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国之初,漫长的边境线上,分布着众多的游牧民族,如突厥、吐谷浑、薛延陀等。虽然他们综合国力远不如新生的大唐王朝,然而依仗骑兵的机动性,对大唐一度产生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如何处理与游牧民族的关系,就成了重中之重。
唐太宗即位后,也一度被这些问题困扰,以李世民的雄才大略,自然不会畏惧他们。然而,出兵讨伐毕竟得不偿失,于是外交怀柔便成了重要的策略,著名的文成公主入藏,便是成功范例之一。当然,怀柔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小插曲。
太宗手下有一员虎将契苾何力,出身北疆铁勒族。贞观十七年回家探亲时,受到家族裹挟,被带到了北方新崛起的薛延陀国,由于契苾何力宁死不从薛延陀的可汗夷男,因此被关到牢里。唐太宗得知后非常着急,但也不想立刻动武,于是派兵部侍郎崔敦礼去薛延陀国谈判。
经过谈判,太宗承诺将新兴公主下嫁和亲。夷男可汗本来扣押了大唐官员正提心吊胆呢,没想到天降喜事,于是高兴的把契苾何力放回去了。可契苾何力回去后听说太宗为救他让公主下嫁,坚决反对,但太宗又不好反悔。于是出了一计,让夷男可汗来长安迎亲,当时两国处于敌对状态,夷男可汗哪里敢来,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气得要死,可惜唐朝势大,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然而机会很快来临,唐朝不久大军出动准备东征高句丽,李世民亲征,太子李治也随行。夷男可汗想要趁机南下,还派了个使者来长安打探虚实,李世民早已看穿其用意,便对使者说了一句话:“语尔可汗:今我父子东征高丽,汝能为寇,宜亟来!”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回去告诉你们主子,我们父子要去打高句丽了,你们要是想趁火打劫,就赶紧放马过来。正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薛延陀使者哪里见过这场面,吓得赶紧跑回去了。使者原话禀告夷男可汗后,他也被吓住了,“慑服不敢动”再也不敢提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