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安邑城
《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魏王豹反,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分别与曹参向东进军。命曹参在临晋附近的东张,攻击魏国将军孙遫统帅的魏军,将其彻底击败。随后攻打魏国重镇安邑,擒获魏将王襄。不予魏军以喘息,迅速进兵至曲阳,攻击魏王豹。魏王豹不支,向武垣败退。乘胜追击,终于生擒魏王豹。接着,他又向南攻占了魏国都城平阳,俘获魏王豹的母亲和妻儿,彻底平定了魏国,占领城池五十二座。
[var1]
韩信
二、 汉初安邑城的位置在运城市盐湖区境内。
汉初安邑,是战国时期魏都安邑城,在今运城市盐湖区安邑街道办事处。今有魏豹城遗址,附近有韩信沟。《安邑县志》载,安邑城为魏文侯营建,在魏国都城迁大梁(开封),魏都一直在此。韩信攻占安邑后,汉王朝在此设立河东郡,管辖今运城、临汾区域。郡治安邑县,主要管辖区域为运城盐湖区北部及东部地区、夏县全境。
[var1]
魏豹城遗址
三、战争过程
那么,真正平定魏国的战役是怎么进行的呢?我们把它分为三个部分来探寻:突破黄河、占领安邑、擒获魏王。
(1)兵分两路,突破黄河
汉军是怎么过的黄河?按照《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描写,汉军收集了足够的船只放在临晋(黄河西大荔县),摆出要从临晋关渡河的架势,然后偷偷沿河北上,在临晋北面 60公里处的夏阳(今韩城),用“木罂缻”从龙门渡口过了黄河,对魏国重镇安邑发起了突然袭击。
定魏战役,汉军是分兵两路东渡黄河对魏国发起进攻的。曹参一路,韩信一路,韩信为主帅。两路人马中,曹参从临晋关东渡黄河,对屯兵蒲坂的魏军主力发起正面强攻。曹参在蒲坂附近的东张与魏将孙遫率领的魏军主力大战,将其击溃。“攻魏将军孙遫军东张,大破之”。韩信只是策应偷袭,从夏阳渡过黄河,偷袭魏国重镇安邑。“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这里的木罂缻也应该是船,并由有经验的艄公操作。
[var1]
韩城与河津的龙门渡口
曹参击败魏军主力后,随即引兵攻击安邑。“攻魏将军孙遫军东张,大破之。因攻安邑”。这样一来,安邑就遭到了刘邦两路大军的攻击。因为曹参在东张与魏将孙遫大战显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个时候,韩信应该利用曹参与孙遫大战为掩护奔袭安邑。可是等到曹参击败了孙遫,又向东北方向行军了80公里,赶到安邑的时候,韩信却还没有占领安邑。曹参参加了攻打安邑的战斗,并且俘虏了魏将王襄。“因攻安邑,得魏将王襄”。
曹参从正面突破了魏军对黄河的封锁,击败魏军主力;韩信从夏阳也渡过黄河,偷袭安邑。
(2)究竟是谁攻占了安邑?
安邑是魏国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城邑。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魏国的都城。直到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强大起来,不断渡河攻打安邑,魏王才把都城东迁到大梁。汉军攻下安邑,基本上也就控制了魏国的经济和军事命脉。
所以,当韩信没有完成预定任务拿下安邑时,曹参不得不引兵参战。那么,最终是谁攻占了安邑?
《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载:韩信“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
《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曹参“因攻安邑,得魏将王襄。击魏王于曲阳(在河南岸,追至武垣,生得魏王豹”。
猛一看好像两人都有份,两人都参加了对安邑的进攻,但是司马迁又没有明确说是谁“下安邑”。仔细分析,却有玄机。
《史记•淮阴侯列传》“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的文字很含糊:韩信攻打安邑的结果似乎是引来了魏王豹率军迎敌,韩信转而攻打魏王豹将其俘获。
《史记•曹相国世家》的记载却实在真切:“因攻安邑,得魏将王襄。”曹参发动了攻城,并取得战果俘获了魏国的将军。
[var1]
安邑之战
(3)谁俘获了魏王豹?
按照《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载,是韩信“袭安邑”引来魏王出战,然后韩信“遂虏豹”。可是,按照《史记•曹相国世家》的记载,是曹参在攻打完安邑后,转而“击魏王于曲阳,追至武垣,生得魏王豹”。曲阳在安邑东北480公里处,步兵运动至少需要10天时间。如果考虑到还要翻越太行山,所需时间还会更长。
这就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了:一个是魏王豹在增援安邑,或出城迎击韩信的过程中,在安邑城附近被韩信擒获;另一个是汉军攻安邑魏王豹并没有出现。安邑城破后,曹参转而长途奔袭曲阳(河南济源),魏王豹不支,从曲阳逃出,曹参追击,在武垣(垣曲)将魏王豹擒获。
曹参攻打安邑俘获了安邑守将王襄。当安邑城中的魏军溃败后,曹参继续引兵向东北方向推进,攻打曲阳,魏王豹弃城而逃。曹参追击至武垣,将魏王豹擒获。
占领了魏国的重镇安邑和东北大部分地区之后,老实肯干的曹参继续带兵征战。他率军西返,去攻打魏王豹的都城平阳,很快将其攻克,俘获了魏王豹的母亲和妻儿。同时扫荡余寇,总共占领了五十二座城池,完全平定了魏国。
四、战争评价
安邑之战对当时战局则起了极大影响。汉军凭着占领魏属的河东、太原等郡,可以经略赵代,进攻燕齐,形成从北面包围楚国的优越战略态势。
汉军统帅韩信于安邑之战中,韩信用一部兵力暗渡临晋,主力暗渡夏阳的手法,引诱轻举妄动的魏豹,把主力调集到蒲坂以西地区,造成了魏王豹的错觉,巧妙地掩护了自己渡河的真实意图,使数万大军顺利渡河成功。汉军渡河急进,奇袭安邑要地,一战全歼敌人,突出地展示了韩信军事指挥的才能。
魏豹手下既有谋臣,又有战将,并占有本土作战的地利优势,为何被韩信的隐真示假所蒙蔽,确实值得人们深思,这其中最令人叹服的当是韩信的示假猜透了人们的心理,装扮得惟妙惟肖,毫无令人生疑之处,可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此战,韩信出其不意灭魏,使刘邦得魏降卒补充前线,加强了对楚正面防御,并为尔后韩信灭代、破赵、降燕、克齐,开辟北方战场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