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假如你是吴三桂,你会投降多尔衮还是李自成,还是死守山海关呢?

假如你是吴三桂,你会投降多尔衮还是李自成,还是死守山海关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49 更新时间:2024/1/20 20:47:17

是投降李自成还是多尔衮,或者据守山海关呢?

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玩的理论

当时吴三桂、清军和李自成三股势力是一个互相克制的关系,就像石头剪刀布一样。

吴三桂据守山海关,铜城铁壁,但是清军的铁骑不擅长攻城,而李自成的起义军人多势众,攻城掠地最擅长不过。李自成的民兵多以步兵为主,在面对清军的铁骑的时候却非常无力,清军的优势非常明显。这样一来,他们三者就是这样一个关系,吴三桂>清军>李自成>吴三桂。

大势所趋

吴三桂据守山海关,还掌控着大明的核心军队,清军被阻挡在关外,但是没想到国家被从李自成内部攻破了。吴三桂也想为明朝尽最后一份力,完成崇祯帝交给他的使命,毕竟明朝官员“文死谏,武死战”,我认为士族出身的吴三桂还是有那份气节的。

但是,没等吴三桂反应过来,李自成的起义军攻陷北京城,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这个时候,吴三桂陷入了三难的选择。

1、拥兵自立,寻找明朝正统后裔辅佐称帝,伺机而动,准备复兴明朝。

2、投降李自成,重建大明天下。

3、放清军入关,共同对付李自成,为崇祯帝复仇。

这三个选择都可以有自己正确的立场,世人也无法指责他的选择。这时候,需要他权衡的利弊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另一个是士族和自身的利益。

在吴三桂眼里,李自成的起义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清军只是妄想吞食中华土地的窃贼。

吴三桂的简历

吴三桂,字长伯,江南高邮人,祖籍辽东。

他的父亲吴襄,曾经出任锦州总兵,就是当地的最高武官。吴三桂成年之后,也非常争气,考中武举人之后,不久被朝廷任命为新一任的锦州总兵。

后来爆发了著名的松山之战,洪承畴统帅的明军被清军精锐击败。战后,主帅洪承畴投降,而主将吴三桂却不愿投降,趁夜逃走。不久之后,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也投降了清军,还给吴三桂写来了劝降信。吴三桂非常气愤,非常鄙视投降清军的洪承畴和舅舅祖大寿。那时候的吴三桂意气风发,是个忠君爱国好青年,也非常不理解为什么两位大将要投降满人。

然而,外患未平,内忧又起,西北地区爆发了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明朝军队分身乏术,崇祯帝几乎无人可用。

相对于清军而言,农民起义军的威胁更大。他们一路攻城略地,很快就攻陷了陕西和山西的城池,直逼河北而来。我们都知道,一旦过了河北,首都北京就不保了,大明王朝的覆灭似乎已经能够看得见了。

这种局势下,崇祯皇帝给在辽东地区手握重兵的吴三桂下了一道圣旨,让他快马加鞭来北京护驾。

吴三桂接到圣旨,不敢怠慢,日夜兼程向京城进发。半路上却收到北京沦陷的消息,崇祯帝自杀在煤山之上。吴三桂当即决定返回山海关据守,才有了上述的三难的局面。

可见,吴三桂对明朝是忠心的,无论他做什么决定都无愧于崇祯帝和大明朝。

我们都知道,吴三桂这个时候的想法对后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吴三桂的选择

李自成绑架了京城里的吴襄,这让吴三桂没有选择,为了父亲的生命,只得选择与李自成联合。但是吴三桂正要带着军队去北京的时候,又传来自己心爱的小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手下大将刘宗敏霸占的消息,这让吴三桂非常愤怒,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转而投降了大清多尔衮。

我认为吴三桂做出这个选择,仅仅只是因为一个女人是不可能的。他口中所说的理由是李自成连自己的家眷没能保护好,毫无联合诚意,自己没有必要为他卖命。

我认为吴三桂作为一个明朝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考虑问题不大可能意气用事,其中必然包含着他自己的利益诉求。

明朝已亡,如今天下分崩离析,能够安定天下才是首要任务,否则自己背后的世家大族就没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李自成的无能让吴三桂感到失望,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于是转头多尔衮,放大清入关。

清军入关后,吴三桂功劳很大,在云南封王,雄居一方,最后在康熙年间又搞出一个三藩之乱,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守护自己和背后的世家的利益。

终其一生,吴三桂没有背叛崇祯,但背叛了这个民族,因而最后他的结局也让人唏嘘。在承载着历史走向的选择面前,谁又能保证做出的选择就是最好的呢?谁又能保证吴三桂的选择不是最正确的呢?

假如是我,我大概会和吴三桂做一样的选择吧,不是为了陈圆圆,而是为了世界和平!(这是真心话)

你又会怎么选呢?

更多文章

  • 东晋,琅琊王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为何一直不敢篡位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琅琊王氏50世后家谱字辈大全,琅琊王氏最终结局,东晋琅琊王氏

    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下,皇权的不断加强,中央权力的日益扩大则是贯穿整个封建时期的历史潮流。然而汉朝后期皇家的逐步衰落,门阀士族们却渐渐兴起,演变成一种不容忽略的政治势力。但皇位只有一个,世家门阀壮大了,势必要走向谋朝篡位的地步,这几乎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规律,然在东晋时期,却出现了一个另类,

  • 大元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分析!娶媳妇他先享用,第一个孩子要摔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疆域图大元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内讧与夺权蒙古人性格强悍,他们历来遵循强者为尊,你比我强,我就听你的,你比我弱,我干嘛听你的,谁的话都不管用,即使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道德的束缚在蒙古人眼里算个球!于是,成吉思汗刚死,蒙古人的内讧,就开始了。成吉思汗临死前说,他的汗位由窝阔台继承。这让他的另一个儿

  • 唐朝剑舞:皇室、民间、军营都有涉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时期的剑舞文化,唐朝军营文化,唐代三绝中以剑舞著称的是谁

    在封建社会的发展史上,唐朝算得上是最繁盛的一个朝代,不管是文化经济还是政治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多元化的发展丰富了唐朝社会生活,同时也对后世朝代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艺术上,唐玄宗时期,朝廷设立梨园,和教坊司共同进行艺术培养,让大唐音乐舞蹈以及戏曲得到了快速发展。朝廷对于艺术的提倡,让艺术各种形式都

  • 出身赤贫的朱元璋如何以雷霆手段惩治官员腐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惩治腐败的手段,朱元璋查腐败电视剧,朱元璋是怎么解决贪腐问题的

    近年来,随着国家反腐败力度加大,一大批“问题”干部落马,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在古代封建社会里,明太祖朱元璋也领导过一次规模浩大的反腐败运动,力度之大、手段之残忍为历代之最。从空印案到郭桓案,明初官场现形记,数万官员惨死刀下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介布衣,领导农民起义推翻元朝,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帝国

  • 解缙:朱元璋时期的大才子,偏偏是个官迷,搞得自己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一直坚信一个道理:人一定要真正地认清自己,要懂得如何正确地发展自己!作为明朝时期的大才子,解缙主持编撰的《永乐大典》内容林林总总,其中包括了经、史、子、集,涉及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事实上,单凭这一点来说,解缙已经可以封神了,但他

  • 老子创业、儿子败家、孙子背锅,南唐被灭到底是谁的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灭南唐,宋朝南唐小周后复原图,南唐怎么灭亡的

    但凡是一个政权的末代君主,都免不了被骂“懦弱无能”,李煜也不例外。只不过,将南唐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的,不是李煜,而是他爹李璟。唐朝灭亡后,中国迎来了一次大分裂,后人将那段历史称为“五代十国”。从公元907到979这短短的70多年间,先后有5个政权在中原地区定都,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在

  • 李白和王维:都是名人却老死不相往来,原来2人曾是“情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白和王维为啥老死不相往来,李白和王维关系,李白与王维关系如何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才华横溢的诗人文学家。他们用自己优美的诗句将自己的生平以及那个年代的社会风情,社会状况完美地呈现了出来。唐诗宋词的流传使得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能脱口而出几句别有风韵的诗句。唐诗三百首更是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的事物。李白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则被称为诗圣,二人被合称为“李杜”。在他们之后的李商

  • 可怜生在帝王家:昏君隋炀帝竟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炀帝最著名诗句,炀帝杨广,炀帝三次远征辽东

    我们普通人都有爱好,种种花、养养鱼啥的,丰富一下业余生活,然而皇帝一旦有了爱好,可就不是什么好事儿了。古今中外有过不少被帝业耽误了的音乐家(李隆基)、书法家、画家(赵佶)、木匠(朱由校)、锁匠(路易十六)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被帝业耽误了的诗人。 一提到皇帝诗人,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南唐后主李煜,不过

  • 偏安一隅的南宋,面对强大的金和蒙古,为什么还能坚持那么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历史资料,南宋有可能打赢蒙古吗,蒙古和南宋决战

    虽然南宋只占有北宋的半壁江山,并且周边强敌林立,却能延续150多年,成为蒙古崛起后,中华大地上坚持到最后的政权,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一、内部团结,君臣齐心抗击外敌纵观中国历史,最可怕的敌人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大一统王朝的灭亡大都是内乱造成的,可以拿明朝举例,大明王朝就是明末农民起义军,也就是李

  • 后晋少帝:悲壮,勇敢,无畏,顽强,五代十国竟还有这样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后晋皇帝列表,晋少帝,五代十国后晋

    (后唐王朝)清泰二年,公元936年。按干支纪年法,是一个丙申猴年。这一年,后唐节度使石敬瑭在山西太原府起兵叛乱,打算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儿。按理说石敬瑭虽然是封疆大吏,家大业大,权大势大,但其实和后唐皇室的关系并不算远。当今天子,即唐末帝李从珂,是老皇帝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而石敬瑭则迎娶过明宗李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