女生前是常常吃肉的,说明她生活的环境是非常优渥的,那她的身份很可能是部落首领的女儿一类。商朝的等级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就算是祭祀也是越高等人的适用于越高等的场合,普通的俘虏基本只适合大面积陪葬。

这其实也能充分说明为什么之前的发掘工作里,经过了十多年才发现了第二枚装在青铜甗里的头骨,因为这种祭祀显然是高规格的。用首领的女儿来祭祀,所进行的活动自然也是意义非凡的。

少女头颅揭开商朝的血腥祭祀

这名15岁的少女生前到底遭遇了什么呢?按照资料和青铜甗出土的地表信息显示,这段故事应该发生在商朝末年。当时的好几位商王都对六安发动过战争,这名少女应该就是在这样的战争里被俘,之后来到了安阳。

到了安阳后,根据商朝人的习俗,每次打完仗会有斩杀敌方首领的习俗,常见的做法就是将对方的头颅砍下来在进行烹煮。这个少女年纪太年轻,未必是因为战争后的仪式而被杀害的,毕竟商朝人在祭拜祖先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把人和动物一起推进滚烫的水里煮。

无论是出于哪个原因,这名少女在少不更事的年纪就被推上了断头台,头颅还被切割煮熟。也就是这名少女的头颅,揭开了商朝祭祀制度最为血腥残忍的那一面。因为由此追溯,在甲骨文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人煮熟活人的祭祀活动。

最大的一次祭祀活动里,他们杀了一千多个人和上千牲畜,最后记载为“千人千牛”,轻飘飘的四个字,就这样揭过了数千个鲜活的生命。而且商朝人不仅杀人祭祀、活埋祭祀、煮人祭祀,他们还会把一些人宰割祭祀。

这些祭祀方式单看文字就觉得血腥不堪、残忍无比,而当时的商朝就是一个信奉神灵到了极致的时期,当时的君王和巫师说的一切话在人民眼里就是必须执行到底的命令。那个原始的时期,他们也没那么多的道德观与生命观,无论好事坏事都会想到用牺牲来给自己换更多的生存空间,也不能说他们的做法是对是错,只能说民智未开的时候真的很可怕。

小结

商朝的祭祀制度充分说明了越原始越残忍,毕竟民智未开的人类和动物也没有太多差别,而动物基于生存的本能根本不会考虑那么多,也想不到那么多。

人类之所以能够昌盛就是因为拥有了智慧和文明,让我们区分于动物。我们有道德、有羞耻、有同理心,也就是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东西,给了我们战胜一切的底气和力量,让人类更团结,更能够适应世界上的种种变化,从而不断在历史洪流里向前走着,创造出今天的辉煌成就。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妲己发明过2个极刑:第2个让犯人生不如死,如今却让女人爱不释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就是筷子,筷子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饮食文化之一。就连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都习惯了用筷子,为了可以用筷子,还要大老远跑到超市里买。所以说中国文化给国人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同小可了。妲己为啥要发明筷子呢?根据流传,纣王是个喜怒无常的人,尤其是在饭桌上,在吃饭的时候不是说这个肉不新鲜了,就是这个汤太烫嘴了,

  • 囚父之仇、杀子之恨,周文王和殷商仇深似海,一场牧野之战全报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殷商历史简介,周文王的事件,福建人是殷商后裔吗

    商周恩怨的开端按《史记》记载,商和周原本是一家子。因为周人的祖先弃,是帝喾之子;而商人的祖先契也是帝喾之子。只不过契的母亲是帝喾的次妃简狄,而弃的母亲是帝喾的元妃姜嫄。如果按子凭母贵来说,弃的出身还要比契高一点。既然是同祖同宗,为什么商人和周人还会产生矛盾呢?咱们细细说来。弃自幼好稼穑之术,是种地的

  • 周文王史录传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周文王故事,老梁讲周文王完整版,周文王被谁关了10年

    周文王是西方诸侯之长,本名姬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西部诸侯之长,亦称西伯昌,前1100-前1050年在位,在位50年,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同时非常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委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

  • 周初的分封制,原是周公布下的星盘大阵,初衷却是为监管殷商遗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殷商历史简介,周初分封制特点,福建人是殷商后裔吗

    殷商遗民成为老大难声势浩大的武庚之乱,连带东夷八国反叛,一共闹了三年,才平息下来。虽然史书上记下了光辉的一笔,但周公心里清楚,尽管自己手下猛将如云,但这场战争赢得并不轻松。而长期内耗,也让周国国力大伤元气。再有一场叛乱,连他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弹压下去了。所以,还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殷商遗民。这是武王

  • 夏朝天下也是抢来的,为何周朝以后的人都以华夏自居?考古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但事实上,从古至今,我国都没有“华族”或“华国”一说,“华”的直接来源是与“夏”字的互文,在古汉语当中,“华”和“夏”的声母、韵部相同,史书也常常将两个字互通互用,比如《左传》中就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的夏和华就是同义词。在更多的历史文献中,则通常二字连用,称为“华夏”也叫“有夏”或“诸夏”

  • 印第安人是商朝的遗民?别再这么说了,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印第安人是殷商遗民吗,商朝遗民现状,印第安人有自己的历史吗

    任何时候,社会变革都会引发新旧势力之间的激烈碰撞,殷商时期也不例外。殷商时期,社会变革所引起的结果,就是周武王和周王双方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在牧野引起一场大战,史称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最终以周武王的胜利告终,而随着周武王的胜局已定,眼见着走投无路的纣王,为了最后的尊严选择了点火自尽,结束了殷商六百年的气

  • 浙江有良渚,山西有陶寺,为何第一王朝夏朝却在河南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区别和联系,良渚 夏朝,陶寺简介

    为此,浙江的良渚遗址、山西的陶寺遗址以及河南的二里头遗址等都被列为了探源工程的重点发掘对象。特别是良渚遗址的考古发掘,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关键性证据,2019年,良渚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良渚文化兴起于公元前3300年前后,这里不仅发现了占地达300万平方

  • 什么是“仙人”?为何只有中国有“仙”,周朝篆文揭开这一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周朝1800个诸侯国列表,中国3600位神仙的名字,为什么周朝以后没有神仙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是诗人刘禹锡对于他陋室的认可;“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这是李贺对他眼中仙人的阐述;“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这是李白对仙人居住在哪里的指引……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仙人在我国古代文人雅士之中也极具影响力。那么,什么是仙人呢?这个秘密便存在于周朝的篆文之中。现在让我们一起

  • “纣王”是怎么被吹成“人王”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为什么纣王是最后的人皇,纣王和美人抱在一起吻戏,苏妲己带着姐妹迷惑纣王

    在以前,大家对纣王的认知一般会统一为“残暴”、“昏庸”的形象,但是近些年不知道为什么,“纣王”的形象似乎被“平反”了,甚至被吹成“人王”了。特别是那些《封神演义》的评论中,或者是封神题材的同人作品上,“纣王”都成了和三教圣人、火云三神、女娲这样的人物齐名的“人王”,我觉得已经有些离谱了。以上似乎有些

  • 西周穆王时期的西王母国是否就是东周秦汉时期的大月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新唐书》说西女国人是西羌人的一支,西羌人就是藏族人的前身。根据藏族的历史记载,青藏高原曾经有三大政权:象雄、吐蕃、西女(孙波)。象雄(公司地区)就是当年轩辕黄帝居住的地方,所以也叫“轩辕之丘”,而历史记载西王母国就在轩辕之丘附近。当年的周穆王为什么会大老远的跑到青藏高原和西女国的国王约会呢?也许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