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继位之初的雍正,为何对拥立他的舅舅隆科多下手?都是酒精惹的祸

继位之初的雍正,为何对拥立他的舅舅隆科多下手?都是酒精惹的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814 更新时间:2024/1/21 23:48:58

一、显赫身家

说到这个隆科多,那可是大有来头,出身于佟佳氏的他,隶属于满洲镶黄旗,镶黄旗那可是八旗中地位显赫的上三旗,佟佳一族的地位可想而知。不光如此,佟佳一族还出过好几位皇后,包括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康熙帝最宠爱的皇后孝懿仁皇后等,而隆科多正是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

二、清朝独一份的殊荣

不过,这都不算什么,隆科多真正在历史上笑傲群雄的,当属雍正皇帝在公开场合称其为“舅舅”。要知道,虽然很多大臣都是皇亲国戚,但名为亲戚实则君臣,想让皇帝公开称呼辈分的,有清以来隆科多是独一份。那么,我们就有另外一个疑问了,按照史料的记载,雍正的生母应该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和隆科多的佟佳氏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那为何雍正还要在公开场合称其为“舅舅”呢?

原因是有多方面的。首先,作为康熙最宠爱的皇后的亲弟弟,隆科多的前程自然是无比的光明,早在康熙年间,他便官居理藩院尚书兼步兵统领,足见在康熙朝的隆科多,就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了。

其次,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在1678年(康熙十七年)生雍正的时候,位分还十分低微,直到第二年,才被单独晋封为的德嫔,而按照清朝的祖制,位分不在嫔位之上的是没有资格亲自抚养孩子的,所以雍正刚出生不久就被送到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那里代为抚养,而此时的佟佳氏正好刚刚失去了孩子,雍正的到来对于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她来说,算是一种“失而复得”的慰藉,所以孝懿仁皇后既然成为了雍正的养母,而隆科多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得成为了他的舅舅。

如果光是舅舅的身份,那雍正是不一定会在公开场合这样称呼的,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在雍正继位时,隆科多对他的拥立之功。众所周知,康熙一生最大的遗憾最痛心的事情就是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儿子们为了储君之位你争我夺,在这场史称“九子夺嫡”的历史事件中,当时手握兵权的隆科多就成为了诸皇子争相结交的重臣,最终隆科多选择了当时并不显眼的四阿哥胤禛,但事实证明他的眼光还是非常不错的,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69岁的康熙帝在畅春园突然驾崩,由于事发突然,为了雍正坐稳皇位,掌握重权的隆科多建议四阿哥胤禛先继位再发丧,并命令全城戒严对圣祖晏驾一事封锁消息,等到雍正已经完成登基大典后再解除戒严,所以,凭着这样的拥立之功,雍正自然是对隆科多另眼相看的,这“舅舅”的称呼自然也是十分愿意叫的。

三、酒后失言,一切成空

功不可没的隆科多在雍正继位的第一年,其权利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不仅以“拥戴殊勋”之名被封一等公,总理国家事务,而且雍正在处理政务上会时不时地向其请教,一时间光芒无人出其右。当然,这种风光也没持续了多久,一切皆因隆科多“酒后失言”而起。

人在十分得意的时候很容易找不到北,这种行为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当然隆科多也是深谙此道。隆科多此人什么都好,就是特别爱喝酒,从小就爱喝。所谓“小酌怡情,豪饮伤身”,咱们的隆科多可不管这一套,直接咕咚咕咚几口下去,便开始胡吹乱侃了起来,他不仅自称是诸葛亮化身,运筹帷幄无所不通,如果不是当时自己提的的戒严建议,雍正这皇位还不知道在哪,而且还说雍正这外甥立或废都由他说了算,这个牛吹得真是吹大发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是生性多疑的雍正皇帝,很快隆科多酒后的豪言就被密探一字不落地传到了雍正的耳朵里,雍正心里那个火大啊,心想你就是再怎么有功劳也不能这么无法无天吧,但向来做事干脆的他这次却并没有急着处置隆科多,而是在等一个机会,一个隆科多彻底被暴露的机会。

早在隆科多担任吏部尚书这个肥差时,朝中有人想尽快升官便纷纷走隆科多的后门,向其献上金银珠宝之人不计其数,而隆科多竟然也丝毫不避讳的全部笑纳,这些都被雍正看在眼里,直到1727年(雍正五年)的一场弹劾,隆科多霎时便成为了公开的反面教材。

自1724年(雍正二年)开始,刚刚继位的雍正皇帝便立志要将朝中的腐败风气彻底更改,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运动”也自此展开。1727年,雍正接到了一个弹劾的折子,折子的内容是告发隆科多私藏玉牒,相信看过很多清宫剧的朋友们对玉牒都不会陌生,玉牒就是皇室宗谱,按照规定,玉牒一向都是宗人府专门管理,即使大臣因为公事需要借来查看,也必须在拿到皇帝批准的手谕才可以。所以,隆科多私藏玉牒的行为很明显的就构成了大不敬之罪。

自此,看到隆科多风光已不再的大臣们,纷纷顺应雍正的心意,弹劾隆科多的奏章就如雪花般堆满了雍正的桌案,此时他所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隐忍了许久的雍正,直接将还在沙俄谈判的隆科多召回并逮捕抄家,一路上很懵的隆科多,当看到从家里查抄出来的四十九万八千七百两白银之后,自是无话可说,只能供认不讳。此时的他不再是那个值得雍正尊敬的舅舅,而是一个罪臣而已。对于隆科多的处置,雍正还是顾及了旧情,将其由极刑改为了圈禁,两个儿子一个撤职一个流放,自此,朝中行贪受贿之风大为改进。

总体看来,如果不是隆科多的酒后失言、狂妄自大,也许雍正不会对他下这么重的手。所以从这方面来看,隆科多真真的是败给了嗜酒这个习惯,同样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我们现在社会之中,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揭秘:清朝的股票是如何被光绪给玩“崩盘”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光绪不死清朝有希望吗,清朝的股市,清朝光绪铜币价格表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第一支股票诞生于192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之时,就是第一只股票发行之日。这是种误解,在后满清时代,清廷为了应对日益困窘的财政危机,就曾两次公开发行股票,只不过,差点没赔死第一只股票第一次发行股票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来无影、去无踪;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生速灭的那种。后满清时代,

  • 云南军费案,为何最终导致恭亲王等人的黯然离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背景“辛酉政变”之后,出现“两宫垂帘、恭王辅政”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恭亲王势力不断壮大的同时,慈禧也在寻思如何独揽朝政,双方无可避免地出现摩擦,尤其在安德海事件之后,慈禧和恭亲王之间更是剑拔弩张。当时军机处的格局是:恭亲王领班,满人官员是文祥和宝鋆,汉人官员是沈桂芬和李鸿藻。李鸿藻是北方人,沈桂

  • 憨厚是福,老实人因加班得到意外机遇,被乾隆赐予状元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考察状元搞笑视频,乾隆亲自考验状元探花,乾隆召见新科状元刘墉是哪一集

    在古代,参加科举制度并且成功入围者都会受到世人的无比羡慕,家中都会以此为荣。尤其清朝时期,在八旗子弟享受到一系列优厚政策的前提下,科举更像是专为汉人而设置的专职考试。到了清朝,已经形成了十分完备的三级考试模式,分别是省城的乡试、京师的会试以及太和殿(乾隆中期改为保和殿)的殿试。师从大儒,以举人之身入

  • 清朝入关之初,为何将长白山封禁,还不准汉人进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封禁长白山,蒙古入关杀了多少汉人,清朝允许汉人入关的时间

    长白山是清朝的龙脉作为满清发源地的长白山,也被满清称之为神山,圣山,也是清朝的龙脉。对长白山的敬畏是发自内心的,一代雄主康熙帝也专门祭祀过着这座神圣的山脉。所以清朝的皇帝们觉得长白山作为龙脉必须保护起来,因为历史上有不少朝代的更替就是因为龙脉被挖断了。所以为了清朝可以统治得更久,社会发展更好,为了子

  • 年羹尧为何不听劝诫执意血洗江夏镇?雍正怒道:你这是在找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让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吗,雍正灭江夏镇完整版,雍正在江夏镇治刘八女那段

    江夏镇的杀戮屠城,就注定了他要走上绝路。从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他是多么的冷酷残忍,当时他还把此事归结到雍亲王的身上,说全是有他指使,其实他只是会错了意,就烦了无法挽回的错误。因为此时他既得罪了八爷党,又违抗了四爷的命令,闹得两面不讨好。认为最为不堪的是牺牲的都是无辜的平头百姓性命。因为一场政治斗争,

  • 古代皇帝的特殊癖好,乾隆最逗,汉灵帝做买卖葬送了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爱好,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喜欢看书,还有人喜欢旅游,各有各的兴趣。古代皇帝也是如此,他们除了处理朝政,关心国家大事之外,同样会有自己的兴趣。不过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皇帝的兴趣往往会给其他人、物甚至国家带来巨大的影响。梁武帝:佛教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前期可谓是雄才

  • 隐姓埋名的“朱三太子”,为何76岁高龄依然被康熙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三太子被康熙处死,历史上康熙怎么处置朱三太子,康熙杀朱四太子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仁君,在康熙四十七年却下令凌迟处死一位76岁的教书先生,还不分老幼将其满门处斩。这位老先生不是别人,就是已经隐姓埋名数十年的“朱三太子”朱慈焕。此时,距离大明朝灭亡已经60余年,那为何康熙还要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先生下此狠手呢?这还得从清兵入关后,民间此起彼伏的反清浪潮说起很多人

  • 历史大揭秘,建宁公主竟然是康熙的姑姑,还和吴应熊生儿育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吴应熊建宁,吴应熊和建宁结婚视频,鹿鼎记建宁废掉吴应熊

    一、太宗之女,世祖之妹历史上的建宁公主大多被人称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公元1641年(清崇德六年)出生,是清太宗皇太极最小的女儿,母亲是蒙古察哈尔部奇垒氏,也就是说建宁是满蒙混血儿,比世祖皇帝顺治还要小4岁,刚出生时被封和硕公主。按辈分算建宁公主是康熙的小姑,而后来的额附吴应熊则是康熙的小姑夫。二、下嫁

  • 清史:德格类病逝,皇太极吞并正蓝旗,八旗变“七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1621年,德格类追随努尔哈赤出征,攻打奉集堡,率先杀入敌阵,夺取首功。班师途中,明军来突袭,德格类与岳托、硕托断后。德格类很勇猛,身受几处伤,依然不退缩,深受努尔哈赤赏识。奉集堡之战后,德格类先后追随莽古尔泰、代善出征喀尔喀蒙古,俘获人口数万,册封多罗贝勒。1626年,努尔哈赤郁郁而终,德格类与兄

  • 雍正皇帝的心腹大臣李卫,在乾隆时期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时期的李卫的结局,李卫查考场雍正大怒,雍正李卫摊丁入亩

    李卫仕途巅峰:封疆大吏李卫出生在一个家境比较殷实的富裕人家,用现在的水平来说,他就是一个富二代。在康熙五十六年,靠捐官当上员外郎,官阶从五品。雍正即位后,他严格按照雍正的旨意执行,在雍正五年,做到直隶总督,官阶正一品,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据《清史稿·李卫传》记载:五年,寻授浙江总督,管巡抚事。李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