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身患绝症,却杀了唯一能救自己的神医,难怪曹操非得杀了华佗

雍正身患绝症,却杀了唯一能救自己的神医,难怪曹操非得杀了华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807 更新时间:2024/2/11 4:36:25

可为何曹操会杀了唯一能够给自己治病的华佗呢?

其实,雍正皇帝晚年时期也身患重疾,找了无数个医生之后,才找到一位神医为自己治病。

但这位唯一能给雍正治好病的医生,最终也惨遭杀害。看完雍正杀神医的原因,我们就能够知道为什么曹操宁愿痛死也要杀华佗了。

雍正身患重疾,神医妙手回春却惨遭杀害

雍正皇帝的故事想必已经家喻户晓了,一部《雍正朝》让大家更加鲜明地了解了他。身为皇帝,虽然能够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后宫佳丽三千的福气,但身在其位必定要谋其事。

作为皇帝可是很辛苦的,每天早上天都没有亮就得起来批改奏折,查看整个国家的大事件。政治上、军事上、繁杂琐事等等都需要皇帝来处理。

由于整日忙于国事劳心劳力,加上缺乏锻炼,上了年纪之后的雍正身体也开始逐渐出现毛病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雍正躺在床上几乎起不来了。

皇宫里的御医也无法让雍正的病好起来,于是宫中开始从各地寻找名医,希望能够早日让雍正康复。病急投医,雍正下旨不管是道士还是儒士只要能够治好病就行。

如果有神医能够给他治病一定会优待,给予重赏。旨意下去没有多长时间,便找到了一位道士,名为贾士芳。都说这位道士是一个能治病的高人,说不定皇帝的病他就可以治好。

贾士芳给雍正治病之时,皇帝本身对他并没有抱有很大的希望,只是想尝试一下。贾士芳走到皇帝面前,开始嘴巴里念起咒语,然后给雍正按摩。

没想到这种方法果真有用,皇帝在按摩之后觉得身上爽快多了,不适感消失了一大半。贾士芳给雍正治疗了15天左右,雍正的病几乎好了一大半,这道士确实是有些能力的。

雍正的病好了大半,但是却越发觉得自己越来越依赖于贾士芳了。如果没有了贾士芳给他治疗就觉得浑身不太舒服,对这个神医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了。

身为皇帝,可能最痛恨的就是这种命运被人操控的感觉。此时的雍正已经生出了要杀贾士芳的心思,只不过还并未透露。有一次,雍正的身子不太舒服,便召唤了贾士芳来给他治病。

这次贾士芳走到雍正面前,嘴里又开始念念有词,念起了咒语。雍正看着他振振有词的在念咒,心里越来越烦闷,顿时心中怒火中烧,让人把贾士芳拉下去砍了。

贾士芳明明妙手回春,将身患重疾的雍正救好了,为何会被拉下去砍头呢?都说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不无道理,其实雍正一开始对于道士是比较信任的。

雍正说:“伊欲令安则安,伊欲令不安则觉不适。”

主要原因是,雍正觉得自己越来越依赖贾士芳,贾士芳要他干什么他就必须要按照他的要求来做,不然身体上就觉得不舒服。雍正怎么能够容忍这种事情发生?所以,贾士芳必死。

其实贾士芳的死跟他自己太“作”有关系,如果给皇帝治病,自己好好治病就是了。自己非要装神弄鬼,搞得自己好像是一个得道的大仙一般,这一条路便是走错了。

自古以来,皇帝的权威是不容动摇的。贾士芳每次念咒时都要说上一句“神鬼听我驱使,天地听我主持。”就这么一句话,让皇帝动了杀心。

皇帝本身就信道教,贾士芳这一糊弄,雍正就更加觉得自己的身体能够被他所操控,自然不会留他。

只有华佗一人能救曹操,为何还要杀华佗?

其实了解完雍正杀贾士芳的缘由之后,也不难理解为何曹操最后会杀了给他治病的华佗。

曹操上了年纪之后,就患上了头疼的毛病。在当时的年代,由于医疗不发达,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病。每次只知道头疼起来难受得厉害,感觉整个头要炸裂了。

华佗是当时的神医,他给曹操治病时效果比较好,每次治疗之后曹操就觉得头没有那么疼了。不过治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个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

曹操为人颇为自负,疑心病也很重。华佗本来被尊称为神医,自然是有一些傲气在身上的。不愿意被曹操呼之则来挥之则去,曹操一头疼就喊他来治病,华佗于是便找了理由不去。

《三国志》中曾经有过记载,说华佗救病治人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本身是个读书人。特别是在行医的时候,觉得医生这个职业被人呼来换去的,便更加不愿意给人看病了。

“为人性恶,难得意。”

这是华佗对于人性的解读,确实作为医生你给人药到病除时别人自然会捧着,但很多病人都是脾气古怪,有的还不愿意配合治疗。时间长了之后,华佗就更加不愿意行医了。

曹操找到他看病,他是买个面子过去给他治疗的。但毕竟头疼这个病想要一下子治疗好,确实是很难。而曹操又频繁地叫他过去医治,耽误了华佗太多的时间,于是他只要推脱。

其实华佗推脱不去给曹操治疗,这一件事情还不足以让他动杀心。让曹操动杀心的是华佗提出的治疗方案,开颅。

古时候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丝毫不敢毁。而华佗提出的这个方案,不仅要剃掉头发,还要将曹操的脑袋打开治病。曹操一听可吓坏了,这难道不是想要他的命吗!

从曹操的角度讲,他本身也是一个生性多疑之人,他知道华佗屡次推脱不愿意给他治病,但只有华佗能治他只有忍了。

不愿意给他治病就算了,还说要打开他的脑袋。他此时觉得就算留下华佗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既然你想要我的命,不如我先取了你的命。于是,也难怪曹操会杀华佗了。

曹操于是就以不服从征召,以及大不敬这两项罪名抓了华佗,最终把唯一能给他治病的人给杀死了。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医生给人治病又有什么错呢?不得不说他们的死确实是很无辜,不过在尊卑贵贱的朝代,行差走错半步,可能就丢了卿卿性命!

更多文章

  • 如何面对输赢胜负,看看杜牧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牧个人简介,杜牧十首必背诗,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杜牧写过一首诗,名为《题乌江亭》。乌江亭位于乌江浦,传说楚汉相争,项羽自刎于此。后人建造一座亭子,纪念项羽。杜牧寻访古迹,来到这里,望着乌江水奔流不息,感慨万千。这首诗很有意思,杜牧没有描写乌江亭周边的风景,一上来就直抒胸臆,发表议论。从这个细节能够推测出,他有多么激动,多想和大家分享他的心得体会。

  • 贞懿王高保融:服了,我爸爸比刘邦还无赖,我爷爷比朱元璋出身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枭雄并起的五代十国时期)时间不算长,遍地是大王。如果说起五代十国时期声名最为狼藉的皇帝,我想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的是朱温,或是石敬瑭。朱温之奸诈,不亚于曹操,并且,他比曹操更为狠辣。悖主弑君,覆灭大唐,他的权力之路沾满了罪恶的鲜血。这是一个狠人,也是一个坏人。而拱手将燕云十六州奉送给契丹的石敬瑭同志

  • 南北朝北魏皇帝列表,从拓跋珪开国到拓跋焘一统北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魏十六个皇帝世系表,南北朝历史讲解拓跋焘,大魏拓跋王朝的历史

    自东晋灭亡后,替代它的依次是宋齐梁陈,北朝替代苻坚的,则是北魏、北齐、西魏和北周。其中北朝第一个王朝北魏的皇帝很多,对后世的影响力很大,咱们要聊的,就是北魏最关键的从开国到一统北方的前三代皇帝,他们分别是拓跋珪、拓跋嗣和拓跋焘。当初苻坚灭鲜卑人的代国之后,把一个小孩放在了家中寄养,他就是拓跋珪。后来

  • 马未都:宋朝是唯一超过三百年的朝代,连汉朝都不能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到今天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多年中,各个朝代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形成了自己朝代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添砖加瓦。比如说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留下了浩瀚伟大的工程成果——秦始皇陵;再比如说唐朝涌现出的很多著名的诗人,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在上下五千年的各个朝

  • 刘宋诸帝:不被承认的短命皇帝刘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潘淑妃(?-453年)于是每次羊车到了门口,羊儿总是舔着地面不肯离去,刘义隆终于感动地说:“羊尚且为你徘徊,何况人呢!”这样,潘淑妃“爱倾后宫”。可是,皇后袁齐妫却不高兴了,她在刘义隆还是个宜都王时就嫁给了他,先替他生了长女刘英娥,即东阳公主;后来又生下长子刘劭。由于娘家比较穷,皇后经常向皇帝请求资

  • 如果五虎上将全被曹操生擒,受封的官爵,能否高于五子良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将军并不一定都是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在残酷的战争中。如果将军兵败被俘,在面临诱惑和威胁的时候,保守估计至少有一半的人都会投降。在人尽皆知的三国演义中,要是闻名于世的五虎将被曹操生擒。应该会有这么三个人会投降,那他们被曹操收入帐中后,获得的地位是否会高于五子良将?被俘虏过的五虎将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

  • 刘宋诸帝:刘昱与刘准,又是两个小皇帝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七月初七是乞巧节,刘昱带着一班侍从乘着露天无篷车,先往宫城内的一个小山岗比赛跳高,接着又逛了一座尼姑庵,夜晚再到新安寺偷了一只狗,杀掉煮熟后吃狗肉、喝美酒,玩得好不开心。及至醉醺醺地入睡前还吩咐杨玉夫:“替朕细细观察,织女什么时候渡过银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观察到了,就立即叫醒朕;观察不到,明天就杀掉

  • 万石君石奋:刘邦的小舅子,四朝元老,堪称西汉最小心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石奋刘邦小舅子,西汉的石奋是谁,石奋与万石君关系

    在汉朝有这么一个家族,靠着小心谨慎得以显贵,最终做到一门五高官、父子俱千石,这就是石家。石奋当官:抱上大腿,少年发迹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史记》石家的领头人石奋是位历经四朝的元老(高祖刘邦、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万

  • 偏心的李世民,只偏爱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哪怕造反也原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恪英果类我……’。”记载的这段是什么意思呢?皇上担心怀疑李治有些仁慈软弱,在私底下偷偷和长孙无忌说,李恪这孩子像我一样英勇,我想立他,你觉得怎么样?没几天又对李恪说:“……霍光折简诛之……”父子虽然是至亲关系,但是如果有罪过,就按照法制

  • 原创历史上消失的民族——匈奴人与匈奴帝国(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匈奴”,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游牧民族。战国时游牧在燕、赵、秦以北。东汉时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在一世纪末为汉所败,西迁。南匈奴附汉,东晋时曾先后建立前赵、夏、北凉等政权。匈奴之中,包含了蒙古语族、通古斯语族、突厥语族、叶尼塞语系、乌拉尔语系,印欧语系中的吐火罗语族、伊朗语族,与汉藏语系的成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