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上“能打”的军队:刘裕北府兵,卫青汉军,还有谁?

史上“能打”的军队:刘裕北府兵,卫青汉军,还有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037 更新时间:2024/2/8 8:41:20

一、李牧麾下赵军

“李牧死,赵国灭”,李牧的军事能力没得说,他麾下的赵军也很能打。从对手实力角度而言,李牧麾下的赵军,堪称是劲旅中的劲旅,让匈奴、秦军闻风丧胆。

前260年,赵括瞎指挥,“纸上谈兵”,40万赵军被名将白起坑杀。此后,赵军对秦军非常畏惧,不敢与之正面交手,李牧则是例外。

李牧镇守雁门关,自己训练军队,设伏全歼10万匈奴骑兵。此时,马鞍、铵桥等尚未普及开来,匈奴骑兵的战斗力没有充分发挥,却也能看到李牧确实够狠。

王翦,与李牧都是“战国四大名将”,武力值没得说。东方六国,有5国都是王翦、王贲父子灭掉,秦始皇统一中原,一半的功劳归王翦,但王翦打不赢李牧。

秦始皇“统一六国战争”时,秦军的战斗力最强悍,名将如云,却都败在李牧手下,被赵军压着打。此时,赵军能打赢秦军,其战斗力非同一般。

史家评价战国军队:“齐国技击,不如魏武卒,而魏武卒又逊于秦国锐兵”。可知,秦军的战斗力是战国时期的巅峰,但依然不如李牧麾下赵军。

王翦两次挂帅出征赵国,出动30万大军,无一例外都被李牧击败。赵军作战勇猛,王翦害怕粮道被截断,更害怕被分割包围,干脆坚守大营不出,打起持久战。

即便是持久战,王翦也被李牧折腾,苦不堪言。可惜的是,赵王听信宠臣郭开之言,杀了李牧,自毁长城,邯郸陷落,赵国灭亡。

二、卫青麾下汉军

汉朝士兵,一直都是以“硬汉”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战斗力没得说。但是,说到最能打的汉军,还得是卫青麾下的汉军,而非韩信霍去病率领的精兵。

从对手实力角度看,韩信、霍去病都不如卫青,作战难度相对较低。韩信能打仗不假,却没有跟当时最强悍的两位“王者”单独过招:楚霸王项羽、匈奴冒顿单于。

前202年垓下之战,韩信率先进攻,与项羽交战,遭遇失败。60万汉军围攻10万已经疲惫不堪的楚军,韩信初次交战失败,不敢正面强攻。

刘邦垓下之战获胜,关键是项羽没有粮食,经不起持久战。如果韩信单独与项羽打,估计输得很惨。韩信平定魏国、燕国、关中、齐国,都是硬碰硬,气势如虹。

与项羽交战,还是在刘邦统一指挥下,韩信初次交战失败,便采取围困战术。就此而言,项羽确实够强悍,独自领兵作战,韩信不是他对手。

冒顿单于,麾下匈奴骑兵骁勇善战,韩信没能与之过招。

霍去病麾下汉军,是汉武帝时期最精锐的部队,但说到“能打”,还是他舅舅卫青率领的汉军。霍去病擅长奔袭作战,但从未与匈奴主力正面硬刚,其战术风格类似游民骑兵,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人畜都被劫掠。

那么,为何说卫青能打呢?首先,汉武帝时期,汉军处在巅峰,匈奴也是巅峰,双方可谓势均力敌。要知道,卫青、霍去病之后,汉武帝屡次出征匈奴,几乎都是惨败收场。

再则,卫青以“偏师”硬刚匈奴单于,与对方主力遭遇,进行决战,差点就全歼他们。漠北之战,霍去病、卫青分别行动;相对霍去病而言,卫青此时率领的汉军,就是“偏师”。

汉武帝本想让霍去病与单于对决,卫青去攻打左贤王,结果闹了“乌龙”。卫青与单于发生遭遇战,汉军人数略逊,且精锐骑兵不多(相对霍去病而言)。

汉军有卫青坐镇,丝毫不畏惧,以战车护卫,直接决战。大风狂吹,沙尘漫天,汉军骑兵抓住机会,从后面包抄而来,匈奴惨败,数万人被俘虏,单于率十几位骑兵逃走。

可以说,漠北之战,将汉军“能打”之风表现得淋漓尽致。说到汉朝士兵能打,卫青麾下汉军当仁不让,实至名归。

三、刘裕麾下北府兵

南北朝时期,刘裕麾下北府兵,最能打,是东晋王朝能存在的根基。373年,桓温病逝,谢安掌握大权,主宰东晋朝政,延续国祚。

谢安是名士,也是门阀,但没有一支可以依靠的兵力。司马睿立足江东以来,门阀内部相互厮杀,王敦之乱、苏峻之乱、桓温专权,以及北方游牧骑兵的攻击,京师建康屡次陷入危机。

为了确保建康安全,更为了增强谢氏家族掌权的底气,谢安让谢玄去招募士兵,从北方流民中招募将士,组建“北府兵”,这是一支劲旅。

“永嘉之乱”以来,五胡南下,中原惨遭劫难,人民流离失所。国仇、家恨并存,又为了能生存下来,“流民”们斗志旺盛,踊跃应募,故而北府兵的战斗力非常强悍。

383年,淝水之战,谢安以8万兵马击败前秦93万大军,关键靠北府兵。谢安病逝,桓玄乱政,刘裕率北府兵平叛,开始了横扫天下英雄,收割皇帝“人头”的征程。

平定桓玄、刘毅、卢循、司马休之、诸葛长安,刘裕靠北府兵稳住江南。北伐开始,擒拿慕容超,大岘关之战,4千北府兵击败4万鲜卑骑兵,灭亡“南燕”。

417年,刘裕再次北伐,所向披靡,杀入关中,灭亡“后秦”,擒拿姚泓。此时,赫连勃勃惊心胆颤,惶恐不安,担心被刘裕顺带灭掉。

北府兵的强悍,在北伐“后秦”的战争中展现出来,绝对是劲旅。刘裕北伐关中,必须要借道北魏,而北魏与后秦世代姻亲,肯定会出兵拦截。

北魏,拓跋鲜卑部建立,兵力强悍,名将如云。要知道,北周、北齐、隋朝、唐朝的立国根基,几乎都是北魏打下来;没有北魏在中原的经营,就没有隋唐盛世。

刘裕北伐,面对的北魏鲜卑骑兵,正处在巅峰状态,且内部非常团结。结果呢?北府兵顺路与10万鲜卑士兵交手,北魏名将长孙嵩以3万骑兵突击,却不敌3千北府兵,惨败而归。

北府兵骁勇善战,配合“却月阵”的威力,以步兵克制骑兵,斩杀万余人。此后,北魏不敢阻挠刘裕北伐,后秦灭亡也就在所难免了。

鲜卑骑兵强悍,压着匈奴骑兵吊打,占据草原。但是,面对刘裕率领的北府兵,依然败下阵来,足以说明北府兵能打。

四、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

有些人说,成吉思汗横扫欧亚,是“时无英雄,竖子成名”,运气成分居多。此言差矣,能够横扫欧亚,开拓疆域数千万平方公里,岂能是靠“运气”?

13世纪,欧亚也是强敌如林,王者并不少,但遇到蒙古骑兵,也只能匍匐脚下。看下当时蒙古骑兵面对的劲敌,实力究竟有多强?

中原地区金国、西部的西夏、南宋,实力不容小觑。就拿金国来说,兵力不少于百万,猛将如云。1208年,韩仛胄北伐,15万宋军三路北上,被金兵一顿暴打,签署“嘉兴和议”。

此时的金国士兵,虽说不如阿骨打、金太宗时代们女真兵能打,但依然很强。南宋准备几十年,不忘收复中原,还不是败下阵来。野狐岭之战,金兵损失35万,元气大伤,被蒙古压着打。

西夏,铁鹞子骑兵,古代“五大重甲骑兵”之一,在蒙古骑兵面前,也没有还手之力。南宋士兵更是如此,成吉思汗晚年,出兵川陕,探索进攻金国渠道,蒙古骑兵与宋军交手,就是碾压。

西域新兴强国花剌子模,正处在巅峰状态,摩诃末也是雄主。结果呢?蒙古骑兵用两年时间,灭了花剌子模。讹答剌之战、玉龙杰赤之战、布哈拉之战,花剌子模死在蒙古骑兵手下的士兵多达六十万。

哲别、速不台率领2万蒙古骑兵,继续追击花剌子模残部,并深入钦察草原、高加索,战无不胜。1223年。迦勒迦河之战,蒙古骑兵2万对打钦察、罗斯8万精兵。结果,联军阵亡六万余人,数百位将领阵亡,罗斯对蒙古闻风丧胆。

强者对强者,蒙古骑兵更加强悍,无坚不摧。再则,蒙古骑兵每次投入战斗的人数都不是很多,却经常以少胜多。蒙古骑兵之强悍,除了成吉思汗指挥有方,名将如云,更得益于蒙古弓箭的威力,以及蒙古马超强的耐力。

五、朱棣麾下明军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生于战火,死于征途”,明成祖朱棣文治武功没得说,麾下明军战斗力更是强悍。从对手实力角度看,朱棣麾下明军非常厉害,遇强更强。

1406年,朱棣坐稳皇位,旋即对安南(越南)用兵,出动30万人马南下。都知道,中南半岛是出了名的“难打”,许多强盛王朝,以及精兵悍将都败在这里,碰得头破血流。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即位,击败弟弟阿里不哥,夺取大汗之位。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屡次进攻交趾、占城,在中南半岛作战。

蒙古铁骑,横扫欧亚,丛林作战则不行,忽必烈前后调兵20万,都以失败告终,包括李恒在内的大将阵亡几十人。

蒙古骑兵折戟中南半岛,忽必烈本想第三次出兵,却力不从心。忽必烈死后,安南主动挑战元朝,经常袭击边境,元成宗只能忍气吞声,签署协议,换取对方表面上的顺从与朝贡。

乾隆时期,大清国力强盛,康熙、雍正打下的基础,乾隆任意挥霍。“十全武功”,让乾坤沾沾自喜,但清军征讨越南,以惨败告终,主将许士亨阵亡,损失一万多人。

对中原王朝而言,中南半岛就是个刺头,但朱棣可以搞定。张辅出征,平定安南,重新将其纳入明朝版图,五代十国独立出去的安南,再次回到中原怀抱。

能搞定中南半岛,朱棣时期的明军战斗力,可见一斑。1414年,朱棣率6万兵马奔袭忽兰忽失温,明军战斗力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其战斗力之强、战斗意志之坚定,都是一流。

忽兰忽失温之战,明军的对手是蒙古瓦剌部,这是劲敌。瓦剌支持阿里不哥,与代表蒙古正统的鞑靼部关系不好,形同水火,故而得到明朝支持。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屡次被漠北用兵,却对瓦剌赏赐有加。瓦剌需要的东西,明朝都极力满足,希望他们能跟鞑靼掰手腕,维持草原平衡。

明军持续打击下,鞑靼衰落,瓦剌崛起。马哈木时代,瓦剌有3万铁骑,是纯战斗力量,而不是部落民众。

瓦剌骑兵,与鞑靼骑兵不一样,几乎都是重甲骑兵,突厥化风格明显,冲击能力非常强。有实力,马哈木便叫板朱棣,想跟明朝掰手腕。

如何击败瓦剌呢?朱棣想出一个办法:故意进入瓦剌伏击圈,寻找决战机会,将其主力打残。

明军长途跋涉两千多里,三个月时间没得休息,在忽兰忽失温进入了对手的伏击圈。对朱棣而言,打仗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敌军。

马哈木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布阵,选择自己喜欢的战术,以逸待劳,三面围困明军。马哈木看来,明军必败,瓦剌终于可以出头了。

朱棣派明军主动挑战,到山下耀武扬威,瓦剌骑兵旋即冲杀而来。明军骑兵往两边移动,柳升率领的“神机营”位列前方,将对手打成筛子,瓦剌人仰马翻。

瓦剌骑兵逃回山上,明军骑兵乘势冲杀,瓦剌掉头反击,双方进行格斗。整个战斗过程,明军步兵几乎都不动,而是骑兵之间的砍杀,白刃战。

朱棣远征,投入战斗的明军不过六万,骑兵不到一半,对瓦剌而言,人数上优势不大。但是,明军战斗意志坚定,皇帝亲自操刀上阵拼杀,大获全胜。

黄龙旗下,朱棣跃马冲锋,明军士气大振,无不奋力搏杀。一番厮杀后,瓦剌被斩首四千余人,伤亡一万余人,王子被俘虏十几人,马哈木狼狈而逃,旋即对明朝称臣纳贡。

忽兰忽失温之战,明军打得非常精彩,强者对强者。明军笑到最后,瓦剌被斩首就四千多人,这非常了不起。要知道,康熙御驾亲征,4万清军在昭莫多设下埋伏,围着准噶尔(瓦剌分支)2千前锋打,还是惨胜,让噶尔丹逃了。

此外,岳飞的“岳家军”也很强悍,可惜没能遇上完颜宗翰、完颜娄室。岳飞崛起时,对手是完颜宗弼(兀术),此人也是名将,但此时金兵无论是主帅,还是士兵,都达不到宗翰、娄室时代水平。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史》

更多文章

  • 古老民族猃狁、匈奴和突厥,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却遗留下了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猃狁和匈奴,匈奴突厥蒙古关系图,匈奴突厥蒙古哪个更厉害

    这些民族虽然存在时间都不长,他们都是时断时续的影响着中原王朝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其主要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向。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列数一下,历史上存在的猃狁、匈奴、突厥这些民族都去哪了?一、猃狁就是犬戎――巅峰时期灭亡了西周。猃狁这个民族,其实存在时间已经很久了。它大约是在

  • 李白的故里究竟在哪儿?我国一邻国为何也赶来争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走进李白的故里,赞美李白故里江油的诗,安陆李白故里的说说

    走进江油一看,与李白有关的历史印记非常多,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都都是江油的历史产物。江油也因为李白,成为最有价值的旅游地区,他有着全国最独特的旅游招牌。与此同时,湖北安陆也在当地以李白故里宣传,此举一度引起江油人不满,这是怎么回事呢?李白的故里为何会出现争夺的情况?其实,湖北安陆只能算是李白的第二故

  • 李治登基后,处处受国舅的制约,武媚娘入宫助他夺权,只用三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媚娘头疼晕倒李治怀中,武则天秘史媚娘与李治吻戏,大唐情史李治媚娘生皇子

    因为李治老实,长孙无忌就对外宣称受先皇遗命替新皇治理天下,经常乾纲独断。不足一年时间,李治已被他全面架空,朝内全是长孙无忌的亲信。泥人还有三分脾气呢!李治不甘心被舅舅随意摆布,却苦于无人可用。恰在此时,昔日的情人武照出现在感业寺,还被皇后带入宫做了丫环。瞌睡送来枕头,一直对武照念念不忘的李治欣喜若狂

  • 虎牢关大战:李世民一战擒两王,奠定大唐统一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大战虎牢关,长孙无忌李世民虎牢关,李世民虎牢关三维地图

    为了一统天下,李唐首先歼灭了西北的薛氏政权,有了稳固的大后方,后来又消除了李密这个心腹大患。不久柏壁之战中,李世民又平定了北方的割据势力宋金刚、刘武周,收复了河东失地。而此时王世充已在洛阳称帝,建立郑国,窦建德也不甘落后,跟着建立起自己的小国家夏国。除掉这两位劲敌是唐军接下来的重任。武德三年七月,李

  • 武则天为何要临朝称制?都怪儿子们不争气,母亲被逼上梁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临朝制度,武则天实际掌握朝政是哪一年,武则天到底怎么登上皇位

    一,改元大赦:改年号为“光宅”,大赦天下; 二,改服饰:旗帜从红色改为金色,官员服饰按品级重新界定; 三,改官名:尚书省改为“文昌台”,门下省改为“鸾台”,中书省改为“凤阁”,吏部改称“天官”,户部改称“地官”,吏部改称“春官”,兵部改称“夏官”,刑部改称“秋官”,工部改称“冬官”,等等;

  • 杨广弑父案探秘:这位中国最富争议的皇帝,到底篡位没有?(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杨广弑父篡位的瞬间,隋唐英雄杨广弑父夺妻,杨广弑父夺妻完整

    中国历史上几百位皇帝,恐怕再难找出一位,能有杨广背负的骂名更多了。即使把夏商周三代算上,能与之齐名的,大约也只有夏桀、商纣两位上古君主,可在“最著名的暴君”的舞台上与其一较高下。有关他的那些“臭名昭著”的黑历史,对中国历史有个基本了解的人大概都能说得出个一二三:比如,三征高丽搞得民穷财尽;比如,开挖

  • 李世民打算废长立幼,武媚娘喜欢上14岁的李治,太子却爱上歌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对李世民来说,应该烦恼的是:平定西域高昌国的侯君集擅自夸功,北蛮薛延陀侵犯边疆,太史令李淳风又上奏说天象不利,原定的泰山封禅取消…...内忧外患,庙堂江湖都把目光投向了皇帝,可李世民似乎八风不动,不仅把朝政交给了众位宰相,还带着心爱的杨淑妃、燕妃巡游洛阳、终南山等别宫,似乎乐不思蜀。这年夏天,编完《

  • 如何评价南朝第一帝刘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这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想各位读者朋友们都不陌生,辛弃疾在词中高度赞扬了刘裕的军事能力,指出他当年挥军北伐时,气势之强如同猛虎。实际上后世之人对于刘裕的评价普遍很高,譬如“南朝第一帝”“定乱代兴之君”等,不过空口无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

  • 韩国曾是亚洲第一大国?越南与唐朝各霸一方?那些离谱的外国史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韩国古代史和越南古代史,越南vs韩国,韩国与越南的战争

    其他国家自然也是有着相关文献记载,但由于历史出现断层,且是后起之秀,仔细考量其中非不乏有掺水的情况出现。这些历史文献放在五千年的中国正统的史料之中,有些鱼目混珠的意思。更有些国家,为彰显自己的大国地位,刻意贬低他人,从而抬高自己的身价。韩国的国土面积,与中国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没有可比性。若是非要相

  • 唐代的和尚,凭什么能得到权势女人的欢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代和尚生活,唐代大理寺卿和尚书谁大,唐代到过同安的和尚

    唐朝到底有多开放?我们可以通过用两个事实来分析一下:其一: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女性,唐朝占了五分之一!除了登上皇位的女皇帝武则天外,还有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人,这和其他王朝权势女性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普通女性也开始拥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虽然这一状况并不普遍,只局限在上层社会,但是,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