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历史中,唐王朝有着将近三百年的国祚。根据史料的记载,唐朝自隋亡唐兴到灭亡,存在了总共达289年的时间,这中间初唐、盛唐时期占唐王朝全部国祚的时间约为137年,同初唐、盛唐时期如旭日东升的国势不同,唐朝中晚期则是衰败的国势。这中间宦官、藩镇、朋党三者之间犬牙一般交错的情况,成为了中晚唐时期历史的一个重头戏份。
这三个在中晚唐时期存在着的问题,都有着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甘露之变”、“奉天之难”、“牛李党争”等等,对于唐朝甚至对唐以后的王朝历史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可见,在唐朝的中晚期,唐帝国始终都处在一个弊病丛生的困局之中,而三者交叉影响的中晚唐历史困局,最终演变成为了死局,并最终将唐王朝彻底埋葬。
这时,我们便能发现,唐朝的最终灭亡归根结底就在于这些问题交错影响。可当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这段一百多年的历史,便能发现,唐朝能够在困局包围的情况下,坚持一百多年的时间,实际上也在于这些困局的本身。也就是藩镇、宦官以及朋党在拖垮唐王朝的同时,也起到了维系唐王朝的作用。那么,盛唐之后弊病丛生的唐王朝,为何能存在一百多年的时间?
首先,正如开篇所叙述的一样,唐朝所以能够在弊病丛生的情况下,存在一百多年的时间,最为主要的原因便在于各地藩镇的维系。这是因为,唐代的藩镇实际上并不像绝大多数人所理解的那样,同唐王朝采取对抗的态度。在张国刚先生的《唐代藩镇研究》一书之中,便明确指出了除了“河朔型”以外的藩镇,在大多数时候都服从唐王朝的调度以及诏令。如在唐德宗建中年间,淮西李希烈造反的时候,唐德宗旋即便号令淮西邻道诸军征讨李希烈。由此可见,大多数时候,唐王朝都拥有对绝大多数藩镇的控制权。
这样的情况下,便为唐王朝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这些好处涉及军事、经济等诸多方面。如存在于东南地区的藩镇势力,对于唐王朝的赋税供应来说,便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而以朔方军为主的朔方、泽潞藩镇对于维护唐王朝的西部边疆来说,同样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藩镇与唐王朝的关系,在中晚唐时期已经到了难以剥离的地步。而唐朝赖以为系的根本,则也在于藩镇势力的支持。
同藩镇对唐王朝造成危害又形成助力不一样的是,唐代的宦官与朋党问题对于唐朝来说则主要还是危害更多一些。前者抢夺皇权,而后者则使唐王朝无法推行较为稳定的国策。但这两个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两者必须以唐王朝作为框架,才能稳住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说宦官、朋党这类的问题,虽有危害但却并不致命。因为,对于宦官与朝臣来说,唐王朝的存在是谋求利益的前提。可见,唐王朝能够存在百年的时间,实际上还在于宦官、朋党等需要以唐王朝为框架。
历史上的盛唐时期走过之后,唐朝依然以一种孱弱的国势持续了百年时间。而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还在于藩镇、宦官等问题在吸食唐王朝营养的同时,还在致力于维系唐朝。这样的情况,直到公元875年,一个落魄的私盐贩子振臂一呼才被彻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