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唐朝-武则天退位后的宫廷乱局及李隆基登基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武则天退位后的宫廷乱局及李隆基登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690 更新时间:2024/1/17 7:03:40

中宗重新即位以后,政治上毫无抱负,武则天虽然退位,国号也以唐代周,但武氏势力仍然相当强大,政权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中。

由于中宗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他的皇后韦氏就乘机参与政事,妄图效法武则天,独掌政权。

武三思(武则天侄)与韦后,由私通发展到政治上的互相利用,结成武韦集团。

韦后嫁女安乐公主于武三思子武崇训。

安乐公主也颇有政治野心,于是,韦后、安乐公主、武三思狼狈为奸,千方百计想左右政局。

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让位的张柬之桓彦范等人,虽然暂时掌权,但由于武韦集团对他们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张柬之等人多次劝中宗消灭武氏势力,中宗都置若罔闻。

反之,武三思、韦后诬称敬晖等“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中宗却相信不疑。他按照武三思的意见,表面上封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张柬之为汉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崔玄为博陵王,以示对其尊宠,实际上解除了张柬之、袁恕己的宰相和其他人的职务。

武三思、韦后为了争取民心,表现自己的政治才能,上表建议天下士庶为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服丧三年,百姓年二十三岁为丁(原二十一岁成丁),五十九岁免役(原六十岁免役)。中宗都表示赞成。不久,武三思又促使中宗把张柬之等五王贬出京师,到外地去做刺史。

神龙二年(706)五月,武三思又使人诬告五王参与了驸马都尉王同皎谋害武三思的活动,于是,朗州刺史敬晖被贬为崖州司马,亳州刺史桓彦范被贬为泷州司马,襄州刺史张柬之被贬为新州司马,郢州刺史袁恕己被贬为白州司马。

七月,武三思又陷害五王欲废韦后,与安乐公主内外配合,加罪于五王,中宗又流五王于岭南。接着,武三思又派人赴岭南,杀害五王。

这时,张柬之、崔玄■已死,桓彦范、袁恕己、敬晖被杀。

武三思除掉五王,更加肆无忌惮,他得意忘形地说:“我不知代间何者谓之善人,何者谓之恶人;但于我善者则为善人,于我恶者则为恶人耳。”

安乐公主也更为恃宠骄恣,甚至卖官鬻狱。因为太子李重俊非韦后所生,武三思、韦后、安乐公主等,都经常凌辱太子,甚至呼其为“奴”。

安乐公主竟然要求废皇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李重俊当然愤愤不平。

景龙元年(707)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发动兵变,杀死武三思、武崇训及其同党十余人。

由于兵力不强,很快失败,李多祚被杀,太子走终南山,最后为左右所杀。

太子的失败,韦后、安乐公主更为骄横。安乐公主又嫁武延秀(武承嗣子),他们互相勾结,卖官鬻爵,宰相以下,多出其门。安乐公主要把昆明池据为己有,中宗不允,她又另夺民田作定昆池,方49里。

安乐公主的一条裙子,值钱一亿。针对这些腐败情况,中宗不仅未表示反对,反而还加以纵容。如安乐公主常派人掠百姓子女为奴婢,侍御史袁从之把掠民为奴婢者逮捕入狱,安乐公主上奏中宗,中宗竟下敕释放。

更为甚者,安乐公主还自为制敕,掩其文要中宗签字,中宗也笑而从之。

尽管中宗如此昏庸无能,还不能满足韦后临朝执政,安乐公主欲做皇太女的要求。

于是,景云元年(710)六月,韦后与安乐公主密谋策划,毒死中宗。

由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的干预,韦后与安乐公主的目的仍未达到。

李重茂(中宗子)先被立为太子,后即皇帝位(殇帝),尊韦后为皇太后。

武韦集团并不甘心,中书令宗楚客、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等,力促韦后效法武则天,谋害殇帝,另立国号,但他们又惧怕太平公主与相王(即睿宗,中宗复位后被封为相王)从中阻挠,故不敢轻举妄动。

实际上真正对韦武集团构成威胁的是相王的第三子李隆基。

李隆基当时是临

淄王,他颇有胆识,很有作为,在统治集团内部的频繁变乱中,他暗聚才勇之士,在羽林军中发展势力。

他乘中宗被害,武韦集团声名狼藉之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韦后与安乐公主。

太平公主又迫使殇帝让位于相王,恢复了睿宗的帝位,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在消灭武韦集团时,太平公主自恃有功,睿宗又颇念兄妹情谊,对她极为尊重。

每逢宰相奏事,睿宗总要先问是否与太平公主议过,于是,太平公主更为擅权弄法。太子李隆基不愿任人摆布,必然与太平公主发生矛盾。

太平公主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把李隆基视为最主要的敌人。睿宗懦弱无能,无力处理这些矛盾,借口有彗星出现,要“传德避灾”,表示愿让位于太子。

太平公主怕太子即位对自己不利,遂与同党极力劝阻。睿宗坚持己见,终于让位。

景云三年(712)八月,太子即位,是为玄宗,尊睿宗为太上皇,改元先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武则天执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武则天执政多少年,历史上武则天和唐朝有关系吗,武则天执政是什么朝代

    显庆五年(660)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则天乘机插手政治,开始参与国家大事。武则天取得皇后的地位并不满足,她还想进一步掌握政权。于是,她一方面排除异己,扫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碍;一方面又组织力量,培植私人势力,为自己进一步掌权做准备。在排除异己方面,除了害死王皇后、萧淑妃以外,还积极支

  •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至德二年(757)二月,郭子仪率部从洛交进攻冯翊县,继又攻取河东。唐军既达关中,肃宗也移住凤翔。四月,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元帅为皇子李俶),继续讨伐叛军。叛军到了长安,“以为得志,日夜纵酒,专以声色宝贿为事,无复西出之意”。这就给唐军收复长安提供了机会。九月,郭子仪率唐军十五万之众,逼近长安,与

  •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杨国忠与安禄山为了在玄宗面前争宠,互相倾轧,都想压倒对方,抬高自己的地位。天宝十四载(755)二月,安禄山要求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替汉将,吏部侍郎韦见素与杨国忠坚决反对,玄宗派宦官辅璆琳到范阳去观察安禄山的动静。安禄山对辅璆琳行贿,辅璆琳回京对玄宗盛言安禄山竭忠奉国,没有二心。这时,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

  • 秦琼、徐懋功、李世民等回营之后,徐懋功吩咐击鼓升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秦琼、徐懋功、李世民等回营之后,徐懋功吩咐击鼓升帐。程咬金心里有鬼,进账之后,只往别人身后躲。徐懋功把桌子一拍:“程咬金何在!”程咬金藏不住了,只好出来:“三哥!我在这儿呐!”“我且问你,昨夜晚间是你保着主公去偷看白壁关吗?”“啊呀!三哥!这事可不怨我。”他把事情推了个一干二净,都推到了李世民身上。

  • 裴铏唐传奇聂隐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有天,有个尼姑上门化缘,见到聂隐娘非常喜欢,就对聂锋说,“我非常喜欢将军的女儿,想收她做徒弟,带她跟我去学本事。”聂锋爱女心切,当然不同意,并且把尼姑斥责了一顿。“你赶紧离开,若不是看你是出家人,就把你抓起来!”尼姑笑道,“将军最好想好了再做决定,如果我想带走你女儿,就算你把她锁进柜子里,照样没用。

  • 万历抗日援朝战争为何打了七年?不是明军不卖力,全怪粮饷太扯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万历朝鲜战争明军战绩,有粮饷的明军,万历朝鲜战争的明军主帅是谁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文定字数:4984,阅读时间:约13分钟 编者按:万历抗日援朝战争,也称壬辰战争。此战中,明军在作战方面,对日军压倒性的打击,无论是收复平壤,还是收复开城,速度都是惊人的。以当时朝鲜史料的评价: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也。这并非恭维,而是事实。但最终,这场战争最后打了7年之久,

  • 小时候的学习对象,砸缸的司马光,做了高官后,杀了当初那个女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光真的杀了他母亲吗,司马光砸缸把人砸死的爆笑故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砸的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宋神宗即位后,想要大干一场,做出一番功绩,刚好当时的王安石提出的一些建议想法甚合他心,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而司马光当时属于保守派。1048年的登州,有一位名叫阿云的少女,长相清秀端庄,本正在替母守孝,可被自己贪财的叔叔卖给了一个名叫韦大宝的好吃懒做之徒,让她嫁给他。阿云不情愿,

  • 北宋国力强盛堪比大唐,为什么对外战争却总是打败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宋朝的繁荣,比如说宋朝的文化异常繁荣。宋词一点也不比唐诗逊色。既然在文化和经济方面都很强。可是为什么一和别人打仗就打不赢。而唐朝时期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谁不服就打谁。而提起宋朝就是败仗,给岁币,割地。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了。宋朝出现这种状况主要还是在政治制度上面。宋朝从宋太祖赵

  • 如果没有此人,明朝灭亡至少提前200年,但是没有人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灭亡的深度分析,从不同视角分析明朝灭亡,明朝灭亡真实例子

    这个皇帝叫做朱祁钰,也就是明景帝,他死后葬在了北京市玉泉山北麓的景泰陵里面,为什么他不葬在明十三陵里面呢?不如祖坟就意味着得不到别人的认可,那么这个皇帝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没能入祖坟呢?在明景帝之前明朝的另一位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他是明景帝的亲哥哥,在明英宗执政期间,因为受到大太监王振的怂恿,明英

  • 朱元璋想要将国都建在家乡,刘伯温上奏九个字朱元璋立马打消念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伯温给朱元璋提的十条建议,刘伯温什么时候追随朱元璋的,朱元璋看到刘伯温的遗书

    谁也不会想到当年偷牛吃的小孩会成为一国之君,可能连朱元璋自己也不敢回想自己是一步步怎么走过来的。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肯定会想到“衣锦还乡”最起码让当初看不起自己的人瞧瞧。怎么样衣锦还乡才好呢?朱元璋想到的是将国都建在自己的家乡凤阳。当时的还不叫凤阳,而是叫临淮,因为朱元璋在这里出生所以便想到了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