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南明不算是明朝,且未被收录进明史之中?这三点无可反驳

为什么说南明不算是明朝,且未被收录进明史之中?这三点无可反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433 更新时间:2024/2/3 13:51:38

南明历史短小不足百年

我们通过对比发现明朝的历史和宋朝的历史是惊人的相似,两个朝代都是建立在一片荒乱之中,两个朝代都是亡于异族之手。但不同的是明朝整体来说比宋朝更加有骨气,抵抗也是更加强烈,这个是表现在明朝的皇帝身上的,而宋朝的皇帝相对懦弱,手下的大臣则是更加的有骨气,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南宋崖山海战十万军民共同殉国的那种惨烈情况了。

从时间的对比来看,北宋灭亡之后还有一个南宋在南方坚持了一百多年,和金人简单的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可是明朝则是不同,明朝灭亡之后虽然有大臣和一些皇室后代在南方建立了类似的南明,但可惜的是这个南明的持续时间实在是太过于短暂,从崇祯皇帝1644年殉国到1662年永历皇帝被吴三桂俘虏仅仅是18年的时间,这么短暂的时间其实要作为一个偏安政权都比较勉强,更不用说继承明朝的大统了。

南明内斗不配入明史

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南宋从1127年靖康之变发生之后北宋灭亡一直到后面1267年南宋灭亡这140年的时间里足以改变了一代人的记忆,而且南宋初期对于金人的猛烈抵抗也不是南明可以比较的,要知道光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中的岳飞就曾经组织起来十万岳家军击败过无数次金人,差点就恢复了北宋时代的辉煌,可惜的是最后岳飞还是被处死了,这就使得南宋最后的中兴机会没有了。

而我们回过头看南明的所作所为就真的是和南宋比都不能比。南明从建立弘光朝廷开始面对着社会上面最大的两个问题分别的来自东北方已经入关的清朝军队,另外一个则是从陕西开始的流民李自成。对于那个时候的南明来说,他们的形势比南宋要好的很多,北宋灭亡的时候,整个宋朝都已经不知道该去做啥了,大家都懵了。

金人的数十万大军可以随意的扫荡中原,在整个河北河南大地上面没有对手,宋徽宗和整个皇室成员之中的人都被当成了俘虏直接抓回到了东北地区的五国城,而赵构则是一路向南的逃命,这种危机换成是任何一个人都已经直接灭亡了,又哪里还有再造宋朝甚至中兴超越从前的机会呢?但赵构他不一样,他不仅做到了,而且还主动的放弃了机会。

南明的形势总体来说比南宋的时候要好很多,崇祯皇帝虽然已经上吊自杀,但整个北方的绝大部分地区其实还是不知道这个消息,淮河以南的地方依旧是明朝统治之下的太平盛世,这个时候的弘光朝廷完全可以派兵收回这些地方,可惜的是他什么都没有做,既没有收回失地,也没有去攻打李自成和清兵,而是为了一点点权力内斗不休,一年之后终于内斗进了坟墓。

弘光小朝廷灭亡之后的南明你要说他还有没有机会呢?其实也还是有机会的,那个时候的清军只是其中的一支部队进入到了江南地区,后面继弘光朝廷建立起来的鲁完全可以团结起来击败这支清军,这个时候收回失地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保全长江以南的地方成全一个南宋的局面还是可以的,但最后的南明甚至连这些都没有去做,而是继续选择了内斗;。

鲁王小朝廷没有直接做皇帝,就是靠着钱塘江这块地方就独自抗衡了清军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面,南方的其他大臣又开始拥立明朝皇室之后来做这个皇帝。因为大家都不是崇祯皇帝的直接后代,所以大家都有资格去做这个皇帝,但也就造成了谁也不服谁的局面,差不多同一时间建立起来的南明绍武和隆武政权在南方内斗。

清军则是坐山观犬斗,等两败俱伤之后直接带走了这两个小朝廷,自此之后,明朝的大统在就已经没有了根基,如同一根浮萍一样只能依靠曾经的敌人大顺和大西残余势力。所以从这些点来说,南明真的不配与南宋并立,更不配被写入到明朝大统存续的史书之中。

清人修史的局限性

从历史修撰的角度来说,中国人修撰历史从来都是当初修撰前朝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之中就有很多的弊端,如果你下一个朝代是一个比较大度的朝代,那你的历史就可以得到比较公正的记载,可是如果你是碰见一些死仇继承,那你的历史就有可能遭受到歪曲,明朝之后的南明历史就是这样受到了清朝史官的不详记载。

清朝初年的时候几乎禁止一切关于明朝的言论,因为得到天下的侥幸使得清朝皇帝十分忌惮明朝,生怕自己那一天就直接被赶回到东北老家,所以清朝初年兴起了很多文字狱,几乎禁绝了一切对明朝的歌颂,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很多读书人私自修撰明朝的历史到最后都掉了脑袋。

清朝史官也不是瞎子,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就自然而然地将南明这段历史给隐藏起来了,这也就间接的导致了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明朝灭亡之后还有一个南明在南方苦苦挣扎到康熙年间。可对于这段历史最后的经历时间是在云南贵州一带,如今的贵阳地区还有一个“南明区”,中国历史的悲壮之处就是在你自己都快要忘记的时候,偏偏是这些最为偏僻的地方保存着那段记忆。

更多文章

  • 明朝其实还有个太上“厂”管着东、西厂和锦衣卫,堪称最牛特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东厂西厂锦衣卫哪个权力大,东厂西厂和锦衣卫争斗,锦衣卫属于东厂还是西厂

    你比如说最早,这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了拱卫司。专门收集情报,附带着缉拿皇帝要捉的人。后来朱元璋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做锦衣卫。并交给锦衣卫了更大的权力,可以行使侦缉察捕的权力。可抓任何人,直接对皇帝负责。由于朱允炆的不争气,被燕王朱棣某了位子。明成祖朱棣就很头疼。哎呀,这老爹留下来的锦衣卫我用着不放心啊。于

  •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仅两百余天,为何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却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仁宗朱高炽一生简介,明仁宗朱高炽纪录片,朱棣评价明仁宗朱高炽

    一是平反了明朝以来的许多冤狱。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对那些忠于建文帝朱允炆的臣子给予了严厉的处罚,大量忠臣被杀,其家属要么被流放,要么被贬为家奴,到教坊等场所工作。明仁宗登基不到两个月,就命令内阁会同司法官员复查案件,颁布诏令免除冤案家属为奴的惩罚,归还他们先前被没收的家产。同时,他下令将建文帝时期的奸

  • 宋朝官员的帽子上为什么有两根长翅?起了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帽子为什么有两根翅,宋朝男士帽子,宋朝禁军帽子

    据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一天上早朝时,正在听某位大臣汇报政事。突然,他听见站在两侧的官员有不少人在窃窃私语。对此,他非常生气。朝堂是商量政事的地方,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地方,怎么能做出如此不礼貌的行为呢?他们的交谈声,分散了别人的注意力,已经影响到自己听汇报了,肯定是要不得的。虽然赵匡胤很生气,但没有表

  • 北宋灭亡,王安石为何成了千古罪人?他只不过是个替罪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国家的灭亡,我们往往会想到当朝统治者,毕竟,一个君主于一个江山而言,要负主要责任。但靖康之乱的爆发,有人将罪名加在了王安石身上,并称他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千古罪人。翻开资料,王安石一度被评价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文学家,改革家。为何会成了导致北宋灭亡的千古罪人?源于他坚持主张的变法改革运动

  • 靖康之耻后,赵构的母亲韦太后生活有多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构登基时太后是谁,赵构妻子受金人欺负,赵构晚年有多厉害

    靖康二年春,金军北宋都城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就此灭亡。此后金开始以胜利者的姿态多汉人朝廷进行疯狂洗劫,他们不但将北宋国库里的金银财宝全部搬空,还顺便带走了无数的妃嫔公主。这些往日里养尊处优的公主妃嫔到了金国后就变成了地位卑贱的俘虏,任由金人奸淫凌辱。这些人当中,有的人不堪受辱选择自尽;有的

  • 郑和下西洋带回两只麒麟,骗的朱棣稀罕不已,今画像公开逗笑众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为啥派郑和下西洋,郑和跟朱棣的关系,郑和下西洋朱棣哪一集登基

    郑和下西洋的初衷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初衷问题在今天其实已经是一个说不清楚的谜团了,一般有这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说郑和下西洋其实是带着政治任务前去的,据说朱棣当年靖难之变打进南京城时候并没有发现自己的侄子建文皇帝,很多人便认为建文皇帝已经逃到了海外,毕竟哪个时候的明朝海船事业十分发达,再加上有南宋高中赵构

  • 柴荣提拔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诱因?不,这是场套路与反套路的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陈桥兵变完整版,陈桥兵变是赵匡胤的预谋吗,赵匡胤陈桥兵变的主要内容

    文丨舞雩大家好,国学趣谈看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自晚唐始,近百年军阀割据、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局面,十分混乱。后周世宗柴荣,继承义父郭威的大统,以“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这一宏伟目标,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是为“天子”。然”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柴

  • 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以前没棉被怎么御寒,哪里有御寒棉被,没棉花的古人如何御寒

    但是在古代,这种生活对于黎民百姓来说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奢望,很多人连吃饱穿暖这一要求都无法做到,更别提娱乐消费了。就拿保暖衣物来说,一直到宋朝以后才出现棉被,那么问题来了——在此之前古人又是如何御寒的呢?虽然没有棉被的加持,不过古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寒冬,下面笔者就来介绍一些古人所发

  • 锦衣卫首领在朝堂上太嚣张,被一个大臣活活打死,从此名震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锦衣卫最冤大臣,锦衣卫之朝堂争斗,锦衣卫和御林军大战朝堂是哪一集

    王竑,湖北江夏人,26岁时中进士,授户部给事中,开始了为官生涯。他为人豪迈,敢于直言不讳。“土木之变”后,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在众臣的推举下负责处理朝政。大宦官王振在瓦剌大举入侵时,极力劝说明英宗御驾亲征,途中又邀请他到蔚州自家宅第参观,耽误了全军的行程,导致明英宗到达土木堡后被瓦剌军俘虏,王振在

  • 苏轼写此诗的原因,居然是被友妻赶出门,没想到却火了一个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苏轼见友妻写下一首词,赞美苏轼的成语,苏轼杀气最重的一首诗

    因为苏轼在当时是一个全才人物,不用说他的诗词才能,他就连琴棋书画都是样样精通,这样的全才人物就算是放在现代都是很受欢迎的。能和这样的人物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不少人都感到很幸福,因此苏轼的朋友非常多。这些朋友里有一个名叫陈季常的,他与苏轼的关系很是亲密。其实说来陈季常的父亲还和苏轼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