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个帝国的碰撞,大唐王朝与阿拔斯王朝,怛罗斯之战的前因后果

两个帝国的碰撞,大唐王朝与阿拔斯王朝,怛罗斯之战的前因后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858 更新时间:2024/2/3 18:00:30

一、唐朝退出中亚的开端—恒罗斯之战

有关恒罗斯的具体位置至今尚有一丝争议,一说怛罗斯是在今天的江布尔地区,有些人信誓旦旦的宣称怛罗斯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地区。但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恒罗斯应该位于今天的哈萨克和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地带的塔拉兹或者塔拉斯附近,当时玄奘三藏根据其发音将其译为怛罗斯,如果没有错的话应该就是锡尔河谷西部地区。

当时与唐王朝同样处于上升期的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正在发动浩大的东征,于是两个强大王朝的碰撞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在前两次战争中,唐王朝的军队都击溃了阿拔斯王朝的远征军。尽管阿拉伯的文献宣称在第二次战争中,阿拔斯王朝的远征军成功进入了塔里木盆地地区并建立了军事基地迫使安西都护府府求和,但实际上这支远征军被唐朝的军队一路打得逃窜到了塔什干地区。

而怛罗斯之战则是第三次唐朝与阿拔斯王朝之间的战争了,唐军在名将高仙芝李嗣业的指挥下最初依靠精良的盔甲和武器占据了上风,敌人的重骑兵也无法击溃唐军的军阵。但由于唐军此前在攻城,突然转入野战腹背受敌。而原定协助唐军作战的西域诸王又早就投靠了黑衣大食,激战五日之后葛逻禄部突然背叛,导致高仙芝的军队陷入了全面兵力劣势的局面,最终寡不敌众而失败。

拔汗那军也在战斗中被打得崩溃而逃,高仙芝和李嗣业最后仅率数千名本阵士兵逃回安西都护府,出征的三万将士几乎到了全灭的地步,安西都护府剩余的军队勉强够防守,进攻已经远远不足了。根据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艾希尔所述:"唐出动军队10万支援拔汗纳,两军大战于怛罗斯河,唐军阵亡约5万余人,被俘约2万余人。"

但高仙芝率领的兵力到底有多少至今存在争议,例如《通典·卷185》中记录:"碛西怛逻之战,没于异域数十万人",这一记录指的是唐朝在西部边陲的整体战事,但阵亡数字实在是高得吓人了。而《新唐书·卷151·李嗣业传》中记录:"仙芝惧,领兵二万深入胡地,与大食战,仙芝大败。"这一数字与《唐历》中西域都护府的减员数字相差不多,高仙芝率领的军队大约在2万至3万之间。但值得一提的是此战也令当时的黑衣大食放弃了继续东征深入东亚的念头,唐军精良的装备和高超的组织作战能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此后西域都护府的兵力很快就得到了补充,唐朝在西域的力量依旧很强大,影响力也并未因一次失败而受到影响。从增兵速度来判断,唐并不打算就此作罢,唐玄宗李隆基很可能打算重新发动一场战役来找回面子,许多的外国史学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很遗憾的是不久之后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打乱了唐朝的军事部署。

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认为安史之乱打断了唐王朝的西进策略,不过它也没有对唐朝的经济外交产生影响,阿巴斯王朝此后每年都会派遣使臣进行外交朝贡,双方在此后的40年里保持了一个颇为友好的关系。

二、战争起因与唐王朝的部署

当时正值大唐王朝的上升时期,唐的军队已经在塔里木盆地建立起了后勤系统,当时中亚地区的气候环境还远不及今日这样恶劣,因此唐王朝的军队可以在当地不断的扩大自己的根基。历史上汉帝国就曾经将军事力量扩张到这里并一路向西进击溃了希腊化国家——巴赫特利亚,也就是历史上培育了汗血宝马的大宛王国。(关于汗血宝马是否是土库曼马留在以后讨论)

自从汉帝国崩溃以来,中原王朝一度失去了对中亚走廊的控制权,时隔398年,重新完成了大一统并迅速进入上升期的"唐"依靠其强大的力量不但收复了塔里木,更重新将力量投射到了当时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地区。但是此时在中亚地区另一个强大的王朝正在崛起,它就是征服了波斯的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当时黑衣大食正在发动浩大的东征运动。

唐天宝九年的时候高仙芝奉命出击车师国,并俘虏了车师国国王,巩固了唐朝在帕米尔山脉地区的控制权。同年高仙芝奉命攻击和突骑施汗国结盟的石国,当时石国畏惧唐的力量而投降,可是高仙芝背弃承诺杀害了石国大量平民并抓走了国王,导致原本在唐与黑衣大食之间要摇摆的众多西域诸王倒向黑衣大食,这对高仙芝而言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高仙芝并没有发现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把西域诸王放在眼里,毕竟说得好听是个王,说不好听点就是个城主或者酋长。为了震慑这些宵小之辈并帮助拔汗纳,高仙芝在天宝十年继续率军进攻石国第二大城市——怛罗斯城。

另有一些说法认为当时崛起的黑衣大食已经控制了乌兹别克斯坦地区,撒马尔罕和塔什干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前进军事基地。高仙芝出兵进攻怛罗斯的目的可能是想要震慑一下黑衣大食,或者是为唐军西进建立前进基地,将帝国的版图扩大到河。

但塔什干距离塔拉斯或者塔拉兹地区只有250多公里,高仙芝的军事行动在缺乏足够兵力保障的情况下实在是过于冒险了。因为黑衣大食的军队比高仙芝的都护府军在后勤上更加占有优势,从塔什干到塔拉兹和塔拉斯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对黑衣大食而言无论是后勤运输还是军队集结都更加容易一些。而高仙芝的后勤线需要穿越帕米尔山脉,翻越吉尔吉斯坦。

实际上高仙芝选择这条道路并非是胡乱而为,不然他也就配不上名将的头衔了,当时西域都护府的作战兵力不足3万人,剩余都是后勤兵力。由此可见西域唐军的对手主要是当地的诸王国,加上地理环境限制,因此西域都护府走的是精兵政策,自然也不会拥有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对高仙芝而言,如果后勤线从相对开阔的阿拉木图走,他手里为数不多的骑兵无法保证后勤线的安全。

但反过来说,高仙芝的战术部署虽然谨慎可靠,但整个西域都护府的战略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重大的疏忽,那就是他们选择了在防御地形上打进攻作战,作战部队和后勤线翻越帕米尔山脉穿越吉尔吉斯坦的复杂地形打主攻可以说几乎是兵家大忌。但这个错误并不怪高仙芝,从后勤线来看唐朝西域都护府设立之初应该是防御性质的。由于西域诸王纷纷倒戈,高仙芝第二次讨伐石国时的队友只有拔汗纳和葛逻禄,而葛逻禄也中途背叛,最终导致了高仙芝兵败。

结语

总得来说,怛罗斯战役虽然唐王朝失败了,但这场战役也让黑衣大食了解到了唐朝作为一个上升期帝国的潜在实力,因此即使是在安史之乱期间,黑衣大食也不曾中断过派遣使臣赴唐进行外交工作。

参考文献:

《通典·卷185》

《新唐书·卷151·李嗣业传》

《怛罗斯战役》

《册府元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宋“中兴四将”,后两位入选有点勉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金军北撤前后,遇到宋军将士的奋力抵抗。而南宋初年四支大军的主帅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被称为“中兴四将”。其中岳飞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其部队纪律严明,深受民众爱戴。公元1134年,岳飞出兵北上,一举收复六州,使金兵畏惧,但最终还是落个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公元1130年,金兵主力北撤,韩世忠率8000

  • 明朝最有气节的3位皇帝:第1位,完爆清朝所有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最杰出的五位皇帝,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帝是谁,明朝时期最有能耐的四位皇帝

    第一位、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布衣,见多识广,从一个小兵奋斗到开国皇帝,自然具备一个统帅应有的气节。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决战时,曾经被陈友谅大将张定边围困,朱元璋为保存实力,决定自刎于船头,但被其部下韩成阻止并代替朱元璋自杀。都说开国皇帝或初期皇帝往往决定了一个王朝的气象,比如汉高祖刘邦决定了汉以孝治天下

  • 明朝时期,山东六府之东三府、西三府,你属于哪个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时期的山东省东三府与西三府,三府十七县,东三府与西三府

    建省之初,山东下辖六府,分别是济南府、东昌府、济宁府、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降济宁为州,兖州升为兖州府,仍为六府,其中,济南、东昌、兖州为西三府,青州、莱州、登州为东三府。济南府府治历城县,且为山东布政使司衙门所在地,下辖4州及15直隶县,4州为泰安州(新泰、莱芜)、德

  • 明朝冷知识,老朱家的想象力我们想象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老朱家的那些事,老朱的八个姨太太,明朝知识问答

    神吐槽:真要这么规定估计一半人都得关起来,比方说评论区应该就有应该判刑的。2.明代朱元璋规定严禁普通百姓畜奴,但是明朝到了中晚期这种问题其实十分严重,他们很多名义上不是奴隶,是义子身份。但是收义子的手续和收奴隶是一样的。神吐槽:这就是所谓的上有对策下有对策,老朱这么多规矩,没几样后代遵守。3.海瑞是

  • 所谓的永乐大阅兵真的存在吗?帖木儿是否真的向明朝称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伯颜帖木儿后代今何在,帖木儿和明朝的战斗,帖木儿大帝完整版

    这个所谓“阅兵说”的完整版大约是这样:帖木儿不知天高地厚,死在了征讨明朝的途中。若干年后,永乐皇帝在北京举行大阅兵,邀请了包括撒马尔罕在内的西亚二十个国家的使节参观。因为阅兵场面震撼,充分展示了明朝的强大,撒马尔罕的使者被震惊到了,然后就是所谓的使者将帖木儿生前的战马送给朱棣,帖木儿的副史盖苏耶丁在

  • 世人皆知司马光砸缸,可被救出的孩子是谁?为何课本没告诉我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故事司马光在哪砸的缸,司马光砸水缸救人视频,司马光砸缸民国课本

    古往今来有诸多关于君子的定义,其中《诗经》上最有名的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君子当学问精深品德高尚,显然,司马光正是这样一位君子,学问方面从《资治通鉴》中可见一斑,至于品德要数他最为人所熟知的"司马光砸缸"了。为着突出机智勇敢忽略了知恩图报偌大的庭院在盛夏里散着热气,一群孩子玩耍其间,

  • 朱元璋严防死守,打压宦官,为何明朝还是经常出现宦官乱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为啥不重用宦官,明朝秦升冤死朱元璋悔过,王立群说明朝朱元璋

    但,终明一朝宦官群体在政治舞台上仍然扮演重要角色。那么明朝宦官群体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中心的?本篇文章将从宦官出现在明朝政治格局中的必要性出发,浅析明朝宦官乱政的滥觞与影响。一、奴婢的逆袭——明朝宦官如何走上政治舞台?0.皇帝的有利开局公元1368年,这一年有很多的名字,在北族贵戚口中它是风雨飘摇的

  • 皇帝点赞司马光同意,苏轼这篇文章,赞美了他们的对头王安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安石司马光苏轼对谁的影响最深,司马光王安石苏轼800字作文,司马光赞赏苏轼

    1消息传到了北宋政治中心汴京,听到报告的司马光竟然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个政治上最强悍的对手终于死了,他终于不用担心他卷土重来了。这一生中,司马光没有瞧得上第二个人,苏轼在他的眼里也不过是能写写诗填填词的文人,但是,这个刚刚离世的人,在他心里就是一座高峰,一座令人崇敬又害怕又不服

  • 36岁王阳明:我做了这两件事,人生从低谷走向了巅峰,你也可试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圣人呢?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曾给出过一个标准,那便是“立德”“立功”“立言”,能做到这“三不朽”的人,就能被称为圣人。显然王阳明是符合标准的,在“立德”方面,他创立心学,提出“致良知”学说,推崇“知行合一”,其心学思想流传至今,在全球都有深远而重要的影响。在“立功”方面,

  • 明朝最低调的皇帝,在位只有六年,却将世界一半的白银赚了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8亿两白银去哪了,穿越明朝赚了一亿白银,明朝最残暴的两位皇帝

    在中华5000年的历史当中,曾经出现过诸多王朝,每个王朝都曾经在历史的卷轴中,留下了独特的一页,他们有些辉煌有些落败,有些饱受后世之一,有些被后世大肆称赞,在历届的王朝当中,也都曾经出现过影响一个王朝的人物,即便是这个王朝饱受争议,也因为其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被史书记载。不过有些王朝当中,还有这样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