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陵卫,南京的一张名片,南来北往,人生更迭,青山依旧,对于南京的游人而言,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孝陵卫名称的由来,其实起初并非作为地名存在,在当时只是一支军队的名称。这个不为人知的事情可追溯到明朝时期,明朝朱元璋修筑陵墓孝陵时,专为守灵而设,而“卫”是当时军队编制的名,因此名为孝陵卫。
众所周知,明朝皇帝朱元璋他和自己的皇后两人死后合葬在明孝陵。作为皇帝的朱元璋,是十分信奉风水的,因此对于自己陵墓的选址格外看重。相传,一次他曾在为自己陵墓的选址过程中,随意坐在了一个僧人的坟墓上休息,而当时身边有位相士模样的人对他说:“皇上,您现在所坐之处就是龙穴!”一向信奉风水的朱元璋对其深信不疑。因此,下令祭拜坟墓下的这位僧人,且将他的坟墓移向别处。而这里也就被他当作日后自己的陵墓地址,因此便是大名鼎鼎的明孝陵。
明孝陵,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当时这座山林之中有很多鹿,由于十分信奉风水之事,因此在对此地的风水尤为谨慎,生怕有人进山猎鹿,破坏风水,因此下令禁止在山中捕猎。于是他就在附近专门设置了侍卫,也就是孝陵卫,来守卫保护明孝陵。对于孝陵卫,还存在着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这个故事记载于明代董谷的一本书中。故事中讲述了一位普通百姓因自己的姓氏,而被封官,子孙后代待遇优厚。
当时朱元璋格外重视明孝陵,设置了孝陵卫后,后来还在此地设置了牧马千户所,将其作为一个用来专门养马的地方。当时有养马的装置设施全部配备完善之后,对于养马人却犯了难。当时,对于养马的官职叫做典守,日常工作就是负责千户所的养马工作,但这个官职一时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一次,朱元璋在巡视明孝陵的过程中,忽逢瓢泼大雨。雨下得又急又大,因此他不得不找地方避雨,匆忙之中跑到附近的一户农家中避雨。看到有人来自己家中避雨,这位农户赶忙接待客人,并且邀请他进屋喝茶。见到如此热情的户主,朱元璋倍感欣慰。
雨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停下,朱元璋和户主两人便聊天打发时间,后来朱元璋就问:“你姓啥啊?”,被问的农民回答道:“姓董名茂。”听到户主名字后,朱元璋感到特别高兴,因为这个户主的名字在朱元璋看来寓意非凡。“董”字表示千里草茂,原来将董字分开,正好组成千里草的寓意,他认为如此之人定能养出千里马!
其实在此之前,身为皇帝的朱元璋对于专门掌管牧马千户内心毫无人选,没想到在这次的偶遇中,意外的得知了户主的名字,这让他感到十分的开心,不枉此行。随后,他立即封董茂为牧马千户,并且子孙后代都可破例世袭此官职。待雨停下之后,朱元璋起身离开,在走出房门的一瞬间才发现董茂的住所破败不堪,因此他马上下令,以后董家所有房屋的修缮费用都将由朝廷来承担。
不得不说董茂运气十足,一次与皇帝的偶遇虽然不足为奇。但因自己的姓氏而得到如此大的荣誉,对一个平常百姓而言就是天大的恩赐。虽然这个职位在那些名家大族眼中,不值一提,但毕竟是皇帝亲自赐予官位,多多少少还是让人有所敬畏。这个户主可能从未想过自己的姓氏竟然让自己从此以后衣食无忧,子孙后代也可受此殊荣。而明朝是“典守”这个官职,就是《西游记》中“弼马温”的现实版,不一样的是孙悟空被封弼马温很不乐意,而这位董茂却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