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打翻蜡烛,烧着了《道德经》,才发现夹层中有一块白绢

曾国藩打翻蜡烛,烧着了《道德经》,才发现夹层中有一块白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138 更新时间:2024/1/25 13:53:41

曾国藩牢记“男儿以懦弱无刚为耻”的家训,信仰的也是儒家学说,对《道德经》和庄子的观点很不赞同。那些年,他发奋图强,在官场上春风得意,更是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后来,他又选择成为申韩法家之徒,依然对道家观点不屑一顾。哪怕守父丧时,咸丰帝开了他的兵部侍郎缺,他心情烦躁,脾气越来越暴躁,也只想到读《左传》读《史记》,却从来没想过多看看老庄的书。

曾国藩的这般境遇被陈敷知道了。陈敷深知曾国藩的性格,他知道如果直接劝曾国藩读《道德经》,曾国藩肯定不听。但是,他又担心曾国藩因此一蹶不。想啊想,他终于有了一个主意。于是,陈敷来到了碧云观。

很快,曾国藩就从弟弟曾国潢口中,听到碧云观来了个厉害的道士。曾国藩正因心病,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于是,两人也一起来到了碧云观。

曾国藩本来心里抑郁,不管走到哪,都觉得心中像是有一团火,看什么都不顺眼。但走到道人房里,却觉得身边有凉风吹来,格外清爽。这让曾国藩对道人的好感蹭蹭蹭上升。再加上对方一语道破自己的症结,曾国藩果然把道人的话听了进去。

临走前,道人送了曾国藩一本《道德经》,让他多品读品读。曾国藩也欣然接受,而不是像往一样据理力争。回到家,曾国藩真的关起门来,把《道德经》读了一遍又一遍。也正是在读《道德经》的过程中,他的委屈和不解,都一一消散了。

后来,曾国藩越悟越兴奋,不禁拍案叫绝,结果把桌上正在燃烧的蜡烛震倒了。蜡烛正好倒在《道德经》上,把《道德经》烧残了几页。但也正是这次意外,才让曾国藩发现了夹层里的白绢,知道了陈敷的良苦用心。

更多文章

  • 权臣鳌拜,被康熙扳倒,为何之后又被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可能有人就感到震惊了。鳌拜其实没有罪么?康熙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那当年康熙皇帝又为何会“智擒鳌拜”,甚至给其定下了“三十大罪状”?接下来,就让我们好好剖析这件事的缘由,看看究竟这样做有没有道理。一、平步青云鳌拜,之所以在日后有专政的实力,有一小部分是因为早期他的舅舅是努尔哈赤时期“开国五大臣”

  • 曾国藩安身治家的六个理念其实就是6个字,看完无不点头称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曾国藩100句经典家训,曾国藩家训语录三十六条,曾国藩的八字家训是如何治家的

    01.勤人一生下来就是赤条条的,这也意味着“一穷二白”是开始。所以大部分人都是穷苦的,不像贾宝玉含着块玉出生。对于劳苦大众的我们自然要习惯劳苦,于是勤就成为了第一要义。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勤快,早一步总会比晚一步要好得多。在曾国藩眼里,长辈要勤奋工作给子女树立一个好榜样。而晚辈则是要勤奋学习,即便是处

  • 余美颜,被称为民国第一欲女,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余美颜近况,民国余美颜简介,余美颜电视剧全集

    这位被称为民国第一欲女的奇女子就是余美颜,她也是杨耐梅无声电影《奇女子》的原型。她给世人的印象就是纵欲无度,伤风败俗,然而褪去外在的标签,她其实是旧社会灰暗现实中的一粒种子,企图通过一己之力冲破世俗的樊笼,对抗普遍意识之中的男权主义。她的一生堪称传奇,被贴上各种标签,一生背负着数不尽的骂名,在世俗的

  •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为何会失败?看清政府的这些表现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政府失灵的表现,鸦片战争清政府暴露的问题,清政府和清朝政府一样吗

    因此,本文将以军事角度出发,对两国的军制进行对比,分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一、清军军制落后,营伍废弛,英军则已走向近代化、正规化众所周知,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加起来有八九十万人,其中八旗兵20多万,绿营兵60多万,居世界各国之冠。但是,军制落后,营务废弛,战斗力低下。军制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 清朝276年历经12位皇帝,能答全的人不多,能答出在位顺序的更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16位皇帝名单,清朝各代皇帝及关系,清朝皇帝在位列表及人物关系

    我们就从人们比较熟悉的康熙皇帝开始,康熙是乾隆的爷爷,中间隔着一个雍正,这样我们一下就厘清了三位皇帝。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年,史称“康乾盛世”,康熙能当60年皇帝是因为当皇帝早,8岁即位;乾隆能当60年皇帝是因为活得长,89岁驾崩。雍正夹在两人中间在位13年,实际上是一个比较“苦逼”的皇帝,在位期间

  • 雍正令人整理发行的奇书《大义觉迷录》,到乾隆时期却被列为禁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但凡涉及批判皇家的书籍都被列为禁书,不允许出版发行。试想一下,皇帝怎么可能会放任批评自己,或是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书籍广为流传,作为臣子,评价皇帝的书籍除非是歌功颂德,否则的话一律不允许,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严重者就要被处以极刑。然而雍正皇帝在位之时,他却亲自令人整理发行了一本关于自己与草民辩

  • 清朝闭关锁国,但还有一个港口开放,却把持在一群商人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一个封闭的封建王朝,自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互通有无,所以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多次拒绝外国使者的通商要求,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然而所谓的闭关锁国,并没有彻底封禁清王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即使是乾隆年间,还保留着一个对外开放港口:广州港。广州港就是清王朝仅有的海关,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海

  • 太平天国一成立,洪秀全天王府就纳女眷2300多,他选妃标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太平天国洪秀全永安封妃,太平天国洪秀全封七个王后,太平天国洪秀全被手下人称为什么

    洪秀全号称“天王”,可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过他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曾一度和清廷抗衡。洪秀全究竟有什么能耐?洪秀全出生在广东花县一个耕读世家,家庭条件还算不错,7岁时就在村中读起了私塾,对四书五经非常熟悉,家人都认为他未来会考上状元,光耀门楣。然而事与

  • 马未都有一把乾隆天字十七号宝刀,可惜是复制品,真品价值5000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十大顶级宝刀,马未都鉴定最好的古董,乾隆皇帝御用宝刀图片

    唐朝诗人高适在《送蹇秀才赴临洮》中,写下了“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经典名篇。高适一介书生,尚且有随身配宝刀的英雄气概,更不消说马未都了。马未都也是一个有英雄情怀的收藏家,手里收藏有不少名刀。譬如大名鼎鼎的戚家刀,马未都也收藏有。不过,戚家刀与马未都所藏乾隆十七号宝刀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马未都这把乾

  • 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多不过五千万余,清朝为何能使人口达到四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各省人口数量排名,清朝中叶钦州人口,清朝人口增长靠玉米还是红薯

    一、清朝统治者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众所周知,明朝之所以灭亡,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百姓赋税过多,负担过重,尤其是进入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财政亏空,国家没钱,只能加大对老百姓的剥削。到了万历年间,所谓的“三饷”对老百姓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在朝廷的剥削下,百姓不得不揭竿而起,导致明末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