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虽被平定,却留下“后遗症”,以至于唐王朝成了空架子

安史之乱虽被平定,却留下“后遗症”,以至于唐王朝成了空架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349 更新时间:2024/2/17 18:18:37

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一个表面原因,就算没有这一个安禄山,也会有下一个“安禄山”,其根本原因是一个制度的缺陷,唐朝直到灭亡都无法平衡内重臣与外重臣之间的关系。

拿节度使来说,军政大权揽于一身,一个节度使就相当于一方军阀,越到后面势力越强大,朝廷根本压不住。可以说安史之乱是唐朝制度缺陷的外在表现,从平叛中的混乱也可见一斑。直到以后宋朝的文武分治这种情况才得以解决。

其实大唐这艘大船完全是李氏皇族内斗,破坏规则搞沉的。安史之乱完全可以自己内部慢慢平定,却急功近利向回鹄借兵,许以洗劫长安三天,李隆基之后政令再也出不了长安,真的算是报应。

当时唐朝内部已经腐化,安禄山也是看清这点才敢造反。先不说安禄山的罪行,但是在治军上还是很有一套的,上级军官和普通军士基本上同甘共苦,所以很多人自愿为其卖命。以至于安史之乱后,幽州百姓还称安史二人为"二圣"。

首先,安禄山造反同杨国忠没关系,李林甫死后,没人能约束安禄山,光靠怀柔是没有用的。其次,安禄山兵力很强,高仙芝和封常青都是名将,安西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哥舒翰不出战,能不能守得住潼关很难说。

安禄山控制住唐王朝绝大多数精锐骑兵,如果不是依赖回鹘骑兵,郭子仪李光弼很难击败安禄山的军队,安禄山的军队远强于燕王朱棣,平定安史之乱很难,最后靠的是回鹘骑兵和朝廷的招安,并引发了唐末的藩镇割据,中后唐,朝廷的中央军从来没能战胜过河北的军队。

唐初拼命压制安西四镇,到武则天退位前已经解除安西四镇的威胁,并留下一批人才给唐玄宗。结果唐玄宗还是将一副好牌打烂了——不仅将刚收回的军事权力重新下放到唐初被限制到死死的节度使,还将武则天留下的那批人才用到死用到废,最后还是要靠武则天留下的人才(郭子仪、李光弼都是武则天时科举出身)才能平叛。

唐朝灭亡于过分开放的招安制度,边境武装几乎全部是外族,安禄山只是其中比较突出的而已。朝廷对他们只能肥养,却不能限制,稍不如意就兵连祸结,所以唐朝才会灭亡。

大唐在安史之乱后,幸运重构了中央-藩镇的平衡关系,双方斗而不破,维持了百余年国祚。兵为将有,将领在封地享有半割据统辖权,恰恰能够极大程度激发军队的战斗力,这点和我们历史教科书上长期灌输大一统政权的优越性相冲突,基本避而不谈。汉末三国著名的武门江东孙氏,长期兵为将有,甚至半奴隶性质的强迫南方山越为兵,反而是东吴凶悍的战斗力保证。

在古代,由于通讯和运输等方面的限制,军队并非规模越大,战力越强。所以唐代武力冠绝中原各朝代绝非偶然,是在制度上实现了军力和国力的相对均衡。但这个平衡,对于统治者而言难度较高,连玄宗一代明主,一有松懈,即酿大祸。

安史之乱后,唐朝只是名义上的统一王朝,各地军阀各种为政。加上西域和北边,东北部地区都被少数民族夺取了。安史之乱后直到宪宗时期算是中央压制节度使最有成效的时候,但是后面的皇帝没处理好又使节度使势力过大,宣宗时期中央一度有复兴的迹象,但是懿宗时期就开始衰败。

还有中央的宦官势力,从肃宗开始很多都是宦官废立皇帝,这在其他朝代也是绝无仅有的。安史之乱以后,再无平定之日,地方门阀终其一朝,也无解决之法,遗祸到五代十国。唐,除了开国那段时间,一直都是空架子,作为文化继承和发扬是成功的,可惜,一直都被周围压着。

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标志盛唐由盛转衰,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平定安史之乱的代价是巨大的,而安史之乱的平定并不是建立在绝对胜利的前提下结束的,而是大唐政府跟叛军妥协的结果,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了,但是遗留下来的地方藩镇割据等后遗症却为大唐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更多文章

  • 上官婉儿是才女还是妖女,武则天为何让其终身未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与婉儿吻戏,武则天让婉儿穿龙袍,武则天秘史婉儿被杀

    此外上官婉儿之所以终身未婚,可能是武则天重用她不想她嫁人之外,或许也是她自己不愿意。要知道她虽无宰相之名,但手里握有实权,因此也被称为“巾帼宰相”。而武则天虽然做皇帝了,但是封建社会女子地位并没有提高多少,受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约束,如果嫁人了就得相夫教子,这样她又怎么能在朝堂政局中呼风唤雨呢?上官婉儿

  • 武则天死后,李显为何要力排众议达成她归陵的愿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废李显为什么,李显李旦武则天的关系,武则天儿子李显

    公元705年12月16日,霸占李唐江山数十年的女帝武则天在上阳宫病逝,李氏家族终于得到解放。站在皇室的角度,武则天显然是罪无可恕的逆贼,她不但篡唐立周,还肆意杀害李氏子孙,使得后者几十年内抬不起头了。既然武则天病逝,按理来说这些李氏子孙会将曾经受过的侮辱全部还给她,可为何唐中宗李显要力排众议,将武则

  • 杀人诛心!李世民在杀死李建成以后竟还用刀砍下其头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建成要杀李世民吗,李世民李建成一起喝酒,历史上李建成真的比李世民强吗

    事情要从李家起义说起。话说隋朝末年,隋炀帝纵情声色肆意剥削黎民百姓,使得无数人被迫走上推翻暴君统治的道路,而李家亦是趁着这个机会揭竿而起逐鹿天下。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展现出极为出众的军事才能,几乎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且由于他求贤若渴致使很多名人志士心甘情愿地为其卖命。在李世民的领

  • 李渊面对玄武门事变为何束手无策?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渊玄武门之变真实历史,李渊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渊玄武门之变后生了几个孩子

    事实上,李渊之所以落得这个下场,归根结底还是他自己的原因,正是他一直以来奉行的平衡政策,才造就了这个结果。这一点,我们从李渊建唐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来。义宁元年(617年),李渊在几个儿子以及一帮关陇贵族的鼓动下决定起兵反隋,并在短短四个月左右长驱直入,攻进长安,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把持了朝政。在这

  •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漠北的汗国想趁机入侵,被唐太宗一句话镇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征辽资料,李世民征伐高句丽几次,李世民为啥要征讨高句丽

    大唐开国之初,漫长的边境线上,分布着众多的游牧民族,如突厥、吐谷浑、薛延陀等。虽然他们综合国力远不如新生的大唐王朝,然而依仗骑兵的机动性,对大唐一度产生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如何处理与游牧民族的关系,就成了重中之重。唐太宗即位后,也一度被这些问题困扰,以李世民的雄才大略,自然不会畏惧他们。然而,出兵讨

  • 既然李世民杀害兄长、霸占弟媳,那他为何不将父亲李渊一并铲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为什么没杀李渊,经典传奇李世民与李渊,隋唐英雄传李渊把兵权交给李世民

    然而李世民也有不少难以洗刷污点,比如弑兄杀弟、霸占弟媳、逼父退位,并且开创皇帝干预史官修史的先河,这斑斑劣迹无不在诉说着李世民的罪恶。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李世民不坏人做到底将李渊斩草除根呢?其实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李世民每做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理由。杀兄的理由李世民杀害兄长李建成是因为两人的矛盾已经不

  • 缔造奇迹的中华脊梁,诸葛亮不仅是蜀汉名臣,更是晋朝认可的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晋朝老人评价诸葛亮,诸葛亮的历史描述,诸葛亮的辉煌成就

    残破江山谁来守刘备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因为关羽丢失荆州,张飞被小兵杀害从而走向低谷,白帝城托孤结束之后刘备自己的生命也走向了尽头,季汉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国家基础似乎在这一瞬间就要全部毁灭。这个时候的诸葛亮也只是在刘备离开人世的那片刻时间放下了自己心中的负担,他终于可以做一个感情外露的真实自己。诸葛亮

  • 史上“能打”的军队:刘裕北府兵,卫青汉军,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裕和秦府军谁厉害,卫青刘裕,卫青统领汉军

    一、李牧麾下赵军“李牧死,赵国灭”,李牧的军事能力没得说,他麾下的赵军也很能打。从对手实力角度而言,李牧麾下的赵军,堪称是劲旅中的劲旅,让匈奴、秦军闻风丧胆。前260年,赵括瞎指挥,“纸上谈兵”,40万赵军被名将白起坑杀。此后,赵军对秦军非常畏惧,不敢与之正面交手,李牧则是例外。李牧镇守雁门关,自己

  • 古老民族猃狁、匈奴和突厥,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却遗留下了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猃狁和匈奴,匈奴突厥蒙古关系图,匈奴突厥蒙古哪个更厉害

    这些民族虽然存在时间都不长,他们都是时断时续的影响着中原王朝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其主要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向。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列数一下,历史上存在的猃狁、匈奴、突厥这些民族都去哪了?一、猃狁就是犬戎――巅峰时期灭亡了西周。猃狁这个民族,其实存在时间已经很久了。它大约是在

  • 李白的故里究竟在哪儿?我国一邻国为何也赶来争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走进李白的故里,赞美李白故里江油的诗,安陆李白故里的说说

    走进江油一看,与李白有关的历史印记非常多,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都都是江油的历史产物。江油也因为李白,成为最有价值的旅游地区,他有着全国最独特的旅游招牌。与此同时,湖北安陆也在当地以李白故里宣传,此举一度引起江油人不满,这是怎么回事呢?李白的故里为何会出现争夺的情况?其实,湖北安陆只能算是李白的第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