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尚有二十万守卫军,怎么最后不战而亡了?

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尚有二十万守卫军,怎么最后不战而亡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888 更新时间:2024/1/22 18:00:32

在封建王朝时期,谋权篡位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可能是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杀兄逼父退位,也有的可能是像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一样,兄弟之间兵戎相见,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叔侄相争,比如明朝燕王朱棣征讨建文帝朱允炆,强行夺取政权。

虽然说建文帝资历尚浅,确实不是朱棣的对手,但是要知道他是朱元璋亲封的继承人,有着正统地位,重要的是当时的南京皇城内可是有着二十万的守卫军,数量如此庞大的军队,朱棣根本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击败,可是最后的结局竟是朱棣很轻松的就攻下来了,建文帝也因此不战而亡,那这背后是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钦定的继承人,稳固的江山基业

要说建文帝朱允炆能登上皇位应该算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看好的继承人是长子朱标,而且他从小就培养这个儿子,作为真正的嫡长子,朱标也值得朱元璋如此栽培。

虽然朱标没人朱元璋失望,长大之后能文能武,还比他更有能力,后来还当起了监国,无论是从品行还是政治手段上都很让人满意,看着这么优秀的儿子,朱元璋也是心里欣慰的不得了,可是谁能想到,朱标因为操劳国事,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最后身体不堪重负,因病去世。

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朱元璋没有一点防备,可是那又能怎么办,只能另寻新的继承人,而作为朱标长子的朱允炆恰好被朱元璋看中,自然就成了合适的继承人,其实朱元璋可以换其他的儿子的,毕竟朱允炆无论是资历还是个人能力肯定不及这些叔叔,也不知是他执着于对朱标的疼爱,还是想要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反正最后还是钦定朱允炆为新的继承人。

为了让自己的皇长孙顺利继位,也避免日后发生变故,朱元璋可谓是煞费苦心,他要为自己的孙子铺好道路,把一个安稳太平的明朝交到朱允炆的手中他才能放心,于是朱元璋开始屠杀有谋逆造反之心的人,同时清算一些老臣,避免出现功高盖主或者是这些人居功自傲威胁统治的情况。

比较典型的就是胡惟庸蓝玉血案,这两件案子杀了很多人,也牵扯了朝中很多的官员,经过朱元璋一番操作,基本上能够威胁到朱允炆继位的臣子都肃清了,最后交到朱允炆手上的是一个很稳固的江山基业。

靖难之役爆发,朱棣夺取皇位

可是朱元璋千算万算还是疏忽了,本以为他的这些儿子身为藩王,驻守各个地区,可以成为朱允炆掌权的助力,却不曾想起了反作用,尤其是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他在后来率先发动了靖难之役,意图谋权篡位,和自己的侄子争夺这明朝的天下,对于朱允炆来说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虽然事发有些突然,但是他也是有所防备,本以为这次叛乱可以镇压下来,没想到最后却是失败的结局。

而这件事说起来也有怪朱允炆自己个人处理问题不当的原因,要不然朱棣也不可能冒着天下大不韪的风险主动挑起战争,更何况还是不被世人认可的谋逆之举,当初朱允炆继承皇位之后,他担心自己的这些叔叔各个手握兵权,很有可能会对他不利,就算是他们没有谋反的想法,可时间长了难免会发生变故,为了消除这样的隐患,朱允炆决定削藩,以此来削弱藩王的实力。

朱允炆这样的想法倒是没错,但是他实施起来肯定会有很多的阻碍,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操之过急,没有把握好时间和度,毕竟这是触及各个藩王的利益,太着急夺权的话一定会引起众人的不满,再加上他们本来就不看好朱允炆,在他们眼中朱允炆就是一个毛头小子,论能力或是经验,那个叔叔不比他强,要不是朱元璋安排的,谁也不会服气让他当皇帝。

可朱允炆明明知道这一点却还是不谨慎,削藩的过程中没有安排好前后工作,也没有设法安抚地方藩王的情绪和利益平衡,有些藩王不想多事,也无心参政,让权就让权了,但是像燕王朱棣这样的自然不可能乖乖把兵权交出来,再者说他手下的军队都是他一手创建的,现在要拱手让人,换做是谁也不可能同意,这也就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建文帝为何不战而亡呢?

别看朱棣很有能力,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但是要论整体军事实力的话,他是无法与朱允炆抗衡的,先不说朱允炆有着驻守边疆的四十多万军队,单单周围南京皇都的军队就有二十万,而此时朱棣能够抽调进攻的兵力也才不到十万人。

话说当初朱棣保卫南京皇都还是在姚广孝的谋划下,他放弃了原本稳健的打发,果断选择绕道而行,想要直取南京,毕竟这里守卫空虚,正所谓“擒贼先擒王”,只要抓了朱允炆一切都结束了,没过多久,朱棣便兵临城下,其实朱棣也是背水一战,他只能赌一把,输了就赔个精光,赢了就结束战争,荣登大宝。

可是实际情况要比我们了解的复杂,即便南京守卫没有那么强大,但是守卫军多达二十万人,是朱棣军队的两倍还多,重要的是还有足够的粮草,完全可以打持久战,这是朱棣最担心的,他可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可是谁也没想到的是,后来城门大开,朱棣并没有耗费太大力气就顺利攻入城内,建文帝也是不战而亡,那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最开始的时候建文帝是听从方孝孺的意见,死守城池,和朱棣打消耗战,可是后来建文帝有些坐不住了,想要求和,就派出一位名叫李景隆的将领去和朱棣谈。

孰不知李景隆这个人是墙头草一般的人物,哪方有利他就依靠那边,因为他本身没什么能力,屡战屡败,只能以此来保全性命,明明是谈判去了,等到回来之后居然选择给朱棣当内应,随后他和朱棣里应外合,随即下令打开了城门,放朱棣的军队进来,负责防守的将领即便想拦也没法拦,而此时的建文帝毫不知情,被手下耍的团团转,这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遭受惨败,而他的这些守卫军队根本没来得及用上。

结语

所以说建文帝的失败还是挺奇葩的,本可以固守城池,最后取得胜利,奈何心性不坚定,处理问题是也缺乏规划和谋略,要是当初他直接从朱棣这样强大的藩王开始,不给他反应时间也就不会出现这种局面,再就是他所看重的人选也不是什么值得信赖的人,建文帝这算是自己害了自己,也辜负了朱元璋辛辛苦苦布好的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苏轼新婚当晚,写下一首洞房诗描述场景,流传至今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苏轼洞房诗全文,苏轼50首必背古诗,肥水不流外人田苏轼诗句

    一提起大文豪苏轼,相信很多人都对他十分熟悉。毕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几个文人能像他一样出色,诗写的和他一样好的未必会写文,文写的和他一样,好的未必能有他会做菜,菜做的和他一样好的未必有他懂朝政。关于苏轼的传奇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人们熟知的关于苏轼的故事,莫过于他是如何在朝堂上和王安石针锋相对

  • 唐朝女子究竟有多开放?袒胸装女扮男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女性高清图片,唐朝女子服装复原

    女子也可袒胸露乳,胸口前春色仅仅用薄纱罩住,若隐若现,性感逼人。光是着装就这么开放,那么私生活和社会地位方面,与传统认知当中的女性形象,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呢?先说服装,从服装来看,唐朝女性的着装就算是现代来看也是十分奔放。从隋朝进入唐朝以来,我国服饰也发展到了全盛时期。我国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达使得纺

  • 朱元璋的家世:大姐被送人,大哥不孝,只有二姐夫被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因朱五四是佃农,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生活异常艰难,大姐又是女儿,因此,很小的时候就被送给了一户姓王的人家,长大后同王姓的儿子王七一成了亲。大哥朱重四,是朱五四的长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溺爱,因此,惯出一身坏毛病,不爱劳动,对父母也不是很孝敬,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曾在《御制纪非录》回忆自己的大哥,说他“

  • 五大霸气侧漏皇帝,朱棣、嬴政上榜,杨广屈居第二,榜首毫无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广评价嬴政,朱棣和杨广,嬴政和朱棣谁厉害

    TOP5 ?李世民。尽管他上位的过程并不光彩,但他当上皇帝后的表现,却很是让人佩服不已。其实他之所以能够随着父亲起兵,与他之前镇守地方,经常要与突厥作战不无关系。经过争夺天下的磨砺,使得他对于开疆拓土有着极大的兴趣,帝国的版面也随着战争的胜利一再拓展,他也被周边各国称为了“天可汗”。TOP4 ?朱棣

  • 郭靖全家最后真的都是心甘情愿为大宋而死吗?这里告诉你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射雕中郭靖与母亲偷拆密信,密室里黄蓉给郭靖疗伤,金轮法王评价郭靖

    有点秀逗,脑子不大好使的郭大小姐,携其夫君耶律帮主,也在最后没逃出襄阳,估计是迫于老爸和老泰山的威压,走不成!他们的思想觉悟,估计还没有达到他们老爹的那高度吧?郭巨侠也是,就算不疼女儿吧,女婿好歹也是天下第一帮派的老大,教父级的,保了性命,换个地方再打蒙古人嘛,守城也好,退入深山打游击也好···留得

  • 五代十国人物志南唐的开国皇帝,借鸡生蛋的徐温养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徐知诰在被徐温收养之后,开始了一段辉煌的创业之路,如果当初杨行密不把他送给徐温,也许历史上就不出现歌舞风流的南唐帝国了。徐知诰在少年时代就已经显示出与众不同,史称“喜书善射,识度英伟”,跟杨行密那几个窝囊废儿子以及徐温那些纨绔子弟完全不同,是吴国官场第二代中的佼佼者。虽说徐知诰直接窃取了他养父的篡位

  • 朱元璋请客吃饭,刘伯温立刻辞官,徐达不解,他:你看桌子上的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定繁荣,朱元璋只好把他们杀了。有一次,朱元璋请功臣吃饭,皇帝请客吃饭,大臣们谁敢不去。朱元璋和群臣坐下之后,宫女们开始上菜。上来的三道菜分别是燕窝、兔肉与狗肉,大臣们看到之后,急忙动筷子开始吃。刘伯温看到这三样菜之后,却不敢吃。刘伯温决定立刻辞官,就对朱元璋说臣年事已高,要辞官回家,

  •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封建历史上,皇帝杀那些帮助他建功立业的功臣,基本上成了一个惯例,比如汉朝有刘邦杀韩信,明朝有朱元璋杀蓝玉。而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却打破了这个惯例,纵观他的一生,几乎没有拿功臣开刀的案例。不管是善于谋略的长孙无忌、房玄龄,还是手握兵权的李靖、秦琼,总之他们一个个都活得好好的,并且最终还都得以善终。之所

  • 此人被判死刑,朱元璋知道他身世后,急忙赦他死罪,并赐5次免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这么严格的朱元璋,却亲自赦免了一个将死之人,还给他5次免死的机会,这个人是何方神圣,为什么朱元璋会待他这么好?事情是这样的,这个人叫范从文,是个文人,范仲淹的后代,他是个大忠臣。但是由于出言不逊顶撞了朱元璋,朱元璋就把他拿下,说是出言不逊,其实就是谏言太过直接,直接就被判了死刑。朱元璋在看刑部的

  • 为了做一天皇帝,他杀了杨广,睡了皇后,还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个人呢,他的名字叫做宇文化及。相信我们也是很多人都不陌生。通过历史呢,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父亲是一代开国功臣。同时呢,他又是两朝的元老。于是呢,他的待遇是很好的。从这个方面上来看,宇文化及也是一个官二代。但是呢,虽然条件很好,也是一个官二代,但他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