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冷知识-细说孔子的学生

历史冷知识-细说孔子的学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995 更新时间:2024/1/16 12:55:30

孔子的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史记》立《仲尼弟子列传》,著录弟子六十七人,皆受业身通的异能之士。其中,有年龄、名字及受业,闻见于书传者三十五人,无年及不见于书传者四十二人。《论语•先进》特别著录孔子弟子七百人分为四种。“德行:颜渊、闵子蹇、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记述子贡所称述孔门之贤者,于《论语》所举者外,有公西赤,曾参、颛孙师、南宫縚、高柴。这十几个人,可说是七十子中的佼佼者。而颜回最为孔子所称道,子贡、子夏、曾子的社会影响较大。

[var1]

颜回,字子渊,鲁人,少孔子三十岁。他以颖悟好学,安贫乐道为孔子所赞赏。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又称道颜回,说“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早死,孔子哭之恸。有人说:您哭得太恸了。孔子说,我不为这个人器得恸,还为谁恸呢!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近人郭沫若以韩非所谓“儒分为八”中的“颜氏之儒”,“当指颜回的一派”,但无确证。

[var1]

子贡,姓端木,名赐,子贡是字。卫人,少孔子三十一岁。他敏于事理,善于言辞。他由衷地敬佩孔子的德性学识,坚决抵制某些人对孔子的非议。鲁国大夫叔孙武叔毁谤孔子。子贡说:“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踰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有一个叫陈子禽的人,对子贡说:你是谦恭罢了,仲尼难道比你高明吗?子贡答复他说:“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鲁哀公时,齐国田常打算伐鲁。孔子知道了,对弟子们说,“鲁是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子张等请行,孔子都没有答应。最后,孔子派子贡到齐,说田常又由齐到吴见吴王夫差,到越见越王勾践,再至吴、到晋。子贡于所到之处,各说其当政者以利害,打动了他们的心里,改变了国际间的形势,缓解了鲁国的危局。史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把有关各国的变化,归之于子贡的活动,未免过于夸张,但子贡的活动对于当时局势的变动起了一定的影响,则是可信的。当然,这也就可以看出子贡的辩才及其在国际事务上活动的能力。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门对于辞令原是重视的,孔门也有语言一科,而子贡在这方面的成就是突出的。子贡的游说活动,可能在形式上已开战国中期纵横家的作风,不过在活动性质上,子贡跟后者是有区别的。

[var1]

子贡又是货殖的好手。孔子说他:“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他是七十子中最为富饶的人,史称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收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孔子死,子贡庐墓六年,他曾相鲁王,终于齐。子夏,姓卜,名商,少孔子四十四岁。他是孔门中特别重礼的人。有一次,他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他的问题,着重在最后的一个诗句。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说,绘画之事,先布众彩,然后以素色分布其间以成文。子夏立刻就联想到礼,而说“礼后乎”,因此而受到孔子的称赞。又有一次,司马牛因没有兄弟而感到孤独。子夏劝他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为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游批评他,说“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不接受这个意见,认为子游错了,他的教育方法正是君子之道。子夏讲礼,偏重于礼的细节,极易陷于形式主义。《荀子•非十二子》说:“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

[var1]

子夏治学,强调知识的占有。他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没后,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史称:“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法家如吴起,墨家如禽滑釐,皆与儒家有传授渊源。墨子本人也曾从儒家受业。早期法家李悝(李克)为子夏弟子。但作为子夏这一派主要的后学,当属于经师。秦汉间的儒生及汉初叔孙通等,都可以说属于这个流派。

[var1]

曾子,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少孔子四十六岁。《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十八篇,原书久佚。今《礼记》中有《曾子问》一篇,《大戴礼记》中有《曾子•立事》等十篇,可能是曾门弟子所记录整理。另有《孝经》一书,记孔子关于孝道的言论,相传是曾参所作。这可能是因曾参以孝著名,故以《孝经》依托于曾参名下,而传说不一定可信。

曾子也重礼,但更重仁。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有一次,孔子特别点了曾子的名,说:“参,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孔子离开以后,门人就问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谈话。所谓忠恕,正是曾子对于仁的一种表述形式。但曾子的忠恕是偏重于内心的修养,孔子的仁则有更多的政治理想。

曾子讲仁义,讲孝悌忠信。曾子没有留下专讲性善的材料,但这些都跟性善的思想相联系。后来子思作《中庸》,孟子言性善,言仁义,言仁政。从思想体系上看,子思、孟子跟曾子是属于一个流派的。尽管战国中期的学风使孟子带有辨士的作风,而曾子则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现出一种拘谨的人生态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思想体系上之属于一个流派。

更多文章

  • 历史冷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及孙子兵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武和孙子兵法,孙武写孙子兵法的经历,孙子兵法战国传奇孙武篇

    [var1]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卒年月不详,约与孔子同时。孙武是齐国陈氏后裔。田完四世孙陈无宇生陈恒和陈书。陈书字子占,为齐大夫,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邑于乐安,生孙冯,冯生孙武。以田、鲍四族为乱,奔吴为将军。经伍员的推荐,孙武以兵法见吴王阖庐(阖闾)。阖庐说:你的十

  • 历史冷知识-历史上真实的苏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上真实的苏秦,美女苏秦背剑,陈德林苏秦

    战国中期以后,秦的国势日强。秦与东方各国的关系,表面上是时张时弛,实际上是日益紧张。对这种形势,有人主张联合东方各国共同对秦,也有人想分散东方各国,使其分别对秦和好或屈服。前者是企图进行东方各国间南北向的联合,故有合纵之称。后者是企图东方各国分别与秦进行东西向的联合,故称为“连横。”在战国时从事合纵

  • 历史冷知识-历史上真实的张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仪个人简历,张仪墓,张仪和姬狐的孩子

    张仪,魏国人,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309年。相传张仪跟苏秦都事鬼谷先生,苏秦自以为不及张仪。张仪游说诸侯,曾经从楚相饮酒,楚相丢失了璧。楚相门下人说张仪“贫无行”,诬赖他偷了璧,捉住他拷打。他的妻子嘻笑他说,你不读书游说,怎受到这样的污辱?张仪张开嘴叫妻子看看,说:舌头还在不在?妻子笑着说:还在。张

  • 历史冷知识-历史上真实的平原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武君,历史上真实的平原君赵胜,平原君是怎么死的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惠文王元年(公元前298年)封平原君,封邑在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北)。他曾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生年不详,死于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喜宾客平原君喜宾客,有客数千人。平原君家有楼房临近民家。民家有个瘸腿的人,蹒跚地去汲水。平原

  • 宋国时期长达五十多远的内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国怎么灭亡的,宋国军队,宋国的司马桓魋

    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太宰类似于后世的宰相,大司马则类似于后世的大元帅,两位重臣火并不说,居然连国君都因此被杀。[var1]在提及华督杀孔父嘉的原因时,史官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狗血的故事。据说在公元前711年的某一天,孔父嘉的老婆正在逛街,被华督看见了。华督觉得孔

  • 谁看懂了?泛舟湖上,甄嬛与果郡王相遇,谈起范蠡西施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甄嬛说范蠡与西施,范蠡西施墓,西施秘史西施范蠡吻戏

    [var1]在泛舟湖上,两人有相见恨晚之意,相聊甚欢,其中就谈到了范蠡、美人西施两位历史名人,甄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范蠡将自己心爱的西施亲手拱手让于他人,虽然日后再次相聚也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不能再有往日情怀。果郡王听了之后,赞赏道甄嬛想法真妙。那么两人为何无端端会说起范蠡、西施这个典故呢?这其中

  • 盛行于春秋战国的楚国货币,有什么样的体系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时期楚国货币,王立群讲战国楚国,战国晚期楚国女子服饰

    楚国,不少人心中都兀自泛起一个人物形象——项羽,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正史记载,项羽作为“西楚霸王”,即便是最终败给汉高祖刘邦,却依旧谓是尽得古今民心。古代才女兼北宋大词人的李清照为称赞“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将项羽视做人杰。那么楚国近千年的历史里,历经无数兴衰荣辱,他的历史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 商鞅用小手段引发变法,秦国变法富强后却将他五马分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鞅为何在秦国两次变法,商鞅五马分尸,商鞅变法最大的争议

    公元前359年,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有: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鼓励人民立罕功,有功者可得爵禄;编制户籍,使各户互相监督等。[var1][var1]秦孝王知道商鞅很有本领,任命他做宰相。商鞅接受了任命之后,便要大事改革秦国的政治。他认为必须自己先建立威信,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命令仆

  • 古代士兵打仗,如何解决生理需求?勾践想了个办法沿用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勾践死于谁手里了,勾践妹妹被谁欺负,古代治兵之法

    古代的士兵正是精力旺盛之时,那么他们在打仗期间是如何解决生理需求的?勾践曾想出了个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被后世沿用了上千年。[var1]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每一个朝代的出现,都经历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争。古时候兵荒马乱,作战的人数也十分庞大,据史料记载,夏商周时期,光是登记在册的人数就有四五十万

  • 历史上的名将之后,赵括给父亲丢了脸,王贲延续了父亲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贲图片,真实的历史王贲为何杀栎阳,历史上的赵括到底有多可怕

    [var1]赵括战国山东八名将之一的马服君赵奢,是赵国赫赫有名的将军,但是这个将军的名气好像被后来被他的儿子给埋伏的死死的。赵奢将军的儿子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赵括,就是那个刚刚读了几本兵书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出手就给敌将白起送了四十万人头的——纸上谈兵赵括。赵奢将军当年一战斩首秦军八万,赵括初次上战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