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包拯的后代现在如何?35代后人从不外出打工,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包拯的后代现在如何?35代后人从不外出打工,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8 更新时间:2024/1/18 11:42:40

在《包青天》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忠臣包拯,包拯在这么长的岁月当中都是清廉忠诚的代表人物,包拯在百姓的心中就是为民请命的好官,对待案件也是公正严谨,不因为任的权势而屈服。

在朝廷的百官当中,包拯是一位在自己的职位上尽职尽责的好官,也是百官的榜样,带领百官尽职尽责。

悲惨童年‍

包拯是生活在富庶的朝,古书上说道,在包拯出生的那一天,天空上电闪雷鸣,黑色的乌云黑压压的一片,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包拯来到了人间。

但是刚出生的包拯天生皮肤黝黑,且长相并不俊美,所以包拯的父母看到这样的情形担心这个“黑煤球”给家里带来灾祸,便将包拯丢到了路边,虽然父母没有选择抚养自己,但是家里的大嫂于心不忍便把包拯带回了家,自己抚养包拯。

随着包拯一天天长大,样貌也逐渐变得不再像往日那般怪异,但是却总是表现出奇怪的行为,有点傻傻的感觉。

大嫂看着包拯也大了,决定告诉包拯他的亲生父母到底是谁,大嫂也把自己抱养包拯的事情告诉了包拯的父母,包拯的亲生父母知道了包拯还活着,也想要把包拯接回家里边来居住,他们也是非的想念自己的儿子。

但是这样的喜事在包拯的叔叔叔嫂看来并不是一件喜事,却认为包拯回来了之后,自己应该得到父母房产的东西就会变少,所以在包拯回来之后没少给包拯穿小鞋。

有一次二嫂拿着东西不小心掉进了井里,便想要包拯下去帮自己拿上来,在包拯在井边准备下去的时候,二嫂便一下就把包拯推了下去。

包拯的脑袋给摔了一个口子,在把包拯救上来之后发现包拯开窍了,也不再有往日那般傻气了,脑袋上的伤口好了之后变成了一个月牙般的伤疤,在古代人们都说月牙是象征公平,也有的人说可以辟邪。

秉公办事‍

后来包拯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一个任职的官员,在包拯任职期间他秉公执法,对待不公的事情,则严格的惩罚。

为官也是清正廉明,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而偏执一方,面对权势的犯人也是不屈,自此也成为了一代有名的清官,包拯也代表着公正和正义。

子孙后代守护祠堂‍

随着社会的发展,包拯的后代也代代流传于世间,这些子孙有的外出从商,有的从事一些其他的行业,这让包拯的故乡里的祠堂无人看守,村子里也都只剩下老人和不经人事的孩子们。

包拯的第35代后人包良早早的就看到了包拯的祠堂无人管理,再想到包拯当初又是一个造福百姓的好官,便决定亲自打扫包拯的祠堂。

包贤良面对外出打工的包拯后人,包贤良没有阻止他们,既然自己选择了守护包拯的祠堂,就应当承担这份责任,自己也不能因为孤独而放弃。

包贤良就在打扫完祠堂之后,便下地种田、除草、收粮食。包贤良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打扫包拯的祠堂,一直让包拯的祠堂保持干干净净。

俗话说得好,祠堂干净了才会有福气聚集,倘若这里很脏,人们自然也就不会来这里祈祷。

所以包贤良在看到祠堂哪里破损之后都会自己掏钱修缮,尽管包贤良本身的生活就十分的捉襟见肘,但包贤良一直都没有放弃守护。

永葆初心‍

随着国家对待化的态度越来越重视,现在的社会也需要精神粮食来营养自己,于是人们便想到了包拯的故乡,便来到了包拯的故乡和祠堂来发掘包拯的故事。

当人们来到了包拯的祠堂之后,被眼前的洁净所惊呆了,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有人守护包拯的祠堂,于是包拯祠堂便闻名于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参观拜见包拯。

包拯的故乡也变得热闹了起来,有人对着包贤良说,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机会,你当作导游,为他们讲解,可以很好地带动你们旅游业的发展。

但是包贤良却没有这样做,依旧坚持免费带领人们参观,因为如果是为了利益而来守护包拯的祠堂,那么我就失去了我守护的本意,包拯祠堂存在的意义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本质。

结语

只要人们的心有热爱和信仰,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包拯和包贤良都是这样的人,为了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所坚持不懈,这才不愧于包氏后代,不愧为公平正义忠诚的代表。

参考资料《宋史》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到底干了什么荒唐事,被废了太子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知道后勃然大怒,送这个乐童去了极乐世界。李承乾被骂得狗血淋头,太子位差点不保。就这他还不思悔改,反而在东宫为称心建了一座灵堂,还为他塑像,让宫人日夜焚香祭奠,追赠官爵,常常为失去称心而泪流满面,还装病几个月都不上班。《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太常乐人年十余岁,美姿容,善歌舞,承乾特加宠幸,号

  • 元世祖忽必烈,四方无虞,民康物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民康物阜的意思,物阜民康最新消息,民康物阜下联是什么

    郝经在中统元年(1260年)农历十一月给南宋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的书信《再与宋国两淮制置使书》中对元世祖忽必烈的评价是:“今主上应期开运,资赋英明,喜衣冠,崇礼乐,乐贤下士,甚得中土之心,久为诸王推戴。稽诸气数,观其德度,汉高帝、唐太宗、魏孝文之流也。” (“汉高帝”指的是汉高祖刘邦,“高祖”为庙号,“

  • 唐太宗放390名死囚回家探亲,约定次年秋天自觉回来,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太宗放走390名死囚,唐太宗去世各国的情况,唐太宗放400死囚回家过年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自古以来,宽厚待人的统治者比起独裁残暴的统治者更能得民心。唐太宗曾经放了390名死囚回家探亲,放行的时候唐太宗与死囚们约定次年的秋天那些死囚会自觉地回来,这种宽大的政策换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抢来的皇位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是个颇有政绩的皇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唐朝迎来了

  • 只做了42天皇帝的李自成,看看他在北京42天都干了哪些愚蠢行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1644年的春天,李自成终于打到了北京城,当时的政府也是太腐败了,还不得人心,所以当李自成率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入城时居然还受到了京城人们的欢迎,这待遇还是很不错的。不过李自成打江山容易,却守不住,他一共坐了42天皇帝,就被赶走了,这又是为什么呢,从当初受人爱戴到逃跑的过程中,下面这些事使他很快就落

  • 唐朝后期为什么无法彻底解决河北几个藩镇割据的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河北藩镇割据,河北藩镇,唐朝的藩镇割据怎么形成的

    天宝十四年年安史之乱,唐朝的统治由盛转衰,虽然经过八年战乱后被平定,但仍有大部分安史余党盘踞于河朔一带,也就是现今的河北一带,发展壮大,割据一方,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河北地区的藩镇割据直到唐朝灭亡一直难以被解决。一、唐朝藩镇问题形成的背景 首先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虽然是藩镇问题的直接原因,但藩镇割据

  • 南宋比北宋更弱鸡,为何可以抵抗不可一世的蒙古近50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为什么看似弱不禁风的南宋这么顽强呢?“静夜史”认为这和南宋的内外环境有关系:1、南宋在国土上因祸得福从北宋到南宋,宋朝本就不完整的国土又丧失了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南宋相比于北宋而言缺少了一大片创造税收的国土,同时缺乏了上千里的国土纵深,这让南宋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比如金、蒙古的时候局势更加被动。但

  • 唐朝的江山真的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一半是李秀宁打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秀宁个人简历,唐朝李世民打下的江山,李秀宁之死真相

    李世民的名气如此之大,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但我看了李秀宁这个名字,脑子有点没转过弯来。后来才反应过来,历史上没有李秀宁这个名字,却有这个人的原型,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平阳公主。原来,平阳公主的名字,历史记录中没有明确记录,民间才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就叫李秀宁。一、善战的李世民,为李唐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 假如明朝撑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打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对明朝的影响,明朝怎么防止鸦片战争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不等式逻辑,清朝打败了明朝,而英国又打败了清朝,所以按照这个不等式,英国打败明朝是必然的。当然,这个不等式比较无厘头,我们可以以1637年明朝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亚娘鞋之战管窥一番。亚娘鞋之战被明吹吹的神乎其神,说什么明朝虽然失败,但是英国佬赔款。甚至吹嘘明朝水师如何牛逼,还把玄幻小说

  • 唐朝女道士写了首肉麻情诗,道尽相思之苦,异地恋读完都会感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冶,字季兰,公元730年出生于乌程(今浙江吴兴)。李冶从小便长得容貌俊美,并且聪明伶俐,尤其是创作才华上,更是能够用“天才”来形容。在她7岁的时候就创作了一首极含深意的诗《咏蔷薇》:“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李冶的父亲在读了这首诗后大为感慨,同时也对女儿写的诗感到忧愁,因

  • 南宋中兴四将,一个迫害岳飞,一个热衷逃跑,到底应该是哪四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宋岳飞简介,重生岳飞之一统南宋,南宋中兴四将是哪四个

    宋高宗在金兵的追杀下,一路南逃,从北方至南方,从陆路至海上,仓皇如漏网之鱼,一边逃跑,一边集结兵马,仓促应战,抵挡金兵。但让人意外的是,赵构组织的朝廷,没有像南明之类的王朝一样短命,最后在那些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士们的努力下,边抵挡,边拼杀,竟然挡住了金兵南侵的进一步深入,甚至还在与金兵的战斗中打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