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用江湖的眼光来评判:晁盖有七个兄弟,他们能否在忠义堂杀尽宋江的五个心腹?

用江湖的眼光来评判:晁盖有七个兄弟,他们能否在忠义堂杀尽宋江的五个心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599 更新时间:2024/1/24 11:15:36

金圣叹的担忧可能是过虑,如果晁盖当场否决宋江的说法,坚持按资历、功劳给众好汉排座次,宋江也不敢炸毛,因为当时的形势很明显:晁盖有七个兄弟,宋江只有五个心腹,真要打起来,晁盖一方稳赢不输,这七个兄弟,可以轻而易举地杀光宋江的心腹。

愿意抛弃老资格而成为“新头领”和真正的新人有二十七个不假,但是真正能称得上宋江心腹的还真不多——他们中有很多是跟宋江刚见面不超过三天,从前只是听到过宋江的传说,让这些人替宋江卖命,显然是不可能的。

宋江当众让晁盖难堪,晁盖居然没发火,这是因为他是个恩怨分明的好汉子,总是放大别人的好处,却把自己为朋友两列插刀的事情忽略,认为宋江通风报信是救命之恩,而自己拼命劫法场救宋江不值一提。

事情要从两方面看,在座的梁山好汉心中也都有杆秤,宋江和晁盖更值得深交,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晁盖的豪迈之举令人心折,面对这样一位好大哥,自认为“新头领”的许多人都不会忍心出手,再加上他们跟宋江此前也是只闻名而未见面,看到那个又黑又矮的小胖子,心中难免也会有些失望——江湖中人是靠实力说话的,宋江已经丢了押司之位,不能再为别人提供保护,身上也没有钱,武功也可以忽略不计,跟晁盖没法儿比。

在强者为尊的江湖之中,追随对自己没有半点恩情的宋江,还是以手下有上千喽啰、库中有大把金银的晁盖,估计很多人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综合考虑下来,能够算得上是宋江心腹,与宋江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也就是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镇三山黄信、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风李逵五人而已,揭阳镇三霸跟宋江此前没有任何交集,当然也更谈不上交情,倒是跟阮氏三雄会有很多共同语言。

清风山三盗和吕方郭盛也不会为了宋江而跟晁盖拔刀相向——当时梁山是山东境内最大的绺子,晁盖俨然是绿林盟主,黄门山、清风山群盗都不能不给他面子。

盗亦有道,强盗之道的重要一条,就是谁能打就跟着谁,做朝廷鹰犬是为江湖同道不齿的。只要晁盖掐着宋江的脖子,把他像小鸡仔一样提起来,绝大多数盗魁都会鼓掌大笑,让他们拔刀子往前冲,那是半点可能性都没有的。

花荣是宋江的小迷弟,秦明是花荣妹夫,黄信是秦明徒弟,戴宗李逵和宋江有“过命的交情”,这五个人已经被公认为宋江心腹,他们不出手也没好果子吃,所以他们帮着宋江打晁盖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要说全都会拼命,半壶老酒认为也不见得。

除了这五个人,可能还有哪个强盗误判形势,认为宋江可以仗着人多势众而获胜,想表现一下,那就得有请读者诸君慧眼明辨了。

说完宋江,咱们该来看看晁盖的七个兄弟了:生辰纲迷盗团跟唯晁盖马首是瞻,豹子头林冲对晁盖也是心仪已久:“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

晁盖在江湖上的名声,远比押司宋江响亮,所以无论是赤发鬼刘唐还是入云龙公孙胜,得到生辰纲消息之后都去向晁盖报告。

宋江在郓城县当押司多年,智多星吴用居然不认识他,这件事并不蹊跷:宋江的眼睛是往上瞅的,乡村学究吴用给不了他金银,也不能帮他打架。

阮氏三雄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早就跟吴用发过誓:“晁保正敢有件奢遮的私商买卖,有心要带挈我们?若还端的有这事,我三个若拾不得性命相帮他时,残酒为誓,教我们都遭横事,恶病临身,死于非命!”

有人认为吴用是个墙头草,却忽略了他跟晁盖的交情,以及宋江刺配江州时路过梁山,吴用和晁盖都是不十分挽留的,晁盖很得体地稳坐聚义厅等候吴用把宋江接上山,途中吴用对宋江表示了“理解”:“我知兄长的意了。这个容易,只不留兄长在山寨便了。晁头领多时不曾得与仁兄相会,今次也正要和兄长说几句心腹的话。略请到山寨少叙片时,便送登程。”

吴用很会说话,他一开口就堵住了宋江上山落草之路:宋江可能是以退为进,那就让你一退到底。

宋江在江州被抓,吴用指挥玉臂匠金大坚和圣手书生萧让伪造文书,犯下了“常识性错误”,如果不是他孤陋寡闻、疏忽大意,那就是有意为之了。

如果宋江不上梁山,吴用就是掌管全面工作的二把手,宋江上了梁山,不但会夺走第二把交椅,还会把常务管理权都揽过去,吴用就只能当即不管人又不管钱的参谋长了。

于公于私,于情于理,吴用都只会站在晁盖一边,入云龙公孙胜就更不用说了,他之所以选择晁盖,跟他下山的使命有关。

不知读者诸君发现没有,晁盖身上是有一股王者之气的。公孙胜根本就不在乎金银珠宝,他想要劫取生辰纲,根本就不用找合伙人。

公孙胜有个神仙师父,师门有上千个腾云驾雾的黄巾力士,别说劫取生辰纲,就是取大宋天子赵佶的人头,也如探囊取物。

公孙胜想要金银,可以去国库里取,而且赵佶还会乐呵呵地主动相送——只要公孙胜露上两手,“大宋国师”之位就非他莫属,蔡京高俅童贯也得行礼如仪,又何苦巴巴地跑到东溪村找晁盖?

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是个世外高人,他让公孙胜下山历练,绝不是为了凡俗黄白之物,而是要救世安民,晁盖绰号托塔天王,自然会成为他首选的扶持人物。

道士下山救世,并非要逆天改命,只能顺势而为,如果晁盖在宋江僭越时拍案而起,那就说明他是有逆鳞的人中之龙,公孙胜自然要鼎力相助;如果晁盖浑然不觉听之任之,那就说明他没有九五之分,即使被宋江暗算,公孙胜也不会插手。

很遗憾,在宋江咄咄逼人的时候,晁盖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王霸之气,这让公孙胜十分失望,不久后就借口回家侍奉老母而离开了。

宋江非将帅之才,晁盖身上王气不足,这让入云龙公孙胜很是失望。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晁盖真有枭雄之心、帝王之志,公孙胜怎会弃他而去?如果晁盖当场和宋江翻脸,公孙胜怎会袖手旁观?有公孙胜这个大能相助,别说宋江只有五个心腹,就是坐在左边的二十七个人一拥齐上,又能有什么鸟用?

当然,说宋江只有五个心腹、晁盖有七个兄弟,这也只是半壶老酒一家之言,当不得真。对水浒原著研究更深的读者诸君或许还有更高明的见解:在您看来,如果宋江刚上梁山就跟晁盖发生火并,哪些好汉会站在他一边?晁盖的七个兄弟,有几人会对宋江动刀子?

更多文章

  • 武松杀了人只判“刺配二千里外”,北宋的律法杀人不用偿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松为什么从孟州刺配恩州,武松刺配孟州原版,被武松打死的是谁

    一、黑暗的社会背景,武松“诉讼”无门,县官不义再先。武松在得知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因为潘金莲和西门庆这对“奸夫淫夫”鬼鬼祟祟的勾当而丢了性命,自然难以接受,便试图通过法律渠道来为哥哥申冤。但是无奈当时的社会背景实在过于阴暗污浊,西门庆在得知武松上诉之时,就在第一时间内用银两买通了的县官,所以即便武松提出

  • 为什么明朝版图面积大家争议很大?是格局视野还是羁縻政策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全盛时期版图有多大,清朝版图vs明朝版图,明朝一个府面积

    明朝是个毁誉参半的神奇王朝: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刚烈让人敬仰;奇葩帝王频出、锦衣卫横行不法的黑暗让人不忍直视;虽不缺乏忠臣良将,但是争权夺利的党争也严重削弱了明朝的实力。在明朝所有争议当中,明朝版图面积似乎成为了一个热门。“远迈汉唐”的大明王朝究竟是否属实,下面亮明我们的观点。

  • 宋江死后,此人带领梁山残部继续反宋,为何原著中对他只字不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江死后梁山起兵反宋,水浒传宋江死后谁反宋了,吴用让宋江弃宋从辽的用意是什么

    文/观心通史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封建王朝往往都是世袭制,当百姓们遇到昏庸暴政的皇帝时,往往就会容易出现“官逼民反”的情况。不少农民为了不再继续受到昏庸暴政皇帝的压迫,只能选择造反。所以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民间起义的故事。《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巨作,就是记叙了宋朝时期“官逼

  •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就是为何明朝从未被黑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将士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什么意思

    提起明朝,很多人会感觉有些另类。首先和很多的开国皇帝不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民间的轶事有点多,形象也比较亲民。但是明朝建朝数百年,在历史长河的起起伏伏中从来没有被黑过,大家可知道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标题中的两句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自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最后没落的崇祯皇帝,都可以用两个

  • 王安石VS司马光,功利主义的变法者与敬天法祖的卫道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安石与司马光谁厉害,司马光和王安石谁地位高,司马光王安石

    01,登州阿云案登州阿云案,或者说是律敕之争,是熙宁初轰动朝野的案子,也是王安石和司马光争端分歧中的一个插曲,两人的性格在本案中显现的是淋漓尽致。关于这个案子,网上传播的很多,虚构瞎编内容的也很多,猴格依据史料也简单叙述一下:治平四年(1067)夏天,山东登州女子阿云,在为母服丧期间被许配给韦阿大,

  • 合丹大王:参加西征,支持忽必烈,射死花剌子模名将帖木儿灭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蒙古为啥西征花剌子模,帖木儿,帖木儿娶了多少美女

    但这样一位对大元有影响力的皇族悍将,却因为元朝冷门而备受冷落,简单的百科事迹还被张冠李戴,对比满清朝廷诸王多铎、阿济格的火热,真是令人唏嘘啊!01,窝阔台汗的庶长子合丹大王(生卒不详),《多桑蒙古史》记为合丹斡兀立,《史集》记为也可合丹、合答黑,《世界征服者史》记为合答罕,他是元太宗窝阔台汗的第六子

  • 这人的阴阳术数造诣比刘伯温更高,无他就无元朝一百年的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伯温精通哪些术数,朱元璋假降元朝刘伯温归顺朱元璋,刘伯温做过元朝什么官

    正是因为这批人的谋划,忽必烈才能顺利入住中原,当上这片土地的皇帝。这批人领头的是刘秉忠,他是忽必烈最器重的谋士。这个人十分聪明,拥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但是,早年比较坎坷,经历了许多磨难。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的运气转好。被当时的大师虚照禅师收为弟子。他的术数造诣很高,忽必烈也因此看重他。其实

  • 朱棣在朱元璋时期造反,能够成功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前期:朱元璋前期的时候,朱棣如果造反,那朱棣就是找死。因为当时的名将徐达,常遇春等武将还在,随便抡出一个人来,朱棣也很难打得过。况且,朱元璋前期的时候,朱棣还是比较年轻的,不管怎么斗,都绝对斗不过朱元璋。朱元璋中后期这个时期指的是太子朱标一死,大批的武将一死,朱元璋也已经慢慢垂老。我觉得这个事

  •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上的包拯真的是铁面无私吗,包拯最后判洪玉娇无罪,包拯紫金锤结局

    一、在某种程度上包拯是皇帝收买人心的砝码。皇帝是一国之君,想要稳固整个国家就必须要想办法稳住民心,而能够让百姓最为信服的做法莫过于重用百姓心目中的好官,清官,无疑就是包拯包青天这样的人,才会在百姓们心中树立“明君”的形象。包拯一向求真务实,爽言爽语,不管对谁都是一副清正廉明的样子,即便是面对皇上,也

  • 他是锦衣卫罪人,直接导致锦衣卫总是沦为东厂的附属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厂西厂和锦衣卫争斗,主角掌管东厂西厂锦衣卫的小说,锦衣卫东厂谁权力大

    靖难之役后,朱棣做了皇帝,然而他的皇位在当时的观念里是不具有合法性的,他清楚,百姓们更清楚,再加上朱允炆莫名的失踪,让他一直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于是重新恢复锦衣卫制度,一来可以抓捕对自己不满的人,二来寻找朱允炆下落。造成锦衣卫总是为什么沦为东厂的附属机构的一个人就是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纪纲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