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始皇巡行咸阳时,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大丈夫当如此也,当时的始皇并不知道继承了他的帝国和理想的,不是他的后人而是这个跪在他车下的庶民刘邦,在经历了四年的楚汉战争,胜利后的刘邦并不希望成为诸侯之上的天下共主,刘邦效仿嬴政使用皇帝称号,创立了新生的大汉王朝。但此时的汉朝所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因为刘邦知道此时的六国贵族依然有着对旧制度的眷恋,依然渴望着拥有自己的封国,他也没有忘记秦王嬴政的教训,也清楚的认识到六国贵族的实力,尽管心中万般无奈,但他不得不做出让步,这是他第一次的妥协,在他的汉帝国领土上依然册封了七大诸侯国,汉帝国超过三分之二的领土在诸侯国的封地上,在各个诸侯国汉帝国更是有名无实的存在。
在楚汉相争的四年,北边的匈奴并没有闲着,一直在进犯中原的领土,在秦王嬴政时,大将蒙恬外驱蛮夷,夺回了很多失地,秦王还修建了长城直道,作为抵御匈奴的屏障,但到了汉朝此时的匈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匈奴首领冒顿单于是一位狠角色,杀死父亲,自立为王,拥有近三十万大军,刘邦为了证明自己作为大汉天子的实力,筹集三十二万大军,没有用任何开国将领,亲征匈奴,想通过此战树立自己的权威,但怎奈匈奴太过强大,加之此时汉朝极度贫困,刘邦非但没有打败匈奴,还被围困了七天七夜,自己想通过此战震慑诸侯的目的也没有达成,他不得不向现实妥协,答应了和匈奴和亲的建议,望着自己宗师的子女,未来生死未卜,刘邦心里十分伤感。
作为一个帝国的皇帝刘邦十分无奈,外患内忧都没有彻底解决,不过好在刘邦采取了路贾的建议无为而治,发展农业,经济逐渐好转起来,在刘邦的最后几年,极尽帝王之术,开始了清洗异姓王的行动,公元前195年,刘邦召见功臣元老立下白马之盟,即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为自己即将即位的儿子做出了他所能做的最后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