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虽然诋毁曹操不遗余力,但就这一段,却让人敬佩曹操

《三国演义》虽然诋毁曹操不遗余力,但就这一段,却让人敬佩曹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762 更新时间:2024/1/13 8:44:06

在《三国演义》里,陈宫“捉放曹”,决定离开曹操,是因为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心态太可怕。

书中第四回写:“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狠心之徒!’”

后来陈宫力挺吕布,他跟着吕布这样的人南征北讨,不只三国读者无法理解,曹操也很不以为然。当曹操击败吕布,陈宫被捕,曹操问陈宫:“你说我心术不正,所以背弃了我;为什么你又支持吕布?”

陈宫答说:“吕布虽然没有智谋,不像你奸诈狡猾。”

陈宫的回答,反映出他的价值观。

没有人没有缺点,老板也是一样;但有些老板即使有某些缺点,你仍愿意追随,有的老板有一些缺点,你却鄙视不已不想为他卖力,为什么?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所能容忍的缺点,所能欣赏的优点也不同。于是这个缺点我不在乎,那个缺点我很在乎,这就决定了最后所跟从的主子。这一点和爱情基本上没什么不同。

从陈宫的话可以知道,陈宫对道德有很高的要求,诡诈奸险是不可以的。宁愿跟着吕布那样笨头笨脑的老板,也不能像曹操这样鬼头鬼脑的。

这样的价值观,也注定了陈宫不可能回到曹操的身边。

当陈宫被俘虏后,和曹操对话,并托付妻子给曹操之后,表明求死决心。《三国演义》接下来有一句“(曹)操有留恋之意”,但陈宫又像蛮牛一样用力,走向断头台。

“操有留恋之意”这句,正史里没有,裴注引《典略》也没有,是《三国演义》虚构、想象出来的。

《三国演义》虽然诋毁曹操不遗余力,但就这一段,却让人敬佩曹操起来。想当年曹操对陈宫何等信赖,把在兖州最重要的一个郡──东郡交给他,他却迎吕布、叛曹操,差点毁掉曹操的大业,甚至于对曹操恨之入骨,不但大骂曹操奸贼,还一箭射中曹操麾盖,欲置之于死地,引得曹操愤恨指向陈宫说:“我发誓要杀了你!”

但如今陈宫成为阶下囚,曹操反而有留恋的意思,不管是雍容大度还是情感丰富,都很出人意料之外。陈寿的《三国志》反而没这一段。

陈宫求死的决心很强,要美化为忠义节操也可以,但以面子问题来看陈宫不降,也不算丑化他吧。吕布不听陈宫的话,而且耳根子软,容易听信他人,所以最后一役他听信妻子的话,放弃陈宫的策略,而先前听信陈珪父子的话,更让陈宫心灰意冷。

《三国演义》写陈宫叹息:“(吕布)忠言听不进去,我们一定会遭殃。”他想离开吕布,另谋他处发展,却又不忍;因为“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从这段话可知,陈宫没有对吕布从一而终的意思,本来想背弃吕布,两个原因留了下来:不忍、怕被嘲笑。笑什么?是不是被笑离开曹操,跳槽到吕布,识人不明,被人嘲笑缺少智谋?

怕被嘲笑,这是面子问题。为了面子,输了里子,连命都没了。陈宫最后选择死亡,不愿苟活,心寒凉到底,是一个原因,把自己投错对象当作报应,认了,也是原因。

离开吕布,尚且怕人嘲笑,向曹操求饶或接受曹操招降,岂不更引人讪笑?以陈宫的薄脸皮,此不可忍。性格决定命运,于是在《三国演义》里陈宫死定了。

而在《三国志》里看不出曹操有任何释放或招降陈宫的念头,陈宫在历史里也死定了。

(完)

更多文章

  • 绣衣使者干过的事,甩锦衣卫十几条街!缘起汉武帝的疑心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绣衣使者,绣衣使和锦衣卫,汉代锦衣卫

    “绣衣使者”听名字就知道,与后来明朝的锦衣卫十分相似,想来这就是锦衣卫名字的由来。他们都穿着的衣裳干着监督百官的工作。别看绣衣使者的官职不高,但他们直接听命于武帝,自然是武帝最信任的力量,权柄可是非常大的。大家还记得那位投资武帝的馆陶公主刘嫖吧?曾经的刘嫖是武帝亲姑姑,现在的刘嫖更是武帝的岳母,显赫

  • 三国最强武将!追杀过魏蜀吴三大霸主,晚年化身战神率八百破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十大残暴武将排名,三国历史最猛的武将排名,三国里面前十名最能打的武将

    一代名将张辽是如何从曹操最害怕的敌人,成为最信任的心腹大将的?又是如何让刘备、孙权闻风丧胆?本文将揭开他的传奇人生……张辽的先祖聂壹本是汉朝富商,因为得罪了匈奴,为了避祸全家族隐姓埋名,却逐渐家道中落。公元170年左右,张辽出生于战乱频频的东汉末年,年纪轻轻的他练就一身好武艺,展现武将之才,很快就被

  • 三国后期的猛将们:邓艾第二,第一名公认,第六居然是诸葛亮之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邓艾简介,诸葛亮不死邓艾能打到成都吗,三国名将邓艾之死

    因为诸葛亮逝世在演义的一百零四回,所以这些后期猛将们空有一身本领,却只有十六回的空间可以挥洒,偶尔威武个一两回就消失了。这也导致这些三国后期的人在都很现实,缺少爱才、惜才之心,遇到强大的敌将就想尽办法弄死对方,不像以前曹操一样,还会命令不许放冷箭。1.文鸯文鸯本名文俶,小名阿鸯,他是曹魏扬州刺史文钦

  • 赵云的身后事,以及赵家的结局-虎父无犬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赵云字子龙,建兴七年卒,追谥顺平侯。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死。三国时代的官位,并没有那么搞父死子继那一套。但赵云的长子赵统能当到虎贲中郎将,显示出刘禅对赵家的信任是相当高的。赵统的年纪应该小于刘禅,而且赵云直到建安十九年都还没有成家。所以赵统最早应该出生

  • 哪有什么锦囊妙计:解析三国那些刺激惊险的名场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盘点三国锦囊妙计,魏蜀吴三国地图,三国1-84集完整版

    曹操被董卓一问,愣了一下。一般人慌乱间不是手脚发软,不知所措,就是一不做二不休豁了出去。但曹操毕竟是曹操,只见他双膝一跪,奉上宝刀,说:“我有一口宝刀,献给恩相。”董卓一看,这把刀果真是宝,便欣然收下。曹操化险为夷,脱离现场。这是小说情节,但是曹操的应变本事,却非虚构。在正史里最有名的是曹操三十八岁

  • 荀彧能豁出性命维护残破不堪的汉室,为何不直接推翻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荀彧为什么要帮曹操又要反曹操,荀彧发音,荀彧的千古名言

    简单交代一下时代背景,三国并非正式的朝代,本文泛指东汉末年地方群雄割据的时代。荀彧(163-212年)是曹操的首席谋臣。在世家大族当道的时代中,出身乃是曹操的软肋。因此曹操除了看重其荀彧的见识及头脑,而荀彧背后显赫的颍川荀氏家族,更为曹操如虎添翼。荀彧为曹操处理内政,向他举荐贤才;对外他也是曹操的军

  • 咸阳塔儿坡秦墓 发现战国晚期墓葬385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赵旭阳介绍,项目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塔儿坡村东,是咸阳市土地储备中心储备地块,东邻咸阳市钢管钢绳厂分厂,西邻丽景苑小区,北邻化纤路,占地面积约3.2万米(约48亩)。1995年,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该项目东侧的咸阳市钢管钢绳厂分厂建设,发掘清理战国晚期墓葬381

  • “春秋战国”是啥朝代?春秋为何称为春秋,战国为何称为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时期为什么叫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朝代,春秋战国前后分别是什么朝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时期。直到现在,我们依旧可以读到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可以通过史书领悟学习这个时期璀璨的思想,比如著名的“百家争鸣”。可以说,这个时期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古老的时期,但它却将中华文明推向了巅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著名的时期,很多人却很疑惑。因为在它之前的朝代,例

  • 诸葛亮在历史上,为何有如此独特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先生在北伐前呈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是读书时代的必读经典,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他在奏表中告诫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亦回顾了与先帝刘备的经历,句句情意真切。《出师表》并没有像《岳阳楼记》般的华丽辞藻,我们不难发现其历史价值远高于文学价值——让后人可以正面了解这神化了的人物。诸葛亮一直是“智慧”

  • 范蠡富甲一方,大儿子却因为心疼钱,害死了弟弟的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范蠡范蠡离开了越国之后去了陶邑,陶邑是宋国的地盘,是一个十分富足的地方,战国时期,宋国被齐国所灭,同时五国联军又几乎没掉了齐国,陶邑成了很多诸侯争抢的地方,其中争夺陶邑最出名的两人就是赵国安平君李兑和秦国的穰侯魏冉。陶邑之所以如此抢手,也从侧面证明了陶邑的富饶。[var1]范蠡范蠡在陶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