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星堆到底什么来头?为何商朝一灭亡就埋掉所有国宝?考古新解读

三星堆到底什么来头?为何商朝一灭亡就埋掉所有国宝?考古新解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29 更新时间:2023/12/9 21:42:27

喜欢考古盗墓题材的小伙伴对它肯定不会陌生,一些小说情节提到青铜神树有超自然力量,网友们纷纷猜测,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是否也会带来灵异现象。

那么这三星堆究竟是什么来头?

三星堆的溯源

我们谈起中国古代的历史往往会以朝代划分,从夏、商、周,这么几千年数过来。但是最早的几个朝代势力范围都局限于中原,即黄河中下游地区。

虽然在中原之外,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明,但相关的文物遗址较少,并且中原文明的光环实在太过强大,人们经忽略其他文明。古书中也常称其他地区是未开化的,还给边远地区起了歧视性称呼,例如南蛮、西戎。

四川并不属于中原,三星堆遗址的缔造者具有独特的文化脉络,是“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三星堆的发现,让人们再见西南巴蜀文明当时的荣光。

2021年,专家对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四号祭祀坑,进行了检测。根据碳十四年代检测,初步判定四号坑的年代,最有可能距今3200年到3000年之间,属于商代晚期。

碳十四是一个放射性核素,在植物或者动物生长的时候,其体内的碳十四含量稳定,但当植物或动物死亡以后,体内碳十四含量就处于一个放射性衰变减少阶段。专家利用这个样品当中剩的碳十四,再结合放射性的变化规律,就可以测出该样品的年代。

三星堆的神秘之处

由此将三星堆对应商朝,同大量商朝青铜器对比,三星堆文物的制作难度不亚于其中任一件。根据三星堆出土的其他玉器、金器以及丝绸等等,可以看出古蜀的技术水平、文明程度商朝非常相近。

拿目前保存状态最好的一号青铜神树来说,树高三点九六米,考古学家估计如果算上丢失的顶部神树,高度应该超过五米。神树的枝干,分成上中下三层,每一层树枝上都立着一只神鸟,下方则是花蕾。制作精良,艺术价值极高。

三星堆还出土了数千枚的海贝,疑似用作钱币。经过专家研究,这些海贝有可能来自印度洋。古蜀国很明显是内陆地区,如果该理论得到证实,要么是古蜀人来自印度洋沿岸,要么古蜀人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和南亚或者西亚有了交流。

三星堆文物还有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人物大眼。出土的众多人像、面具的尺寸极其夸眼部乍一看根本就不像人类,更像是外星人的形象,当年挖掘的考古工作者也说第一眼看到“渗得慌”。

其中最精彩的要属纵目面具,它的造型更加诡异。眼部是直接凸出来的,而且它的尺寸非常大,宽一百三十八,高六十六厘米。正常人的脸根本带不上,如此巨大的面具,那它是为谁制造的呢?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从、鱼凫,传说中蜀国的开国之君。古籍记载到,蚕丛,其目纵。也就是说眼睛像螃蟹似的,外凸出,这和大面具的形象一模一样。

历史足记,一切有迹可循

各类新闻将三星堆的发掘区域,都称为祭祀坑。因为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有许多是没有日常使用价值的,例如神树、人像、超大的面具,只能拿来搞活动、举办仪式。所以很显然,这些造型夸张又符合先祖的面具、人像是为了祭祀先祖。

作为人与上天沟通的工具,这些东西对于古人来说,神圣而又珍贵。可当专家进行发掘的时候,发现祭祀坑中的大量祭祀品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坏。并且根据学者们的测定,三星堆的祭器并非完全是由于长时间掩埋而破损。

它们是被古蜀人毁坏后埋掉的。前面提到的青铜神树,入土之前就已经被砍成了数段,出土后花了十年时间才修复。

千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些祭器被毁呢?

有人认为是战争,三星堆附近地区沦陷,为了祭器不落入敌手,古蜀人无奈选择销毁掩埋。有人猜测是古蜀人爆发了弑神运动,古蜀百姓向神明许愿却没能实现,将怒火发泄到了给天神的祭器上。还有学者说是政权交替,每位古蜀新上位后,都会毁掉旧王时代的祭器来立威。

一个文明的终结

我们至今无法定论古蜀人销毁祭器的真正原因,但无论哪一种原因,都肯定了古蜀的富足。古蜀国有技术,有独特审美,甚至可能有了跨国贸易。但古蜀偏偏没有文字。

考古学家在三星堆的众多文物中,只发现了少量的符号,其中规律含义也不明晰。按照文明演化的规律,按照古蜀国这样的发达程度,应该已经有成熟的文字才对。毕竟只有文字才能保存知识、延续文明,例如同时期的商朝已经出现了较成熟的甲骨文。

也许正是因为缺乏文字,关于古蜀的记载,就只有中原古籍中的只言片语。三星堆地区发生过什么,已经很难去追溯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古蜀国的确存在,《华阳国志》中明确记载了古蜀国的面貌。

古蜀国灭亡后两千多年,周代再次分封蜀国。到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军南下,杀蜀王,将其国吞并,西蜀文明就此融入中原文明。

结语

三星堆的伟大之处绝对不仅仅在于它的神秘,或者种种“黑科技”。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出现让中国有机会看到了中原文明以外的强大文明,给中华文明“起源中原,向外扩张”的观念提供了新视角,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百花齐放的。

三星堆不是外来文化,不是外星文明,数千年的沉淀成就了今日的中国,中国人应该自豪,理应自豪。

更多文章

  • 姜子牙封张奎为七杀星,那破军星和贪狼星是谁?网友:果不其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破军贪狼七杀分别是哪几颗星,破军与贪狼,姜子牙七杀星

    不过这里主要说说“杀破狼”三星,这“杀破狼”其实是紫薇的一种命格,表示着一种动荡和变化。“杀破狼”喜动不喜静,格局好者,动中得才降福,格局差者,动中逢灾破财,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不过古往今来,那些征战沙场的大将军,多半是属于这种命格。正因为如此,所以“杀破狼”三星才从众多星斗中脱颖而出,成为备

  • 夏朝之前的“虞朝”真的存在吗?“虞朝”可以被称为朝代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真实的虞朝和夏朝,虞朝之前有没有朝代,夏朝之前还有一个虞朝吗

    虞朝到底指哪个时期?虞朝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虞朝到底指哪个时期,目前尚无明确定论,有观点认为应该是指“舜帝”统治时期,即尧帝去世之后建立的“王朝”,而后世则往往将“舜帝”统治的“虞朝”与“尧帝”统治的“唐朝”合称为“唐虞”。在各种古籍,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古籍中,关于“虞朝”的记载并不少见,例如《论语·

  • 姜子牙真的公正无私?照顾几个徒弟也就罢了,就连前妻也成了神仙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姜子牙最后成神仙了吗,姜子牙真的72才下山娶妻吗,姜子牙一共有几个徒弟

    但元始天尊只是传授给了姜子牙一点最基本最浅显的法术后,便让姜子牙在麒麟崖上攻读兵书,这一度就是四十年;虽然姜子牙法术没学到什么,但已是精通兵法韬略,极有军事才干的一位人才了;元始天尊觉得差不多了,便派姜子牙下山去辅佐明君,并助阐教完成封神大劫;而姜子牙的确不愧是天命之人,在历经磨难之后,终于还是助阐

  • 诸葛亮为何不自比姜子牙和伊尹?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因为天数已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可比姜子牙吗,伊尹与姜子牙,姜子牙和伊尹谁厉害

    历史上的大才有很多,以诸葛亮的能力,完全可以自比姜子牙和伊尹啊,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俩,击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而且也是能文能武之辈;而伊尹辅佐成汤建商灭夏,都是先秦时期最杰出的人物。而诸葛亮的目标不是辅佐一个汉室后人,重现汉室江山么?当时的局势与姜子牙和伊尹面临的局势何其类似,但为何诸葛

  • 姜子牙不是仙也没成神,为何能保周朝800年国运?言出法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姜子牙为什么不能封神,姜子牙真的可以封神吗,姜子牙为啥没有封神

    姜子牙在当时只是一个普通人物而已,虽然拜入了阐教元始天尊门下,但他资质实在太普通,仅会一点皮毛仙术而已;而且在最后,姜子牙也无福成神,只能是在辅佐武王伐纣之后,享人间富贵,寿终正寝后转世投胎去了,那他凭什么说保周天下八百年国运呢?这是因为姜子牙是封神大劫中的关键人物,或者说他是核心人物,因为只有他可

  • 三公出现于商朝时期,那初代三公都是谁?姜子牙是其中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朝三公姜子牙,商朝的姜子牙法术真实吗,商朝三公指的是哪三公

    根据《尚书·周官》中所说:“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可以得知,三公的官职是起源于周朝时期,那初代三公又是谁呢?根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则何以三?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可见,初代三公里

  • 周朝商人去哪里了?周公一招成功融合,后世还出了个千古圣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朝周公简介,周朝周公的真正结局,周朝的铁腕者周公

    周武王率领战车300辆,勇士3000人,披甲战士45000人,东伐灭商。当时商朝人口众多,西周建立以后,这里商人去了哪里?商朝立国550年,人口大约500-700万,此外还有一些方国听从商朝调遣。而西周刚建立时期,周人的数量也只有500-600万人之间,周趁商朝主力东征取得胜利,带有一定侥幸。周朝建

  • 妲己最喜夜间吃甜食,食后口中香甜无比,纣王喜爱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妲己水池迷惑纣王,妲己纣王吻戏完整,纣王和妲己吻戏王丽坤

    甚至在影视剧中,人们将妲己安排成一只狐狸精,接受女娲娘娘的命令,来祸害商朝。那么为何所有人都看得出妲己的坏,唯独商纣王痴痴爱着妲己。妲己要比干的心,商纣王便命比干将自己的心挖出来。妲己究竟有何魅力?其实在妲己身上,并不像我们所设想的那样有什么神奇的魔力,甚至有些行为是我们现在都无法接受的,可就是这种

  • 封二王三恪昭示正统,周朝首创历代延续,明清却不敢采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朝三王三恪,什么叫二王三恪,民国时期有二王三恪吗

    二王三恪,又称二宾三恪、二代三恪、三恪二王。古代政治礼制,新兴王朝封前代王室后裔爵位,给予王侯名号,赠予封邑,祭祀宗庙,以显示本朝继承前面朝代,具有正统地位。二王通常指紧邻的两个王朝,三恪指更久远的王朝。尧舜禹时期,虞舜以尧的儿子丹朱为宾,称为虞宾;夏禹封丹朱于唐,封舜子商均于虞。皆不用臣礼,而用宾

  •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明知分封制的缺点,为何没有彻底废除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邦最懂分封制的奥秘,刘邦分封制,刘邦分封制为什么行不通

    原因一:中央集权制并不成熟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开始全面推行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统治,这是继商朝奴隶贵族制、周朝分封制之后,再度出现的一种新型统治体制。由于是新建立的一种统治模式,因而它此时还不算很成熟,而秦国短短十余年的国祚,也几乎就是个反面教材。而反观分封制,虽说周朝最终也灭亡了,项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