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父子本不会连锅端,一大臣说了11个字,为李自成送出神助攻

崇祯父子本不会连锅端,一大臣说了11个字,为李自成送出神助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46 更新时间:2024/1/17 16:41:17

1644年正月,大明江山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崇祯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往外派太监。干什么用?督军。高起潜监军宁前镇;卢惟宁监军天津、通、德、临津;方正化监军真定、保定;杜勋监军宣府;王梦弼监军顺德、彰德;阎思印监军大名、广平;牛文柄监军卫辉、怀庆;杨茂林监军大同;李宗允监军蓟镇中协,张泽民监军西协。

16岁继位的崇祯,一直渴望通过“殚心治理”而“慨然有为”。如今,他把身边最信任的人,几乎全打发上战场了。

在这次“遣内官监制各镇”举措中,牛文柄监军卫辉、怀庆被认为是最大后手,即万一北京失守,卫辉、怀庆均可退守。由此看出,崇祯已对时局做了最坏打算。

随后,崇祯又押宝了两个人:魏藻德;方岳贡。魏藻德被火线晋升为内阁首辅,总督河道、屯练,去往天津;方岳贡被火线提拔进入内阁、屯练,去往济宁。

对于这两项安排,合理解读是,崇祯又多留了一个后手,北京失守可退守天津,济宁是扼守大运河的主要节点城市,陆路走不了,可以走水路。

但是魏藻德、方岳贡谁也没走成。因为不久崇祯又下令,各官谁也不准出城,“出即潜遁”,谁出城就认定为逃跑。

也许,在崇祯的心里,他正反复推演着195年前的一幕。

195年前,天子朱祁镇御驾亲征遭遇土木堡之变,也先率大军兵临城下,朝中的文武大臣打响北京保卫战,最终击退瓦剌……谁能说195年之后,这一幕就不能重现呢?

于是,他“命府部大臣各条战守事宜”,让各府部大臣对如何守城献计献策……

现实是残酷的,世间再无于谦

北京,文华殿。崇祯召见的府部大臣,无一人能拿出对策。最终递上一道奏折,它来自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少詹事项煜、右庶子李明睿。奏折中提出两大主张:皇帝南迁或东宫太子监抚南京。

上奏折的人并非一时兴起,之前他们曾私下讨论:退守南京,是皇帝亲行,还是只让太子朱慈烺南行?李明睿认为,太子年岁尚幼,少不更事,“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敬”,不如皇上亲行。因此,奏折中出了个选择题。

没想到,这道奏折令崇祯勃然大怒:“你们这些人平日都怎么说的?如今国家安危到了这个地步,没有一个忠臣义士为朝廷分忧,却讨论这种问题!国君死社稷,是古今以来的正理。朕志已定,不要再多说!”这是崇祯首次明确表未要殉国死社稷。

但是,他对太子南行的另一道题没作解答。

不久后,一个坏消息传来:周遇吉死了!他是挡在北京城前的最后一堵墙。李自成摧毁这堵墙后,进京之路就变得一马平川了。

宁武被屠城当天,李自成收到大同总兵姜瓖、宣府总兵王承胤的降表,随后居庸关、昌平、宣府不战而降。北京城开始坚壁清野,厂卫捕头严查通敌和释放悲观风声的大臣,实行保甲连坐,“巷设逻卒,禁夜行,巡视仓库草场”。

崇祯早就坐不住了,他在中左门召兵部尚书张国维、庶吉士史可程、进士朱长治等人问策。结果,这些人再次提出“太子南行监国”,并且首次提出要选出忠贞老臣给予辅佐。

提议很好!但没有结果。崇祯不置可否,连勃然大怒也省了。

也许,崇祯信奉人多力量大,认为再开一次扩大会就能解决问题,他在中极殿召对“文武大臣、科、道”。人多了是管点儿用,终于拿出几招:命内监分守九门,严禁出入;命李国桢提督城守并主守西直门;九门各安排“勋臣一,卿亚二”;下诏让文武各官鼎力相助。

扩大会议上还有一个议题,是大学士李建泰所提——请驾南迁,愿奉太子先行。

旧话重提,崇祯不得不重视起来。崇祯在平台召对群臣:“李建泰上书,劝朕南迁。国君死社稷,朕将何往!”

大学士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少詹事项煜率先回应,三人一致赞成南迁并提出“先奉太子抚军江南”,可以让太子早走一步,先期抵达南京,以抚定人心和军心。

君王死社稷确实是“古今君道之正”。崇祯一心求死可以理解,如果太子朱慈烺能在辅政大臣陪同下赶到南京,“以镇根本之道,以系天下之心”。进可,号令东南明军进京勤王;退则,不至父子被一网打尽。通过发展结果反推,之前被群臣进行道德绑架、架到道德火炉上死烤的崇祯,这次召对是心有所动,“决不南迁”已不是不可动摇的选项。

历史证明,这是给了大明江山和崇祯最后一个机会:只要崇祯父子不连锅端,无论是太子朱慈烺,还是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只要有一人到了南京,都比弘光帝、隆武帝、永历帝名正言顺,南明关于正溯问题的内耗将不复存在,君臣同心之下,与多洋衮划江而冶并非不可能。历史同时证明,多数人都抓不住最后的机会。崇祯也不例外,只不过这次真得不能只让崇祯背锅。

因为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名大臣站了出来。此人叫光时亨,时任兵科给事中,从七品小官。

光时亨气宇轩昂地大声说,要奉太子去南京,你们这些小子到底想什么?随后,他自问自答地说了11个字——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是要学习当年唐肃宗在灵武称帝的举动吗?

唐朝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导演马嵬兵变,诛杀杨氏兄妹,与父皇唐玄宗分道扬镳,唐玄宗入蜀到达成都。李亨分兵北上抵达朔方军的治所灵武,不久后登基为帝,是为唐肃宗,玄宗被遥尊为太上皇。

光时亨所说的“唐肃宗灵武故事”就是指“太子叛父”擅自继位一事。这个帽子扣得太大了,没有人敢戴。范景文、李邦华、项煜等人谁都不敢接招。

崇祯也不再探究此事。在那一刻里,也许他还对时局抱有幻想,所以又一次询问战守之策,众臣默然不语。

至此,一切成死局。战不能战,逃不能逃。无论皇帝还是太子、诸大臣,全都在等死,一个不能少。

于是,崇祯说出被后世广泛质疑的一句话: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说完,拂袖而去。

此后,李自成过昌平进高碑店,农历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打开广宁门,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崇祯吊死,太子、定王、永王等人被一网打尽。

现在想想,光时亨那11个字,无疑是为李自成送出的一记神助攻——我李自成最想要的结果,你恰巧就给送来了。说光时亨是明朝灭亡的最佳助攻手,大概没人会反对吧。

其实,崇祯非要拉上太子一起在北京殉国,也完全可以让永、定二王分藩江浙和两广,至少让残明将士在江南拥立皇帝时,不会争论不休。

不过——光时亨,有你在,一切都是假设。

参考文献:《明史》、《明史记事本末》、《明季北略》、《明季南略》,感兴趣者可以详细一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周古墓太邪性,北宋盗贼被流沙掩埋,明代神盗掉入陷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墓盗洞,西周大墓盗墓事件,北宋被盗的古墓

    传说在河南上蔡县有座2000年的的古墓,是一座王侯墓,墓内除了数不清的财宝外,还有一个巨大的黄金王鼎,一代一代都这样传,这座墓就没有消停过,到2005年考古队进行发掘时,这座东周楚国大墓发现战国时期、北宋时期、明代以及近代的盗洞多达20多处,但即使这样,墓内的宝藏损失不大,而盗墓者非死即伤。 20

  • 李自成为何要杀吴家30余人?这是不是吴三桂降清的诱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自成为什么不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和李自成实际伤亡情况,吴三桂李自成的历史事件

    但是,刘宗敏抢夺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手书吴襄“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李自成斩杀吴家30余人,吴三桂彻底投进多尔衮怀抱……1、导火索是陈圆圆吴三桂率兵回京勤王,半路上听到崇祯已死、北京城破的消息,马上归回山海关。此时,他在选择多尔衮还是选择李自成间开始投机,脚踩两只船。尽管如此

  • 朱元璋第19世孙隐居山村,挖洞50年建“古堡洞穴”,还自创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晚年回忆录,朱元璋第11个儿子之墓,朱元璋的第十八代子孙

    曾经有一个人,他自称是朱元璋的第十九世孙,隐居山村挖洞50年,还制造了一种文字,这个人名叫朱先功,他在山村里面不停的挖洞,最后居然挖出了一个古堡洞穴,这样的行为真是让人瞠目结舌。朱先功从血缘上来算的话,确实是朱元璋的后裔,但是他并没有享受什么贵族待遇,也没有得到荣华富贵。他一个人去了小乡村,如同隐士

  • 苏轼进寺庙大喊一声“秃驴何在”,小和尚机智回复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东坡临死前跟和尚的对话,苏轼同和尚对话,苏轼半夜喊人起床

    “伯牙弹琴,钟子期擅听”,伯牙和钟子期这种友情,从古至今都,令无数文人骚客羡慕。当然了,又有谁不想要这种君子之交呢。中国历史上的君子之交除了他们二人之外,还有很多,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李白,他和汪伦的感情就属于君子之交,还有孟浩然和王维等等。不过,以上的君子之交只发生在文人和文人

  • 明朝古墓从没被盗,为何飘出现代毛巾?考古队挖掘后发现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探索发现明朝古墓,雷岭镇明朝古墓,天津武清明朝古墓

    考古专家得知此事后,认为可能是盗墓贼在用火药破坏古墓,于是赶紧带人到现场查看。抵达现场后,之前的猜测得到证实,出现巨响的区域,还真有一个古墓。这个地方已经被盗墓贼发现,如果不管的话,盗墓贼很快就会再次出现,将里面的宝物全部偷走。因此,考古专家决定进行保护性挖掘。古墓的清理工作非常顺利,只用了短短12

  • 宋太宗为何如此痛恨嫂子?赵匡胤暴毙后,她说了4个让人心寒的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太宗赵匡胤晚年之死,宋太宗赵光义与赵匡胤,宋太宗对赵匡胤的评价

    一个是刚刚说过的十八岁的赵德昭,另一个就是仅仅十岁的赵德芳。因赵德昭年岁与宋氏相仿,所以宋氏为了避嫌而始终疏远着赵德昭,而与年岁稍小的赵德芳关系却很好。据司马光《涑水记闻》记载,赵匡胤去世的那天晚上,宋氏一直守在他的灵柩旁,她当时命内侍都知王继恩出宫去召赵德芳进宫,看见王继恩回宫了,她便匆忙的问道:

  • 一妇人公开大骂朱元璋,被问及原因时提一人名,他做一件感人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功臣临死前大骂朱元璋,朱元璋听了老妇人的话后羞愧不已,朱元璋大骂朱由检

    韩成这个名字朱元璋记忆犹深,不能也不敢忘却。老妇人告诉他,她是韩成的母亲。朱元璋听到这,一切都明白了,于是他马上向老妇人道歉,并毕恭毕敬,好好招待她。我们不禁好奇,这韩成是何许人也?他竟然让朱元璋这个天子,对老妇人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时间又回到了1363年,在鄱阳湖朱元璋和陈友谅双方发生了

  • 此人是北宋大清官,公开在朝堂指责宋仁宗,死后21口棺材同时出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仁宗死亡真相,宋仁宗去世视频,宋仁宗 殉葬

    这个时候的百姓就特别希望自己的父母官是个清官,不那么压迫剥削自己,就像包拯一样。据记载包拯在盛产端砚的端州任知府时,不拿一方端砚。比起前几任趁机大肆搜集端砚的知府来说,包拯真的是来得时候干干净净,走得时候两袖清风。所以有文人就编写话本,把包拯神化,来惩治这些贪官。包拯因为廉洁在后世有威名,不仅是因为

  • 李自成深得民心,为何最终会兵败被杀?攻入京城后他做了很多蠢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自成的荒唐事件,李自成占据京城的女人视频,李自成的历史未解之谜

    加入军队的李自成,混的比在驿站里要好。但是崇祯二年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彻底的改变了李自成的命运。当时李自成所在军队的参将王国,克扣兵士军饷不发。本来李自成投军就是为了吃饱肚子,王国的做法彻底触碰到了李自成的底线。于是当地兵民发动兵变,杀了王国,还有当地县令,从此李自成走上了一条起义的道路。在之后

  • 小冰河期间接导致明朝灭亡,当时到底有多冷?11月便已大雪封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小冰河期有多可怕,明朝灭亡与气候有关系吗,小冰期对明朝灭亡有多大影响

    杜牧一篇《阿房宫赋》横空出世,生动刻画了曾经一统天下的秦国的荣辱成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封建王朝的兴衰规律。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横跨千年,历经数十度王朝更替,无数次上演旧王朝被推翻,新王朝又于废墟之上建立的过程,然而无论皇帝的姓氏如何转变,也始终没有触动封建的根基,改变其本质。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中国最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