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下令修的路,为何两千多年过去了,路面上没有什么杂草?

秦始皇下令修的路,为何两千多年过去了,路面上没有什么杂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861 更新时间:2024/3/11 6:31:56

秦始皇在位期间还大兴工事,修建了长城、灵渠、秦直道、阿房宫、皇陵等,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私欲,更是成为了流传后世的历史遗迹。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这个秦直道,它可不是一条简单的高速公路,其独特之处在于2000多年都未曾长草,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秦直道是秦始皇时期所修建的重大工程之一,从咸阳一直通往九原郡,全程七百千米。它是秦代的交通干道,地形极其复杂,修建难度非大,直到清朝为止,这条路都一直在使用,如今是考古学界重要的研究秦朝的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专家们发现这条路至今都有两千余年了,上面有很多的行驶痕迹,比如脚印、车轮、马蹄印等都十分清晰,但是有一点却非常奇怪,那就是它至今寸草不生,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条路是经过特殊设计而建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隔绝了植被层,所以才能保持不长草的状态,这也免去了后期的维护,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秦直道的第一层是植被层,这跟很多的道路都差不多,但是第二层比较特别,是人工铺设上去的堆积层,是将普通的土壤进行炒制之后再铺上去。这样的土壤是长不出植物的,虽然不能说永远,但是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生长出植物。

除此之外,秦直道还有第三层,那就是碾压层,这一层也非常关键,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质量。如果没有这一层的话,道路时间一长就会进入空气,再加上雨水的滋润,不仅道路会容易坍塌,而且堆积层也会因此重新恢复生机。所以这个碾压层非常重要,厚度要保持在二三十厘米左右,而且需要将其夯实,保持土壤紧致,这样才能隔绝空气和雨水。最后还需要在土壤里加入一些碱性物质,让土壤失去是个植被生长的酸性环境,这样修建出来的道路就能保证较长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不会长草。

古代在这方面也是早有先例,其实很多的皇帝坟墓都会用这样的方法修建,为的就是不会经常长出野草,否则动不动长满杂草的坟墓,不仅失皇家尊严,还需要经常有人去维护,太麻烦了。而这样的建造方式,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需要将松散的土壤压实后浇筑成泥块才行,因此也只有皇亲国戚的坟墓才能做到,一般的老板姓就只能让家人去拔草,否则坟头很容易就会长出人一样高的草。

古代的时候没有重型机械,全是纯手工,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实在是难得,毕竟这可不是小工程。其实这条路最后还没修建完成,因为修建者蒙恬后来被秦始皇所杀,修路的事情就被耽搁了。况且秦始皇晚年只关注长生不老的事情,也不太关心修路的问题,所以也就没有继续派人去接替工作。

由此可见,这条路是经过特殊设计而建成,其施工非常复杂,当时也是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难得的是,这条路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不仅让秦朝有了便利的交通,更加方便了后世,对中国历史的道路发展历程有着卓越的贡献。所以后世之所以对秦始皇的作为有分歧便在于此,很多政策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引起了很多的民怨,但是对国家的发展以及后世的传承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贡献。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关羽为何执意离开曹操?不只是忠义,你看刘备给他开多少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赞美关羽忠义的诗句,关羽离开曹操去找刘备,关羽的忠义勇谋

    导语:三国时期最受欢迎的武将想必就是关羽,他年轻的时候杀人然后亡命天涯,也在途中学得了一身强悍的本领。在涿郡认识刘备张飞两人后结为兄弟,跟随他们一起征战黄巾贼,不久后又在虎牢关下大显神威,凭借这功勋洗白了自己也得以扬名天下。当时曹操、袁绍这两个中原最大的诸侯都很想招揽他,袁绍为了知道他的行踪还特意派

  • 汉景帝是明君还是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汉景帝作为一个皇帝,杀功臣,杀外戚,杀权臣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有人挡在皇权的路上,那么皇帝就有一万个理由杀了他。更何况当臣子做了一些特别犯忌讳的事时,他就非死不可了,文帝时期周勃不也发出了“吾今始知狱吏之贵”的感慨,更何况,你们所谓景帝的“寡恩刻薄”也大多针对的是勋贵官僚,圣天子垂拱而治,官场上“众正

  •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死后蜀国局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陈寿和诸葛亮有何恩怨,陈寿评价诸葛亮原文,诸葛亮怎么治理蜀国的

    治戎和理民陈寿评论诸葛亮,称他“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干将略”(《诸葛亮传》)。治戎和理民,是封建时代治理国家的两大纲领,在和平时期是这样,在战争时期也是这样。这是丞相应当尽到的职责,也是有丞相才能的人才能尽到的职责。蜀汉在三国中的根基最薄,取得基地的时间最晚,诸葛亮能辅佐刘备父子在当时

  •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曹操的九品中正制和封国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精神,到曹丕在位时就有了变化。杨沛在曹操和曹丕两代的不同际遇,很说明这种变化。杨沛,冯翊万年人。初平年间,作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他历任曹操时期长社令,九江、东平、乐安太守,邺令,护羌都尉,京兆尹等职,一再为曹操所称赞。他任长社长时,曹洪的宾客征调不肯如法,杨沛先

  •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曹操对农业经济的恢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是三国的哪国人,三国主角曹操,三国曹操的经典话语

    曹操重视农业经济的恢复,采取各种措施安定流民,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赋税负担,促进了社会安定的局面。建安元年在许下屯田,是曹操采取的恢复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许下屯田以后,曹操和他的子孙们,又继续在各地屯田,其见诸记载的就有:颍川、魏郡、邺、汲郡、河内、河东、沛、洛阳、长安、汉中、皖、睢阳、芍陂

  •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曹操如何治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时期曹操为什么叫魏,魏曹操,曹操曹仁徐晃最强魏盾组合

    曹魏政局的发展“唯才是举”,整饬吏治吴、蜀夷陵之战和魂、蜀、吴的相继称帝,为三国时期的历史划分出两个不同的阶段。三国的第一阶段,主要是三个领导集团为了打下自己的基业而进行了各种活动。第二阶段,则是各自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活动。在第二阶段中,各国内部的矛盾比较复杂,有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殊情况。曹

  •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官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的官渡现在的哪里,官渡 之战孙策,郭嘉是官渡之战后死的吗

    官渡之战,是由三个战役组成的:一是解白马(今河南滑县东)之围,二是延津(今河南延津县北)之战,三是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主力决战。自马和延津之战,又可看作官渡主力决战的序幕。袁绍驻黎阳,派大将颜良攻曹操别将刘延于白马。曹操谋士荀攸建议曹操领兵趋延津,虚张声势,好像要从延津渡河袭击绍军的后路,引诱袁

  •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孙吴对江南的开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孙吴定位哪里,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三国全面战争后期孙吴

    灭亡赤壁之战后,孙权占有江东,又占有荆州一部分,江南广大疆域都在他控制之下。自公元200年孙策死,孙权代他领兵,到公元252年孙权死,孙权统治江南前后达五十二年。这五十多年,基本上是江南的开发时期。东汉末年,先有镇压黄巾起义,后有军阀混战,北方遭受破坏,人民大批南逃避乱,对于江南耕地面积的扩大和经济

  •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孙、刘联合和赤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孙刘联合抗曹谁促成的,孙刘赤壁,孙刘联合能赢曹操吗

    曹操征荆州和刘表死的消息传到江东后,鲁肃清孙权派他以吊丧为名去荆州察探军情。鲁肃到荆州时,曹操已驱军南下。鲁肃与刘备会于当阳,同至夏口,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去吴,商议联合破曹,同时由夏口移住樊口(今湖北鄂城县西北)。时孙权在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诸葛亮见到孙权,陈说孙、刘联合破曹之计:“豫州(指刘备,

  •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司马氏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曹丕所重视的世家名门中,他重用了一个日后跟曹家夺权的司马懿。司马懿在曹操时并没有受到重用,终曹操之世,他位不过军司马。曹丕为魏国王太子时,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大为曹丕所亲任,与陈群、吴质、朱铄号称“四友”。曹丕称帝,司马懿的地位渐渐重要起来,由尚书、督军、御史中丞起官至抚军将军,加给事中录尚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