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古代战争当中 一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祭旗

在古代战争当中 一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祭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080 更新时间:2024/1/19 13:04:56

对古代祭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战争中,何种情况下会斩将祭旗?

历代战争中,凡遇进展不顺,或遭重大挫折,军心土气低迷之际。必会有人为此负责而掉了脑袋。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自古以来,每逢大战不利,群疑满腹,人心惶惶时,砍了犯错之将的头,传首示众。是为迅速提升士气,平息军民怨恨情绪的最有效办法,这是三千年来战争经验的总结。

秦末,章邯大破楚军后,挥师伐赵。秦军挟新胜之威,战无不克。赵军屡败,势将危亡,求救于诸侯。

楚王以举国之众援赵,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次之,范増为禆将。

而宋义率军队行至安阳后,便驻足数十日不动。反而四处私自联络诸候,又忙将其子送去齐国为相。这完全就是不顾大敌当前,先为自己谋取后路的恶劣行径。于是,楚军士卒疑惑,营中日渐丧气。

项羽催宋义下令进军,宋义却又擅改军略,言:欲等秦军灭破赵之后,趁其疲惫时,方可进击。

项羽大怒,痛斥宋义曰:

今日楚国扫境内之兵,委你以重任。为此,王食不知味、寝不安席。你却因一己之私而不顾君王之忧,畏敌如虎,岂像个上将军的样子?

然后,项羽于帐中拔剑,当场杀了宋义,数其恶行,传首三军。并命人追上已在赴齐途中的宋义之子宋襄,一并斩首。顿时,诸营拜服,军中即将萎靡的士气,陡然振奋,将士们纷纷战意昂扬。才有了“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故事,一举全灭了秦王朝的最后一支主力野战军团。

后来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亦是如此。马谡自作聪明,违背预定方略,且不听副将劝阻。使得指挥部置失措,让蜀军败于街亭,崩坏了北伐战局。

所以,马谡其人,虽为诸葛亮一向信重的幕僚,且随军南征时又有建策大功。诸葛亮还是挥泪也要砍了他的脑袋,只因为军法无情!不杀他马谡,往后诸将若人人效仿,这部队以后就不好带了。

有人说,马谡有才,只是久居诸葛身侧,而少了军中的实际历练。若不杀他,给他个机会,日后亦必为良将。诸葛亮是杀错了。

实则不然。诸葛亮焉能不知以上道理!

若是不杀马谡,蜀汉的军法律令就失去了威严性,如何还能服众?

军心纪律如果涣散之后,就是再多有十个马谡般人才,也是无济于事了!以一人之失与全局之失,孰轻孰重,以诸葛之智,岂能不明辩之。

所以,马谡之失,必杀。以一个马谡,换取纲纪整肃,三军慑服,又岂能不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孝文帝迁都后发生了什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孝文帝迁都的故事。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北魏政府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鲜卑人的习俗是编发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说汉语,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俗;且新迁之民初来洛阳,居

  • “秦王”李世民和“燕王”朱棣谁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秦王”李世民和“燕王”朱棣谁更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提起我国古代的强盛王朝,首推汉、唐、明这三朝,其中唐、明两朝尤为强大,不仅国内民富兵强,而且在外威服四海,名震天下,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可当我们翻看这两朝历史时,就会发现两朝帝王里有一对极其相似的皇帝,他们的人生轨迹颇为相似,就像

  • 和朱元璋打天下的34个兄弟,有几个善终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和朱元璋打天下的34个兄弟,有几个善终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多位君主,其中有名的君主却并不多,像秦始皇、汉武大帝、唐太宗、赵高祖等等,总共也就十几二十位,可以说比例很低。而在这些有名的君主当中,又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经历最为传奇。直到现在都还有很多人为他的经历而津津乐道,他也被不少

  • 皇帝过大寿,为何刘墉却送了一桶姜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刘墉,历史解密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下属的都会学会讨好上司,哪怕不是有意为之,也要尽量留下个好印象,这就是职场的生存之道。在古代的时候,这一原则更是最重要的,在古代的宫廷中,不会生存之道的人,皇帝则有可能一怒之下要了你的小命,因此,不管你有没有巴结的需要,最起码要让皇帝顺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皇帝6

  • 当年崇祯自缢的那颗歪脖子树命运如何 现在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崇祯,历史解密

    明朝被津津乐道的除了奇葩皇帝们,还有民族的自豪和坚持,朱棣迁都北京,正面抵御北方异族,被称为“天子守国门”,崇祯回天乏术不愿意苟且偷生自缢煤山被成为“君王死社稷”,不可否认这是明朝留给后人们的感动,这些记载在史书中的文字给我们展示明朝的骄傲的不甘,除了史书记载流传,中华大地上还有很多历史的见证不断流

  • 一代名臣被敌国写诗嘲讽,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代名臣被敌国写诗嘲讽,这是怎么回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他一生在内政军事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这位北宋名臣却遭到敌国西夏的嘲讽,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牵扯到一场战争,就是“好水川之战”。今天我们就聊聊韩琦,好水川之战,以及嘲讽韩琦的诗词。韩琦出身官宦世家,他20中进士,很有才华。

  • 揭秘:古代骑兵作战的四大战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骑兵,商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骑兵可是强大的机动兵种,按骑兵的战具装备和训练方法以及用途有很多分类,但人和马的结合,形成古代唯一可靠的机动兵种,骑兵最强的不是速度,而是战场上的机动性。首先骑兵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1、机动性高,行军速度快;2、战斗力强,冲击力强。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特别是大规模的决战,往往是开阔地带摆开阵势

  • 南方的士兵们为何宁愿饿死也不吃小米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这则记载显然比较极端,但也并非没有根据。先来说说两个疑问,一是绍兴末年为何宋军只剩下了南方人,北方南迁之人哪里去了?二是明明小米可以吃,南方的士兵们为何宁愿饿死也不吃?我们知道,南宋刚开始时的主要将领,如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刘锜等,都是北方人,“中兴诸将皆北人”,而他们的手下兵马,也多是北方

  • 西学东渐的主要传播方式介绍,学术思想传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西学东渐,历史解密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来华的西方人,包括传教士、外交家、官员等,均对西学东渐造成影响。1、传教士在明末清初的一波西学

  • 在宋朝,“寒门出贵子”成了普遍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宋朝,“寒门出贵子”成了普遍现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首诗曾经深刻的描绘出了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奥秘,它能够最大限度的促使人才的上下流动,这也使得封建王朝能够持续这么多年而保持生机与活力。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更是看到了一种非常惊人的现象,那就是寒门出贵子