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安甫:身高4尺,会遁地,在抗日战争中多次执行刺杀行动

李安甫:身高4尺,会遁地,在抗日战争中多次执行刺杀行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26 更新时间:2024/3/14 20:57:07

这个小战士自带传奇色彩,拥有非同寻的人生经历,如果有人知道他的一些事迹一定会被吓一跳,毕竟,没有人能想象“小个子”的超凡事迹是怎样的。接下来,我就把这位自带传奇色彩的'小战士'的故事,讲给你听。

一、安甫的背景

今天这位已经96高龄的老人,名叫李安甫,别名李正安,1925年出生在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县。李安甫老人之所以会参加抗日活动,这与他的原生家庭分不开。李安甫老人的原生家庭是一个当地的普通地主,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

但真正让李安甫踏上抗日的这条道路上,绝对离不开李安甫的两个哥哥父亲对李安甫的耳濡目染。李安甫的父亲,李锦林,李锦林由于自身社会地位拥有的财富,让他拥有的了接触新的社会思想基础。走上革命的道路是必然也是偶然。

二、参战缘由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社会时代,一个普通的地主家庭,开始慢慢地接受当时的社会思想,并试图将自己也融入时代的潮流中,李锦林在当地的抗日战争中,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并配合当地党组织的敌后抗战工作。由于积极的工作表现,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开始在当地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并协助地下共产党的发展扩大工作。1925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血腥的年代。诞生在那个年代,每个人的结局似乎也早已注定,或死于平凡,或死于伟大。

每个人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我们每个人好像都希望自己的死亡具有一定的意义。每个人都不想死于平凡。李安甫的一生,深受父亲的影响。这仿佛就注定他不平凡的一生。

三、“小个子”的强大

李安甫的身高不足一米二,但李安甫的父亲以及两个兄弟,都生的人高马大的。他之所以身材矮小,是因为在他九岁的时候患上了“侏儒症”。但这并不影响他父亲将自己的一下枪法与本领传给李安甫,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他练就了一身极好的枪法。

1931年,李安甫的两位哥哥先后到北平投军,拜入干姑父哲元的部队,开始了他们二人的抗战之行。中日矛盾不断激化,抗战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民被迫卷入战争中,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不断高涨,一团小小的抗日之火在年幼的李安甫心中不断蔓延。

于是就让当时年龄尚小的李安甫担任自己的司号员。在以后的大大小小的实战与练习中,李安甫的枪法不断精进,1929年,部队化整为零,李安甫返回家中,对外说部队精简,自己不当兵了。实际上李安甫在暗中不断收集信息情报。

暗中不断扩大发展抗日力量,由于李安甫自身身体的独特条件中,又有一手的好枪法。在执行刺杀行动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李安甫身材较小,不易引人注目,敌人的防备相对较低。对于李安甫本人来说,多次的刺杀行动让他拥有了更高的侦查力和刺杀能力。

对于日军来说,对李安甫忌惮万分,暗地里将其称为“会遁地术的土行孙”。据李安甫本人说:“印象中,我刺杀了日军驻乐陵第一任宪兵队长茨谷五雄,第三任宪兵队长小野田守,日军教官川岛谷川,还有一些汉奸等。”他最后还强调说:“都是一枪毙命。”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李安甫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据他本人说,1943年,在一次刺杀汉奸的行动中,被敌人察觉,为躲避敌人的追捕,李安甫跳进茅坑里,茅坑里臭气熏天,无数的蛆虫不断灌进耳朵和眼睛里。这样死里逃生的情况不是一次,是一次有一次。

结语: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个像李老这样的人,愿意舍出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鲜血和身体,筑起一道道人体城墙。抗日胜利是他们的,抗日的光辉是我们享受的。愿我们都能承先人之志,不忘初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奇案:娇妻私奔被弃 却是死里逃生 寡妇乡野产子 原是人贩作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看完诉状,袁知县心生不屑:这样一位妻子,丈夫完全可以按照“七出”之罪将其休了,或者将之嫁卖,为何还要麻烦官府?想来林增财也不是好人。因为心存鄙夷,袁知县决定不予受理,并批示道:妻已犯七出之条,是留是去,全在本夫,著该族族长酌情调处,缴报执行。没想到几天后,林增财又提交了新的状纸,还是要求县太爷予以处

  • 明朝的开国元勋,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的他,却落得个凄惨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却不是他立下的赫赫战功,而是晚年被株连三族的凄惨下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这场事件,在明朝历史上被称为‘‘蓝玉案’’。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整个‘‘蓝玉案’’的署理过程中,仅凭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 刘墉追案第36集:和珅签字与富国泰同流合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和福奉命去找王炳忠要人,带了六个捕快,秦朗和贺子枫在悄悄盯着,发现这个六个捕快都是个顶个的高手。秦朗认得这些人,其中有刺天王侯镇,还有鲛人李徐,以及暗日如来游广僧,他们有共同的一个特点,都是朝廷通缉的要犯。彼时,院内的王炳忠与这六人打了起来。秦朗与贺子枫分头,一个去追王炳忠,一个去找朱任。刘墉坐在桌

  • 武林外传的时代背景:明嘉靖、万历还是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自夏商周以来,中国经历了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朝、南北宋、元明清。在《武林外传》中,《大明律》被多次提及,因此可以断定《武林外传》应该是为明朝的故事。明朝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太常、天启、崇祯等十七位皇帝。剧中,吕庆侯曾向姬无命

  • 浅谈清朝的“和亲”政策:满蒙联姻有哪些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和亲的优势,清朝时的蒙古爵位及设置,清朝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的区别

    时至清朝,清朝统治阶层与蒙古部落之间世代联姻,似乎重现了汉唐中央统治阶层与少数民族通婚的现象。但是,二者之间其实有着极大的区别。并且,与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相比,满蒙联姻的好处更多,是一种更为优良的联姻政策。我们不禁好奇,二者究竟有何区别,满蒙联姻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 汉唐和亲与满蒙联姻的性质差异 1

  • 三国中谁是正统?司马光曾经提出评判标准,却遭到了后人的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光真的杀了他母亲吗,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司马光的作者

    一、三国正统之争。在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后,天下战乱不断。最终天下形成了三大势力,那就是曹操、刘备和孙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以汉室宗亲自居,而孙权表面尊崇汉室,心中早有自立的念头。因此在曹操去世后,天下立刻发生了巨变。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魏朝。刘备在蜀中得知消息后,听信了汉献帝已死的传言,为

  • 清朝为何没有杀掉太平天国降将韦俊?这其中有何蹊跷?来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太平天国一方的战将,并不是想投降就投降的,你得有足够的,值得清廷利用的价值。一般来说,手下的部队越多,价值就越大。因为你投降不是一个人投降,而是带资进组。与之相对的,被俘的将领就没有这种价值了,只有砍下脑袋告诫世人不敢造反的价值。韦俊投降之时,他的属地是安徽省池州。当时,韦俊与清军谈判的条件是带

  • 一场让明朝焦头烂额的战争,竟催生出一项持续500余年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大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六月,正率军在云南苦战的明军大将傅友德、沐英等人收到了一封明太祖朱元璋的亲笔信。信中,明太祖先是肯定了大家的功绩,对全体将士表示慰问,但随后他又对战事的久拖不决深感忧虑,并对明军官兵付出的辛苦和牺牲心疼不已。明太祖写道:“贵州都司文书至京师,知盘江道路尚未通行,兼说目下并

  • 猪肉到清朝时期才开始普及,在此之前人们都吃什么肉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古代六畜我们知道,古代有所谓的驯养“六畜”之说,这就是“马牛羊猪狗鸡”这六种动物,虽然大家都是为古人提供优质肉食资源的动物,但不同的肉食在食物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地位,这种地位甚至影响到今天的肉类价格。比如,在《国语·楚语下》载观射父语:“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

  • 中国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他的死法竟是千古唯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胡惟庸个人简介,胡惟庸儿子和宋敬妃,胡惟庸墓

    胡惟庸在投效朱元璋之前,做的是知县,当时李善长奉命造船运粮,由于朱元璋给的时间太短,不足以打造100艘船,在这时胡惟庸以一个知县的身份出现并且帮助李善长度过难关,他向渔民征集船只并付定金,很快就完成了目标。他受到了李善长的赏识,与其交谈之后感觉更甚,觉得此人有大才,于是向朱元璋推荐,凭鉴其聪明才智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