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发现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己不得不承认秦王李世民的合法地位,然后通过禅让的方式将皇位传给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
有位叫司马光的大学问家,他在《资治通鉴》里面非常详细地重述了当年在玄武门发生的故事,李世民的目标从来就不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而是唐朝最高统治者李渊。
秦王李世民并不是在仓皇之间发起的玄武门之变,他对自己将来的形势早有预感,并且也早早地进行谋划。在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李世民就开始布置谋划,在京城这样牢固的地方,必定需要里应外合,同时还要掌控关键的要塞之地。李世民将自己的心腹和军队都安排妥当,并且占据险要关键之处。
在李世民的计划中,诛杀太子李建成并不是最重要的任务,因为还有一个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太子,那就是当朝皇帝李渊。
李渊成为第一目标的原因自然是他的身份,作为皇帝的李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发话很容调动大量的军队围攻自己,这对于秦王李世民来说是很不利的。
至于太子李建成,他的威胁并没有那么大,只要控制了李渊,太子李建成的威胁立即就下降了。首先是李建成的名声魅力没有李世民高,拥护李世民的大臣及将领数量更多。其次是李渊一旦控制,李建成就失去了最大的保护。
即使李建成对李世民的威胁并不大,但是李世民还是不愿留下祸患,他还是选择一劳永逸。
李世民想要控制李渊,事实情况却并不容易,因为李渊也不是泥捏的,能够建立唐朝的李渊还是有几下子的,仅仅是李渊身边的亲兵护卫,就让李世民的计划难以实现。
李世民绞尽脑汁想到一个好办法。这天,李世民前去给李渊请安,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向李渊透露一个信息:太子李建成和李渊的妃子超出正常友谊。
这件事情的真伪性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这件事却是达到了李世民的预期。李渊在听说这个消息后,心中非常不痛快,他决定召集李建成前来对质。李渊将李建成叫来见自己,这样正好给了秦王李世民大好机会。因为李世民此举不仅挑拨了李渊和李建成之间的信任与关系,而是还将李建成调出府邸,避免了对李建成府邸攻打不下来的棘手事。
李建成也不是一个傻子,他早就得到消息,自己的弟弟秦王准备对自己动手。为了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李建成经过一番花费后收买了李世民身边的亲信,并且命令他守卫玄武门。
与此同时,李建成为了增加胜算,将自己的弟弟李元吉叫来一起帮忙,同时还带领了很多的人马前去进宫面圣,李建成本来以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让李建成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花费心血买通的秦王亲信,其实是李世民故意留给李建成的,可以说是唐朝版的“无间道”。秦王亲信在临阵时倒戈,擅自关闭了玄武门。李建成所带领的部队在玄武门外被拦截住,无法对李建成进行支援。
秦王李世民在完成对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围杀后,李世民率领亲信直奔自己的第一目标,但是此时还要有一个正当的名义,李世民的说法是他率兵前来护驾。
李世民抓住机会,迅速对李渊进行控制,随后将朝堂国家大势都把握在手里。最后李渊禅让皇帝位置给儿子李世民,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但是李渊心里也是一百个不愿意。
唐太宗李世民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成功控制唐高宗李渊是第一目标,解决太子和齐王是次要目标,或者说是一石二鸟吧。
参考《资治通鉴》《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