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小时候偷吃地主家的牛,把牛尾塞进石缝,地主为何拉不出来

朱元璋小时候偷吃地主家的牛,把牛尾塞进石缝,地主为何拉不出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251 更新时间:2023/12/13 19:15:06

帝王出世

公元1328年的一天,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朱家,一位婴孩呱呱坠地,并无什么异象,一切都很普通。

“生了,老朱!生了,是个男孩儿!”

中年女子的喊声,不仅没有给整个家庭带来欢快的氛围,相反,家里的空气一下子变得凝固起来。确实,对于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生女儿才是他们所希望的,因为至少可以通过嫁女儿换点钱花。

老朱站在门口,陷入了沉思。

“孩儿他爹,给孩子取个名字吧!”中年女子对着刚进门儿的老朱说道。

老朱是一位庄稼汉,实在想不到什么好名字,他颤颤地说:“算个大哥的几个孩子,他排第八,就叫重八吧!”随后,他尴尬地拿出几个铜钱,递给中年女子说:"麻烦王嫂了!"

原来王嫂是隔壁老王的妻子,老朱媳妇要生了,但请不起接生婆,只好请王嫂过来帮忙。王嫂是个好人,平时和朱家媳妇相处得不错,她赶忙推手道:“老朱,你这是干嘛?我只是过来帮个忙,这个钱我不能要!”说完她扬长而去。

老朱看了看新出生的婴儿,浓眉大眼,樱桃小嘴,可爱却又平常。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位孩子在40年后,竟然会问鼎天下,成为一代帝王。

“熊孩子”朱重八

十年后的一天,老朱媳妇正在家里干活儿。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气喘吁吁地跑到朱家,还没进口就开始嚷嚷:“不好了,不好了,重八弄丢了刘地主家的牛,正在挨鞭子呢!”

这个孩子叫徐达,也是穷人家的孩子,他和朱重八一起给地主刘德家放牛,一直是很好的哥们儿。老朱媳妇一听就慌了,赶紧和徐达一起去地里找老朱。

老朱听媳妇说重八闯了祸,气冲冲地说:“这孩子从小就捣蛋,你还一直惯着他,我就知道早晚会出事!”

“别说这么多了,快救救孩子吧!”老朱媳妇带着哭腔说道。老朱扔掉了地里的活儿,匆忙赶到地主刘德的家中。

老朱媳妇一看到刘德就跪下了,哭着喊着求刘德放了孩子。

最后双方经过协商,刘德让老朱家用几年的地租来抵掉丢牛的债。这对于一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回到家中的朱重八,在父亲棍子的威胁下,说出了真相。地主家的牛不是丢了,而是被自己和一群小伙伴给吃掉了。

老朱举起棍子,准备狠狠地揍儿子一顿,却又被媳妇给拉住了:“孩子都已经挨了鞭子,就别再打了,再说,他已经知道错了!”

“我没错!”朱重八在一旁倔强地说,“那地主刘德,明明我喂饱了牛,他却每次故意都说牛没喂饱,连口饱饭都不给我吃,我今天就要吃了他的牛!”

“你还敢说?”老朱真后悔生了这么一个儿子,可牛都已经死了,他又能如何呢?

朱重八倒是一时爽了,但他给整个家庭带来了近乎灭顶之灾。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老朱家为了还丢牛的债,朱重八的姐姐嫁人了,三哥朱重七则是倒插门成了别人的女婿。

公元1343年,濠州大旱,朱家几乎颗粒无收。第二年春天,濠州又发生了大规模的蝗灾和瘟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老朱和老朱媳妇都去世了,朱重八的大哥也去世了。

那一年朱重八才十七岁,他和二哥面对着亲人的尸体又悲又愁。朱家早就穷得一无所有,亲人更是死无葬身之地。朱重八去地主刘德家借钱葬亲人,被无情拒绝,后来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发了善心,拿出一块地皮供朱家作了墓地,刘继祖也因此后福无穷,死后还被追封为候!

洪武十一年,诰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其词略云:朕微时罹亲丧,难于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赠以侯,并赠其妻娄氏为侯夫人,仍为文以祭。宅兆即今泗州祖陵是矣。不讳龙潜之事,不忘马鬣之恩,存故旧,报德施,大哉圣孝,真只千古矣!刘继祖,字大秀。

总结

朱元璋偷吃了地主家的牛,应该是确有其事,但至于说把牛尾巴塞到石头缝里,地主却拉不动牛尾巴,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刘德作为一个地主,比一般人都要精明得多,他难道看不穿朱元璋的把戏,会被一个几岁的孩子玩弄于鼓掌之间吗?

实际上,刘德早就看穿了朱元璋的把戏,所以将他一阵毒打后不再让他到家中做工,朱家也因此背负了几年的债务。

刘德因为得罪了朱元璋,得知朱元璋称帝后,整日惴惴不安。实际上朱元璋称帝后,并没有惩罚刘德,反而是以德报怨。

朱元璋后来对刘德说:“你以前对我的无情,我不怪你,谁能想到我贫困时会成为如今的天子,你的所为也是人之常情。”朱元璋不仅没有杀刘德,还免了他的税收,因为自己之前杀过他家的牛,又赏赐了不少东西给他。

酒剑仙:历史学博士在读,专注名人历史故事分享和古典名著解读,欢迎点赞和关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高粱河之战,北宋为什么会失败?这其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半路登基的皇帝,我们经常会想到很多很多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皇帝,这些半路登基的皇帝在他们登上皇位的过程中,一般都离不了一些战争。而每一场战争的发生,往往会带来一些流血的事变,这些事变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是,有一个朝代的建立过程中,却并没有发生流血事变。这个朝代就是我

  • 没有他,王安石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安石简介,王安石40首诗,王安石与儿媳惠儿的结局

    韩维其人说起韩维这个人,宋仁宗时就出仕做官,当时王安石高中进士,跟韩维互有来往。韩维是父荫为官,也就是靠父亲荫庇当上官的。王安石是进士及第,才名在外,韩维对王安石几乎有了崇拜心理,认为他是人间奇才。韩家当时是望族,韩维的兄弟中韩绛韩镇,都是朝廷大员,韩绛后来跟王安石一起拜相,是王安石的坚定支持者。宋

  • 50岁梅开二度,新婚3个月告发丈夫,李清照:唤醒南宋士林荷尔蒙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清照的三段婚姻,概述一下李清照的爱情和婚姻情况,李清照的婚姻得到了什么启示

    此时,逃难回来的赵构“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授意杭州府把李清照投进大牢,押后待审。宋高宗赵构为何如此憎恨李清照呢?原来,自宋神宗一朝绵延下来的“朋党之争”从未停歇,到了徽宗、钦宗时期,依旧牵连到李清照的父亲和公公和丈夫,并有传言其丈夫赵明诚生前是金人的奸细。为了证明丈夫的清白,李清照独自带着夫妻二人积

  • 北宋名臣王安石,如何劝导皇帝改革图强,实现自我抱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雪梅王安石,王安石简介个人资料,王安石40首诗

    作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这王安石可谓是拥有多重身份。但无论是在哪个领域他都闪闪发光,对其都有所贡献。与其他人一样,王安石也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堂为官,最开始担任扬州签判等官职,不管处于哪个位置他始终为民服务,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得到了皇帝的看重,不久之后就被调入京城为官。

  • 徐达的岳父叛变,被朱元璋处死,但明朝13位帝王却流淌着他的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开国元勋徐达个人资料,被朱元璋杀掉的功臣徐达,明朝徐达的真实身份

    在封建时代,皇帝最担心的就是臣子有谋反之意,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皇帝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做法。比如会给予臣子们高官厚爵的赏赐,让他们明白,待在自己这里,可以得到最大的好处,又比如制定各种严刑峻法,让臣子们不敢谋反。就比如明朝时的蓝玉等人,朱元璋觉得自己死后,这些人肯定要造反,于是就把这些人全部做杀,顿时血

  • 成吉思汗能打到欧洲,为何征服不了眼前的印度?原因在于这种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吉思汗攻打过印度吗,成吉思汗征服女人的名言,成吉思汗追到印度的人是谁

    成吉思汗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戎马征战是他最大的乐趣,他有着极高的统帅能力和军事谋略,先后统一自己的部落,攻下当时被汉族统治的各国,建立元朝,之后训练兵马、锻造武器,将火药投入战争的使用,开始了四处扩张之路,是当时令人闻风丧胆的一支奇兵。 成吉思汗统领中原的之后,中原幅员辽阔,为后来明清的

  • 张居正晚年曾想为身后事做出安排,但却一一落空,最终导致被清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教训,免费听有声小说张居正,百家讲坛郦波张居正

    一、张居正的安排 乞求提前致仕其实从万历八年(1580)开始,张居正便自觉身体不好,上疏请求万历皇帝允许他提前退休。他在《疏乞休》中讲到:现在一切都步入正轨,皇帝大婚已举,外患已除,内忧稍定,天下升平,且高位不可以久居,大权不可以久握;而自己身体素来羸弱,又兼任重力微,积劳过重,形神俱疲,血气早衰

  • 得道高僧给朱元璋写了一首诗,刚看了第一个字,朱元璋: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儿子想讨好朱元璋,朱元璋和朱元璋传奇哪个好看,朱元璋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么查案

    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高僧,名叫释来复,是元末明初的时候一位非常有名的得道高僧,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威望。学识非常的渊博,尤其是擅长作诗,更是和当时的很多大家都有着来往。而朱元璋也听说过这位高僧的名头,并且特意将释来复请到了皇宫之中,并且邀请他做官,但是却遭到了拒绝。 而朱元璋心中就觉得非常不爽,但是作

  • 徐达病重,朱元璋派人送了只蒸鹅给他,徐达马上安排后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徐达个人简历,徐达的妻子,朱元璋请徐达吃饭

    朱元璋能从一个农民逆袭到皇帝,自然是少不了贵人的帮助,而这些贵人无非就是那些帮助朱元璋打江山的人,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徐达。徐达和朱元璋是发小,从小玩到大的,小时候就在一起放牛干农活,关系十分的好。长大后,徐达就跟着朱元璋开始起义,并且一步步的完成了伟业。 徐达是一个很厉害的武将,而且做事十分的沉

  • 耗资18亿建成,阳明滩大桥仅用一年就塌,宋朝大桥却至今稳如泰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宋大桥,阳明滩大桥建几年,宋渡大桥至今多少年

    古往今来数千载,悠悠历史长河里,有很多人在长期的磨练中经受了考验,成为一方领袖,譬如汉帝刘邦;也有很多人如项羽那般,入场初期万众期待,无奈一朝功败,最后只能遗憾出场。位于哈尔滨的阳明滩大桥也如项羽那般,话说此物虽非人,但也如楚霸王项羽般遭遇功亏一篑。阳明滩大桥坐落于松花江上,本是为了疏散哈尔滨较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