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于是便拔剑自杀了,那么白起为何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意率军进攻邯郸?其中必定有深层次的原因。当然,这绝对不可能是白起真的在忏悔自己曾屠杀了40万赵军降卒,白起之所以不愿意率军前去攻打邯郸,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白起很清楚自己斩杀40多万降卒,已经让赵国军民十分痛恨自己的冷血无情,如果自己前去指挥,那么赵国军民必定团结一致,秦军要想攻克邯郸,只怕是难上加难。其次白起并不擅长攻坚战斗,熟悉白起战法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白起最喜欢用的战术是野战,主张用大规模的野战解决敌军的有生力量,城池便会手到擒来。然而此次攻打邯郸,却是名副其实的攻坚战,而且还和一赵国名将有关,大家要知道,当时邯郸守将可是最善于防守的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其军事才华和谋略并不在自己之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楚国和魏国正在发兵救援赵国,一旦秦军轻举妄动,必然会陷入内外夹击之中,秦军取胜的希望还是相当小的。
[var1]
当然白起也有自己的怨言,当年他在长平之战中,打败赵括大军,并且斩杀了40多万赵军降卒,当时赵国元气大伤,他亲自向秦昭襄王上奏折,要求乘胜追击,一举灭亡赵国。大家要知道的是,当时赵国国内青壮男子基本上都战死在长平了,如果此时攻取赵国,应当不算是难事。然而赵国却派使者前去贿赂了秦国丞相范雎,范雎害怕武安君白起功劳太大,会威胁到自己的相位。这才为了一己私欲,故意去劝说秦昭襄王,前线将士连连征战,早已疲累不堪,应当撤军休养生息,并且国内粮草也快断绝。没有想到的是,一向雄才大略的秦昭襄王居然听信了范雎的谗言,这才给了赵国缓冲的时机,并且开始恢复生机,重新培养军事力量。武安君白起也是比较痛恨秦昭襄王听信小人之言,自然会有所怨言,当然也就不愿意出兵进攻邯郸了。
[var1]
笔者认为,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屠杀40多万赵军降卒,虽然看上起冷血无情,但实际上却也是被迫为之。大家要知道的是,如果将这40多万军队放回赵国,那么赵国仍然会有巨大的军事实力,秦军的牺牲也就毫无意义了,那么如果整编,那可全部都是赵国士兵,很有可能在战场上哗变。如果逼迫赵军战俘从事苦力活,就必须要派出大量的军队来看管,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也就只能屠杀殆尽了。坦白来说,白起斩杀40多万赵军降卒之后,赵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国,秦国统一天下也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而且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一共阵亡差不多200万士兵,白起一人就斩杀了100万,堪称是名副其实的人屠。正是因为他的巨大功劳,才使得秦王嬴政能够在短短10年里,扫平东方六国,一举统一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