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批欧洲雇佣军北上,帮助大明抗击八旗军,崇祯却葬送最后机会

大批欧洲雇佣军北上,帮助大明抗击八旗军,崇祯却葬送最后机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702 更新时间:2023/12/6 13:01:17

欧洲雇佣兵来自于何方

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一支来自于欧洲的船队因为迷失了方向误打误撞的来到了中国境内,他们将海船停泊在一个小岛上开始整理他们的东西,后来中国百姓出现在这里他们才知道这里原来叫做“澳门”。为了获得与中国海上贸易的机会,他们开始向两广地区的汉人官长请求长居在这里,并愿意缴纳租金。

后面就是澳门长期作为殖民地的一个历史了,但明朝政府依旧保持着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和试用权,并定时定点的派遣官员来收取租金。这就是那个时候明朝政府和葡萄牙殖民者的一个关系。在这个关系里面。很多人认为这是明朝政治势力衰弱的一个具体表现,但他们的目光却是十分的狭隘,并没有看到这个澳门地方的重要作用。

澳门地方虽然是被葡萄牙殖民者占据着。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给中国人带来了许多中国人没有看到的一些新鲜的科技成果,像一些明朝地方老百姓根本没有见过的东西像外国人的洋枪洋炮都是一些威力巨大的军事武器。明朝的士兵很多火铳其实就是根据葡萄牙殖民者这边的科技进行仿照而成。像明朝末年的红衣大炮其实就是学习的来自于荷兰商人的大炮。

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这种大炮是从荷兰商人那边购买而来,因为在明朝末年的时候荷兰人因为他们的外貌是红色的头发和金发碧眼。中国人根据荷兰人的外貌将荷兰人叫做红夷。而因为这个大炮也是明朝官员从荷兰商人手中购买来的,所以被叫做是红衣大炮。

只不过是一些翻译人才的问题罢了。不能否定的是明朝末年的中国人和后面的清朝中国人的确是以澳门为契机从外国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武器制作技术,就连后面明朝快要灭亡的时候都是想要招募来自欧洲的雇佣兵来拯救自己的大明。可最后还是落得了一个功败垂成的下场。

欧洲雇佣兵的作用

明朝末年的时候因为袁崇焕使用了红衣大炮的关系在宁远之战之宗击中了女真人的首领努尔哈赤,使得整个明朝的京城地区转危为安,所以在很多明朝人的心中认为东北地区的女真人根本就是不可怕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大炮和火器就足以对抗他们,这种单纯依靠火器取胜的心理在很多明朝官员的心中蔓延开来,而当时的后金努尔哈赤也正是因为被大炮击中不治而亡,最后使得女真人陷入了好几年的内斗之中,这就给了明朝发展火器的一个机会,他们开始大规模的从澳门和一些外国人手里采购这些火器大炮并进行仿照。

当时最先做出行动是就算明朝末年的科学家徐光,他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和澳门那方面打好了招呼,而澳门总督治理之下居住着很多外国人还有一些国际上的雇佣兵,他们对于之东方这个古老的国家十分热爱,因为长时间的居住使得他们对大明产生了一些感情。

再加上徐光启曾经答应他们只要他们愿意做大明的士兵就会给他们丰厚的报酬,所以在当时的澳门有很多人将东北方的女真人看作是欧洲地区的南斯拉夫人,认为他们是一种野蛮的游牧民族,这种心理使得很多国际雇佣兵都喊出了要为大明皇帝而战,他们已经将自己视为了大明朝的一部分。

像这样的国际雇佣兵有350多名,他们都是装备着清一色的西方武器和军事弹药,一开始的时候因为是徐光启最先联系的他们,所以他们以徐光启为首,表示愿意服从明朝政府的管辖北上去和满洲士兵作战,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一支全盘西化的军队能够大大增强明朝的军事力量,可以帮助崇祯皇帝更好的守卫住中国的的北方大门。但可惜的是这些欧洲雇佣兵北上的想法遭受到了明朝朝堂之中保守派的扼杀,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雇佣兵被明朝自己人扼杀掉呢?

腐朽保守且自大的明末文臣

明朝最后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有天灾也有人祸。天灾这里是不作具体讨论的,但要论述到导致明朝灭亡的人为原因的话,明朝朝堂之中的这群文官是绝对逃脱不了的。在明末的文官群体之中,除去了少许的正义且有能力的人之外,大部分的文官都充满了自私,保守,自大,耽误国事的特征。

像明朝末期经过徐光启千辛万苦联系到的西洋雇佣军在他们看来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有损大国威风的一种掉价行为。他们认为徐光启这个人不配做读书人,一个读书人竟然和这些外面的蛮夷混在一起,实在是辱没了读书人的斯文风气。

而对于西洋火器他们也是选择否定,还认为这是奇技淫巧,如果国家一直依靠这些东西那就会动摇国本,在崇祯皇帝面临这些国际雇佣兵请求北上抗击满洲人的时候,就是他们一股劲的在皇帝的耳边说坏话,最后使得崇祯皇帝拒绝了这些雇佣兵抗击满洲人的请求,而是让徐光启的徒弟孙元化将这些西洋士兵重新带回到了澳门。并宣布崇祯皇帝的圣旨就地解散。

这样的结局无疑是让这些士兵难以接受的,他们的一腔热情就这样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为后面的南明永历皇帝再次像澳门求救的时候埋下了祸根,而明朝朝堂之中的那群文官不仅在国内败坏整体局势,很多人在暗中也是为自己谋划好了出路。

崇祯皇帝在国家灭亡之际上吊自尽而亡,也算是保全了大国君主的节气,可这些平时自诩为中国大臣的人却在关键时刻没有一个殉国为大明陪葬的人,转眼间他们就成为了李自成手下的人,李自成败亡之后他们又跪在地上喜迎清朝的王师,这副嘴脸看了才是真的辱没读书人的脸面!

更多文章

  • 大明京城被围,毛文龙被杀,袁崇焕究竟是民族英雄还是国家之大贼?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袁崇焕计杀毛文龙,袁崇焕列举十二条罪状杀毛文龙,袁崇焕杀毛文龙的严重后果

    袁崇焕和于谦的对比袁崇焕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其实这段历史在群众眼中的看得清清楚楚的,因为在袁崇焕一百多年之前也有一位明朝大臣被杀害,他的名字叫作于谦,当年于谦位极人臣,一度掌握了废立皇帝的大权,在蒙古人入侵京城的时候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最终挽救了大明帝国,可这样一个对大明忠心耿耿的臣子最终也是死在了

  • 金国得知岳飞已死,为何没趁机南下灭宋,是谁阻止了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岳飞灭金国有多难,岳飞都死了为什么不趁机灭了南宋,岳飞作战的金国是前金还是后金

    岳飞北伐战争的胜利从那个时候岳家军的巅峰情况来看,整个军队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万之多,这样的兵员和人数在战国时代是足以颠覆一个国家的,宋朝本来都是以步兵为主,可是在岳飞的统筹之下,他手底下的宋军士兵不仅能够在步兵对战之中击败金军,还能够在金军擅长的骑兵战术之中将金军杀得溃不成军。女真人从白山黑水的东北

  • 中国历史上这么多朝代,为什么感觉明朝的太监最牛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太监李瑾忠个人资料,明朝太监洪宝,明朝十大太监排名

    中国历史上宦官牛的朝代相当不少光泛滥成灾的就有东汉、唐、明三朝,其他的著名太监更是数不胜数——秦朝的赵高,西汉的李延年,蜀汉的黄皓,北魏的宗爱,宋朝的梁师道、童贯......甚至还有不少太监封了王,比如刚刚提到的宗爱和童贯,东汉的曹腾最后还被追认为皇帝。可以说,一部中国政治史,里面多的是宦官那残缺的

  • 清朝统治者到底有多愚昧?看了明朝的一幅世界地图,才真正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金州卫地图,明朝开国地图完整版,明朝清朝历史讲解

    我国汉朝开创的“丝绸之路”,就是一条打通与西方各国进行商贸交往的“生财之道”。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直到现在都还让世界上很多国家心驰神往。这在我们现代社会则称之为国家的“外交”政策,后来在我国明朝,“丝绸之路”一度再次拓展开来,联通世界上80多个国家,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 公元1405年6月,

  • 明朝宗室的财政负担和当时清朝的财政负担比起来谁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济熺明朝宗室,明朝一年财政收入,安徽明朝宗室后裔

    明朝宗室先来说明朝宗室,是皇帝的亲戚,他们没办法当官,手中也没有兵权,只能在封地守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后代,多生一个孩子就多一份俸禄,但就算这样,也是入不敷出。例如晋王,山西全年收入152万石的粮食,就算是把整个省都搬空,也没办法养活境内的宗室。到了河南更为严重,在河南不但有福王,还有周王、唐王

  • 朱允炆谥号明朝无人敢评,清朝乾隆却抢着评,是真心还是虚伪?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正史承认朱允炆的皇帝身份吗,乾隆皇帝死后的谥号,明朝皇帝庙号谥号

    朱元璋本来是将朱标定为大明王朝的太子,可是他却因为身体上面的疾病过早的死亡,这使得明朝太子之位一度出现了空悬的情况。后面年老的朱元璋爱屋及乌,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封为皇长孙,想要用自己的晚年来扶植自己的孙子上位,但他不知道的却是其他藩王已经生出了异心,到最后朱允炆就惨死在了帝位之争下面,连谥号都是清朝

  • 宋朝叫母亲为姐姐,叫比自己大的也叫姐姐,怎么区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妈妈为什么叫姐姐,姐姐的妹妹怎么称呼姐姐的女儿,宋代为什么称生母为姐姐

    电视剧《清平乐》之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镜头,徽柔公主在面对苗昭仪之时,称呼竟然为“姐姐”,而面对曹皇后的称谓却是“娘娘”!这并非是宋朝伦理制度上最为奇葩的,宋朝的升行制度可以使得父子变为兄弟。公主高贵,而宋朝相对于女性还是开放,自然皇家公主即使是下嫁到夫家,那也是代表着皇家的颜面。皇家之人怎可向臣子

  • 髡刑是会把身上的毛剃光,朱元璋却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下令对他施以髡刑,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刑法,朱元璋为什么不能用刑

    而且古代还有一种说法是,身体和头发都是父母赐予的,如果把身上的毛发都剃光,就是不尊重祖宗,可能会被赶出家门,断绝关系。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髡刑比死刑还要严重。而朱元璋就对自己的儿子用了髡刑,他儿子到底犯了什么错,要这样被对待?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在明朝建立了以后,就把儿子们分到了各地分封,成为藩王

  • 存在感极低的宋仁宗的“仁”体现在哪?他是个明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一代明君宋仁宗简介,宋仁宗死后曹皇后的下场,宋仁宗王凯

    不同的立场,则会有不同的答案,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仁”。宋仁宗名为赵桢,生于公元1010年,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公元1018年,赵桢被册封为太子,公元1022年,宋真宗逝世,年仅十三岁的赵桢登基上位,自此开启宋真宗长达四十年的执政生涯。虽然其在位时间非常长,但是存在感却极低,宋朝皇帝多为民间才子们编

  • 并没有像其他太后那样强权干政,孝庄是如何稳定清朝局势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没有孝庄还会有清朝吗,经典传奇清朝孝庄皇后,清朝时孝庄太后与多尔衮私情

    清朝的后宫是不能干预朝政的,那么孝庄是如何稳定清朝当时的局势的呢?其原因有两点。1、与蒙古联姻孝庄首先就采用了与蒙古联姻的措施,为顺治打下了外援的基础。我们知道孝庄是蒙古人,而顺治能够登基,也是在多尔衮等人的扶持下,才得以实现的。因此顺治登基后,皇位并不是很稳定,于是孝庄就想借助她娘家的势力,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