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人口为何从7千万迅速增到4亿,这种爆炸式增长是什么原因?

清朝人口为何从7千万迅速增到4亿,这种爆炸式增长是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80 更新时间:2024/1/26 22:52:26

其实,这主要得益于康雍乾时期采取了一些非常积极的措施,让百姓减轻了负担,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01,明末清初人口锐减的原因。

崇祯年间,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发起了推翻清朝的运动,明朝陷入了无休止的内战当中。

农民起义的初衷是好的,但过程却充满了血腥,起义军一方面严厉打击清军,实施无差别杀戮;另一方面,无辜百姓也被殃及,造成了严重的人口减少。

就拿四川来说吧,这里是明末大混战的主战场之一,张献忠进入四川之后,实施了历史上著名的屠蜀运动,七百多万人口只剩下五十万左右,死亡的六百多万人要么被血腥屠杀,要么死于瘟疫和饥饿,只有少数人逃到了外省。

除了农民战争之外,清军入关之后与南明小朝廷的战争,汉人抵御剃发令,以及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乱,都造成了严重的人口损失。

到三藩之乱平定之后,清朝的人口只剩下七千万左右,不过康熙帝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人口开始逐渐恢复。

02,康熙帝做了什么事来增加人口?

康熙年间,康熙帝任命张德担任四川巡抚,张德来到四川之后,发现曾经的天府之国,现如今却断壁残桓、人烟稀少。

张德为此感到十分担忧,于是给朝廷上了个奏折,提出了从人口大省向四川移民的策略,康熙帝看到奏折后,同意了张德的请求,于康熙三十三年下达了《招民填川诏》,提出从湖广地区向四川移民的策略。

事实上,康熙帝早就知道,四川只是全国人口锐减的一个缩影,为了快速恢复人口,增加劳动力,从而增强国力,康熙帝从即位之初,就开始采取了一些措施,具体说来有以下几项:

第一,停止圈地,开垦荒地。

清朝初期,满清贵族圈地严重,大量肥沃的土地变成了贵族的私有土地,这就造成百姓手里的土地严重减少,非常不利于人口发展。

就拿鳌拜来说吧,他就是个圈地狂魔,为此还与其他大臣产生了激烈矛盾,进而引发了杀戮。

康熙帝智擒鳌拜之后,顺势下达了停止圈地的命令,同时将大量土地还给百姓,并积极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增加耕种土地面积,并许诺新开垦的土地,十年内免赋税。

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给还民间。

基于这一政策,民间开始了大规模开垦荒地运动,百姓有了更多田地,就能生产出更多粮食了,而有了粮食,人口就自然开始增加了。

第二,轻徭薄赋,赦免钱粮。

明朝末年,为了应对无休止的战争,朝廷颁布了各种苛捐杂税,给百姓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但清朝建立之后,尤其在康熙帝在平三藩、收台湾之后,国家就没有大的战事了,因此康熙帝实施了轻徭薄赋策略,也就是减少赋税和徭役,减轻百姓负担。

尽管如此,康熙帝依然觉得百姓过得不太好,为此他前后赦免钱粮三十二次,主要集中在云贵川以及其他相对贫穷的省份。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甚至在全国范围内赦免钱粮,“凡遇蠲免之年,免业主七分佃,户三分”。

据不完全统计,在康熙帝在位的六十一年间,清朝各级官府总计赦免钱粮达五百余次,总计赦免了一亿五千万两白银,这是相当大一笔数字,要知道康熙时期一年的总财政收入,最高也只有三千多万两白银而已。

由于康熙采取了许多与民生息的策略,百姓的负担减轻了,人口自然就开始增长了。

第三,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清朝之前的历朝历代,都将人丁税作为最重要的税收之一,所谓人丁税,其实就是人头税,是按人口数量收税的一种税目,也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

人丁税有一个很合理的地方,即不管土地多少,百姓都要按人头缴税,这就造成地主土地多,缴纳的税收却跟普通百姓一样多;而百姓的土地少,有时候缴纳完人丁税之后,剩下的粮食还不足满足日常需求。

由于人丁税的存在,百姓不敢生太多孩子,毕竟土地是有限的,如果生的孩子过多,就要缴纳更多的人丁税,这样粮食就更不够吃了。

由于人丁税的负面影响,历史上长期存在“溺婴”现象,百姓只保留一定数量的孩子,再生下孩子就养不活了,与其拖累家庭,不如放到水里淹死。

尤其在清朝初期,溺婴现象十分严重,为了解决人丁税的负面影响,康熙帝下令百姓多生的人口不再征收赋税了,这是雍正时期摊丁入亩的雏形,而什么是摊丁入亩,我后面会说到。

这一政策是在康熙晚期实施的,因此作用还不够明显,但给了雍正帝很好的发,因此康熙帝也是有很大功劳的。

第四,鼓励甘薯、玉米和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

万历年间,福建人陈振龙冒险从菲律宾引进甘薯,甘薯产量高,抗旱性强,非常容易种植,很快就在浙江、山东、台湾等地流传开来。

康熙时期,康熙帝见甘薯、玉米和马铃薯等农作物都很高产,且营养价值高,可以解决水稻等粮食生产不足的问题,于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随着这些高产农作物的普及,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饥饿问题,而且百姓口粮的选择更丰富了,这样百姓的生育愿望就更强了,人口自然就增长了。

第五,治理水患、疏通漕运。

康熙帝即位之初,曾将“三藩、河务、漕运”作为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其中河务、漕运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

清朝初期,黄河泛滥成灾,经常决堤造成严重损失,为此他花费了十数年时间,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黄河水患问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并且,康熙帝在治水的同时,采取一些办法进行引流,从而形成了很多漕运通道,比如永定河和安定河,等等。

治理水患和疏通漕运,对粮食生产和粮食运输,以及贸易的进行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也是造成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上是康熙帝采取的一些增加人口的措施,不过康熙帝在位期间国事繁杂,很多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因此人口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并不是特别明显,而雍正帝继位之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继续为人口增长打基础。

03,雍正帝做了什么事来增加人口?

康熙帝虽然发布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丁税的不合理性,因为地主和农民缴税还是一样多,这样很不公平,也不利于国家税收增长。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雍正帝决定彻底取消人丁税,实施摊丁入亩政策,即将税收与土地的多少挂钩,而不是人口的数量。

那么,什么是摊丁入亩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地主有十亩地,就必须缴纳十亩地的税;一个农民只有一亩地,就只需要缴纳一亩地的税。

不再根据家庭人口多少来决定缴纳的赋税,而是根据一个家庭田地的多少,这是摊丁入亩的精髓所在。

摊丁入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不仅如此,雍正帝还规定三十亩以下土地拥有者,缴纳更低的赋税;六十亩以上土地拥有者,则缴纳的赋税更多,这是为了将赋税从低收入者向高收入者转移。

这么做的好处也很明显,穷苦农民的负担极大减少,这部分受益人群达到总人口的八成左右,而大地主阶级的负担则开始加重,缴纳的赋税远大于穷人。

可以说,摊丁入亩是封建王朝历史上最伟大的税收改革之一,农民自此之后负担大大减轻了,生育的意愿就更加强烈了,这也是清朝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当然了,国家有了好的政策,据必须维护下去,这个时候吏治问题很重要了,保证农民不被官员盘剥,农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人口才会增长。

事实上,自康熙晚期开始,清朝官场腐败问题就日益严重了,他们肆意盘剥百姓,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层出不穷。

雍正帝继位之后,深感吏治问题不解决,民生问题就无从谈起,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再比如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等等。

这其中,必须重点讲一下的是养廉银制度,即我们现在所谓的高薪养廉,给官员更高的待遇,让他们不再滋生腐败。

养廉银是从火耗(碎银加火铸成银锭时的折耗,亦称耗羡)中来的,最开始火耗都被官员们私吞了,雍正帝采取火耗归公策略,将火耗一分为三,一部分用于填补亏空,一部分用于官员的生活补助,一部分用于地方政府公用。

清朝时期,官员的工资很低,但养廉银却很多,是工资的十倍到一百倍,比如总督一年的养廉银高达一万到两万两,一个县令一年也有几百两。

养廉银制度的诞生,既有助于税收,又有助于廉政,对国家和百姓来说都是件大好事。

当然了,为了防止官员太贪,一方面拿着养廉银,另一方面又盘剥百姓,雍正帝制定了更为严厉的措施,即对腐败官员实施严厉惩罚。

雍正帝用最残酷的刑罚当众杀掉腐败官员,对其他官员形成震慑,同时规定腐败官员的家产要被抄没,家人也会被流放,不存在腐败官员死掉了,钱还可以留给子孙的情况。

总之,在雍正帝的努力下,官场确实清白了许多,甚至有人说雍正朝五官不清。

由于官场风气很好,这就给百姓们创造了一个好的生存环境,百姓生育的意愿自然就强烈了,人口自然就增加了。

一个数据可以说明雍正帝的成果,他去世的时候,国库中存银高达七千万两,而且天下百姓生活安康,大有盛世太平的景象。

乾隆帝继位之后,继承了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各项政策,人口终于迎来了大爆发,但乾隆帝本人也不是啥贡献没有。

04,乾隆帝做了什么事来增加人口?

乾隆帝继位的时候,国库充盈,国力强盛,战争也少了很多,这正是人口发展的大好时期。

乾隆帝需要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多,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嘛,康熙和雍正时期的政策开始逐渐发挥作用,人口迎来了大爆发。

乾隆六年的时候,清朝人口超过了一亿四千万;乾隆五十八年的时候,清朝人口达到了三亿;到了道光末期,清朝人口又上升到了四亿。

乾隆帝一方面继续推行康熙帝、乾隆帝时期的各项国策,另一方面继续开垦荒地,雍正时期全国可耕地面积有683万余顷,乾隆三十一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变成741万余顷了。

尤其是,乾隆帝加大对新疆、甘肃等偏远地区的扶持力度,在当地开垦荒地,实施钱粮赦免政策,并采取金融措施鼓励当地商业发展,为当地人口增长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除此之外,乾隆帝对外发动战争巩固清朝对新疆等地的统治,对内兴修水利,鼓励农业和商业的发展,继续大力推广高产、抗寒、抗旱农作物, 为百姓创造了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引发了人口的增长。

05,清朝人口谈不谈得上大爆发?

明朝初期,人口大约六千万左右,到万历时期达到鼎盛,大约一亿五千万人;清朝初期(康熙时期),人口大约七千万左右,到道光时期达到鼎盛,大约四亿人。

从人口增长比例来说,明朝人口增加了2.5倍,清朝人口增加了5.7倍,是明朝的两倍以上,完全称得上是大爆发。

当然了,由于统计方式不同,再加上隐匿人口,所以有人认为,清朝初期(康熙时期)人口实际上不止七千万,大约有一亿两千万人。

如果按照这个数据来计算,那清朝的人口增长率应该是3.3倍,只比明朝高一点点,谈不上爆发式增长。

事实上,持这个观点的人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口从六千万增长到一亿五千万,与人口从一亿二千万增长到四亿,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能够承载的人口,其实是有上限的,尤其古代生产资源有限,生产力普遍落后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就更加困难了。

清朝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采取了很多措施,增加了国家可承载人口的上限,也就是说生产所得可以养活更多人了。

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康雍乾三位皇帝所做很多事情,是明朝之前所有朝代都几乎无法完成的,比如说摊丁入亩,永久取消人丁税,这种触动贵族利益的改革,失败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就拿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改革来说,无不以失败而告终。

那清朝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呢?还在于清朝是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中央集权程度(也就是皇权)是历朝历代之最,这才有能力发起颠覆性改革。

因此,我们对比人口增长,不能只看增长率,而是要考虑国家可承载人口的上限,清朝突破了这个上限,达到了封建王朝历史人口的最大值,这就称得上爆发式增长,我们不能因为清朝不是汉人作为统治者,而对其感到不屑,做得好就值得肯定。

试想,如果不是因为清朝人口爆发式增长,清末民初我们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拿什么来取得胜利呢,难道仅仅靠国土宽广带来的战略纵深吗?

一代代先辈为了抵御外敌入侵而倒下,仅在抗日战争中就死伤军民三千五百余万,这个损失没有让我们的民族倒下,我们不但战胜了所有来犯之敌,而且快速恢复过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人口的体量足够大。

以此,清朝人口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称得上是爆发式增长,只不过清朝中后期也遇到了人口发展的瓶颈,这当然是另一个话题了。

更多文章

  • 康熙说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而不是说鳌拜是第一罪人,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说索额图是第一罪人,鳌拜怕索额图吗,鳌拜与索额图的关系

    顺治皇帝去世时,留下了四大辅政大臣,而鳌拜是其中之一,按照当时的排序,鳌拜在这四人中,仅排在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以及遏必隆。但鳌拜仗着战功卓著,且对清太宗皇太极有救命之恩,另外对顺治皇帝有翊护之功(即拥戴辅弼的功劳),所以日见张狂,最终走向了擅权干政,威福自专的道路。比如,康熙曾任命一

  • 多尔衮去世后被追尊为帝,但因其与清世祖及满洲贵族的矛盾而取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多尔衮死后,历史上多尔衮哪年去世,多尔衮的死亡对历史影响

    这个皇帝,就是谥号为“清成宗”的多尔衮,并且,多尔衮这个谥号,还是顺治皇帝亲自追封的。不过,在顺治追封多尔衮为“清成宗”的仅仅两个月后,他便追夺了多尔衮身上的一切封典,紧接着他又下令,对多尔衮“毁墓掘尸”,即陵寝夷为平地,尸体则“挫骨扬灰”。是什么仇什么怨,让顺治在刚追封多尔衮不久,就态度大变,继而

  • 乾隆与康熙一样在位长达60年且子嗣众多, 为何没有出现九龙夺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熙死后过了几年乾隆当皇帝,康熙和乾隆谁在位最久,康熙和乾隆的历史

    既然没有明确的太子,那么就没有明争的基础,当然皇子们依然还是会“斗”,但跟康熙九子夺嫡肯定是大有不同。所以乾隆在位时期,他的儿子们没有因为“夺嫡”而大战,就是这个秘密立储制度带来的好处。要说在位时间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这对爷孙乃是古代皇帝历史上的两个“标杆”。康熙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乾隆二十五岁

  • 为什么有些人吹捧清朝无昏君?既然没昏君又是怎么一步步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为啥清朝没有昏君,清朝无昏君时间表,清朝为什么没有一位昏君

    首先大家要搞清楚,什么是昏君?什么是明君?皇帝不是普通人,不是说你不吃喝玩乐,不玩女人,天天开会讨论国家大事,你就是明君了。作为明君,唯一的要求就是让国家使用正确的国策,监督这些国策能够顺利执行,发现国策有问题或者部分缺陷国君要立即修改。再说通俗点,将国家治理好了,你就是一天玩一个女人,男盗女娼,你

  • 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国国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英国历代国王一览表,英国皇帝对鸦片战争的态度及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国王

    前一个故事是真的,而后一个故事并没有任何根据。而这两个故事也说了,当时英国在位的君王就是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也就是那个被称作“欧洲老祖母”的英国女王,她开启了英国近代最鼎盛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女王已经是和现在的英国国王类似的地位了,是英国的政治吉祥物,并没有左右英国政府决定的能力。维多利亚女

  •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傍晚时嘴里便含上了夜明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死后嘴里的夜明珠去哪了,慈禧早上处理光绪后事下午穿寿衣,慈禧早上还在处理光绪后事

    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地位十分底下,她们不能拥有和男人同等的权利。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总会有一些特别的女子出现,她们有不逊色于男子的魄力,并借此走向权利的巅峰。这些女子们,前有吕雉成为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后有武则天成为第一个正统的女皇帝,甚至在封建王朝的末期也有慈禧出现掌握清朝大权。虽说慈禧太后是清

  • 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能不能与秦始皇相比?看看康熙做的几件事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母亲为什么14岁就生下康熙,秦始皇和康熙哪个是千古一帝,康熙是一位勤奋的皇帝吗

    康熙对内的一些贡献:收拾鳌拜相信这是我们很多的朋友在相关的影视剧中都看到过的一个情节了吧,当时的康熙还是一个少年,而鳌拜则是先皇为康熙留下来的四个辅佐大臣之中的最为重要的一个,而这个鳌拜自恃功高,平时根本就不把这个少年皇上放在眼里,最终康熙利用计策骗得鳌拜入宫来,将其捉住问罪,当时的康熙只有十几岁,

  • 索额图身为皇亲国戚,帮康熙捉拿鳌拜权倾朝野,为何会被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康熙年间的权臣索额图,就是一个典型。他隶属于满洲正黄旗,父亲是清初重臣索尼。顺治皇帝当年驾崩的时候,选出了四个辅政大臣,让他们辅佐小皇帝管理朝政。索尼因为资历老,而且对顺治皇帝忠心耿耿,所以在辅政大臣中位居第一。后来,孝庄太后为了拉拢索尼,让他遏制鳌拜的嚣张气焰,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带进皇宫,并

  • 顺治临终前,让太监吴良辅出家为僧,结果顺治死后他惨遭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良辅挨打,康熙王朝吴良辅被打死,吴良辅小太监喊爹

    公元1653年,朝廷设立乾清宫执事、司礼监、御用监等。公元1658年,吴良辅因勾结朝廷官员遭人弹劾。在这期间,大学士陈之遴、都督同知王之纲等人也被牵连在内。按照朝廷的规定,吴良辅这些罪人,应该被判处死刑。可顺治皇帝却没有答应下来,他觉得牵连过多,没有对这些人痛下杀手。最终,陈之遴和王之纲等人被革职流

  • 和珅升迁最快,担任职位也最多,可有两个部门乾隆不让他染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宣布退位和珅吓得满头大汗,和珅哪一年被提拔,乾隆纪晓岚谈和珅

    纵观清王朝的历史,要说有哪位官员升迁最快,担任的官职最多,那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和珅便是其中一位,别看和珅没有什么太高的学识,可他凭借着自己溜须拍马,左右逢源的能力,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也正因为如此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和提拔,所以能有后来那样位高权重的身份和地位也是情理之中。不过别看他们乾隆爷很看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