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章太炎为何声称甲骨文系伪造?只因此人以甲骨文质疑《说文解字》

章太炎为何声称甲骨文系伪造?只因此人以甲骨文质疑《说文解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997 更新时间:2024/1/10 6:19:33

而且,罗振玉的资料不仅仅来源于刘鹗、孙诒让,他另一大的贡献是考察到甲骨确切出土地在安阳小屯。在此之前,因为古董商故意制造烟雾弹,学者们都以为甲骨出土于汤阴或卫辉,然而亲身前去却一无所获。罗振玉在1908年才考察到甲骨确切出土地在安阳小屯,于是派弟弟罗振常去村里直接收购,这样一来既抢救了不少新出甲骨,为其甲骨文字研究提供大量内容;又对未来殷墟的科学发掘指明了方向。

尽管罗振玉从《说文》入手释读甲骨文,但反过来却又校正了《说文解字》的错误。比如罗振玉指出甲骨文的“行”字“”像四通八达的道路,但在《说文解字》中对“行”解释却是“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属皆从行。”也就是说,《说文解字》不仅是用了“行走”这个引申义,而且字形也与原始写法完全不同,那么并不利于后人理解“行”的本形和本义。罗振玉采用甲骨文反证《说文》之误,竟达70个字之多。

但《说文解字》这部书是古文字的经典著作,罗振玉自然也引起了保守者的反击。1919年,章太炎在《国故论衡理惑论》中,指出“其人盖欺世豫贾之徒”,认为甲骨文系伪作;而且搜藏传播者“非贞信之人”,这自然说的就是罗振玉。不过,章太炎的反攻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甚至到1935年即章太炎去世的前一年,他本人也改口说“甲骨之为物,真伪尚不可知,其释文则更无论也”。罗振玉的甲骨文考释,代表着传统《说文》文字学格局已动摇。

1917年,“观堂”王国维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标志甲骨文又进入一个新的史料时期。

王国维在《毛公鼎考释序》提到:“苟考之史事与制度文物,以知其时代之情状;本之《诗》、《书》,以求其文之义例;考之古音,以通其义之假借;参之彝器以验其文字之变化。由此而之彼,即甲以推乙,则于字之不可释、义之不可通者,必间有获焉。”也就是说,相对于之前的孙诒让与罗振玉,王国维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文字考证,而是放在具体历史语言环境里,结合史地与礼制去释读文字;他的文字考证,亦即是历史的考证。

王国维释读的字不多,仅有10余个,虽然相对于孙诒让、罗振玉少很多,但其影响却非常深远。罗振玉在《殷虚书契考释》已释出甲骨文有“王亥”一名,王国维则结合《山海经》《竹书纪年》,指出王亥即是商朝先公“王亥”,也就是《世本》的胲(核)、《天问》的该、《吕氏春秋》的王氷、《史记》的振、《汉书·古今人名表》的垓;但甲骨文的出现,证明这些写法都是错的,而不被儒家重视的《山海经》《竹书纪年》反而是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王国维系统梳理了甲骨文中的殷商世系,他发现卜辞中有一个频繁被祭祀的“高祖”,这个字像人首有手足。于是王氏联系到《说文》戈部的“夒”字,其解释是“贪兽也,一曰母猴,似人从页,已止戈其手足”;而西周青铜器毛公鼎上的金文“羞”与克鼎“柔”,均因与此字古音同部而假借为此形。故王国维释此字为“夒”,并推测其就是《史记》的帝喾(俈),皇甫谧称“帝喾名夋”、《山海经》的“帝俊”,皆是“夒”之讹误。

此外,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中,王国维还敏锐地把两块甲骨断片拓本缀合成了一块,得出“十、乙三、丙三、丁三、示壬三、示癸三、大丁十、大甲十”的文字,“乙”“丙”“丁”三个字都用“匚”围了起来。王氏遂认定,乙、丙、丁即《殷本纪》的先公报丁、报丙、报乙;而甲骨文的“甲”常写作“十”,故也就是上甲,《国语》说“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而示壬、示癸自然也就是先公主壬、主癸。

不过,在《史记·殷本纪》里,商汤之前的六位先公分别是上甲微、报丁、报丙、报乙、主壬、主癸;王国维先生虽然结合《史记》记载,但同样校正了《史记》的若干错误,最明显的就是“报乙、报丙、报丁”的顺序才是正确的,而“报丁、报丙、报乙”则有误;另外,“报”即是“匚”“□”,当是一种祭祀的仪式(原型或即神龛),而并非人名的一部分;至于“示壬、示癸”的“示”,明显也与祭祀有关(原型或即神位),而并非“主壬、主癸”。

王国维的研究显然超出了单纯的文字考释,而进入了综合论史的阶段。日后在1935年出版的《古史新证》中,王国维则提出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此外,王氏还确定安阳小屯为“盘庚迁殷”后的晚商都城,这就限定了甲骨文为晚商遗物。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同舟共进》《北京晚报》《疯狂阅读》《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更多文章

  • 《史记》说吴国是周文王伯父后代?国家博物馆这件青铜器或能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国是周文王大伯建立的吗,吴国青铜器,周文王与邵伯

    前文提到,西周时期陕西陇县一带存在个“夨国”,不少学者认为,这就是太伯兄弟所奔的“吴国”。从时间方位来看,夨国的文化遗存集中在西周前期,且陇县距离岐山仅100公里左右。从器物铭文来看,“夨”“虞”“吴”三字可通,说明夨国即是虞国、也就是吴国;夨国与散国、郑国均有通婚,是周天子的分封诸侯;但其却又称“

  • 这件文物证明周朝诸侯没有五等、只分三等,中间这个您可能没听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朝青铜器考古资料,周朝十二大诸侯,周朝的诸侯有哪些权力

    我们知道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追根溯源可以到《周礼》。但实际上,学者普遍认为,公侯伯子男未必是周代现实的制度,而是《周礼》《礼记》的理想蓝图。最早提出五等爵的孟子说“其详不可得闻也”,但又说“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看来,孟子所谓的五等爵是

  • 老外:夏朝不存在!中国却发现5000年前的文字,老外却说是鸡抓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不少老外眼里中国的夏朝就是一个杜撰出来的朝代,其实大部分的中国人对夏朝的了解也少之甚少,难道它真的不存在吗?其实对于这样的质疑,只要我们能够拿出相关的文物或者找到相应的遗址就能够对他们进行有力的回击,然而想要说服这群顽固的外国人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并不是没有找到过任何一点关于夏朝存在的证据的,

  • 夏朝是否存在?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开馆,学者称发现了夏代的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朝博物馆,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夏朝时期的夏都

    太阳底下无新事。其实,李维明先生于2009年就发表过《夏代、商前期牛骨刻辞试读二例》,于2011年又发表过《“夏”字形探源》,其中就提到二里头文化的一片卜骨上有两个刻辞文字,并认为可能是“夏”字的早期写法。这片刻辞文字,据李先生的参考文献,出自《华夏考古》1993年第3期的一篇考古报告。也就是说,这

  • 700年后齐国国君从姓姜的变成姓田的,姜太公气得都要爬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国为什么从姜变田,齐国田姓与姜子牙关系,齐国国君姓姜的原因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老少皆知的一句话,没想到七百多年后,无意中说中了他那不肖子孙丧国无力行为,心甘情愿将自已的王国送入别人的怀抱。姜子牙协助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受封建立齐国说起齐国,历史真的是悠久,可以说是比整个西周东周还要漫长,当周武王建立西周时,姜太公因功劳最大,获受封地,建立齐国,东周

  • 周朝唏嘘落幕的时候,你猜猜这个王朝最后管辖人口还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朝是最长命的王朝,周朝开始的王朝叫什么,周朝的真正历史

    在中国上古时代,我们提起的夏、商、周这三个朝代,其中周朝分西周和东周,周朝可以说是奴隶制社会最鼎盛的朝代。最早的周王继承夏、商两大王朝遗产的时候,实行封邦建国,提出“天下共主”概念,并且告诉所有人民,普天之下,皆为王土,周天子是“君命神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邻国,日本菊花王朝,至今存在了2680年,

  • 古人的表字为什么很多都叫“子某”?与来自商朝的这一称呼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皇帝取表字吗,称呼别人的表字,商朝子姓的由来

    上一讲我们提到商朝的“外服”,提到商朝存在侯、甸、男、卫、犬、牧等外服职官,这一讲继续说商朝的“内服”。在《尚书·酒诰》里,商朝内服包括“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这些职务在甲骨文中基本都能得到印证。首先说“百僚”。甲骨文有“寮”无“僚”,“寮”从表示宫室的“宀”与表示燃火的“尞

  • 周文王死后留下四个字,千百年无人参透,最终被洪七公给破解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文王陵,周文王历史资料,老梁讲周文王完整版

    欢迎各路江湖大侠前来捧场!所谓“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读过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都知道,金庸笔下的作品基本都是以中华历史时代为背景来排列的,因此其小说之中也出现了许多历史上出名的事物,比如《天龙八部》主角段誉,此人的历史原型就是大理国的宣仁皇帝(即段正严);而后来的《射雕英雄传》里的一灯大师

  • 学者如何从甲骨文中释读出商朝历史,为何章太炎会认为是假古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商朝需要甲骨文证明吗,章太炎不承认甲骨文,商朝后字甲骨文怎么写

    这位中年男子就是时任清朝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王懿荣以身殉国,但对于“龙骨”的研究却刚刚开始。1901年,刘鹗从王懿荣家购得大部分“龙骨”,经过几年搜集与研究,于1903年写了第一部甲骨著录书——《铁云藏龟》,从此甲骨文广为世人所知。不过,此时国内外学术界更多只注重甲骨文的古

  • 《史记》里这个五帝时代的人物,为何在这件文物里一直活到商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史记五帝配图讲解,五帝的传说史记,史记记载五帝是哪五帝

    小时候看过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彭祖活了八百八,有话莫对妻子说。”大意说的是,人的寿命都记载在阎王爷的生死簿里,有一天阎王发现生死簿的线松了,就顺手撕了一页纸把生死簿串起来。而彭祖的名字就在这页上,所以彭祖再也死不了。八百多年过去了,彭祖也换了五十个老婆,终于被阎王爷注意到了。于是阎王爷派了两个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