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洋军阀的做人之道:识人捞财两不误,利字当头一把刀

北洋军阀的做人之道:识人捞财两不误,利字当头一把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82 更新时间:2023/12/28 8:29:51

在那片枭雄兴于草莽的混沌江湖,一群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强人,大军阀的传奇总是那样荒诞和戏谑。民国八年,长江三督之首、旧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最早告别这片舞台,与段祺瑞兄弟阋于墙,搭上北洋元老陆建章的性命不说,而且差点在蚌埠擦枪走火。但在冯国璋的葬礼上,三十余年的袍泽之情,百忙之中的段祺瑞必然亲临现场,一说“提布视之,沉默欲语,却默然而返”,而在张一麟的记述中,段祺瑞“扶棺痛哭,不能自已”。但是直皖两系军阀之间的恩怨缠斗,远未因此而结束。

新直系军阀的首领“保定王”曹锟,凭借敢于造老师的反的“秀才军阀”吴佩孚,不仅将前辈段祺瑞逐出中枢,而且得以问鼎天下,吴秀才彻底和段芝老结怨,不过难免陷入创业容易守业难的境地。“保洛分家”的风声甚嚣尘上。不过最让吴佩孚叹惋的是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曹锟的“东郭先生”作派,不仅让前线十余万直军将士功败垂成,而且葬送了如日中天的直系军阀。前后两次直奉战争,让吴佩孚彻底和奉系军阀交恶,尽管后来因为权宜之计,双方一度捂手言和,但是在“老帅”张作霖眼中,他一直都不待见这位曾经小小的师长。不过在吴佩孚虎落平阳,惶惶如丧家之犬之际,将其迎入京畿并赠与宅院和补给的人,正是以“世侄”身份自居的奉系军阀新掌门。

最终,老一辈的恩怨,在这时俨然烟消云散,毕竟像吴佩孚这些曾经风头无匹的庙堂红人,此时已经是寓居落魄的北洋旧人。民国二十五年,段祺瑞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相较于曾经冠盖云集的段公馆,寓居上海的段家一度冷落到落叶满庭无人扫的境地,而为其主持葬礼的人选,竟是他曾经的死对头吴佩孚。两年后,故主曹锟的葬礼,吴佩孚却没有参加,而是由其妻张佩兰代为前往吊唁,吴佩孚本人在北平的家中设灵堂,戴重孝,泪如雨下,这一切不过是因为那句“一生不入租界”的约言。那些恩怨,有些告别,需要告别的太多,唯有死亡,才能让这些一度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的北洋巨擘,念起原来他们本是一脉袍泽。

在北洋史上,一蟹不如一蟹的草头王,熟谂人马与地盘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为此在辖地内苛捐杂税,横征暴敛,俨然土匪作派。不过有别于这些二流的草头王,一流大军阀的吃相,断然需要好看一些,即使刮地皮,也要讲究一个优雅,亦或是根本就不好意思在乡土刮,此外也会具备一些另辟蹊径的生财之道。直系军阀其实是北洋一脉最早具备雏形的集团之一,不为别的,单是掌门人冯国璋这位东南半壁的实权派,敛财就是一把好手。这位家产两千三百万元之巨的长江三督带头大哥,民国五年偷师老头子,五将军密电和南京会议,差点做成一笔大买卖,那就是在西南扯旗放炮之际,取而代之另开门户。

但是,北洋不是晚清,老头子也不是隆裕太后,冯国璋的宦海野心,成为一厢情愿。他的芝泉老弟接过北洋大纛之后,冯国璋北上帮衬,坐上北洋头把交椅,虽然只是代理。但并不影响这位财迷想办法赚钱,在京畿刮地皮可是一个技术活,达官显贵,盘根错节,所以冯国璋将视线放在了金水河的鱼儿身上。这些池鱼在紫禁城生活数百年,历代主人多是放生豢养,还真没有人打过主意。说干就干的冯国璋,总统卖鱼不仅被抢购一空,这一票赚得是盆满钵满,而且也算是与民同乐,毕竟能吃上这些皇宫物件,这种荒诞的操作,除了令人大跌眼镜,也算是让普罗大众开了一回眼界。

其后,冯国璋一句补给总统府开销,就可以将这笔生财买卖核算。倒是第一次直奉战争后,需要整军经武的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为了军饷堪称是处心积虑。这位没有多少文化的草莽枭雄,却是说出“就是刮地皮,也不能在本地刮”的当事人,为此这位“胡帅”请出了一位文化人王永江。这是一位高手,地地道道的理财高手,可以说把东北的钱袋子,管理地有条不紊。除了一些了经济措施,王永江也有一些另辟蹊径的生财之道,那就是禁赌抓毒,罚没赎金,这种创收手段,即便用到了张作霖的老伙计冯德麟麾下人马身上,张作霖都没有偏袒亦或是护犊子。

最终,与直奉两系军阀的掌门人相比,皖系军阀的首领段祺瑞,吃相则不是那么好看。这位耿直的武夫,不懂得如何优雅地刮地皮,但是却尽力与强敌争长短。北洋三大军阀背后,其实都有洋人的影子,所以军阀混战也被称之为代理人战争,但是段祺瑞偏要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为了能够完成自己武力南征的抱负,向日本举债超过一亿日元的“西原借款”,段祺瑞不仅批准了,而且花得也所剩无几,有超过六成用于中枢之各项开支,说白了也就是给发工资用掉了。其中有超过两成用作军饷,也就是编练了皖系军阀的嫡系人马“参战军”。至于为何如此大手大脚,因为段祺瑞对这笔欠款,根本就没打算还,也算是不明觉厉地还施彼身。

在北洋史上,城头变幻大王旗,是庙堂之上的老桥段。折腾地鸡飞狗跳,不是大问题,有兵即是草头王的诸路群雄,最担心的莫过于鸡飞蛋打。所以对于北洋军阀来说,分寸感的拿捏,不仅是一门宦海哲学,也是一种谋生技能,更是一种水到渠成的道德素质。北洋军阀中一些二流的“草头王”确实是扶不上墙,然而无论是火爆脾气的“段芝老”,亦或是骜不驯的“吴玉帅”,即便如地道的大老粗“张胡帅”,该做到的克制与礼节,这种分寸感在这些一流大军阀的心中,亦是别具分量,也一直影响着他们看破不说破,识人不评人。

对于段祺瑞来说,北洋一脉均清楚这位“芝老”的执拗与倔强,但是处理起要事来举重若轻,不仅大事不糊涂,而且能落子生花。民国五年,老头子猝然而逝,金匮石屋中的三位顾命人选,坑爹的袁克定已经被除名,在列的分别是“首义功臣”黎元洪资、“两朝相国”徐世昌,以及“北洋之虎”段祺瑞。资历最老的“水晶狐狸”徐世昌,将最终定夺的烫手山芋,丢给了段祺瑞。拨开身旁一群不愿将大总统之位让与“北洋团体”之外的义愤武夫,段祺瑞选择乘车亲自前往黎宅,请黎元洪继位。两人见面后相顾无言,这场决定北洋宦海走向的哑剧,以“段向黎三鞠躬,黎欠身答礼”结束,因为不论是新旧约法的要求限制,瞧起来人畜无害的黎元洪,都是符合的人选。

但是,段祺瑞的这种分寸感,在于姿态上的体面,吴佩孚则顾不上这些,他更看重的是行动与结果。民国十三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吴佩孚开拔前线督战,一开始将主力精锐第三师放在后方京畿布防,毕竟倥偬戎马半生的吴佩孚,也已察觉出直系军阀内部的波澜云诡。不料,曹锟却一再敦促前线紧要,吴佩孚立马把第三师拉赴前线,一辈子没有过贰心的这位蓬莱秀才,其实心领神会此时的分寸所在,即老上司的真正忌惮之处,不在于潜在的危险,而是他本人功高震主的威胁。所以体验了一回“东郭先生”的曹锟,在被囚时总是念叨“子玉何在?”

民国十五年,南北混战,吴佩孚托付心腹爱将刘玉春固守武昌待援。困守孤城四十五天之久的刘玉春,在战前曾提醒吴佩孚,说鄂军第二师师长刘佐龙不可靠,吴佩孚淡然一笑:“我若是能打胜仗,靠不住的也靠得住;若是打不赢,靠得住的也靠不住。”这种知人不评人的态度,也是荣辱之境中的淡然和坦然,而这种分寸感足见这位“儒帅”的功底。张作霖也是这样一位知人不评人的角儿,有些时候是看破不说破,从而得以拾掇利索家大业大、鱼龙混杂的奉系军阀。奉军染指关内的急先锋张宗昌,最早投奔张作霖时却是两手空空,他只是带着两个装满土的箩筐,就跑到了张作霖的府上,当着众人的面放下两筐土,说:“败军之将张效坤远道来访,这些礼物不成敬意,忘大帅笑纳!”

左右皆不知其所意,同是江湖绿林出身的张作霖,明白张宗昌的心思:“两筐土是说他想来投靠自己,希望能添把土、出份儿力,有箩筐却没有扁担,这是在说他没有权柄,难以施展,这是在向自己要官呢。”考虑到张宗昌的胆量,张作霖让手下收下这份“礼物”,对后续分寸拿捏地也恰到好处,他回赠了张宗昌两千大洋,而且拨给了他两百杆枪在奉军中听用,也就是将其“扶上马、送一程”,至于这位混世魔王的造化,果然也没让张作霖失望,巅峰时期盘踞直鲁,为奉系军阀饮马长江,立下诸多功劳。尽管如此,张宗昌在奉系军阀中仍属于边缘角色,因为这位五毒将军的路数儿,张作霖早已看透,只是聊藏于心罢了。

林苑浮生工作室:求识、趣味、见解。

更多文章

  • 刘墉任湖南巡抚,当地发生水灾,他给朝廷的奏报引起了乾隆的不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墉任广西巡抚是哪一集,巡抚责怪刘墉放走犯人,刘墉恢复原职朝廷亲自接刘墉

    湖南古时属荆州之域,明代属湖广布政使司所辖,设有偏沅巡抚于沅州。清初因之。康熙三年(1664年)分置湖南布政使司,为湖南省,并移偏沅巡抚驻长沙。刘墉上任伊始即遇武冈邵阳黔阳等地发生水灾,冲坍兵民房屋并淹死人口事件。刘墉立即督同属员进行抢险救灾,大水过后,又奏经乾隆批准,向灾民发放银两,供修理房屋和埋

  • 八路军向北洋军阀求助武器,管家:把棺材里的马克沁抬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洋三大军阀是哪三个,抗日战争有马克沁吗,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

    八路军向北洋军阀求助武器,管家:把棺材里的马克沁抬出来! 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在清政府被灭亡之后,北洋政府正式接管了国家政权,那时候袁世凯还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在袁世凯去世之后,各路军阀之间就开始争权夺利,而且很多的军阀互相之间都是谁都不服谁,一直到北伐开始之后,北洋军阀才被尽数消灭,而北洋军阀

  • 全盛时期能占领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为何最终以惨败收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是由于其内部矛盾。而内部矛盾,又可以分为起义军首领之间的矛盾,以及通知集团和普通起义者之间的矛盾。关于其内部矛盾,是由于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权力造成的,而原因则是由于起义的领导者目光短浅,自私自利,本质是农民阶级作为小有产者的局限性。具体而言,即石达开遭猜忌,负气出走;杨秀清,洪秀全二人围绕最高权

  • 全球都笑中国会失败,20国出兵抵近边境,结果证明新中国不是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中印边防最新消息,西方列强还敢打中国吗,列强如何对待中国军事

    全球都笑中国会失败,20国出兵抵近边境,结果证明新中国不是清朝 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众所周知,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国家积贫积弱,已经落后于世界很多国家,在道光年间,英国就对我国发动了战争,一直到之后的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包括之后抗日战争等等。我国一直都备受欺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的国家都备

  • 清朝重臣曾国藩,手握30万大军,为何不肯建立汉人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晚清历史人物曾国藩,曾国藩对清朝猛将的评价,曾国藩为什么是晚清第一名臣

    “力挽狂澜擎天柱,旷代南逢天下财”。1853年,他临危受命,帮助朝廷实行团练,由一个普通人一跃而起,训练出了一支名满天下的军队——湘军。后来经过十年征战,他于1864年平定了太平天国以后,手握三十万重兵,并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财大权,手里既有钱,又有兵,此时的曾国藩完全有可能在东南半壁称王,大清

  • 沈葆桢:用老婆当人质一战成名,屡次叫板曾国藩,在59岁离奇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沈葆桢死,沈葆桢墓碑前的照片,沈葆桢葬在哪儿

    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就有这样一个清朝名将,别人不敢接受“送任务”,他无所畏惧。为了在绝境中出一条胜利之路,他尽然拿自己老婆做人质。他是百姓眼中的“青天父母官”,甚至为了挽留他留任,不惜放下狠话。对他,曾国藩心情是复杂的,他异常地欣赏此人,甚至认为他将是清朝又一柱石。另一方面,曾国藩又大骂此人太没良心

  • 李鸿章初见慈禧,回家后便跟儿子说了8个字,字字堪称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清朝,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慈禧太后,这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人物。当年李鸿章初见到慈禧太后的时候,就和他的儿子说了8个字,虽然字数不多,但是言简意赅,字字堪称经典。平步青云,主宰晚清慈禧太后的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我们不能否定慈禧太后这个人是非常有实力的,否则慈禧太后就不可能在最后成为大清的真正

  • 他是清末同治“中兴之臣”,有人劝其谋反遭驳斥,他真没想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同治中兴四大名臣,同治中兴成绩,同治中兴和同光中兴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他是后人褒贬不一的人物典型,也是一个前半生和后半生完全不统一的人,可以说,他的一生充满了离奇的色彩,李鸿章是他的学生,左宗棠是他一生的好友兼对手,他的家书至今被广为流传,另外,他还被人称之为“曾剃头”。 要说起他的前半生,和封建时期的众多书生一样,舞文弄墨,寒窗苦读,有朝

  • 孙殿英进东陵盗宝,为何第一时间抢走慈禧的裤子?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殿英炸东陵对慈禧做了什么,东陵盗宝慈禧太后尸身被辱真相,孙殿英挖东陵电视剧

    特别是涉及到帝王与其配偶的合葬之墓穴时,里面陪葬的物品众多,奇珍异品更是不在少数,就连一件衣服,一条裤子也是精细雕琢之物,这让很多功夫各异的盗墓者甚是惦记。毕竟陵墓是重重机关,能够入内的盗墓贼向来不多。要说进到帝王或太后的墓穴内部,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在历史记载里,孙殿英算是其中一位赫赫有名的盗墓大

  • 他是大清第一傲慢外交家,傲气曾使伊藤博文折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伊藤 博文,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评价,伊藤博文对清朝专制的评价

    在英国人濮兰德的《李鸿章传里》,对当时已经74岁高龄的李鸿章是这样记载的:“我从议院出来时,突然与李鸿章打了个照面,他正被人领入听取辩论。他像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外乡人。他的蓝色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坚定举止端庄,当他看到的每个人投以感激优雅的微笑。从容貌来看,这一代或上一代人都会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