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朝是否存在?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开馆,学者称发现了夏代的文字

夏朝是否存在?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开馆,学者称发现了夏代的文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834 更新时间:2024/1/25 15:03:58

太阳底下无新事。其实,维明先生于2009年就发表过《夏代、商前期牛骨刻辞试读二例》,于2011年又发表过《“夏”字形探源》,其中就提到二里头化的一片卜骨上有两个刻辞文字,并认为可能是“夏”字的早期写法。这片刻辞文字,据李先生的参考文献,出自《华夏考古》1993年第3期的一篇考古报告。也就是说,这并非什么新材料。但是至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似乎没见多少学者主张支持此观点。

李先生师从考古学家邹衡,长期任职中国国家博物馆,但不是古文字专业学者。随着近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张,这个观点又重新提出来,不知道算不算老调重弹?至少从澎湃新闻2019年10月18日《二里头文化甲骨文推进夏文化探索》这一访谈来看,没提供任新证据。“晚些时候”应该更多也是考释,而不会是证据。

更关键的是,“释读”涉及的不仅是释读一个“文字”,而是认为在先商时已经存在“文字”。那么这里的“文字”,不应该是一两个文字,而是一整套文字体系。但从现有资料来看,先商的文字资料是非常匮乏的,证明当时“文字”已经形成的证据不足,从而“文字释读”也成了无源之水。

另外,就算这个“文字”是夏,就能证明夏朝存在吗?这当然也未必。因为这个“夏”到底表示什么不得而知。“夏”的字形像人在日下、举头见日的样子,引申为夏天的“夏”,而作为族名、国名的“夏”是后起的含义、那么这个“夏”是不是夏朝?当然也就无法证明了。实际上正是由于缺乏文字体系的存在,所以单个符号根本不能确定其含义。就算这个“文字”是“夏族”的意思,又怎么证明出土所在地是“夏族”?

这与大量“商”字甲骨文证明商朝存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商朝是怎么通过考古证明的呢?

首先殷墟遗址的位置、断代与文献中商朝大致相合,更重要的是甲骨文中有大量“商”“中商”“天邑商”“大邑商”“入商”的记录,还有与《史记·殷本纪》基本一致的商世系。但密县(今河南新密)黄寨遗址(注意,非二里头遗址!)的一片卜骨上的两个字之间一个疑似“夏”字,就能证明夏朝存在吗?“夏”字之前还有一个字,为什么不说是这个王朝?除了这片卜骨同时期还有其他刻划符号,是不是每个都可以是“夏朝”的族名?

这样看来,考证这片卜骨的大致断代期限和文化面貌,主要是考古学研究的工作,出土的密县黄寨遗址是否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这是首先要判断的问题;而要证明卜骨符号是否“夏”和“字”,这应该又是个文字学问题,李先生自己也承认“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没有把话说太满;进而要因此证明“夏朝”是否存在,这又主要是历史学研究的范畴。但耐人寻味的是,李先生并非认为该“文字”证明“夏朝”,而是事先就认为存在一个“夏代”。

李先生一直没有正面回应澎湃记者夏朝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是援引夏鼐、邹衡等前辈的观点佐(dang)证(qiang),但不难看出其观点,如《夏代、商前期牛骨刻辞试读二例》一文标题就认为了夏朝存在。众所周知,目前呼声最高的就是二里头文化等于夏文明。但这里却有个问题,尽管李先生一直声称“夏代”“二里头文化”,但出土卜骨的毕竟是新密黄寨遗址,新密离偃师尚有一段距离,是否能认定属于二里头文化呢?

实际上就算这点也有争议。考古报告曾认为新密黄寨遗址是二里头文化早期,但河南新密还有一个同时期的新砦遗址,新砦遗址鼎盛期形成了“新砦类遗存”,断代大约是公元前1850年—前1750年,很明显,新密黄寨遗址是新砦类遗存的一部分。那么新砦类遗存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李先生的观点是新砦类遗存属于二里头文化,但社科院新砦考古队长赵春青先生则认为是独立的“新砦期文化”,介于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

关于李先生与赵先生的论(si)战(bi),见于李维明《郑州青铜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年)、赵春青《读〈郑州青铜文化研究〉——兼答李维明先生对新砦期论证的疑惑》(《殷都学刊》2014年第1期)、李维明《读〈郑州青铜文化研究〉——兼答李维明先生对新砦期论证的疑惑》辨正》(《殷都学刊》2014年第3期)。赵指责李“危言耸听”“一稿三投”“乱扣帽子”,李回击赵“意气用事”“玩笑学术”“无中生有”“欲盖弥彰”“按需曲解”“随意评判”。

那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叫“夏都”是否合理呢?其实国家文物局2017年4月13日对河南省文物局《关于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涉及二里头遗址建设控制地带选址的批复》明确提到“建议该遗址博物馆名称不含‘夏都’”,可见国家文物局的观点认为二里头是否叫夏都,应该说目前证据并不充分;但河南省文物局没有采纳该建议,最终仍然以“夏都”来命名。这表示二里头遗址是否夏都,即使官方高层也有不同的声音。

这里要说一句,总有些脑子不太好使的网友,评论说质疑夏朝是否存在这一行为,是陷入“西方的证明标准”。笔者不知道什么是“西方的证明标准”,“西方”是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是不是只有一套标准,以及这套标准是什么?实际上,中国学者也有质疑的,比如历史学家杨宽先生、陈梦家先生、复旦大学文博系陈淳先生、社科院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先生;而外国学者也有认可的,比如日本学者宫本一夫《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等等。

二里头遗址是不是夏朝,目前来说证据力度还是不够,主要在于没有文字自证,而不是什么东西方标准。新密黄寨遗址亦同理。但要说二里头遗址已经进入文明时代,这个没有多大疑问,目前主要争议在于龙山文化时期是否算文明。所以说二里头文化是夏文明存在疑问,不等于质疑在二里头文化不是中华文明。那么,二里头文化不管姓“夏”还是姓“商”还是姓什么,都不影响它代表古中国,并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话说回来,笔者个人还是倾于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朝,因为就目前证据来看,还是夏朝的嫌疑最大,符合的证据最多。问题的关键性就是证据缺失,这个事实不得不承认。至于“新砦类遗存”,是不是夏朝或者先夏,那就更不好说了。所以还是期待进一步考古发现、文字释读与历史研究吧。

参考文献:

李维明:《夏代、商前期牛骨刻辞试读二例》

李维明:《“夏”字形探源》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修订本)

许宏:《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北京晚报》《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更多文章

  • 700年后齐国国君从姓姜的变成姓田的,姜太公气得都要爬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国为什么从姜变田,齐国田姓与姜子牙关系,齐国国君姓姜的原因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老少皆知的一句话,没想到七百多年后,无意中说中了他那不肖子孙丧国无力行为,心甘情愿将自已的王国送入别人的怀抱。姜子牙协助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受封建立齐国说起齐国,历史真的是悠久,可以说是比整个西周东周还要漫长,当周武王建立西周时,姜太公因功劳最大,获受封地,建立齐国,东周

  • 周朝唏嘘落幕的时候,你猜猜这个王朝最后管辖人口还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朝是最长命的王朝,周朝开始的王朝叫什么,周朝的真正历史

    在中国上古时代,我们提起的夏、商、周这三个朝代,其中周朝分西周和东周,周朝可以说是奴隶制社会最鼎盛的朝代。最早的周王继承夏、商两大王朝遗产的时候,实行封邦建国,提出“天下共主”概念,并且告诉所有人民,普天之下,皆为王土,周天子是“君命神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邻国,日本菊花王朝,至今存在了2680年,

  • 古人的表字为什么很多都叫“子某”?与来自商朝的这一称呼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皇帝取表字吗,称呼别人的表字,商朝子姓的由来

    上一讲我们提到商朝的“外服”,提到商朝存在侯、甸、男、卫、犬、牧等外服职官,这一讲继续说商朝的“内服”。在《尚书·酒诰》里,商朝内服包括“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这些职务在甲骨文中基本都能得到印证。首先说“百僚”。甲骨文有“寮”无“僚”,“寮”从表示宫室的“宀”与表示燃火的“尞

  • 周文王死后留下四个字,千百年无人参透,最终被洪七公给破解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文王陵,周文王历史资料,老梁讲周文王完整版

    欢迎各路江湖大侠前来捧场!所谓“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读过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都知道,金庸笔下的作品基本都是以中华历史时代为背景来排列的,因此其小说之中也出现了许多历史上出名的事物,比如《天龙八部》主角段誉,此人的历史原型就是大理国的宣仁皇帝(即段正严);而后来的《射雕英雄传》里的一灯大师

  • 学者如何从甲骨文中释读出商朝历史,为何章太炎会认为是假古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商朝需要甲骨文证明吗,章太炎不承认甲骨文,商朝后字甲骨文怎么写

    这位中年男子就是时任清朝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王懿荣以身殉国,但对于“龙骨”的研究却刚刚开始。1901年,刘鹗从王懿荣家购得大部分“龙骨”,经过几年搜集与研究,于1903年写了第一部甲骨著录书——《铁云藏龟》,从此甲骨文广为世人所知。不过,此时国内外学术界更多只注重甲骨文的古

  • 《史记》里这个五帝时代的人物,为何在这件文物里一直活到商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史记五帝配图讲解,五帝的传说史记,史记记载五帝是哪五帝

    小时候看过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彭祖活了八百八,有话莫对妻子说。”大意说的是,人的寿命都记载在阎王爷的生死簿里,有一天阎王发现生死簿的线松了,就顺手撕了一页纸把生死簿串起来。而彭祖的名字就在这页上,所以彭祖再也死不了。八百多年过去了,彭祖也换了五十个老婆,终于被阎王爷注意到了。于是阎王爷派了两个小鬼

  • 此人是周文王的祖父,被戎狄驱逐得奔走,但却开启了灭商的基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文王之祖父个人简介,戎狄王,狄国是戎狄么

    先周与商的关系如何呢?“周”自然不属于商的内服。按照今本《竹书纪年》,商王祖乙册封邠侯高圉、盘庚册封邠侯亚圉、祖甲册封邠侯组绀;到武乙时邠迁于岐,然后周公亶父被册封。那么周人一度属于商的外服。不过今本《竹书纪年》的可信度不高,太王之前的周人历史仍处于迷雾之中,只有亶父时期从邠迁于岐是符合历史的。也正

  • 考古发现的商王世系表,证明商朝存在,但颠覆了《史记》这些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王世系,甲骨卜辞中的商王世系,史记佐证商朝考古

    上一期我们讲了夏朝,因为目前所见记录夏朝的文献最早只在周朝,所以关于夏朝的存在一直有争议。但商朝却是明白无误的存在。这当然要归功于商代甲骨文的发现。当然,与商代甲骨文同期的还有金文,不过商代金文记录的信息远不如甲骨文多,所以重要性也就颇不如。甲骨文作为一种古文字被发现,一般认为始于晚清的王懿荣。18

  • 这件文物记录了夏朝历史,为什么还有人认为夏朝不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流散到香港的战国楚简。经整理者统计,该批竹简约2500枚,内容多为经史一类典籍,而且大部分材料都是前所未见的,具有极高的学术史价值。“清华简”第五辑有一篇文章题为《厚父》,记录的是这个“厚父”和“王”的对话。这个“王”是谁,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有人认为是商王太甲,有

  • 正月初一元旦节的盛世大典,乾隆建极亿龄启,嘉庆承恩万福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死时嘉庆多大,乾隆传位嘉庆完整版,乾隆嘉庆铜钱价格表

    嘉庆元年的正旦就是这样一个大喜大庆的好日子,宫廷内外都是喜气洋洋,鼓乐之声不断。老乾隆的坎坷立储路乾隆帝从继位之初的乾隆元年【1736】,就遵照秘密立储制度,内定二阿哥、嫡长子永琏为储君,亲书永琏的名字,安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但是很不幸,仅仅过了两年,乾隆三年【1738】十月,九岁的永琏夭折,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