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没有灭亡,为何无法恢复到过去的盛况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没有灭亡,为何无法恢复到过去的盛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632 更新时间:2024/1/17 7:57:00

唐王朝绝对是在古代诸多朝代中,发展特别繁盛的朝代之一,可是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地位就在世界上一落千丈。著名的安史之乱,是指安禄山的叛乱和史思明的叛乱以及史思明儿子史朝义的叛乱。这个战争总共长达九年时间,最终以唐朝中央政府的胜利,宣告结束。

第一、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以后,安禄山和史思明当初的手下将领,还是各自拥有自己的兵权和战区。中央政府这个时候,并不敢轻取妄动,所以只好默认他们的地位。

他们那些战区的节度使,自然而然也明白,现在中央政府的实力。所以他们也只是表面顺从,但是内地里已经把自己所属战区的行政权、财赋权以及军事权,据为己有。

甚至有的还搞起来父子相承的世袭制,这种情况当然让中央政府不能忍受,几次派兵攻打,但是效果甚微。反而有四个战区,无论如何屹立不倒,被称为“河朔四镇”。

在“河朔四镇”的带领下,其他战区的节度使,有样学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惹恼中央政府的权威。唐德宗李适的时候,下定决心要重振中央政府的权威。

但是因为他的小气,让本来可能胜算在握的战役,爆发了著名的“泾原兵变”,导致这次大型打压藩镇的活动,给压迫下去,唐朝政府也对这些藩镇的“世袭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

第二、宦官当权

其实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身边特别有名的太监高力士,地位就特别高。虽然他自己无心于什么政治地位。但是那个时候身为太子的李亨称呼他为“二哥”,而公主和驸马称呼他为“老太爷”,可见其地位之大。

在安史之乱以后,皇帝们出于对那些将领们的忌惮,于是开始信任起身边的宦官。故而,特意发明了一个什么“监军制度”,堂而皇之地让那些宦官成为监军。

那么监军表面上是帮助军队,发现问题,及时向皇帝报告,用来解决问题。但是,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这些将领会有叛变的举动。只要这些监军,向中央政府告个密,那么那个部队的将领就有可能身首异处。

正所谓,“专业的事情需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干”,那些宦官自己根本不懂什么兵法,什么军事,却在那里胡乱指挥,这样的战争如果可以胜利,那简直就是上天出奇迹了。

人的欲望都是无穷无尽的,在宦官们刚刚掌握军权的时候,对中央政府还是有所敬畏的。但是时间长了以后,他们也开始在自己的禁军中,培养自己的心腹。

慢慢地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唐王朝中后期的自从唐宪宗李纯开始,那些皇帝都是被宦官们所杀所立,宦官们也是权势滔天。

第三、漫长的朋党之争

在唐朝中后期,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又分裂成两个对立面。一个是代表寒门士大夫的牛党,另一个则是代表世家士大夫的李党。

牛党的主要人物有李逢吉、牛僧孺、李宗闵,而李党的主要人物是李德裕李绅郑覃。故事的开端就是李德裕父亲李吉甫在担任宰相的时候,政府举办了一项特殊的考试,就是让那些官员对政府提意见。

而当时是进士出身的牛僧孺和李宗闵,大力批评当朝政府,这让身为宰相的李吉甫认为是在批评他。于是他在担任宰相的时候,牛僧孺和李宗闵也一直没有升官的机会。

李德裕一直认为自己老爹受了委屈,对他们惩罚太轻了。于是抓住机会,狠狠打压了牛党的人。“牛党之争”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这场朋党争斗,持续了二十多年,在此期间,两个党派的人,互相斗争,三天他占上风,两天他占上风,但是最终以门第世家消失落下了帷幕。

第一、国家的财产有底子

安史之乱以后虽然中央政府损失惨重,但是毕竟之前繁盛时期,还是很有钱的。所以在金钱的支撑下,虽然国家力量大不如前,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

第二、打压藩镇

虽然说藩镇割据很严重,但是唐德宗李适也是用尽全力进行派兵征讨,不过却因为自己不舍得钱财,宣布失败。

但是到了他孙子唐宪宗李纯的时候,唐宪宗势必要恢复中央政府的权力。于是,四处派兵攻打,最后确实让这些藩镇服从于唐朝的中央政府。而且那个时候唐朝经济各方面都有恢复的景象,被称为“元和中兴”。

总之,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败,只能说安史之乱是导火索。安史之乱以后,很多隐藏的问题,就开始一一暴露出来,所以让这个颇为骄傲的大唐王朝,从此无力回天。

参考文献:《唐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八王之乱的赢家,手握天下精锐却放任五胡乱华,让汉人口差点归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拉开了华夏大地长达三百年之久的纷争,境内的大部分百姓流离失所,四处哀嚎遍野,让中原地区这个汉族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才逐渐的开始得到恢复。三国归晋之后的西晋王朝在建国初期,凭借着司马炎卓越的个人能力和手下精英的支撑,西晋立国之初的发展开始进入了正轨。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只要司

  • 唐朝元和年间,会昌时期的政治格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元和中兴和会昌中兴,唐朝会昌,元和十年算唐朝末期吗

    赞皇李氏家族中有6人在整个唐朝时期出任过宰相,地位显赫一时,即便是在后唐衰微之时,赞皇六宰相的社会地位以及名声都非常之高。在元和以及会昌时期,赞皇李氏扮演的政治角色对当时的政局有重大影响。一、财政崩溃唐代前期,统治者兴利除弊,进入了政治经济高度繁荣的大时代。但唐玄宗晚年沉迷酒色、铺张浪费,扩大官僚机

  • 揭秘:李隆基刚登皇位就赐死姑姑,无情帝王吊死恩人,谁是真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隆基怎么登上皇位的,李隆基杨玉环全部吻戏完整,太平公主秘史李隆基姑姑

    唐朝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皇室成员对于皇帝位置的追逐一直都没有停止,在权力斗争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是无情和冷血。在唐朝政治斗争环境下的女人们也有一颗躁动的心,从大名鼎鼎的武则天开始后面接着出现了韦皇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强势女性人物,在权力欲望面前同样心狠手辣。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宝

  • 唐朝就有留学生,了不起的大唐盛世,论唐朝对待留学生的管理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现在有没有达到唐朝的盛世,唐朝留学生,初中历史唐朝的盛世

    唐朝经济发达,政治开明,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发明了不少先进事物:唐朝就有天文学家编制《大衍历》发现了太阳的运行规律,学会了测本初子午线,唐朝的医学也是非常发达的,还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在思想上,更是有鉴真六次东渡东瀛,当时的日本,传播佛家思想,带去了不少的唐朝文化,最主要的是当时的唐朝统治

  • 李隆基被称风流皇帝,除了杨玉环、西域妃,他找到爱情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隆基与杨玉环相遇,刘威版李隆基和杨玉环吻戏视频,李隆基认识杨玉环的时候多大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天朝上邦,四海归服,唐玄宗的登基之路可谓是坎坷波折,在接受唐朝之后对唐朝的辉煌再续贡献颇大,但在晚年也历经安史之乱,唐朝逐渐由盛转衰。今天不谈政事,只谈风月,只谈李隆基的风流故事。李隆基的情感故事中让后世了解最多的无疑是杨贵妃杨玉环,但在杨玉环之前,李隆基已

  • 盘点:五代十国那些国宝级文物,每一件都千金难求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代五大顶级文物,从远古时期到隋唐五代的文物,盘点我国十大国宝级文物

    成都永陵又称“王建墓”,是五代十国时期(907─967年)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847─918年)的陵寝。1961年,成都永陵被国务院评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成立成都王建墓文管所;1990年,成立成都王建墓博物馆;1998年更名为成都永陵博物馆。永陵最珍贵的文物,当属雕刻在棺床壶门之

  • 唐朝时期万国来朝,文化多元,浪漫诗人李白在繁荣之中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李白,家喻户晓的诗句应该还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虽然字句之间比较通俗易懂,但却又给人一种浪漫空灵之境,仿佛此时人已经置身于他所处的状态,特别能打动人。于浪漫之中续写自己的情感,抒写时代的点滴,李白也因此成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浪漫诗人李白的作品不似普通的诗人一般,他的笔下不是铮铮的豪言壮

  • 武则天跟李世民多年未生子,和李治接连生下六个孩子,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为什么没有和李世民生子,武则天秘史武媚娘和李治吻戏,武则天和李治生了多少孩子

    在武则天的身上有一个很神奇的对比,她在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长达12年之久,却始终没能诞下子嗣,与唐高宗李治生活后却生下六个孩子。对此,竟然有人猜测说是武则天自己采取措施避免生育,这简直是无稽之谈,武则天与唐太宗没能生育孩子的原因是综合多方面的。武则天家族在唐朝的地位一直都很高,武则天的母亲是隋朝宗亲,

  • 秦琼骁勇善战,深得李世民信任,为何会在玄武门之变“隐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都会有很多贵人相助,有的人在明处有的人在暗处,但他们的目标是同一个。这就和玄武门之变的故事,颇有相似。玄武门之变事件里,也有一位守护神,他就是李世民身边智勇双全的干将秦琼。暗斗逐渐显明枪唐高祖李渊的儿子都各有千秋,当了太子的李建成不务正业,嗜酒还贪恋美色、好吃懒做,特别喜

  • 李世民凭什么做皇帝?专家:别人比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代皇帝对李世民评价,大唐皇帝李世民武媚娘,皇帝成长计划二李世民

    唐朝因前所未有的繁荣开放包容而享誉全球、领先世界,这都要从唐太宗开启的贞观之治说起,李世民对盛唐的到来功不可没。赞赏唐太宗的人经常用文治武功来形容他,客观公正地讲,李世民不愧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唐朝建立过程中居功至伟。李世民虽然功绩斐然,但也不能过分夸大而忽略了其他人的功劳,尤其是唐高祖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