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代的特种兵赵国骑兵,强盛时能打过秦锐士吗?

战国时代的特种兵赵国骑兵,强盛时能打过秦锐士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838 更新时间:2024/1/15 12:04:42

现在,让很多人疑问的是:强盛时期的赵国骑兵能打过秦锐士吗?

1、赵国创建制式骑兵的缘由

赵国与秦国同宗同祖,都有强悍的血性,立国后就成为军事强国。而赵国崛起的标志之一就是胡服骑射后,拥有了一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骑兵部队。追溯胡服骑射的根源,并使赵国从此拥有了一制式骑兵,首先应感谢的是中山国。

[var1]

中山国是白狄建立的国家,先后被晋国、魏国两度灭亡,却两度复国。第二次复国后,深感拥有强大军事力量重要性的中山国,打造了一支20余万人、“九千乘战车”的常备军团。这样的一个狄人国家,自然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

于是赵国在前377年、前376年两伐中山,均遭到惨败。究其原因,是赵国延续商周以战军为主的作战方式,无论是一车三士还是一车四士,战车笨重,战法落后,战力远不及白狄的骑射之兵。这一切就催生了赵国创建制式骑兵的决心。

2、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有多强大

赵武灵王倡导的胡服骑射,说到底是通过作战服装的改变,促进作战方式的改变。中原人的宽衣博带,被紧身利索的短衣、长裤、革靴所替代,单人单骑作战,以骑射为主,基本放弃了短兵相接的勇斗之法。这是对中原传统战法的全面革新。

胡服骑射后的赵国随即开疆拓土,五伐中山国尽收其土地,同时击败林胡、楼烦,设置云中、雁门、代郡。战国七雄中,赵国对戎狄地区的开拓之功与秦国并肩,与秦国争霸西戎用时200余年相比,赵国所用时间仅为12年。

[var1]

这一切皆拜胡服骑射所赐,是“赵国骑兵战力有多强大”的最好注解。史料记载,赵国骑兵总数5万人、精骑万余人,自备军马。在马镫还没有登陆中原时,对于兵士策马、骑射水平要求极高,不是能力超群、善战之士根本无法胜任,堪称战国时代的特种兵。

3、赵国骑兵曾击败秦锐士

在拥有“世界上第一支制式骑兵部队”后,赵国骑兵击败秦锐士。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与秦国名将胡阳,大战于赵国重阵阏(ě)与。赵奢充分利用骑兵的优势,快速机动,经过两天一夜的奔袭,利用善射精骑压住阵角,居高临下出兵,大败秦锐士。

吴起打造的魏武卒,当年曾以5万人横扫50万秦军。河西之战,受商鞅变法感召的秦锐士,从此开再无败绩的记录。此战,10万秦锐士伤亡过半,秦锐士遭受诞生以来最大失败。阏与之战,赵国骑兵用实力宣告:秦国东进最难攻克的军事屏障是赵国。

分析赵国骑兵与秦锐士的不同,可知赵国骑兵战力提高的根本,是战法、战术的革新,依赖军事素养的提高。秦锐士的横空出面是以军功授爵为原始驱动,佐以战法、战术的革新,依赖精神力量和意志。两者各有千秋,但秦锐士的诞生更有基础和内涵。

[var1]

4、赵国骑兵最终魂归何处

至今很多历史爱好者疑问的是:赵国骑兵如此强大,为何还会有被白起坑杀40万人的长平之败?其实答案很简单:当时,赵国骑兵的精锐正驻守边界抵御匈奴,根本无法驰援长平。正如50余年后,秦朝灭亡时,秦锐士的主力正在长城抵御匈奴一样。

史料没有记载赵国骑兵的归宿。但长平之战后数次战役说明,赵国骑兵的精锐尚在:庞煖在廉颇出走,率兵以强弓劲弩重创趁火打劫的燕军;面对来犯的10万秦锐士,以骑兵抗击,斩杀秦锐士3万并射杀秦国大将军蒙骜

赵国骑兵最后一次发生耀眼之光,是赵国灭亡4年前。赵幽缪王三年,秦将桓齮(yǐ)兵出上党,锋芒直指邯郸。李牧率边兵疾驰南下,以骑兵为主的赵国边军先是拒阵、袭营成功,又兵分三路,通过野战全歼10万秦军,桓齮畏罪奔燕。

此后赵幽缪王中秦国反间计,杀李牧、弃司马尚,赵国骑兵最后的统帅饮恨而亡。而随着赵国最终被灭,赵国骑兵连同他们的胡服、胡刀再无法演绎王者归来。

[var1]

赵国骑兵与秦锐士相比,单纯从战力上来看,应该略占上风。但战争是综合国力的比拼,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君臣同心,变法革新,在军事变革的同时,以商鞅以法富国强兵,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也结出硕果……

由此来看,赵国骑兵败于秦锐士是早晚的事情。哪怕最强盛的赵国骑兵一直都在,秦锐士最终的胜利也无可阻拦。

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

更多文章

  •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老师没有说,最后付出的代价太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续,蔺相如对完璧归赵做了哪些事,蔺相如最新资料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只身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面对秦王的压迫时,他不屈不挠,最终成功地将和氏璧安全送回赵国,而蔺相如也安全地从秦国回到了赵国,故事到这里就完美结束了,看过故事后的我们,还曾感叹蔺相如的机智。蔺相如真的机智吗,完璧归赵的后续,老师没有说,因为赵国付出的

  • 楚国的伍子胥父子,究竟是因为什么引来了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子胥吹楚箫,伍子胥灭楚国过程,伍子胥是被谁害死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伍家被楚平王大开杀戒?说起来,我们除了要说一句“伴君如伴虎”之外,还要感叹一下“性格即命运”的老话。没错!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一场杀身之祸。[var1]1、伍家有直言的传统伍家在楚国官场的崛起,是与他们的忠臣之名密切相关的,而“忠”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敢于直抒胸臆,即使是君王也不留

  • 《山海经》里描述的西王母,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为何山海经有两个西王母,山海经西王母简历,山海经西王母被谁守护

    1、西王母最早的形象是怎样的在《山海经》的《西山经》、《海内北经》、《大荒西经》中都有关于西王母的表述。大意是说,西王母披散着头发,戴玉制的首饰,满口老虎牙齿,装饰有一条豹尾,在洞穴中居住,喜欢啸叫。有3只勇猛的青鸟,为西王母觅取食物。关于西王母所在的地理位置,《山海经》称是“昆仑山的北面”,山下有

  • 长平之战前,冯亭送来上党郡17邑,赵国不接受才是明智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长平之战赵国45万大军怎么养活的,长平之战前赵国实力,长平之战赵国死了多少军人

    细究长平之战,有人认为是韩上党太守冯亭引燃的,他为转移秦国对韩国的进攻压力,把上党十七邑送给赵国。赵国君臣目光短浅,贪图领土,却不料引来惊天巨祸。“冯亭献地豹言非,秦间廉颇又不疑。四十万兵降死后,浑输括母一先知。”历代学者对赵国收纳上党十七邑多持否定态度。那么,假如赵国没有收纳就真能避免长平之战?1

  • 武则天只是中国第三位女皇帝,你知道她前面的两位女皇帝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死后谁做了皇帝,武则天是不是史上第一女皇帝,武则天刘晓庆当皇帝

    首先说一下第一位,她叫元姑娘,谥号“殇帝”,当皇帝时自己都不知道,这要从她奶奶辈说起,她奶奶是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充华,宣武帝挂了后,胡充华6岁的儿子继位,史称孝明帝,后面的事大家估计也猜到了。孝明帝年少无知,胡充华垂帘听证,掌握实际政权,电视剧常演。不过这位胡太后对权力的迷恋可比其他太后厉害多了。在她

  • 李世民最喜爱的儿子,被大臣陷害,临死前说出9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得罪一个惹不起的人,李世民最宠爱的四个儿子,李世民最喜欢的是他哪一个儿子

    李世民此人智勇双全,敢爱敢恨,心狠手辣,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在为自己的势力做准备,并且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傲人的才能,据传闻,当隋朝气数已尽之时,李世民便劝说自己的父亲,此刻正是夺取天下的时候,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隋唐乱世。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唐朝逐渐的走向兴盛时期,可以说历史上的李世民是被很多后人

  • 宰相写“青鹅”二字被杀,众臣不解,武则天:把字拆开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宰相因写青娥2字被武则天处死,狄仁杰率众臣跪拜武则天,武则天主要宰相

    古代的那些帝王都是非常多疑的,甚至是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有时候个简单的字到了皇帝眼中,都会翻来覆去琢磨很多遍。因此武则天在位期间,有一个宰相写了“青鹅”两个字,因此就被武则天杀掉了。这个被武则天杀掉的宰相就是裴炎。裴炎堪称是唐朝前期,最出色的宰相之一,但是只因为得罪了武则天,因此被诬陷下狱

  • 李世民与武则天圆房当晚,房梁为啥忽然掉落?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与武则天的关系,武则天秘史李世民吻戏,李世民武则天李治是何关系

    武则天与李氏家族的恩怨纠葛令人暗叹,李世民沉溺于武则天的样貌,也被武则天的头脑吸引,而武则天恃美行凶,她想要李家手上的皇权,这样的冲突就注定了李、武两家终究是对头,不能共生。但曾经,李世民与武则天二人也度过一段美好幸福的时光。那时,李世民想宠幸武则天,可是却出了点儿小意外,他们圆房的当天晚上,房子的

  • 唐朝太上皇大多日子不好过,为何武则天能安享晚年,因她留了一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浅谈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一件事,武则天晚年的电视剧,唐朝皇室评价武则天

    众所周知,唐朝太上皇大多日子不好过(这点后面会解释),而武则天又是李唐宗室最忌惮的人,如今她一失势,大家必定是群起而攻之,没了权力的武则天,就好比没了牙齿的老虎,就算没人敢杀她,肯定也是受尽白眼。可事实正好相反,武则天退位以后,虽然搬到上阳宫去了,待遇远不如当初做皇帝的时候,但儿子李显对她还是很不错

  • 为何武则天退位才1年就死了?历史专家:难怪史书不愿意详细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为何武则天退位才1年就死了?历史专家:难怪史书不愿意详细记载在我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女子如果想要过不错的生活,就只能寄希望于男子,也就是自己未来嫁的夫君,又或者投胎的时候,就投到了身份地位比较显赫的家族中。而且最好还是嫡女的身份。因此当唐朝出现了一位女皇帝的时候,简直是太振奋人心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