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汉朝-赵佗

历史上真实的汉朝-赵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925 更新时间:2024/2/6 7:57:11

第一节开辟岭南,两征岭南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设置郡县,岭南正式与中原并为一体。赵佗是完成这一重任的关键人物之一。他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秦任南海龙川令。

据《淮南子•人间训》,秦统一六国后,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征伐岭南。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秦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经过艰苦战斗,秦打败了越人,杀了他们的领袖译吁宋。越人并未屈服,他们转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秦乃发适戍以备之。”《淮南子》没有提到赵佗。《史记•主父偃传》记载这次战役说:“使尉佗、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秦兵大败。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显然,这次征战是以屠睢和赵佗为统帅的。

越人击杀大将屠睢后,使秦有被赶出岭南的危险。始皇再次发兵征岭南。这是在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他“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此后,任嚣任南海尉,赵佗任龙川令。这两个人当也是在这次战争中立了功的人。

南越建国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农民大起义爆发了。南海尉任嚣欲响应起义,但染病,危在旦夕。乃召赵佗,分析形势,说:“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叛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赵佗继承任嚣的遗愿,负起南海尉的重任。任嚣死,赵佗传檄横浦、阳山、湟溪关说:“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亡,赵佗迅速“击并桂林、象郡”。岭南三郡并为一体。赵佗自称南越武王。赵佗此举,避免了岭南地区重新出现百越的分裂状态,避免了中原地区遭受的多年战争之苦。这对岭南地区百姓的安危以及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随着南越的建立,越族在中国历史上再次显示其重要性。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经营二十余年,终于灭吴,报了会稽之耻。随后北渡淮河,与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命勾践为伯。后来,楚威王攻“杀越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越族衰落了。

汉初,越族的地位再次上升。

第一,出现了越族政权。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他虽然不是越人,但早已越化。赵佗自己也不回避这一点而自称“蛮夷大长老”。南越的百姓以越人为主,其国名叫“南越”。所以,南越是越族政权。刘邦又立越君“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惠帝立闽君“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这就形成了南越、闽越、东海三个越族政权。

第二,不少人靠越族的力量受封拜爵。吴芮因率“百粤之兵,以佐诸侯”,封为长沙王。梅鋗因率越人灭秦有功,“封十万户,为列侯”。贳侯“以越户将从破秦”。海阳侯“以越队将以破秦”。绛阳侯“以越将从留起”。煮枣侯“以越连敖从丰起”。

这可见,越人破秦有功,被封侯爵。这些人是不是越人,不得而知,但是,他们是靠越人爬上去的。而归义越侯严和甲、越驰义侯遗之为越人,是无疑问的。

越族各部通称“百越”,生活在今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越南的北部。越的始祖,《史记》、《汉书》均追溯到夏帝少康,两书都说夏帝少康封庶子于会稽。其详不可考。

第二节携土归汉,接受封号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遣陆贾使番禺,拜赵佗为南越王。赵佗接见陆贾时,用越人打扮,神态倨傲。陆贾斥责赵佗说:“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接着,陆贾大事宣扬刘邦得天人之助,灭秦夷楚的功绩。然后,他进一步威胁说:“天子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城,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陆贾的一席话,打击了赵佗的傲慢。他坐不住了,起身谢罪,承认久居蛮夷,“殊失礼义”。然而,他毕竟是统一岭南的人物,他又自负地问陆贾,他与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贤?陆贾含糊地回答,他似乎贤于三人。赵佗又问,他与刘邦比,谁贤?陆贾说:“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越“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赵佗不服气地笑着说:“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赵佗虽然对刘邦不尽服气,但还是接受了汉的封号,对汉称臣。

汉对赵佗的和协政策,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在陆贾出使南越这一年,刘邦一方面要对付韩王信部下王黄、赵利等人的骚扰,一方面忙于铲除异姓王。正月,杀淮阴侯韩信。三月,杀梁王彭越。七月,淮南王英布起兵。一年之内,刘邦两次出马镇压叛乱。在这种情况下,对汉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承认赵佗的存在,通过加封实行松散的统治。赵佗既然“自保一方,兵力震于荒裔”,如拒绝接受封号,刘邦也无可奈何。但他还是接受了汉的封号。刘邦的正确决策,赵佗的明智选择,不仅消除了汉与南越的对峙,而且开辟了一条从分裂到统一的和平途径。

称帝与帝号的撤销

吕后时,采纳有司的建议,禁止金铁田器、马牛羊输越,“即予,予牡,毋予牝”,想通过禁运限制南越的经济发展。赵佗遣内史潘、中尉高、御史平先后上书,请求吕后解除禁令。吕后非但不取消禁令,反而将三人扣留。因为刘邦曾把南越封给长沙国,赵佗误认为禁运是长沙国的主意,想以此削弱南越,进而吞并南越。赵佗于吕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国边邑。汉遣隆虑侯周灶将兵助长沙国征南越。因气候潮湿,士卒大疫,汉兵不能逾五岭。岁余,吕后死,汉遂罢兵。赵佗“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称制,与中国侔”,并且“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

强大的南越,成为汉在南方的大患。

出兵后,赵佗曾致书周灶,提出恢复关系的两项条件:“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文帝即位后,主动采取措施,遣人把赵佗家祖坟修葺一新,并置守邑,岁时祭祀。召赵佗的昆弟,安排官职,厚加赏赐。然后,以陆贾为特使,带上文帝书信和礼品,出使南越。文帝赐赵佗书信的主要内容是,在承认“服岭以南王自治之”的前提下,劝他取消帝号,分弃前患,通使如故。信中阐明战则俱伤,和则两利。赵佗虽然“定百越之地,东西南北数千万里,带甲百万有余”,然与汉廷抗争,仍显力不从心。再说,他的要求已得到满足。赵佗表示,愿意重修旧好,“长为藩臣,奉贡职”。并下令去帝制黄屋左■。他复信文帝,解释攻长沙国的缘由,承认错误,表示不敢背先人,“改号,不敢为帝矣”,自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同时,献白璧一双、翠鸟千只、犀牛角十只、紫贝五百、桂蠹一器、生翠四十双、孔雀二双等珍贵物品。

历文、景、武三朝,赵佗称臣奉职,不断“使人朝请”,维护与汉的和好关系。然赵佗在南越仍然称帝,只对汉称臣,称王。文帝不费一兵一卒,使赵佗称臣,使南疆安定,是汉代在民族地区的重大成功。

当然,这也是赵佗对国家统一作出的重大贡献。

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赵佗卒,孙胡继位。是年距汉建国已七十年,皇甫谧称:“佗盖百岁矣。”赵佗在秦始皇时期为南海龙川令,年龄当不会太小。在汉又生活了七十年,其子已先他去世。以此看,赵佗享年百余岁的说法,是可信的。

吕嘉的叛乱

赵胡继王位的第三年(公元前135年),闽粤王郢发兵攻南越。赵胡诉诸汉廷。武帝遣两将军征讨闽粤。兵未逾岭,闽粤王弟余善杀郢以降。汉罢兵。武帝使庄助谕意南越以汉击闽粤之功。赵胡当即表示要报汉恩,令太子婴齐随庄助入宿卫,自己也准备稍后朝见武帝。庄助去后,南越大臣谏赵胡勿行。他们说:“入见则不得复归,亡国之势也。”于是赵胡称病,不去朝见武帝。十余年后,赵胡卒,太子婴齐继王位。婴齐在长安时娶邯郸樛氏女,生子兴。婴齐立樛氏为王后,兴为太子。这时,武帝又数次遣使讽谕婴齐朝见天子,“用汉法,比内郡诸侯”。婴齐和其父一样,称病不行。婴齐卒,子兴继位。兴母未为婴齐妻时,曾与安国少季私通。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再次遣安国少季使南越,辩士终军、勇士魏臣随行,谕王和王太后入朝,比内郡诸侯;并令路博德屯兵桂阳,等待消息。安国少季至南越,复与王太后私通。越人颇知之,于是多不服王太后。王太后欲依汉威,劝王及群臣内属,上书“请比内郡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武帝许其请,并赐丞相、内史、中尉、太傅印绶。“除其故黥、劓刑,用汉法,比内郡诸侯。”王与王太后准备北上朝见武帝。丞相吕嘉数谏,王不听。吕嘉连相南越三王,宗族为长吏者七十余人,其男娶王女,其女嫁王子,势力大,耳目多,“得众心愈于王”。吕嘉谏止无效,便欲叛乱,称病不见汉使。汉使欲诛吕嘉,慑于其势力,未敢轻动。王与王太后恐吕嘉发难,欲借招待汉使者谋诛吕嘉。乃置酒宴。王太后南向坐,王北向坐,吕嘉及大臣西向坐。吕嘉弟将兵居宫外。席间,王太后质问吕嘉说:“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若不便者,何也?”她以这席话激怒使者。汉使欲诛吕嘉,而犹豫不决。吕嘉见势不妙,即出。王太后欲击杀他,王劝阻,吕嘉遂出。于是,吕嘉决心进行叛乱。

武帝以为,使者优柔寡断,但又认为吕嘉叛乱不足为患,不想发兵。他想令庄参将二千人擒吕嘉。庄参说:“以好往,数人足矣;以武往,二千人无足以为也。”韩千秋说:“以小小之越,又有王和王太后相助,愿带二百勇士,斩吕嘉头,以报天子。”于是武帝遣韩千秋与王太后弟樛乐将二千人,入南越地。吕嘉闻汉兵至,起兵叛乱,杀王和王太后,立王兄建德为王。传令郡县,煽动民族情绪,抗击汉军。韩千秋初入越,略有小胜。行至距番禺四十里,大败身亡。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遣路博德、杨仆等将楼船士,四路征伐南越。次年,杨仆攻陷寻陕、石门,得越船和积粟,进而挫败越军先锋数万。待路博德至,共围建德、吕嘉于番禺。杨仆居城东南,路博德居城西北。天黑,杨仆攻击越军,纵火烧城,天明,城中皆降。吕嘉与建德逃入海中,乘船西去。路博德遣人追击,获吕嘉和建德,尽定南越。以其地为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南越自赵佗称王,历五世,近百年而亡。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汉朝-冒顿单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冒顿单于为什么不灭汉,匈奴首领冒顿单于读音,冒顿单于写给吕后的信原文

    冒顿杀父夺权冒顿是头曼的儿子。当他已被定为继承人的时候,头曼单于宠爱的阏氏生少子。头曼爱少子,欲废冒顿,送冒顿于月氏为人质。此后,头曼发兵攻月氏,欲激怒月氏而杀冒顿。月氏果然欲杀冒顿。在紧急关头,冒顿盗其善马,亡归匈奴。头曼见冒顿勇壮,觉得杀了可惜,遂改变主意,命他为万骑将领。冒顿日夜练兵,教士卒射

  • 历史上真实的汉朝-冒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冒顿单于为什么不灭汉,韩信能打败冒顿吗,冒顿和伊稚斜谁厉害

    军政合一组织的建立冒顿以前,匈奴的官制不甚可考。冒顿时设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等。自左右贤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匈奴官制的特点是双职,即都设左右。二十四长各有份地,其中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的地盘最大。左右骨都侯辅佐单于治

  • 历史上真实的汉景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景帝的真实历史,汉景帝40集免费完整版,汉景帝刘启电视剧

    宽厚政策的继续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汉文帝之中子,公元前157年即皇帝位。景帝即位时,已不是文帝登位时的形势。经过文帝时期的休养生息,汉初经济有所发展,社会日趋安定。因此,景帝即位后,继续奉行了“与民休息”政策。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春正月,下诏说:“间者岁比不登,民多乏食,夭绝天年

  • 历史上真实的汉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帝杀舅完整版,历史上有几个文帝,汉文帝的真实历史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汉高祖刘邦中子。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春,破陈豨定代地,立刘恒为代王。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临朝称制的吕后去世。汉宗室、大臣与外戚吕氏间本来存在的矛盾顿时公开激化。吕禄、吕产害怕被诛,阴谋作乱。周勃、陈平等大臣与汉宗室刘章等合谋诛除诸吕,内外结合,一举

  • 皇帝备胎司马攸:有人说他若不死,就不会有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攸为什么不死,司马攸死时有多少岁,司马攸是被司马炎害死的吗

    《晋书·齐王攸传》无疑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身怀大才、深孚众望,却因长期被晋武帝压抑排挤,赍志而殁的悲剧英雄形象,而武帝也因这个立子不立贤的自私选择,最终埋下西晋王朝灭亡的祸根。由于西晋的短促而亡,东晋南朝士人在新亭对泣,缅怀故国,检讨中朝政治得失时,不免会站在后见之明的立场上,非议武帝立嗣的选择,对齐王

  • 唐高祖时期,对契丹的管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时契丹在现在哪里,契丹女人长相图片,赤峰契丹城最新消息

    唐高祖时期,对契丹的管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在唐朝初建时,契丹尚在突厥的控制之下。然而,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突厥的奴役压迫形成了对比,因此在高祖时,便有契丹部落主动与唐朝取得联系。唐朝为了方便管理,便为其建立了羁縻州。对于唐代契丹羁縻州的设置,任爱君先生认

  • 欲成武则天第二!毒死皇帝老公想篡位,却被李隆基起兵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与李隆基的关系,李隆基诛杀韦皇后视频,武则天与李隆基的轶事典故

    韦氏作为一个绝世美女,早期被李显(唐中宗)选为太子妃,韦氏也比较给力,替唐中宗剩下了一个儿子四个女儿(李重润永泰永寿长宁安乐),后来李显即位,韦氏成为皇后,结果李显位子还没坐稳,就被武则天赶了下去做庐陵王,韦氏也因此没了皇后当,就一直跟着他,安乐公主就是出生在去房陵的马车上,去了房陵后,李显就一直

  • 唐代母亲教子有多前卫?亦母亦师、寓教于乐的母训文化盛行于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代母训文化,母训,历史上严母教子的故事

    唐代社会对《母仪传》中的《邹孟柯母》最为推崇,以孟母的事迹作为母仪的标准,把子女教育作为母亲的重要职责。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子女关系着家族的未来与门第的兴衰,所以在唐代将子女抚育成才,做一个令人敬佩的贤母,成为大多数母亲的毕生追求,也是封建礼教下,女性获得社会成就和荣耀的唯一途径。唐代母训文化在各种条

  • 太子的“教育”谁来负责?聊聊南北朝时期受“重视”的东宫侍读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太子为何称为东宫,东宫李俨和太子李承邺,古代太子都学什么

    早在汉朝,侍从讲读制度便已经出现,并在皇室贵族中颇为流行。从表面上来看,侍从讲读制度也不外乎只是一种教育形式,只不过教授的对象相比于普通百姓而言显得异常高贵罢了。但其实,该制度的产生是既是中央集权制下皇权进一步巩固的措施,也是儒家文化在古代中国根深蒂固成为主导文化的体现。在南北朝,侍从讲读制度得到进

  • 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开始走向衰败,宦官当权带来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后期宦官当权,安史之乱唐朝女性,鲍鹏山讲唐朝安史之乱

    唐王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之前隐藏的问题开始一一暴露出来,让唐王朝开始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败,无力回天。唐王朝在建立初期,在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的一起努力之下,大唐王朝一举成为当时强盛的国家之一。随后在唐高宗李治的和武则天的统治下,虽然经历了一连串的宫廷政变,但是大唐王朝的总体发展也并没有拉下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