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沈葆桢:用老婆当人质一战成名,屡次叫板曾国藩,在59岁离奇身亡

沈葆桢:用老婆当人质一战成名,屡次叫板曾国藩,在59岁离奇身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637 更新时间:2024/1/13 6:31:59

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就有这样一个清朝名将,别人不敢接受“送任务”,他无所畏惧。为了在绝境中出一条胜利之路,他尽然拿自己老婆做人质。

他是百姓眼中的“青天父母官”,甚至为了挽留他留任,不惜放下狠话。对他,曾国藩心情是复杂的,他异常地欣赏此人,甚至认为他将是清朝又一柱石。

另一方面,曾国藩又大骂此人太没良心。中肯地说,此人虽然没有位列晚清四大名臣之列,但其历史成绩,却绝对可以在晚清臣子考核中取得前十名的优异成绩,遗憾的是,此人却在59岁时离奇亡。

沈葆桢的爱国标签

他叫沈葆桢。在他的身上,有着诸多漂亮的标签,他是太平天国平乱名将、江西数府县民众心中的沈青天、清朝海军之父、抗日英雄。

可以说,随便一个标签拿出来都能够让人肃然起敬。不可否认,沈葆桢有着封建官僚身上的不少通病,比如说他同样是一个为权力有些不择手段的人。

但是在大局观上,他却是一个少有的清醒者,至少比大多数尸位素餐的醉生梦的“大清奴才们”要有能力得多,要爱国的多。

尤其是在国家崛起大事上,在民族主权问题上,沈葆桢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正是因为沈葆桢,清朝的海军体系才被初步建立起来。

正是他的大局观,让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放在北洋水师上,正是他,让当时台湾实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革,面对日军的侵略,沈葆桢也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拿妻子做人质的胜利

在沈葆桢的名将名臣之路上,太平天国起义期间的广信之战,应该算是沈葆桢的成名之战。在当时,广信之战大部分人都认为已经是一个局,然而沈葆桢却成功地破局了。

当时的军事态势是敌强清弱,太平军重兵压境,而且一连串的胜利让太平军士气如火,反观清军,城内守军兵力严重不足,军心动荡,甚至可以说守军随时有投降之举。

面临这种危险局面,沈葆桢明白,在招募更多士兵的同时,关键还要让军队有一种战到底的军魂。

于是,沈葆桢想到了自己的妻子林普晴,他给妻子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大致意思就是希望妻子可以前来广信,以安定军心民心,只有让军民看到我们夫妻守城不惜一的决心,这场才有可能打赢。

林普晴是谁?她可是血脉里留着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之血,她义无反顾地来了,从她敢于以弱女子亲临必战场,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奇女子也!

传言,林普晴不仅来了,而且还手持兵器亲自站在城墙上鼓励士兵,甚至写下“城破就投井而”的血书,可以说,沈葆桢的这一以老婆为“人质”的“不成功则夫妻同的战法”,一下子就让军队有了军魂。

有着这样万众一心的不怕牺牲的军魂,广信之战自然是打赢了,沈葆桢也是一战名扬天下,当时主管江西军务的曾国藩在看完广信之战的战况报告后,都感叹道:大清又将多一位名臣了!

也正是这一战,让曾国藩注意到了这个狠角色,这一年,沈葆桢只有37岁。广信之战中的林普晴让很多人想起了,几百年前的南宋韩世忠梁红玉夫妇。

当年他们能够在黄天荡之战取得对金军的伟大胜利,梁红玉这位巾帼英雄的视如归同样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林普晴似乎就像是清朝版的梁红玉。

曾沈关系破裂

当然,广信之战的胜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整个江西的军事态势。因此,曾国藩对沈葆桢是欣赏的,是感激的,正是因为如此,曾国藩多次写奏折举荐沈葆桢。

也正是有着这样一位军方大佬的提携,再加上沈葆桢岳父林则徐在朝廷的人脉,让他一步步做到了江西巡抚的位置。

然而随着沈葆桢越来越位高权重,他和曾国藩这位两江总督的矛盾也越来越大,在古代官场里,不尊重上司,不听命令,这是官场最忌讳的事情。

甚至无数有能力、正直的能臣就是因为在这种问题上翻船了。曾国藩原本因为,自己对沈葆桢有着“知遇之恩”,哪怕不能让他彻底姓“湘军”,但在官场规则上,他还是会给自己三分薄面的。

但是让曾国藩愤怒的是,沈葆桢的骜不驯的等级,已经到了不把他当成自己上司的地步。对他的命名阳奉阴违,甚至私自扩充地方兵力。

更让他后来破口大骂的是,沈葆桢居然敢截留他输送到天京前线的军饷。甚至在曾国藩放低姿态好声好气地写信给他时,他仍然是两个字:不行。

曾国藩顿时气得大骂他是白眼狼,后来他甚至亲自写奏折弹劾他。

沈葆桢的官场智慧

对于沈葆桢为何这样做,历史也是有争议的。但最具说服力的一个论点是,沈葆桢绝对不是什么也不懂得愣头青,要知道,他同样是一个官场高段位高手。

他在京城同样要给那些高官送礼说着各种“不要脸的”官话,他之所以对曾国藩这样的“忘恩决绝”,是因为他拿捏准了慈溪太后等高层的心思。

此时的曾国藩已经走在了“功高盖主的悬崖边上”,朝廷对他自然是非常忌惮的,他明白,要想让自己更进一步,那么做曾国藩的敌人,似乎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果然,因为沈葆桢不属于“湘军人”,他一路官运亨通,相继主持清军海军项目,后来又到台湾主持军政要务,在1875年,也就是曾国藩后的三年,沈葆桢一举做到了封疆大吏最高的位置之一-两江总督。

遗憾的是,还没等沈葆桢在历史的舞台上演出得更精彩时,他却在59岁时离奇亡,关于他的,历史上也是各种论调满天飞。

有人说,这是因为他人太多了。但大概率还是病的。毕竟对于他这种级别的高官,别人要想实施阴谋,难度那不是一般的高,病也是最为合理的。

总的来说,沈葆桢是历史的一位正面人物,他为我国近代海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更是在台湾战场上和日军正面对决过。

对于沈葆桢来说,有两个人应该对他的影响是很深的,一个就是他的妻子林普晴,妻子给了他足够的温柔和爱,更让他在广信之战一战成名。

另外一个就是曾国藩,虽然后期两人“反目成仇”,但是在沈葆桢的官场之路上,曾国藩的确算是他的“幸运星”!

更多文章

  • 李鸿章初见慈禧,回家后便跟儿子说了8个字,字字堪称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清朝,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慈禧太后,这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人物。当年李鸿章初见到慈禧太后的时候,就和他的儿子说了8个字,虽然字数不多,但是言简意赅,字字堪称经典。平步青云,主宰晚清慈禧太后的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我们不能否定慈禧太后这个人是非常有实力的,否则慈禧太后就不可能在最后成为大清的真正

  • 他是清末同治“中兴之臣”,有人劝其谋反遭驳斥,他真没想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同治中兴四大名臣,同治中兴成绩,同治中兴和同光中兴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他是后人褒贬不一的人物典型,也是一个前半生和后半生完全不统一的人,可以说,他的一生充满了离奇的色彩,李鸿章是他的学生,左宗棠是他一生的好友兼对手,他的家书至今被广为流传,另外,他还被人称之为“曾剃头”。 要说起他的前半生,和封建时期的众多书生一样,舞文弄墨,寒窗苦读,有朝

  • 孙殿英进东陵盗宝,为何第一时间抢走慈禧的裤子?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殿英炸东陵对慈禧做了什么,东陵盗宝慈禧太后尸身被辱真相,孙殿英挖东陵电视剧

    特别是涉及到帝王与其配偶的合葬之墓穴时,里面陪葬的物品众多,奇珍异品更是不在少数,就连一件衣服,一条裤子也是精细雕琢之物,这让很多功夫各异的盗墓者甚是惦记。毕竟陵墓是重重机关,能够入内的盗墓贼向来不多。要说进到帝王或太后的墓穴内部,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在历史记载里,孙殿英算是其中一位赫赫有名的盗墓大

  • 他是大清第一傲慢外交家,傲气曾使伊藤博文折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伊藤 博文,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评价,伊藤博文对清朝专制的评价

    在英国人濮兰德的《李鸿章传里》,对当时已经74岁高龄的李鸿章是这样记载的:“我从议院出来时,突然与李鸿章打了个照面,他正被人领入听取辩论。他像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外乡人。他的蓝色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坚定举止端庄,当他看到的每个人投以感激优雅的微笑。从容貌来看,这一代或上一代人都会认

  • 法国摄影师拍下百年前的大清,满族女子很漂亮,和影视剧截然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女性老照片,大清满族很富吗,法国现代摄影师

    而这其中又以清宫剧的数量最多,也让许多人对这个末代王朝心存幻想,期盼着自己也能如同电视剧里那样穿越去做皇妃、和阿哥们谈恋爱。得益于时代的发展,相机在清朝末期,便已经被发明了出来。虽然只能照射出黑白色的照片,像素也远不如现在那么好,但是依然为我们记录下来了许多宝贵的影像,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个与众不同的朝

  • 甲午战争中,南洋水师为何两次拒绝参战?张之洞:士兵还不会开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之洞个人资料,张之洞踢死妻子,慈禧临死前把张之洞叫到床边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甲午战争对于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不但令清政府失去了对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的控制权,更将洋务运动以来,被寄予厚望的北洋水师全部葬送,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在甲午战争期间,清廷曾先后两次征调南洋舰队北上助战,但却都被南洋水师拒绝了。不少史学家因此指责南洋水师见死不救,俨然将其视

  • 左宗棠西征时,为何专挑利息高的银行借款?跟胡雪岩吃回扣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胡雪岩怎么搞定左宗棠,有关左宗棠胡雪岩的电视剧,胡雪岩电视剧左宗棠视察上海

    1867年3月,左宗棠给朝廷上奏,以胡雪岩为借款全权负责人,向上海洋商借银120万两,以充作军饷。朝廷以闽海关税、粤海关税、浙海关税、江汉关说、江海关税作抵押,同意了左宗棠的请求。这次借款的利息是每月一分三厘(13%)。同年12月,西征军军饷再次告急,左宗棠再次上奏朝廷拟向洋商借款200万两,这次借

  • 成就大名的举人左宗棠,若没有这5个贵人相助,恐怕也就终老山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左宗棠最大的贵人,左宗棠最辉煌的功绩,左宗棠人生多遇贵人及原因简析

    可以说在左宗棠的成名之路上离不开几个“伯乐”的知遇之恩。一、父亲春航公的启蒙左宗棠的父亲名观澜,字晏臣,又号春航,也是秀才(县学察生),因为家贫,祖先传下数十亩薄田,不足以供养9口之家,他终年在外开馆授徒。塾师的收入微薄,平时仅能维持温饱,遇到荒年,粮食就买不起了,余夫人只得用糠屑作饼给家人充饥。虽

  • 他是大清第一个“尸谏”的大臣,虽轰动朝野最终还是草草收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尸谏吴大瀓,史尸谏中史鰌是个怎么样的人,大清最有权力的大臣

    光绪五年三月,在安葬同治帝后棺椁时,吏部主事吴可读参加了葬礼。吴可读,字抑堂,甘肃皋兰人,曾任御史,为人耿直。同治十二年冬十一月,曾因奏请将提督成禄立正典刑,其语十分激切,遭王公大臣弹劾而降调。这次从西峰口外隆福寺移葬同治帝后棺椁入惠陵,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再行奏本上书,后果就可想而知,御史潘敬

  • 清朝男子的辫子有多脏?传教士坦言:跳蚤,油污,气味让人呕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辫子有多臭,清朝老婆揪住丈夫辫子,美女剃清朝男人阴阳头留长辫子

    男女发型的历史趣闻说起现代发型,无论是华晨宇花花的鲤鱼头,还是朋克感的摩根烫,甚至还有一句鬼传江湖的顺口溜"渣男锡纸烫,渣女大波浪"的现象。皆上,都是可见现代社会遵循审美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规律。回顾历史上的古风发型,祖先们的发型变化与是否婚配,朝代风骨以及个人的社会地位大有联系。女子发型中最为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