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多风雨,临危不乱数十载。蜀国后其,内忧外患,加上诸葛亮多次北伐,国力已消耗殆尽,民困而国乏。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又进行了艰难的九次北伐中原,虽然胜多败少,但也是劳民伤财。在加上刘禅听信谗言,宠信宦官黄皓,导致朝政颓废,大臣不能进言,就连姜维也不得不去沓中屯田,以避黄皓的锋芒,蜀汉可谓已经摇摇欲坠。然而从诸葛亮234年病逝五丈原,到263年司马昭三路大军伐蜀,邓艾偷渡阴平,刘禅不战而降,蜀国存在了三十年左右,摇摇欲坠的蜀国为何能存在如此之长的时间,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蜀国虽然内忧外患,但还有很多忠志之士尽职尽责。诸葛亮死后,蒋琬被委以重任,任命其为尚书令、将军,被封为安阳侯。蒋琬一生为蜀汉恪尽职守,司马懿征讨辽东的时候,蒋琬奉命驻守汉中,与东吴一起夹击曹魏,六年中,曹魏不敢来犯。后来身患重病,但坚持作战,后来因没有实质性进献,退守涪县,因病情加重,不幸离世。
后来费祎继任丞相的重任,他非常注重人才的任用,又善于权衡利弊,据说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曾成功击退夏侯玄等人的进攻,为蜀汉也是操劳一生。费祎死后董允继承费祎的遗志,曾多次告诫刘禅亲贤远佞,多次打压黄皓,并告诫黄皓不要进献谗言,必自食其果,于是又董允在时,黄皓不敢放肆。
姜维自不必说,也是为蜀汉操劳一生,屡次北伐中原,继承诸葛亮遗志,虽然受到朝廷很多大臣的反对,但依然坚持,即使受到黄皓的排挤陷害,也没有忘记尽忠尽责,后来刘禅投降,姜维还想着复国,最后被杀又被破腹取胆,对蜀汉可谓耿耿忠心。蜀汉正是有这一批忠臣,才会衰而不倒。
其次诸葛亮联吴抗曹的策略,让曹魏不敢轻易来犯。刘备夷陵之败后,诸葛亮再次坚持联吴抗曹,孙刘再成一家,诸葛亮六次北伐期间,孙吴还多次攻打曹魏作为策应,如孙权进攻合肥,陆逊攻樊城等,这样即使诸葛亮死后,曹魏也不敢轻易来犯,即使来犯也要估计东吴是否会偷袭曹魏大本营,因此孙刘联盟也是蜀汉能够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原因。再者说,孙刘联盟也解决东吴大患,因为没有孙刘联盟,东吴也很有可能攻击蜀汉,乘人之危,蜀汉一但受到夹击,必不能长久。可见诸葛亮也是有着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的。
最后诸葛亮死后曹魏动荡不安,无暇功伐蜀国。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就即可被削除兵权,被曹魏宗亲们严加看管。后来辽东公孙渊又起兵谋反,曹睿再次起用司马懿平叛乱,司马懿斩杀公孙渊后,曹睿已经病重,岌岌可危,命人快马加鞭召回司马懿,司马懿一夜便奔会洛阳,接受托孤,这样年幼的曹芳继位,曹魏更加动荡不安。后来曹爽为了排挤司马懿,独揽大权,升任司马懿为太傅,曹爽有联络百官,诛杀异己,意图谋反,并想着找借口除去司马懿。
司马懿忍无可忍,于正史十年(249年)年发动高平陵政变,占领洛阳,拘捕曹爽,并以谋反之罪,夷其三族,攻击七千余人,曹魏宗亲基本被斩杀殆尽,从此司马懿便控制了曹魏大权。显而易见,曹魏内部动荡不安,曹睿病逝,曹芳年幼,司马懿曹爽政权,曹魏基本上没有机会和能力功伐蜀国,这样蜀国也就相对的有了一段时间的太平。故而在诸葛亮死后,蜀国还能存在三十年之久。
你是如何看待蜀国存在三十年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