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老师没有说,最后付出的代价太大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老师没有说,最后付出的代价太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394 更新时间:2024/2/2 16:00:49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只身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面对秦王的压迫时,他不屈不挠,最终成功地将和氏璧安全送回赵国,而蔺相如也安全地从秦国回到了赵国,故事到这里就完美结束了,看过故事后的我们,还曾感叹蔺相如的机智。

蔺相如真的机智吗,完璧归赵的后续,老师没有说,因为赵国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蔺相如能够成功回到赵国,真的是完全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吗,秦王在历史上真的是这么的愚蠢吗?看完本篇故事,相信你会对完璧归赵有一个新的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当时的周平王虽然被大家称为天子,但现实是,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平起平坐,都想要自立门户,后来经过楚王问鼎,三家分晋之后,发展到了战国七雄的年代。当时的七个国家分别是秦,楚,齐,燕,赵,魏,韩,这些国家实力都很强大,都想要一统天下,但要说实力最强大的恐怕还得是秦国。

[var1]

秦国一开始也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之后,农民经济得到了复苏,国家权力也更加集中,军队的士气也更足了,一系列的变法之后,弱小的秦国便直接在军事实力上远超其他国家,于是秦昭襄王便心生吞并其他六国之心。

剩下的六国当中就只有赵国能够勉强和秦国有一战之力了,当时的赵惠文王任用廉颇乐毅为大将军,任命蔺相如为上卿,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于是乎,秦昭襄王便把赵国想象成了统一天下过程当中的最大的敌人。

秦王一直想要攻打赵国,但中国古代打仗,讲究师出有名,你打人家至少要有个借口,哪怕是冠冕堂皇的借口,也好过没有借口,如果没有借口,将士们的激情就调动不起来,出兵的胜算就少了几成,于是秦昭襄王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var1]

苍天不负有心人,这天,秦昭襄王突然得到了一个消息,据说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宝玉,这块玉洁白无瑕十分珍贵,秦昭襄王稍加思考,便知道机会来了。于是秦昭襄王就给赵国赵惠文王写了一封书信,书信当中表示,自己愿意拿十五座城池,去换赵王手上的这块和氏璧,他的想法很简单,你赵国如果乖乖送上和氏璧,那么就等于向外界表示赵国怕了楚国,如果你不给,那就正好给了秦国发兵的理由。

赵王收到这封信之后,知道秦王来者不善,和氏璧再怎么贵重也不可能换得了十五座城池,所以秦王这根本不是冲着和氏璧来的,于是赵王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虽然明知道秦王是找借口,故意找茬,但你又不能不去。正在大臣商议对策的时候,蔺相如毛遂自荐,他表示自己可以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秦昭襄王一听蔺相如到了秦国,于是便召见蔺相如,但蔺相如却推脱,说自己太累了要休息两天,他其实是想给自己争取两天时间,暗地里去打探秦赵相王的计划,秦王觉得两天不多,于是也就同意了。

[var1]

两天之后,蔺相如如约面见秦昭襄王,秦王看着蔺相如呈上来的这块和氏璧,是赞不绝口,这块玉璧果真如传言那般通体透亮,但秦昭襄王对十五座城池的事情,是一点也没有要提的意思,蔺相如看在眼里,于是便找了个借口,说和氏璧有点瑕疵想要指给秦王看。

秦王信以为真便把和氏璧还给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就翻了脸,说秦王书信当中的约定,是拿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和氏璧,如今和氏璧已经到达,如果秦王不兑现承诺的话,自己就要把和氏璧撞碎。

秦王表面上非常无奈,与蔺相如约定几天后进行城池交割,但实际上他内心非常高兴,他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蔺相如回到驿站之后,连夜派亲信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防卫森严的秦国,怎么可能如此随意的进出呢,蔺相如轻易的就把和氏璧送回赵国,这其实都是秦昭襄王的安排。

[var1]

到了交割城池的约定日期,秦王表示,我会按照约定交割城池,你把和氏璧拿给我吧。蔺相如手上当然没有和氏璧了,蔺相如表示,和氏璧秦王也看过了,自己现在已经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如果秦王真的有诚意,就先割让领土吧,割让完成之后赵国一定会把和氏璧送到秦国的。

蔺相如的举动无疑激怒了在场的大臣们,但秦王心中却非常的高兴,甚至可以说是狂喜,自己的计划完美的完成了,为了展现自己的心胸宽广,秦王最后客客气气的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蔺相如在朝堂之上,成功的戏耍了秦昭襄王,不知是不是有人刻意散播的消息,总之最后这条消息传遍了整个秦国,让秦国的老百姓都非常愤怒,秦王最想看到的也就是这个结果了,随后便顺理成章的开始了军事部署。

[var1]

第二年,秦王以赵国不讲信誉为由,派白起大将率领十万精兵进攻赵国,此时的赵国不仅要面对强大的秦国,还要面对北方的匈奴,可谓是腹背受敌,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赵国大败,丢失城池三座,阵亡了数万的军人。

但对于秦国来说,这点微小的胜利不过是一道开胃菜罢了,次年秦王再次派兵攻赵,这一次赵国再次惨败,丢失四座城池,再次战死上万人,可还没完,秦国的进攻还在继续,公元前二百六十二年,秦国再次派出二十五万精兵讨伐赵国,赵国老将廉颇也率军二十万与秦军对峙于长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这一场战斗,整整打了一年之久,像这种持久战,其实不光是看军队实力了,更重要的还是双方的粮草供应能力,物资补给的能力,秦国地大物博,再加上前面占领了赵国许多城池,因此有能力补充战争的消耗,而赵国则完全不一样,不仅国力相对来说较弱,又丢了好几座城池,因此打到最后粮食跟不上了。

[var1]

长平之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赵惠文王就去世了,继任的赵孝成王脑子不太好,秦国派人前往邯郸城里散播谣言,说廉颇要造反,赵孝成王居然相信了,下令把大将廉颇换了下来,派上了赵括接任统帅职位,可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哪里能胜任统帅职位呢。

因此结果不难推测,赵括最后被乱箭射死,他带领的将近四十万大军,也只能被迫投降,后来秦国害怕这四十万战俘暴乱,便把这些战俘全都乱箭射杀了,这可是四十万活生生的人啊。

长平之战结束之后,赵国再也没有能力阻挡秦国,秦国是越战越勇越打越强,此时的东方六国都已经不再是秦国的对手了,连相提并论的实力都没有,后来赵国被秦国攻破,赵王被俘,赵国灭亡。

[var1]

在面对秦王的计谋的时候,蔺相如的做法是耍了秦王一道,看起来似乎是蔺相如的聪明才智超过了秦王,实际上蔺相如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秦王的算计之中。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你是蔺相如,你觉得怎么样做才能够既安全的脱身,又不至于激怒秦王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楚国的伍子胥父子,究竟是因为什么引来了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子胥吹楚箫,伍子胥灭楚国过程,伍子胥是被谁害死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伍家被楚平王大开杀戒?说起来,我们除了要说一句“伴君如伴虎”之外,还要感叹一下“性格即命运”的老话。没错!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一场杀身之祸。[var1]1、伍家有直言的传统伍家在楚国官场的崛起,是与他们的忠臣之名密切相关的,而“忠”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敢于直抒胸臆,即使是君王也不留

  • 《山海经》里描述的西王母,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为何山海经有两个西王母,山海经西王母简历,山海经西王母被谁守护

    1、西王母最早的形象是怎样的在《山海经》的《西山经》、《海内北经》、《大荒西经》中都有关于西王母的表述。大意是说,西王母披散着头发,戴玉制的首饰,满口老虎牙齿,装饰有一条豹尾,在洞穴中居住,喜欢啸叫。有3只勇猛的青鸟,为西王母觅取食物。关于西王母所在的地理位置,《山海经》称是“昆仑山的北面”,山下有

  • 长平之战前,冯亭送来上党郡17邑,赵国不接受才是明智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长平之战赵国45万大军怎么养活的,长平之战前赵国实力,长平之战赵国死了多少军人

    细究长平之战,有人认为是韩上党太守冯亭引燃的,他为转移秦国对韩国的进攻压力,把上党十七邑送给赵国。赵国君臣目光短浅,贪图领土,却不料引来惊天巨祸。“冯亭献地豹言非,秦间廉颇又不疑。四十万兵降死后,浑输括母一先知。”历代学者对赵国收纳上党十七邑多持否定态度。那么,假如赵国没有收纳就真能避免长平之战?1

  • 武则天只是中国第三位女皇帝,你知道她前面的两位女皇帝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死后谁做了皇帝,武则天是不是史上第一女皇帝,武则天刘晓庆当皇帝

    首先说一下第一位,她叫元姑娘,谥号“殇帝”,当皇帝时自己都不知道,这要从她奶奶辈说起,她奶奶是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充华,宣武帝挂了后,胡充华6岁的儿子继位,史称孝明帝,后面的事大家估计也猜到了。孝明帝年少无知,胡充华垂帘听证,掌握实际政权,电视剧常演。不过这位胡太后对权力的迷恋可比其他太后厉害多了。在她

  • 李世民最喜爱的儿子,被大臣陷害,临死前说出9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得罪一个惹不起的人,李世民最宠爱的四个儿子,李世民最喜欢的是他哪一个儿子

    李世民此人智勇双全,敢爱敢恨,心狠手辣,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在为自己的势力做准备,并且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傲人的才能,据传闻,当隋朝气数已尽之时,李世民便劝说自己的父亲,此刻正是夺取天下的时候,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隋唐乱世。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唐朝逐渐的走向兴盛时期,可以说历史上的李世民是被很多后人

  • 宰相写“青鹅”二字被杀,众臣不解,武则天:把字拆开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宰相因写青娥2字被武则天处死,狄仁杰率众臣跪拜武则天,武则天主要宰相

    古代的那些帝王都是非常多疑的,甚至是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有时候个简单的字到了皇帝眼中,都会翻来覆去琢磨很多遍。因此武则天在位期间,有一个宰相写了“青鹅”两个字,因此就被武则天杀掉了。这个被武则天杀掉的宰相就是裴炎。裴炎堪称是唐朝前期,最出色的宰相之一,但是只因为得罪了武则天,因此被诬陷下狱

  • 李世民与武则天圆房当晚,房梁为啥忽然掉落?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与武则天的关系,武则天秘史李世民吻戏,李世民武则天李治是何关系

    武则天与李氏家族的恩怨纠葛令人暗叹,李世民沉溺于武则天的样貌,也被武则天的头脑吸引,而武则天恃美行凶,她想要李家手上的皇权,这样的冲突就注定了李、武两家终究是对头,不能共生。但曾经,李世民与武则天二人也度过一段美好幸福的时光。那时,李世民想宠幸武则天,可是却出了点儿小意外,他们圆房的当天晚上,房子的

  • 唐朝太上皇大多日子不好过,为何武则天能安享晚年,因她留了一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浅谈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一件事,武则天晚年的电视剧,唐朝皇室评价武则天

    众所周知,唐朝太上皇大多日子不好过(这点后面会解释),而武则天又是李唐宗室最忌惮的人,如今她一失势,大家必定是群起而攻之,没了权力的武则天,就好比没了牙齿的老虎,就算没人敢杀她,肯定也是受尽白眼。可事实正好相反,武则天退位以后,虽然搬到上阳宫去了,待遇远不如当初做皇帝的时候,但儿子李显对她还是很不错

  • 为何武则天退位才1年就死了?历史专家:难怪史书不愿意详细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为何武则天退位才1年就死了?历史专家:难怪史书不愿意详细记载在我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女子如果想要过不错的生活,就只能寄希望于男子,也就是自己未来嫁的夫君,又或者投胎的时候,就投到了身份地位比较显赫的家族中。而且最好还是嫡女的身份。因此当唐朝出现了一位女皇帝的时候,简直是太振奋人心了。也

  • 此人目生双瞳,斩杀第一好汉李元霸,最后却被李世民一箭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得知李元霸之死,唐朝时期的李元霸打得过200头狼吗,李世民对李元霸的评价

    在《兴唐传》中,斩杀李元霸的人叫鱼俱罗。鱼俱罗是“兴隋九老”之一,在二十岁时加入近卫军,后来因军功升迁为大都督。开皇九年,鱼俱罗随隋炀帝平定陈国,被授予开府的职位。开皇十年,又随隋炀帝平定沈玄懀、高智慧等人的叛乱,官居叠州总管,封高唐县公。母亲病逝后,鱼俱罗回家守孝。后遇杨素攻打突厥,被夺情启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