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帝的三皇子弘时,24岁被雍正削宗籍死于牢中,死因让人叹息

雍正帝的三皇子弘时,24岁被雍正削宗籍死于牢中,死因让人叹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01 更新时间:2024/3/7 2:02:49

一,雍正曾对弘时爱之深,望之切

弘时是胤禛的侧福晋(后来的齐妃)李氏所生,弘时的外公是知府李文烨。在雍正帝还是雍亲王时,齐妃是侧福晋,并且很受雍正宠爱,她一连为他生下三个孩子,弘时是三个儿子中活得最久的一个。

康熙三十四年,李氏为雍亲王生下一女,即后来的和硕怀恪公主,是雍正帝唯一活到成年的女儿;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李氏为胤禛生下弘昐,可惜2岁就夭折了;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生下胤禛的次子弘昀,可惜11岁就死了;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生下胤禛三子弘时。

由于雍正帝的嫡长子爱新觉罗弘晖(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在1704年8月17日夭折,这一年正好弘时出生(1704年3月18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胤禛的丧子之痛,胤禛对弘时也格外珍惜。由于排在弘时前面的皇子在雍正即位前都死了,所以弘时实际上算是雍正的皇长子。

李氏接连丧失两个儿子,胤禛很心疼她,也格外疼爱幼时的弘时,他对这个生命力顽强的孩子期望很大,特别是在他的学业上。

弘时幼时的蒙老师何清,是胤禛镶白旗下的属人,在教习弘时学业时,没有尽心尽力,雍正帝一阵碎碎念直埋怨老师,说他嚼舌,耽误了阿哥的功课。

雍正登基后,对弘时母子也是很疼爱的,他封弘时的母亲为齐妃,“齐”字的满文(yangsangga)意思为“俏丽”、“艳丽”。齐妃的名分比乾隆帝的生母熹妃钮祜禄氏的地位还要高,在后宫排名第三,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即孝敬宪皇后)和年羹的妹妹贵妃年氏(即敦肃皇贵妃)。

按照事情正常发展来看,弘时应该是雍正帝选储君的第一人选。他占尽先机,弘时在诸子中排行最大,已长大成人,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后代,而他的生母李氏受宠爱且位份高,她在雍邸时已是侧福晋,这所有的一切都在滋长宏时对皇位的憧憬和渴望。

可是随着弘时的长大雍正却越来越讨厌他。

特别是皇四子弘历(乾隆帝)出生后,弘历比弘时小7岁,聪明伶俐,五岁就学,过目成诵,很讨康熙帝的喜欢,在诸多皇孙中,康熙最爱的就是弘历。

据说康熙会选择雍正即位,主要因为弘历这个“好圣孙”,在争夺储位的斗争中弘历使雍正处于有利的境地,雍正也转而注重培养弘历。父爱的落差让弘时心生不满,做出了一些令雍正不爽的事,本来弘时就是个直性子,并不像自己的父亲会韬光养晦。

二、在和政敌的斗争中,弘时让雍正很失望

乾隆帝曾称弘时为人放纵,不谨,他又先后经历了康熙帝两度废立太子,九子夺嫡间的种种争斗,很可能会被雍正的对手拉拢利用。

从雍正后来对弘时除宗籍,把他过继给允禩当儿子来分析,弘时在雍正和政敌之间他很可能倾向于八爷党。(而在《雍正王朝》里,八爷抓住了弘时泄露“恩科取士”考题的把柄,成为要挟他的棋子。对其威逼利诱,让他争夺储位。后来八爷还让弘时暗中除掉弘历,被雍正知晓,最终赐死了24岁的弘时。)

雍正登基以后,胤禩等政敌们并不甘心失败,想颠覆雍正的统治,后来把逐渐受冷落的弘时当翻盘的棋子;雍正也不想放过他们,因而双方之间的争斗并没有真正停止下来。

雍正一边巩固自己的皇位,一边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

他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

将胤禟发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

为了避免九子夺嫡的惨状再次发生,他还想出了一个“秘密建储”的好办法,确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就是在选择继承人上,立而不宣,由皇帝亲笔书写立储诏书,一式两份,一份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另外一份放在密封着的匣子里随身携带,皇帝驾崩以后,再由大臣当众宣读诏书。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皇子们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情况发生,也有利于帝王的制衡。

但是,雍正在对待继承人上,过分偏爱弘历,泄露了机密。

雍正帝即位之初,就把年仅13岁的弘历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储君,他在刚确立秘密建储制度的3个月以后,雍正因太忙,让弘历代替自己去主持康熙的周年忌辰,而无视“皇长子”弘时的存在。这明显是在向天下昭示,储君非弘历莫属。

而在第二年,也就是康熙的逝世二周年忌辰上,弘时还有些盼望,有些小希望,可雍正帝又一次让弘时失望了,他这次仍让老四弘历前往主持。

弘时彻底炸了,他虽然是直肠子,但并不傻,面对已成定局的一切,他并不甘心,他决定去寻找翻盘的机会,可是太莽撞,找错了集团。

他偷偷去依附八爷党,在八爷党的谋划之下,多次想要暗害弘历。而聪明的弘历杀伐果决,有笼络士子之心,对弘时所做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找机会告诉了雍正。

最终弘时的皇帝梦彻底破灭,心中倍感苍凉、失落,继而对雍正有一种无形的抵触。

三、弘时原则上的错误导致父子关系的彻底决裂

在年羹尧、隆科多出现问题时,雍正帝放松了对胤禩的攻势,转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年羹尧克隆多上,此时,弘时又做出了一件让雍正帝非常恼火的事。

就在雍正二年(1724年)冬季,弘时趁师父王懋竑回乡奔丧时,让自己的伴读到年羹尧家中借银一万两,引起雍正的更加反感。

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雍正帝赐死年羹尧,开始加速惩处胤禩等人。

这时的弘时却破罐子破摔,继而犯下更多的过错:

他为允禩一党求情、替贝勒苏努无辜的子嗣鸣不平,对雍正大刀阔斧地清理政敌看不过眼感到雍正所做的“殃及无辜”,面对雍正的警告不知悔改,还指责雍正的行为,导致雍正彻底对他放弃,1725年,雍正帝公开宣布与弘时断绝父子之情。

在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二月,雍正亲下口谕,将胤禩、允禟撤去黄带,玉牒除名,令弘时直接过继给政敌允禩做儿子,同时弘时也被撤去黄带,从玉牒除名,轰出皇宫,交由康熙帝皇十二子、雍正皇弟、十二爷胤祹“约束养赡”。一年半后,在雍正五年(1727年),弘时被雍正帝削除宗籍,不久死于狱中,死因不详,很可能是遭受严厉打击后,过度抑郁而死。

更可悲的是,弘时在雍正登基后的一系列行为,连累了自己的母亲齐妃,齐妃一直到死都没再得到晋位。

而在弘时的生平经历记载中,有关弘时爵位的记载正史里则找不到任何的蛛丝马迹,对于“弘时为何“至死”都没有任何爵禄的记载”也搜寻不见,这些很可能是被乾隆帝删去,不复存在了。

总结:

虎毒不食子,弘时的死并非雍正帝想要杀他,他的叔叔胤禩、胤禟都死于雍正四年九月,而弘时是雍正五年八月死的,若雍正真的想害死弘时,何必等到一年后。根据雍正的性格快刀斩乱麻一块处理得了,何必再等一年?这说明雍正并不想害弘时,他在给弘时悔过的机会,想让时间淡化一切。他也没想到对弘时的削宗籍等一系列惩罚竟让他走向死亡。

总的来说是弘时自己作死,他死于自己的不识大局,死于自己的愚蠢,死于自己的不自量力,死于自己的脆弱!就算竞争不过自己的弟弟,也万不可去触犯雍正的底线,去投入到自己父亲的政敌的怀抱,明目张胆地和雍正对着干,这不是自寻死路吗?若向弘昼学习,当个与世无争的王爷不也一样潇洒一生,福及子孙嘛。无论怎样面对失败绝望,都不能自甘堕落,要去审时度势,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也许会别有洞天呢。

更多文章

  • 明令禁止“近亲通婚”第一人皇太极,三位妻子却是姑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姑侄为什么嫁皇太极,国外近亲几代不能通婚,蒙古族近亲可以通婚吗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在位17年,他雄才大略,不愿做一个守成之君,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皇太极非常重视风俗习惯的改革。例如满洲婚俗:嫁娶不择族类,父死,子可娶后母;兄死,弟娶嫂子等。皇太极下禁令,永远禁止娶继母、伯

  • 乾隆在自己的众多儿子里面,为什么要选择嘉庆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1735年,乾隆登基的时候是25岁,在位60年,还做了3年多的太上皇,1799年去世时,乾隆已经是88岁的高龄了,是清朝皇帝里面最为长寿的皇帝了。乾隆一生共有17个儿子,活到成年的有10个,而真正活到乾隆去世的只有4个了,除了后来继位的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嘉庆皇帝外,只剩下了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

  • 民国东北王张作霖,这一做法值得现代人反思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北老人回忆张作霖,张作霖东北旧居,揭秘民国张作霖

    众所周知,张作霖原本是一个兽医,甚至还做过土匪、马贼,出身其实并不好,但就是这样的人成为了东三省的东北王,成为了北洋政府的首脑。能够让他从一个小平民成为控制东三省的王者,本人的实力必然非常强大,张作霖先后效忠清朝、袁世凯、北洋政府,甚至还投靠过俄罗斯和日本,投靠时关于他的细节不得不让人惊叹,哪怕是脑

  • 清朝为什么没有杀太平天国降将韦俊?原来有大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平天国降将韦俊墓地,韦俊回乡,韦俊和陈玉成

    太平军将领一旦落入清朝手中,一般都会“不得好死”,不管是前期的北伐军将领林凤翔、李开芳,还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都是凌迟处死。就连太平天国翼王石达,也被四川总督骆秉章骗降后千刀万剐(凌迟)。韦俊差点俘虏了,这个湘军大佬杀了无数的清军还击毙了清将罗泽南,他投降清朝后,却安然无恙地活着,难倒是

  • 乾隆自称十全武功,而何谓十全武功,其实很多人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十全武功揭秘,十全是哪十全,乾隆10大武功

    按高宗的自述,这“十全武功”是:“平准噶尔为二”:即乾隆二十年(1755年),往征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动用兵力5万。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二月,征讨厄鲁特蒙古辉特汗阿睦尔撒纳。定回部为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用兵万人往征天山南路回部布拉尼敦、霍集占。扫金川为二”:即乾隆十三年

  • 乾隆的长子是谁,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的长子是谁,乾隆和黄杏儿结局,乾隆查丰德运案的结局

    出生在皇家的男孩子很少有人不去争夺皇位,而争夺皇位最直接的现象就是兄弟相残,父子相疑,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如果想要善终,要么自己掌握权力,要么从一开始就放弃皇位,无欲无求,当一个闲散王爷。可现实证明,没有多少人会经得住"天下"的诱惑,永璜也是如此。身为乾隆的庶长子,虽然和"嫡"靠不上边,但好在是乾隆第

  • 康熙为什么不直接让雍正当皇帝,从而避免九子夺嫡的局面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儿子夺嫡,tvb雍正九龙夺嫡,康熙是怎么传位给雍正的

    一、康熙贪权大家都称康熙是千古一帝,实则他除了在位时间长之外没什么可以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少年即位,小小年纪就日日与至高无上的权力打交道,在位几十年,他深深的知道权利的重要性。大清入关以来,不断地增强皇帝的权利,所以他幼年即位才没有被架空,他自己心里也知道,只有坐在皇帝的这个位置上才是真正的把权

  • 林则徐被贬至新疆时,伊犁将军为什么要“殷勤”地献野猪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道光二十年(1842年)至二十五年(1845年),这三年中的林则徐的官场人生走向了最低谷,他被道光帝革职放逐到新疆伊犁!随同的还有邓廷桢等人。当时的伊犁将军是满族人布彦泰,相当于新疆的一把手,位高权重。按照清朝惯例伊犁将军要负责对被下放的官员进行监视,一旦发现异常要向朝廷汇报。而布彦泰得知林则徐的到

  • 清朝状元后代: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没水没电乞讨度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道“春风得意马碲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这句诗中,尽显他当时科举入榜时的喜悦之情。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古代更是如此,那时寒窗苦读,只等高中入榜,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改变自己与家族命运的重要途径。但也不是每一个状元及其他家族,都能因此而兴旺发达的。牛风山是清代道光皇帝钦点的

  • 因为皇位,多尔衮丧失了母亲,因为没“儿子”他放弃了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位为什么是多尔衮的,多尔衮后期可以当皇帝吗,皇太极真的抢了多尔衮的皇位吗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一个男婴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出生了,他就是多尔衮。此时他的父亲努尔哈赤从森林里打猎回来,他手里拎着一只狗獾。看到初生的儿子努尔哈赤高兴极了,随即给小宝宝起了多尔衮这么个名字,在满语里,“多尔衮”意为“狗獾”。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四子,阿巴亥的二儿子。多尔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