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说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而不是说鳌拜是第一罪人,这是为何?

康熙说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而不是说鳌拜是第一罪人,这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717 更新时间:2024/1/13 10:02:57

顺治皇帝去世时,留下了四大辅政大臣,而鳌拜是其中之一,按照当时的排序,鳌拜在这四人中,仅排在第四位。

前三位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以及遏必隆。

但鳌拜仗着战功卓著,且对清太宗皇太极有救命之恩,另外对顺治皇帝有翊护之功(即拥戴辅弼的功劳),所以日见张狂,最终走向了擅权干政,威福自专的道路。

比如,康熙曾任命一名官员补户部之缺,结果鳌拜却安排亲信上任,并且还是在明知道康熙已经安排好人的情况下。

更过分的是,鳌拜丝毫不给康熙面子,并堂而皇之与康熙相持,最终,康熙无奈,只能将自己安排的人和鳌拜安排的人同时任命。

还有,鳌拜亲信去世,群臣请示康熙是否赐谥号,康熙拒绝,而鳌拜则无视康熙,直接给自己这个亲信安排了一个谥号。

另外,阻碍首辅索尼的孙女成为皇后,矫诏擅杀次辅苏克萨哈一家,以及在朝堂上遍插党羽,这些都是鳌拜曾经干的事情。

史载,当时清廷可谓是“文武百官,尽出鳌拜门下”。

当然,张狂如此的鳌拜,最终还是被康熙智擒,康熙八年五月,康熙皇帝设计擒下鳌拜,并定罪三十款,至此,鳌拜风光不再。

按理说,以鳌拜所犯之罪,掉脑袋都是轻的,但康熙最终从宽处理,仅对其“革职、籍没、拘禁”。

即免去官职爵位,抄没家产和处以拘禁。

不仅如此,在康熙晚年之际,还主动对鳌拜进行平反,不仅屡屡提及鳌拜的功劳,还追赐其为一等男爵,另外还让鳌拜的孙子达福袭了鳌拜的爵位。

相比之下,当初帮助康熙铲除鳌拜的索额图,却没有这种福气,他的结局要比鳌拜惨上数倍。

先是在康熙四十二年五月,索额图被康熙下令拘禁于宗人府,之后到了当年九月,康熙又下令将其赐死。

而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恨,康熙更是命令前去传旨的皇三子胤祉,将九条铁链绑在索额图身上。

最终,在九条沉重的铁链压迫之下,老迈的索额图动弹不得,数日之后,便活活饿毙于监所之内。

这还不算完,索额图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也被康熙下令处死,另外他的同党族人,或是流放或是被杀,总之结局凄惨。

更要命的是,在索额图饿毙数年后,康熙皇帝对他的功绩,给予了全面否定,同时,更是将“本朝第一罪人”帽子,送给了已死去数年的索额图。

同样是处置权臣,但康熙对于索额图的惩罚,无疑远甚于鳌拜。

康熙为何会如此区别对待呢?索额图又做了什么,导致康熙在他死后仍不解恨,又把“大清第一罪人”的帽子,扣在索额图头上呢?

这一切,都和一个人有关,而这个人,就是曾经最令康熙看重的皇太子胤礽

曾经在康熙眼里,索额图是一个堪称大清柱石般的股肱之臣。

前文讲过,顺治临终之际,留下了四大辅政大臣,但鳌拜不甘居于末位,因此开始大肆专权擅政。

尤其是首辅索尼病逝后,鳌拜更是设计逼死次辅苏克萨哈,又采用威逼利诱等手段,将三辅遏必隆也拉入自己阵营之中。

随后,鳌拜广植党羽,以至于满朝文武,均出自鳌拜门下。

对于这种情况,年轻的康熙自然不肯坐以待毙,他想除掉鳌拜,但想归想,真要执行起来谈何容易?

这个时候,索额图帮了康熙一个大忙。

索额图为首辅索尼之子,当时的他,正担任吏部右侍郎职务,为了帮助康熙除掉鳌拜,他主动辞去该官职,转而去康熙身边当了一个一等侍卫。

之后,他以练习摔跤为由,暗中召集了一批布库少年,待到时机成熟后,将鳌拜召进宫中,一举将其擒拿。

至此,鳌拜被下狱,而康熙也在索额图的全力协助下,得以真正主持朝政。

而这仅仅是索额图的功劳之一,在康熙亲政之后,在削藩一事上,索额图也是出力甚多,另外,他还代表清廷,签订了中俄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还有,跟随康熙从征叛乱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等。

这些,均是索额图的诸多功绩,而靠着这些功绩,他不仅被康熙视为股肱之臣,更是被康熙盛赞为“勤敏练达”。

而他的官位,也一度做到了议政大臣,一等公。

不过,站得越高,就跌得越痛,在他六十几岁已然是退休之际,却被康熙锁拿回京,最终活活饿死在了宗人府之中。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与康熙曾经最看重的太子胤礽有很大关系。

胤礽是康熙皇帝的嫡次子,但由于康熙的嫡长子承祜幼殇,因此,胤扔实际上是康熙皇帝的嫡长子。

而正是因为这个嫡长子身份,加上康熙对于嫡长子继承制的推崇,因此,在胤礽刚满周岁时,便被立为的皇太子。

原本在最开始,康熙皇帝对于太子胤礽的感情和期望,可谓是比天高比海还要深。

比如,专门设立为皇太子服务的詹事府衙门,同时授予胤扔外祖父一家诸多官职,另外,更是在胤礽患上天花之际,不分昼夜守护在他身边。

总之,康熙在早期,是对胤礽寄予了殷殷期望以及深沉的父爱。

那么这和索额图又有什么关系呢?简直太有关系了,因为按照辈分来讲,索额图是胤礽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叔父,而这么算下来的话,那他就是胤礽的叔姥爷。

所以,在康熙宠爱胤礽的同时,索额图自然也颇受恩惠,自然而然的,他也成为了太子集团的谋主。

毕竟今天的太子,就是明天的皇上,况且太子还是自己的外孙,因此索额图必然是坚定地站在胤礽一方,并为其出谋划策了。

当然,对于这一切,康熙也十分清楚,但他并没有进行阻止,一来是出于他对胤礽的宠爱,二来也是出于对他的信任,反正早晚江山都要传给他,有几个心腹臣子,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康熙一向自视甚高,强大的自信心,让他认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但随着胤礽的年龄愈加增长,他的行为却越来越骄纵,这就让康熙对他开始有所不满,期间,康熙也曾多胤礽进行训斥,并处死了一批服侍在太子身边的人,希望通过这些举动,能让太子有所警示。

并且,在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大封诸皇子,将皇长子胤禔、皇三子胤祉晋封为郡王,又将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等人封为多罗贝勒。

康熙此举,其实目的就是考验太子胤扔,让他能有危机感,以便对自己骄纵的行为有所收敛。

但让康熙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晋封让其他皇子看到了机会,同时也加剧了其他皇子与太子集团的矛盾,而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便因此而上演。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胤礽不仅没有幡然醒悟,反而因为父亲康熙对其他皇子的晋封,产生了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情绪,而其行为也越发骄纵不法起来。

实际上,太子胤礽在成年后行为骄纵,多行不法之事,主要的责任在于康熙,是他在早期对胤礽的过度宠爱,从而忽视了对胤礽的道德教育,才最终让胤礽形成了无法无天的性格。

但康熙怎么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呢?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胤礽的叔姥爷索额图造成的,没办法,谁叫索额图是太子集团的谋主呢?

并且,康熙还认为,索额图曾在暗中帮助胤礽“潜谋大事”,意思就是阴谋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从而意图废掉康熙,另立胤礽为新君。

而证据则是在胤礽被立为太子之初,索额图曾“倡议”,把太子的服舆仪仗,全部用和天子近似的规制。

所以,在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带着对胤礽恨铁不成钢的怒意,同时带着对索额图暗中“潜谋大事”的恼怒,迁罪与索额图,将已经退休的他锁拿回京,随即不久后将其赐死。

原本,康熙意味,通过索额图的死,能让胤礽认清事实幡然醒悟,但在不久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康熙不仅坚定了废黜胤礽太子之位的决心,也让康熙对索额图的恨意更添了几分。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巡幸塞外,途中,历来与胤礽不和的皇长子胤禔,向康熙皇帝密报了不少关于胤礽的不法之事。

比如说胤礽暴戾不仁,肆意殴打王公大臣,截留蒙古贡品,纵容属下勒索等等。

胤禔的这些密报,有一些确实是胤礽所为不假,但有一些实则是虚构而来,但本就对胤礽颇为不满的康熙,并未多做分辨,而是对胤礽的不满程度更多了一些。

当时康熙就说,胤礽这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随后,又发生了另一件事,当时随行康熙巡幸的皇十八子胤祄在途中突患重病,为此康熙十分焦急,但身为兄长的太子胤扔,却对此不管不问,甚至连探望都没有。

这就更让康熙感到火大,他认为胤礽这是毫无仁爱之心,更没有一点做兄长的样子,因此将胤礽召来,狠狠地训斥了一番。

结果,胤礽不仅不承认错误,反而出言顶撞康熙,这还不算完,两人争吵完毕后,康熙程返京,而在某日夜里,胤礽居然偷偷靠近他的帐篷,“裂缝向被窃视”。

这个举动,让康熙顿感惊惧,在他看来,胤礽这分明就是不满叔姥爷索额图被处死,而向自己复仇来了。

“从前索额图助伊(指胤礽)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鸠,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清圣祖实录》

这样一来,康熙如何不对胤礽既失望又恼怒?而对于胤礽的叔姥爷索额图,自然也就又恨上了几分。

毕竟康熙始终认为,索额图是太子集团的“谋主”,曾帮助胤礽“潜谋大事”,再加上胤礽“裂缝向被窃视”也让康熙认为这是他为了给索额图复仇。

最终,胤礽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次被废,此时距离索额图被处死已经过去了五年。

但不久后,随着皇子之间因为夺嫡而导致的矛盾激化,让康熙也是焦头烂额,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再一次将胤礽复立为太子。

原本康熙以为,通过废而复立,既能让胤礽有所悔改,又能让其他皇子不再对太子之位有觊觎之心,这样就能让朝堂的局面稳定下来。

但事与愿违,虽说复立了胤礽,但实际上的矛盾并未解决,并且其他皇子们对于胤礽也再无敬重之心,而胤礽鉴于这种情况,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干脆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他暗中联合步军统领托合齐,以及内务府总管凌普等人,计划逼迫康熙提前退位,结果消息泄露,被康熙提前得知。

这次,康熙与胤礽这对父子之间的矛盾,终于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而康熙也再无忍耐之心,第二次废除了胤礽的太子名位。

至此,胤礽的政治生涯算是彻底走到了尽头,能走到这一步,自然与胤礽的狂妄不法等行为有关,但这个结果对于康熙来说,是一个巨大且难以愈合的伤痛。

想当初,他对胤礽这个儿子寄予了无比深切的厚望,为了教育好胤礽,他在册封胤礽为皇太子的当天,就下诏设置服务于太子的詹事府,同时安排了不少重臣调任其中,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和培养胤礽成为一个明君。

除了安排有重臣名士教导,康熙还经常亲自上阵教育胤礽,儒家典籍、国学满文,康熙曾不厌其烦的一句一句读给儿子听。

当时在太子东宫担任师傅的汤斌就称在一封家书中说,自古以来,君王教太子之勤者,未有如今日者。

并且,康熙也经常对身边人表达出自己对胤礽的殷殷期望,据“康熙起居注”中的记载,某次他和大臣陈廷敬聊天时说到太子胤扔(当时陈廷敬担任詹事府主事),动情之处两眼泪花,满怀深情的对陈廷敬说了这么一句话。

“毋使皇太子为不孝之子,朕为不慈之父,即朕之大幸矣。”---《康熙起居注》

总之,胤礽身上承载着来自康熙深沉的父爱和期望,但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胤礽让他愈加不满的所作所为,以及最终二度被废,彻底伤透了康熙的心。

他极度失望,也极度悲伤,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几十年,并寄予厚望的太子,最终却走到了这一步。

严格来讲,胤礽走到这一步,康熙要负有很大责任,他无底线的溺爱,正是胤礽愈发骄纵的原因,但正如前文所说,康熙怎么会愿意承认,造成这一切是他的错呢?

所以,胤礽的叔姥爷,那个在康熙心中是太子集团的“谋主”,并曾经帮助胤礽“潜谋大事的”索额图,就成了胤礽从“优秀继承人”到不仁不孝之子的罪魁祸首。

说得简单点,就是康熙把培养胤礽失败的罪责,全部推到了索额图的身上,他认为胤礽走到如今这一步,都是索额图把他带坏了。

所以,康熙对索额图的恨意越来越深,每一次回想到自己曾经疼爱的胤礽如今成了这样子,康熙的恨意就增加几分。

因此,在索额图被处死十年后,康熙对他的恨意也达到了顶峰,为了泄愤,康熙在朝堂上当着众多大臣的面,对索额图的几乎所有功绩全盘否定。

并且,康熙在最终给了索额图一个“本朝第一罪人”的盖棺论定。

坦白来说,康熙在索额图已经死了十年后这样评价他,颇有“秋后算账”的味道,但不管怎么样,曾经为大清朝做出不少贡献的索额图,就这样被康熙顶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那么,康熙为何会在多年后,评价索额图为“大清第一罪人”,而不是说鳌拜是第一罪人呢?其实,这与有没有触及康熙的底线有关。

鳌拜虽说擅权专政,但他的终极目标,只是想继续保持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以及保住自己的党羽和门人,并没有威胁到皇权。

至少鳌拜没有表现出有夺取皇权,另立皇帝的意思,因此,归根结底,他就是想做一个权臣。

但索额图则不然,他特殊的身份(胤礽的叔姥爷),让他不得不,也必须站在太子一方,并且,也成了太子集团的核心成员。

当然,他这么做出了身份原因之外,也有为了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让家族长保富贵的原因,但不管因为什么,他的做法,却触犯到了康熙的底线。

康熙一生,都在不断集中和强化皇权,加强皇权的至高无上地位,是他做了一生的工作,但索额图却因为身份和家族利益,与康熙站到了对立面。

虽说那些“潜谋大事”以及所谓的“谋主”,并不完全真的如此,但问题是,康熙却始终认为索额图在很早的时候,就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有废掉康熙,立胤礽为新君的计划。

所以,这样以来,无疑是严重并直接侵害到了康熙的切身利益,甚至还威胁到了他的统治。

因此,这样“居心叵测”的索额图,简直是罪大恶极,而和鳌拜比起来,索额图所犯之罪更为可恶,所以,“大清第一罪人”的帽子,就必须是非索额图莫属了。

只不过,康熙自始至终都没有对自己进行过反省,正所谓“惯子如杀子”,胤礽最终被废,他的责任更大,但他却把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全盘扣在了索额图身上。

所以从这一点来讲,索额图这个“大清第一罪人”的帽子,被扣得委实是有点冤。

更多文章

  • 多尔衮去世后被追尊为帝,但因其与清世祖及满洲贵族的矛盾而取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多尔衮死后,历史上多尔衮哪年去世,多尔衮的死亡对历史影响

    这个皇帝,就是谥号为“清成宗”的多尔衮,并且,多尔衮这个谥号,还是顺治皇帝亲自追封的。不过,在顺治追封多尔衮为“清成宗”的仅仅两个月后,他便追夺了多尔衮身上的一切封典,紧接着他又下令,对多尔衮“毁墓掘尸”,即陵寝夷为平地,尸体则“挫骨扬灰”。是什么仇什么怨,让顺治在刚追封多尔衮不久,就态度大变,继而

  • 乾隆与康熙一样在位长达60年且子嗣众多, 为何没有出现九龙夺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熙死后过了几年乾隆当皇帝,康熙和乾隆谁在位最久,康熙和乾隆的历史

    既然没有明确的太子,那么就没有明争的基础,当然皇子们依然还是会“斗”,但跟康熙九子夺嫡肯定是大有不同。所以乾隆在位时期,他的儿子们没有因为“夺嫡”而大战,就是这个秘密立储制度带来的好处。要说在位时间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这对爷孙乃是古代皇帝历史上的两个“标杆”。康熙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乾隆二十五岁

  • 为什么有些人吹捧清朝无昏君?既然没昏君又是怎么一步步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为啥清朝没有昏君,清朝无昏君时间表,清朝为什么没有一位昏君

    首先大家要搞清楚,什么是昏君?什么是明君?皇帝不是普通人,不是说你不吃喝玩乐,不玩女人,天天开会讨论国家大事,你就是明君了。作为明君,唯一的要求就是让国家使用正确的国策,监督这些国策能够顺利执行,发现国策有问题或者部分缺陷国君要立即修改。再说通俗点,将国家治理好了,你就是一天玩一个女人,男盗女娼,你

  • 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国国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英国历代国王一览表,英国皇帝对鸦片战争的态度及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国王

    前一个故事是真的,而后一个故事并没有任何根据。而这两个故事也说了,当时英国在位的君王就是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也就是那个被称作“欧洲老祖母”的英国女王,她开启了英国近代最鼎盛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女王已经是和现在的英国国王类似的地位了,是英国的政治吉祥物,并没有左右英国政府决定的能力。维多利亚女

  •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在处理光绪后事,傍晚时嘴里便含上了夜明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死后嘴里的夜明珠去哪了,慈禧早上处理光绪后事下午穿寿衣,慈禧早上还在处理光绪后事

    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地位十分底下,她们不能拥有和男人同等的权利。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总会有一些特别的女子出现,她们有不逊色于男子的魄力,并借此走向权利的巅峰。这些女子们,前有吕雉成为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后有武则天成为第一个正统的女皇帝,甚至在封建王朝的末期也有慈禧出现掌握清朝大权。虽说慈禧太后是清

  • 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能不能与秦始皇相比?看看康熙做的几件事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母亲为什么14岁就生下康熙,秦始皇和康熙哪个是千古一帝,康熙是一位勤奋的皇帝吗

    康熙对内的一些贡献:收拾鳌拜相信这是我们很多的朋友在相关的影视剧中都看到过的一个情节了吧,当时的康熙还是一个少年,而鳌拜则是先皇为康熙留下来的四个辅佐大臣之中的最为重要的一个,而这个鳌拜自恃功高,平时根本就不把这个少年皇上放在眼里,最终康熙利用计策骗得鳌拜入宫来,将其捉住问罪,当时的康熙只有十几岁,

  • 索额图身为皇亲国戚,帮康熙捉拿鳌拜权倾朝野,为何会被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康熙年间的权臣索额图,就是一个典型。他隶属于满洲正黄旗,父亲是清初重臣索尼。顺治皇帝当年驾崩的时候,选出了四个辅政大臣,让他们辅佐小皇帝管理朝政。索尼因为资历老,而且对顺治皇帝忠心耿耿,所以在辅政大臣中位居第一。后来,孝庄太后为了拉拢索尼,让他遏制鳌拜的嚣张气焰,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带进皇宫,并

  • 顺治临终前,让太监吴良辅出家为僧,结果顺治死后他惨遭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良辅挨打,康熙王朝吴良辅被打死,吴良辅小太监喊爹

    公元1653年,朝廷设立乾清宫执事、司礼监、御用监等。公元1658年,吴良辅因勾结朝廷官员遭人弹劾。在这期间,大学士陈之遴、都督同知王之纲等人也被牵连在内。按照朝廷的规定,吴良辅这些罪人,应该被判处死刑。可顺治皇帝却没有答应下来,他觉得牵连过多,没有对这些人痛下杀手。最终,陈之遴和王之纲等人被革职流

  • 和珅升迁最快,担任职位也最多,可有两个部门乾隆不让他染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宣布退位和珅吓得满头大汗,和珅哪一年被提拔,乾隆纪晓岚谈和珅

    纵观清王朝的历史,要说有哪位官员升迁最快,担任的官职最多,那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和珅便是其中一位,别看和珅没有什么太高的学识,可他凭借着自己溜须拍马,左右逢源的能力,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也正因为如此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和提拔,所以能有后来那样位高权重的身份和地位也是情理之中。不过别看他们乾隆爷很看重他,

  • 康熙看望50岁大哥,康熙刚转身离开,哥哥对儿子说:我的心愿了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看后脸色大变,康熙探望50岁亲哥哥,康熙是怎么处置不听话的儿子的

    他们处处算计,尔虞我诈。为了皇权,不惜手足相残,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太子之位也是在经过玄武门之变后才获得,但这前提条件在于李世民杀死了他的兄弟。因此可以看出王侯贵族中对于权力的竞争多么大,可这也有例外情况。康熙皇帝对他的哥哥非常好,让其担任重要职位,是清代著名的军事统帅。在他五十岁时高龄时,康熙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