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缔造奇迹的中华脊梁,诸葛亮不仅是蜀汉名臣,更是晋朝认可的英雄

缔造奇迹的中华脊梁,诸葛亮不仅是蜀汉名臣,更是晋朝认可的英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448 更新时间:2024/1/22 22:13:02

残破江山谁来守

刘备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因为关羽丢失荆州,张飞被小兵杀害从而走向低谷,白帝城托孤结束之后刘备自己的生命也走向了尽头,季汉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国家基础似乎在这一瞬间就要全部毁灭。这个时候的诸葛亮也只是在刘备离开人世的那片刻时间放下了自己心中的负担,他终于可以做一个感情外露的真实自己。

诸葛亮也是一个人,也同样会有凡人拥有的七情六欲,平时的时候圣人儒家的教育将诸葛亮训练成为了不苟言笑的智者,从来都不将表情表露在自己的脸上,为了国家大事,连自己的心情都要隐瞒,以免被敌人看见之后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季汉内部的虚实情况,而诸葛亮第一次痛哭,放下重担,不是收复长安,中兴汉室的那一天,而是在刘备去世的时候,此种悲情悲剧是何等的苍凉。

赤壁之战的一场大火为大家带来了欢声笑语,因为刘备诸葛亮从这场大火之中看到了三分天下的端倪。同样是一场大火,夷陵之战的一场大火让刘备回到了曾经的起点,他的魂魄也终究散尽。第二次中兴大汉的理想和刘备身上留下的遗憾就这样自然而然的交到了诸葛亮的身上,白帝城托孤之后的放声长哭不能长久,因为哭完之后还要继续上路面对风雨飘摇的季汉江山社稷。

夏天的风是狂热的,里面带着丝丝大火的气息,诸葛亮和赵云等人在护送刘备灵柩回成都的路上,一个个坏消息接踵而至。当时的赵云看着诸葛亮,似乎季汉的军师一夜之间就苍老了很多,本来汉中之战胜利后的大家都是喜悦红光满面,现在的诸葛亮却是愁云密布。消息经过确定之后原来是季汉南中蛮王反了。

十年时间改变季汉

南中反叛对于刘备死后的季汉可以说是雪上加霜。赵云正在犹豫到底自己要不要带兵前往平定叛乱的时候,诸葛亮却说南中叛乱都还是小事情,更大的事情还在成都等着考验他们,南中反叛几乎相当于季汉的南方不保,整个国土的三分之一都陷入到了战火之中,这样的事情都还只算是小事情,那当年诸葛亮所说的内部大事情到底是什么呢?

诸葛亮说南中只是小麻烦,目前最大的事情是先回到成都安葬先帝,剩下的事情一步步的来,此刻的赵云对于季汉也是相当的担忧,就询问季汉还有未来吗?到底还能这样走下去几步路呢?诸葛亮说先帝刘备虽然已死,但刘备留下来的志向却依旧长存,无论未来到底是如何艰难的局面,亮必定要让大汉幽而复明,然后与诸多君光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的这一番话奠定了此后季汉十年的国势走向,让赵云等高层武将拨开云雾见青天,重新看到了未来,不再迷茫。也就是在这一瞬间,赵云似乎在诸葛亮的身上看到了刘玄德的影子,那股百折不挠的气质,慷慨悲歌,数十年如一日创办基业的精神。此刻的赵云和魏延这些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仅仅几年之后的季汉就在诸葛亮的手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这天翻地覆的变化到底是什么呢?

蜀中的变化最为主要的体现其实就是在诸葛亮的指引之下走上了一条和刘备执政时代不一样的道路,刘备时代的季汉对外强势扩张,不遗余力的争夺土地民众。但诸葛亮却是不同,刘关张三兄弟都直接或间接死于东吴孙权之手,可诸葛亮却没有急着报仇,而是重新缔结孙刘联盟以抗曹操。几年的时间就让益州变成了天下最稳定的地方,官员清廉,百姓安居乐业,最主要的是还能以一隅之地北伐,将曹魏打的应对不及。

益州之火可以燎原

章武三年六月刘备身死,章武三年八月刘备葬于蜀中“惠陵”,时年六十三岁。这一年的诸葛亮刚好四十三岁,他看着满地狼藉的季汉社稷,开始一步步的收拾这旧山河。其实从回成都的一路之中,诸葛亮早已经将疑惑给赵云等高级将领说通,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不是复仇,是要恢复季汉的经济,然后改革政治,做到令行禁止,全国一心,这样才有图谋北伐恢复汉室的机会,接下来的场景便是诸葛亮的十年生涯,且看三国如何天翻地覆!

季汉面对的首要难题就是钱财粮食的问题,这个时候的诸葛亮日夜思索,最后终于想到当初刘备入蜀的时候为了充实府库问计群臣应该怎么办的时候,只有刘备义子刘巴说直接发行直百钱,与东吴谈判的时候就是利用了刚刚发行的直百钱购买粮食,先停止发行士兵的军饷,渡过这一年再说,然后短暂提高税收,苦一下百姓,历史之中的诸葛亮真的是这样做的吗?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诸葛亮在季汉的确发行了直百钱,但并不是直接将这些钱财摊派在百姓头上,因为历史之中的教训实在太多了,当年王莽也是发行劣质钱财从而使得新朝崩塌,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界,诸葛亮当然不会这样做,他在季汉发行“直百钱”靠的是个人魅力和官府的信誉进行担保,直百钱币五铢钱轻,质量还差,地方豪强当然不会买账,但诸葛亮将直百钱和蜀锦进行挂钩,天下富豪就不得不低头认可这种劣质货币了,从此之后魏吴两国的铜矿钱财源源不断的流入到了诸葛亮手中,这才有了经济复苏的基础。

第二项对季汉进行革新的是革新季汉的政治官员制度,蜀中人口只有区区三百万不到,但需要供养的官员却是达到了八万人之多,这还是刘备刚刚死后的官方数据,很多战死的士兵和百姓都没有统计上去,也就是相当于三个老百姓要供养一个官员,这放到谁身上也受不了啊!所以诸葛亮经济复苏之后需要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改革季汉的官员构成。

一州之力抗衡天下

蜀汉到处都在缺少可以使用的人才,因为蜀汉人口是三国之中最少的,所以诸葛亮做的改革方向第一时间就是裁汰掉了官府之中那些尸位素餐的人,然后实行了两个决策,一个决策的方向就是将原来需要人做事的地方变得不需要人,这样官员名额就自然而然的节省下来了,第二个决策就是将原来需要两个甚至三个人做的事情变得只需要一个去做,这样官员名额节省下来了,财政也节省,百姓负担自然减轻,更多的人口回到民间,农业因此而得到发展,这一切说起来都是那么有道理,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可是具体到应该怎么做呢?

具体做法的改革其实触犯到的是很多人的利益,诸葛亮在丞相府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把利弊都说清楚了,他说从秦汉以来皇帝与丞相各自开府领事,大臣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无所不用其极,东汉末年造成大汉国势衰微的党锢之祸实际上也正是起源于这里,所以诸葛亮下令蜀汉国中丞相府和皇帝宫廷实行一体化格局,那这个一体化格局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这个皇宫与丞相府一体化的设想其实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之中早已经言明,那就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无论是内廷还是丞相外朝,皇帝陛下有命令就听皇帝陛下的,皇帝没有特殊命令的话一切大小国家之事都要听从丞相府的吩咐,这在有些人看来是诸葛亮在侵夺皇权,但实际上却是精兵简政的一个极大冒险做法,是前人之所未做,诸葛亮十多年以来手握大权完全就是靠着刘禅的信任和自己的人格魅力做担保,这才为蜀汉节省下来了无数钱财。

说到诸葛亮本人以益州之力抗衡整个天下,这句话到底是不是有所夸张,其实放到真正的历史之中却是一点都不夸张,因为诸葛亮治理的季汉实际领土的确是益州占据了大半部分,南方的南中为了笼络蛮族,只是让他们在北伐的时候助阵,平时根本不会和中原百姓一样收取地税,而汉中的人口也很少,早就被曹操当年给搬空了,一直到诸葛亮死后都没有恢复汉中的百万人口,所以诸葛亮十年之间的六出祁山完全就是靠着益州本土百姓的鼎力支持,东和孙吴、北抗曹操,这难道还不是以一州之力抗衡整个天下吗?

结语

诸葛亮流传到后世当然是他的名声和建立的功业,但诸葛亮在当世能够做到常人之所不能,完全就是靠着他自己的真诚,东汉末年、三国初起的时代,天下读书人还是有羞耻之心的,还是有光复汉朝,造福百姓的的梦想的。而诸葛亮就是这群理想主义者的领头羊。他是点燃梦想的人,引领大家一起为了第二次中兴大汉而努力。

更多文章

  • 史上“能打”的军队:刘裕北府兵,卫青汉军,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裕和秦府军谁厉害,卫青刘裕,卫青统领汉军

    一、李牧麾下赵军“李牧死,赵国灭”,李牧的军事能力没得说,他麾下的赵军也很能打。从对手实力角度而言,李牧麾下的赵军,堪称是劲旅中的劲旅,让匈奴、秦军闻风丧胆。前260年,赵括瞎指挥,“纸上谈兵”,40万赵军被名将白起坑杀。此后,赵军对秦军非常畏惧,不敢与之正面交手,李牧则是例外。李牧镇守雁门关,自己

  • 古老民族猃狁、匈奴和突厥,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却遗留下了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猃狁和匈奴,匈奴突厥蒙古关系图,匈奴突厥蒙古哪个更厉害

    这些民族虽然存在时间都不长,他们都是时断时续的影响着中原王朝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其主要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向。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列数一下,历史上存在的猃狁、匈奴、突厥这些民族都去哪了?一、猃狁就是犬戎――巅峰时期灭亡了西周。猃狁这个民族,其实存在时间已经很久了。它大约是在

  • 李白的故里究竟在哪儿?我国一邻国为何也赶来争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走进李白的故里,赞美李白故里江油的诗,安陆李白故里的说说

    走进江油一看,与李白有关的历史印记非常多,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都都是江油的历史产物。江油也因为李白,成为最有价值的旅游地区,他有着全国最独特的旅游招牌。与此同时,湖北安陆也在当地以李白故里宣传,此举一度引起江油人不满,这是怎么回事呢?李白的故里为何会出现争夺的情况?其实,湖北安陆只能算是李白的第二故

  • 李治登基后,处处受国舅的制约,武媚娘入宫助他夺权,只用三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媚娘头疼晕倒李治怀中,武则天秘史媚娘与李治吻戏,大唐情史李治媚娘生皇子

    因为李治老实,长孙无忌就对外宣称受先皇遗命替新皇治理天下,经常乾纲独断。不足一年时间,李治已被他全面架空,朝内全是长孙无忌的亲信。泥人还有三分脾气呢!李治不甘心被舅舅随意摆布,却苦于无人可用。恰在此时,昔日的情人武照出现在感业寺,还被皇后带入宫做了丫环。瞌睡送来枕头,一直对武照念念不忘的李治欣喜若狂

  • 虎牢关大战:李世民一战擒两王,奠定大唐统一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大战虎牢关,长孙无忌李世民虎牢关,李世民虎牢关三维地图

    为了一统天下,李唐首先歼灭了西北的薛氏政权,有了稳固的大后方,后来又消除了李密这个心腹大患。不久柏壁之战中,李世民又平定了北方的割据势力宋金刚、刘武周,收复了河东失地。而此时王世充已在洛阳称帝,建立郑国,窦建德也不甘落后,跟着建立起自己的小国家夏国。除掉这两位劲敌是唐军接下来的重任。武德三年七月,李

  • 武则天为何要临朝称制?都怪儿子们不争气,母亲被逼上梁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临朝制度,武则天实际掌握朝政是哪一年,武则天到底怎么登上皇位

    一,改元大赦:改年号为“光宅”,大赦天下; 二,改服饰:旗帜从红色改为金色,官员服饰按品级重新界定; 三,改官名:尚书省改为“文昌台”,门下省改为“鸾台”,中书省改为“凤阁”,吏部改称“天官”,户部改称“地官”,吏部改称“春官”,兵部改称“夏官”,刑部改称“秋官”,工部改称“冬官”,等等;

  • 杨广弑父案探秘:这位中国最富争议的皇帝,到底篡位没有?(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杨广弑父篡位的瞬间,隋唐英雄杨广弑父夺妻,杨广弑父夺妻完整

    中国历史上几百位皇帝,恐怕再难找出一位,能有杨广背负的骂名更多了。即使把夏商周三代算上,能与之齐名的,大约也只有夏桀、商纣两位上古君主,可在“最著名的暴君”的舞台上与其一较高下。有关他的那些“臭名昭著”的黑历史,对中国历史有个基本了解的人大概都能说得出个一二三:比如,三征高丽搞得民穷财尽;比如,开挖

  • 李世民打算废长立幼,武媚娘喜欢上14岁的李治,太子却爱上歌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对李世民来说,应该烦恼的是:平定西域高昌国的侯君集擅自夸功,北蛮薛延陀侵犯边疆,太史令李淳风又上奏说天象不利,原定的泰山封禅取消…...内忧外患,庙堂江湖都把目光投向了皇帝,可李世民似乎八风不动,不仅把朝政交给了众位宰相,还带着心爱的杨淑妃、燕妃巡游洛阳、终南山等别宫,似乎乐不思蜀。这年夏天,编完《

  • 如何评价南朝第一帝刘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这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想各位读者朋友们都不陌生,辛弃疾在词中高度赞扬了刘裕的军事能力,指出他当年挥军北伐时,气势之强如同猛虎。实际上后世之人对于刘裕的评价普遍很高,譬如“南朝第一帝”“定乱代兴之君”等,不过空口无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

  • 韩国曾是亚洲第一大国?越南与唐朝各霸一方?那些离谱的外国史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韩国古代史和越南古代史,越南vs韩国,韩国与越南的战争

    其他国家自然也是有着相关文献记载,但由于历史出现断层,且是后起之秀,仔细考量其中非不乏有掺水的情况出现。这些历史文献放在五千年的中国正统的史料之中,有些鱼目混珠的意思。更有些国家,为彰显自己的大国地位,刻意贬低他人,从而抬高自己的身价。韩国的国土面积,与中国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没有可比性。若是非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