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就会发现宋江面对辽国许诺的高官厚禄,确实是动心了,吴用不止动心,还动了口,只要宋江点头,他就会把想法付诸实施。
宋江在最后一刻否决了吴用的建议,这种否决可能也是对吴用的试探,如果吴用坚持己见,宋江会不会借坡下驴也是个问题。
宋江最担心的是其他好汉不肯顺从,我们也可以替他研究一下,看看如果他当众宣布叛宋投辽,会有多少好汉会追随他而去,并着重讨论一下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是会暴起杀人,还是沉默不语听天由命。
宋江说话,一向是半真半假,或者说是一分真九分假,他跟辽国招安使者欧阳侍郎说的那番话,足以证明他已经心痒难耐却又有所忌惮:“侍郎不知,我等一百八人,耳目最多。倘或走透消息,先惹其祸。我等弟兄中间,多有性直刚勇之士。等我调和端正,众所同心,却慢慢地回话,亦未为迟。”
在欧阳侍郎到来之前,宋江已经有了叛国之心,所以算卦时才“卜得个上上之兆”,然后对吴用进行了第一次试探:“卦中上上之兆,多是辽国来招安我们。似此如之奈何?”
宋江和吴用在郓城县呆了三四十年,却一直没有交集,直到宋江骑马到东溪村给晁盖报信,两人才算见了半面:吴用看见了宋江并向晁盖询问此人是谁,宋江根本就没瞧吴用一眼。
正因为交情不是很深,所以吴用也不敢实话实说,等到宋江和辽国欧阳侍郎密谈后,吴用才表明了态度:“我想欧阳侍郎所说这一席话,端的是有理。若论我小子愚意,弃宋从辽,岂不为胜?”
宋江和吴用说话,就像两头狐狸或刺猬,首鼠两端且又互相防范,所以第一次密谈,宋江有意叛国而吴用反对,第二次密谈,吴用建议叛国,宋江也不按答应,这件事只好搁置不提。
宋江和吴用在互相试探中没有达成共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证明他俩都动心了:放下大军不管,去找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算卦,按兵不动达一个月之久:“在蓟州一月有余,并无军情之事。至七月半后,檀州赵枢密行文书到来,说奉朝廷赦旨,催兵出战。”
这一个月内,发生的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这两个想叛国投敌的家伙,都被罗真人忽悠瘸了:“将军一点忠义之心,与天地均同,神明必相护佑。他日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决无疑虑。将军善加保重,早得建节封侯。”
宋江和吴用找不到合适的同谋,又被罗真人一通忽悠,只好将计就计,假投降真攻城,但是宋江跟欧阳侍郎说的,也并非全是假话:“前番足下来时,众军皆知其意,内中有一半人不肯归顺。若是宋江便随侍郎出幽州,朝见郎主时,有副先锋卢俊义,必然引兵追赶。”
宋江担心的是有一半人不肯“归顺”辽国,这可能是多虑了,我们细看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履历,就会发现肯恩有一百人会跟着他走,连鲁智深和武松,也不会坚决反对。
读者诸君都知道,当叛徒这种事情是有惯性的,有过一次屈膝投降的经历,第二次跪下去的时候就会轻车熟路,那二十个原宋朝军官,已经背叛了一次朝廷,再背叛一次,一点都不会有心理障碍——他们的叛徒身份是一辈子都洗不白了,只有到了辽国,才能重新开始,我们细看《辽史》和《金史》、《元史》,就会发现这三国“名将”中,有上百个来自中原。
王重阳曾经参加金国科举考试并高中,丘处机曾是金国皇宫座上客,郭靖的原型郭宝玉,原先是金国汾阳郡公、猛安(金国兵制,蒙安为千夫长,谋克为百夫长),后来投降元军当了督镇抚、断事官——郭宝玉及其子郭德海、郭德山,据说都是郭子仪的后人,不知跟梁山好汉赛仁贵郭盛到底是什么关系。
二十个宋军叛将不介意再次叛变,那些山大王就更不用说了:有枪就是草头王,谁给饭吃谁是娘。
梁山接纳的小股山贼有十二个,从九纹龙史进到旱地忽律朱贵,做过山贼的梁山好汉有三十个。这些山贼按照《宋刑统》都是要凌迟处死的,招安后也一定会被打入另册。
原本就没有半点忠心的山大王们就像百八十年前的“绺子”,不管是辽人、金人、元人还是倭人,谁给的好处多,他们就跟着谁混。
除了叛变军官和山贼头目,梁山一百单八将中还有不少污吏和恶霸、水匪,比如插翅虎雷横、揭阳镇三霸。
再加上一些江湖浪子、独脚大盗,梁山上至少有一百人为大宋律法不容,他们作奸犯科肆无忌惮,就是没把忠义二字放在心上——义气或许还有一星半点,忠心则是毫厘不存。
这一百多个“梁山好汉”唯宋江马首是瞻,只要宋江一番花言巧语画一张大饼,表示投靠辽国只是权宜之计,在合适的时候再看风向转变,估计很多人都不会拒绝。就连鲁智深和武松在审时度势之后,也不能强烈反对,他们只能在公开场合保持沉默,然后找机会悄悄开溜。
鲁智深和武松忠义双全,在忠心与义气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也很为难:宋江在武松最危难的时候雪中送炭,还救过鲁智深性命,如果当场格杀宣布叛宋投辽的宋江,且不说能不能打赢那些一心想换主子当大官的山贼水匪土豪劣绅贪官污吏江湖败类,就是他们自己内心深处,也会有些不忍。
所以鲁智深和武松唯一的选择,就是静悄悄地离开,这样才能基本做到忠义两全,往后疆场相遇,那就是恩断义绝不死不休了。
当然,说一百个梁山好汉会跟着宋江叛宋投辽而鲁智深武松也无法坚决反对,这只是可能性之一,这件事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鲁智深抡起禅杖,武松抽出戒刀,吴用当先被斩为两段,宋江也会被砸得万朵桃花开,其他好汉一拥而上,把李逵王英等人剁为肉泥。
事情都有正反两面,人心也是难以揣测,这就需要读者诸君来下最后的结论了:如果没有罗真人的一番“点化”,宋江吴用吃了秤砣一样执意降辽,有多少梁山好汉会群起呼应,又有多少梁山好汉会拔刀相向?鲁智深和武松,一定会出手击杀宋江吴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